对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对还是错

2024-05-06 05:29

1. 对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对还是错

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会计处理。
一、外币货币性项目
1、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2、外币货币性项目因结算或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或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1、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不产生汇兑差额;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期末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的,应当先将该外币金额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
(1)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的,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应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含汇率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差额则应计入资本公积。
三、详细核算请参看《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15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及相关课件。

对外币交易金额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对还是错

2. 我公司同事因公出国预借差费,回国后报销,因汇率产生的损失应计入什么科目?应计入财务费还是差旅费?

因为这是你们同事出差产生的,应该记入差旅费.

3. 汇率变动引起存货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汇率变动时,存货入账的价值也必须跟着改变。计入“ 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存货价值大了,可以借记存货,贷记营业外收入?通常我们会以额外收入的方式入账,但如果不想把利润变大,可以再结转冲销营业外收入。存货价值增大时:
借:存货 3.57贷:营业外收入 3.57
存货价值增大原因消除时:
借: 营业外收入3.57
贷: 本年利润 3.57修改你营业外收入减少的会计凭证,将营业外收入减少记在贷方红书,不要记在借方。如果已经记账的话就用红字更正法,先将借方减少的凭证冲销,然后在体制一张贷方红书减少的凭证,就行结转。借: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这样你结转后本期“营业外收入”才平衡。2,按照你的条件,兑换时:借:银行存款(或现金)-港币 28.57(台币 100)
贷:银行存款-港币 25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3.57外汇兑换差额,看你原来的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在月末进行调整,其差异记入财务费用。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初始确认时折算汇率的选择。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A、即期汇率:指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中间价,或称市场汇率。
B、即期汇率近似汇率:通常指当期平均汇率。
2、资产负债表日汇兑差额的处理
A、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与初始确认时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率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外币货币性项目包括外币货币性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等)和外币货币性负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B、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产生汇兑差额,非货币性项目指除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
C、对于外币价值发生变动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其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相应汇率变动的影响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D、外币投入资本不产生汇兑差额。外币投入资本属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种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汇率由对该国(或地区)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资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汇率变动引起存货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4. 关联公司投资汇率差记什么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有关规定,题中,虽然A企业借取美元时折算汇率为8,但是,在实际投资时,应当按照投资日的当日汇率(从题中看,题中企业折算汇率采用的是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则:

A企业:
借取美元时:
借: 银行存款 8元(1美元) 
贷: 其他应付款 8元(1美元) 

实际投资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 7元 
贷: 银行存款 7元(1美元)

月末,结转汇兑损益(假设:1、借取美元与投资业务发生于同一个月份;2、借取美元前,“其他应付款” 、“银行存款”科目的相关外汇明细科目无余额;3、月末汇率为7):
“其他应付款”科目:
结转前人民币余额 = 8元
结转前美元余额 = 1美元
汇兑收益 = 8 - 1 * 7 = 1元

借:其他应付款 1元
贷:财务费用 1元

“银行存款”科目:
结转前人民币余额 = 8 - 7 = 1元
结转前美元余额 = 0美元
汇兑损失 = 1 - 0 * 7  = 1元

借:财务费用 1元
贷:银行存款 1元

可见,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余额为7元,与对应的B公司的“实收资本”科目余额一致,不产生所谓的差异,编制合并报表时直接抵销即可。

5. 外购固定资产入账时汇率差异怎么处理。

收货当月
借:固定资产               1000*6.2938
    贷:应付账款 -美元          1000*6.2938
下月收到发票,汇兑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汇兑差异科目
借:应付账款-美元       1000*6.2938
       财务费用-汇兑差异(即期汇率大于6.2938)
 贷  银行存款                       1000*即期汇率
       记财务费用-汇兑差异(即期汇率小于6.2938)

外购固定资产入账时汇率差异怎么处理。

6. 美金收入和形式发票产生的差额计入什么科目

美金收入和形式发票产生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7. 长期股权投资外币汇兑损益计入什么科目

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会产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外币汇兑损益计入什么科目

