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股指期货产生的背景

2024-05-12 04:58

1. 沪深300股指期货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产生两年零四个月之后,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诞生了。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交易中心首次推出了我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标的物为深圳综合指数和深圳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合约,共计8个品种,每个合约为股指乘以500元。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方式认识不足,加上中国股市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出现了大户联手操作,打压指数的投机行为。到1993年9月底,为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交易被中止。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大蓝筹不断上市,股指的代表性显著增强,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也极大改变了投资者结构,特别是股改的成功也为与国际全面接轨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是水到渠成。 
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06年10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公布《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征求意见稿)、《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结算细则》(征求意见稿)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作为国际市场上通用的金融衍生工具,我国以前之所以迟迟未推出股指期货,一方面是证券市场本身发育不成熟,大的蓝筹股不够多,很容易被操纵;另一方面,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不成熟,特别是国债期货过度投机的阴影也使管理层在股指期货的推出上慎之又慎。

沪深300股指期货产生的背景

2.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股指期货网:股指期货开户交易专业网站】

期指的开闸,对中国资本市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一,期指的推出,作为一种标记,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性质产生了重大变更。股票市场的功效正在从单一和单向的企业融资,向全方位优化配置社会金融资源的方向复归;向调节社会资金流向、平衡投资与消耗关系的方向复归;向多渠道增添居民财产性收入,应用市场化方法调节财富分配的方向复归。 

    不过,期指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只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当前范围宏大,有效账户已超过1.2亿户,影响人口很广,加上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也早已入市,在这种情形下,没一个风险管理工具是不适合的。有鉴于此,期指在当下的推出,才有了其标记性意义。 

    其二,期指的推出,也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内在构造与制度环境产生了深入变更。从1990年复建至今,中国股票市场已运作了20年。期间几度大起大落都与构造缺点有关。自2005年股改起,构造修补工作加快了节奏。到去年10月创业板公司挂牌交易、今年3月融资融券试行,修补工作才告一段落。期指的开启,可以说,是中国股票市场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的标记。
 
    但是,版本虽已升级,中国股票市场的细部构造和制度环境还是不容乐观。加上中国经济的微观构造与道德根基正在产生裂变,一旦市场有了卖空机制,倘若没有制度束缚,这个所谓的避险工具,很有可能反过来搅起股票市场的滔天大浪。一些隐藏的水雷,如信息老鼠仓和资金老鼠仓,很有可能会借此牟利乱市。因此,治市用重典,履行最严厉的处分制度,恐怕是未来所必须的。
 
    从投资者层面看,期指的开闸,对亿万投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一,期指的推出,意味着投资者构造将快速分化。依照期指投资者恰当性请求,当前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能够游走于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大部分人只能参考期指的动向在现货市场进行操作,或者通过委托理财等方法,间接参与全部市场的运行,这其中隐含的机遇与风险是不相等的。 

    其二,期指的推出,实际上是在为机构博弈供给了战场,大部疏散户投资人将处在非对称竞争的疲软位置,最终只能抉择委托专业理财等方法参与投资。因为对市场真正有影响的不是通常散户,而是武装到牙齿的主力庄家和实力机构。期指的开启,正是主力庄家和实力机构在深水区搏杀的标记。 

    此外,期指的开闸,对中国经济乃至全部社会的演进,又隐含了什么意义呢? 

    其一,期指的推出,意味着资本市场新一轮投资深化的开始,这对于资本化水平不断加深的中国经济来说,是意味深长的。

    它会发明 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会,也会给社会公众供给财产性收入的新平台。这就是股票市场2.0版本的经济意义。但随着经济虚拟化水平不断进步,未来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很可能要受到资本市场的极大掣肘。 

    其二,期指有两面性,有为增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一面。

    尤其当社保基金之类的机构通过适合道路参与其间,有为通常老百姓增添社会保障财富的一面。也有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形下,被金融大鳄用于高杠杆投机交易、抢夺社会财富的一面。为此,完美制度,从严执法,就不只是市场问题了,更与社会公正、公平 高度相关。 

    由此观之,进入