8.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D”管理费用。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产品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产品成本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它们是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相对应的一组概念。
产品成本是与产品成本直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各种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
扩展资料:成本费用的做账方法
一、基本建设领用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有些企业将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等成本项目.如企业为调节基建工程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通过人为多计或少计辅助生产费用的错误做法,达其目的。
例如某生产企业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处理,把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了成本、费用,虚减了利润,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二、福利费用开支记入成本项目
有些企业违反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将应由福利费开支的费用列入成本项目,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如某企业将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列入成本项目"直接人工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应付工资"的帐务处理.
三、福利部门接受劳务,不作转帐结算
有些企业将辅助生产车间为职工医院、食堂、学校等部门提供的水、电、汽、加工修理等费用全部转嫁给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向职工食堂提供水电,共计50万元,企业作"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50"的帐务处理,按规定应在"应付福利费"帐户内列支.这样一来,使产品成本虚增了50万元,"应付福利费"帐户则漏计50万元.
四、把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有些企业以材料物资的方式,向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时,不反映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而把减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费用项目中.如某机床生产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再次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
五、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采用预提的方法,计入成本费用,但有些企业为控制利润实现数额,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例如某企业每月预提3万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但企业为了压缩超额利润,又将实际支出的45万元设备修理费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年终将预提修理费用结转下年度.这样处理的结果,使企业生产成本虚增了36万元,利润虚减了36万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会计核算应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界限,但有些企业违反规定,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项目.例如,某企业1999年3月购入原材料100吨,计12万元.当月领用该原材料2.5吨,但企业却将12万元全部计入产品成本,由此造成该企业少计当月利润的后果.
七、虚计费用,调节成本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利润,有意将不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计入本帐户或者将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转移计入其他帐户.如某企业为了压缩当年利润,于12月份以修理车间的名义,虚领材料,计入制造费用帐户,月份终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由此行为,造成企业本期利润虚减的结果.
八、回收物资,帐外处理
有些企业将回收的废料收集起来,不去冲减当月的领料数,而作为帐外物资处理.这样的结果使企业不仅没有如实反映产品生产中材料的实际消耗,而且也相对加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成本,少计利润,少纳税金.例如某企业将职工交回加工后余下的边角余料,不办理交库手续,不填废料交库单,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
九、生产费用分配,张冠李戴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将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进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亏不实.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男装、女装和童装,1999年10月该企业女装和童装的销售要好于男装,该企业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按规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数额后,有意将应分配计入亏损产品的制造费用,加计在盈利产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库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本期损益,对车间领用原材料采用以领代耗的办法,将投入产品生产的材料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期末有剩余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库处理.如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10月份多领用原材料20多万元,期末车间未办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续,财会部门也未作扣减材料费用的帐务处理.由此,该企业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的结果.
十一、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
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期盈亏,往往改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法,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披露.
十二、虚估约当产量,调整本期损益
有些企业利用约当产量估算的特点,采用多计(少计)在产品数量的手法,虚增(或虚减)利润,来调节当年损益,例如某制造企业年末在产品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60%,约当产量为180件,但在分配费用时约当产量仅为200件,相应地使完工产品少计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也就自然少转了产品销售成本,导致利润增加.
十三、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利润,将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采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计划利润目标,12月份将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的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了"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上述费用全部分配计入了"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十四、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
有些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只记收入不记成本;或者相反,对未销售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例如某企业2000年5月销售产品1万件,成本80万元,销售收入100万元,该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帐务处理时,只记收入100万元,不转成本80万元,由此造成虚增利润80万元.
十五、随意改变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某一个会计年度内,一般只能确定一种计价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有些企业出于调节当年损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间随意改变既定的计价方法。
例如,某企业发出商品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但在11月份时,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该企业为了压低年末利润,遂改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出库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且在年末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并未披露.
十六、随意调节成本差异率
有些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结转产品成本差异时,通过调高或压低成本差异率的方式,多计算或少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减或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某企业为了压低利润,有意提高产品成本差异率,多转产品销售成本,以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产品,按合同约定日期确认销售收入,在每期实现销售的同时,应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在分期收款销售的产品实现收入时,人为地确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比率,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以虚增或虚减利润。
如某企业年初销售一批产品价款500万元,成本400万元,在一年内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应收取款项125万元,结转成本100万元,但该企业为了体现上半年的利润,采用人为少转成本的方法,结转成本80万元,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十八、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费用标准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各项开支均有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乱花、乱摊、乱计费用的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费用水平,减少当期利润.如某企业领导人将其家属的"游山玩水"费用列为本单位职工的差旅费来报销,使该企业虚增管理费用,虚减利润.
十九、期间费用,转作待摊处理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既定利润目标,就采用将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总额中,转出一部分数额列作待摊费用的作假手法来达到目的.如某企业年计划利润300万元,1-11月份已实现利润270万元,尚需实现30万元的利润才可达到计划,但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预计12月份至多能实现利润20万元.为了完成300万元的利润目标,该企业财务人员从管理费用中转出10万元计入"待摊费用"帐户,并结转下年度挂帐,从而使当期利润达到既定目标.
二十、利用"汇兑损益"帐户人为调节利润水平
会计制度规定对外币帐户,应采用月初或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帐汇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损益,可以采用集中结转法或逐笔结转法进行计算结转,一种方法选用后1年内不得变更.但有些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多种方法人为调整汇兑损益.例如某企业为了调低年末利润,就有意在期末按低于帐面汇率的期末汇率计算期末人民币余额,使当期发生汇兑损失,减少当期利润等.
二十一、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向银行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财务费用.企业用借款进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贷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故意混淆记入成本与费用的界限。
例如某企业1999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用于自营营业大厅,期限3年,该营业厅于2000年1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但企业在2000年2月的帐务处理中,依然作:"借:在建工程,贷:长期借款"的会计分录,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十二、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但有些企业在实务操作中,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而虚增期末利润.如某企业出纳人员将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帐务处理,不在"银行存款"与"财务费用"帐簿上进行反映,而是提取后存入部门"小金库",留待日后部门搞职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和开办费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都应记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帐务处理,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期末利润,人为地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或开办费),从而多计或少计费用,以达到其目的.
二十四、坏帐损失不按规定提取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应于期末计提坏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有些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期末利润,就会于期末人为地提高(降低)提取比例,或变动提取依据(应收帐款)的数额,以增加或减少期间费用,来达到目的的.
二十五、把应计入成本的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专项投资用的材料和设备的运输费应计入设备或材料的成本,作为其原值的组成部分;但有些企业却将这部分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而增大了本期利润.
二十六、职工医药费、记入管理费用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职工医药费开支应在"应付福利费"列支,有些企业为减少福利费开支,往往将部分药费挤入管理费用.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如某炼铁厂自1999年12月份开始在报销职工医药费时,作"借:管理费用,贷:现金"的帐务处理,将医药费全部挤入了管理费用,违反了国家有关制度的规定.
产品成本----百度百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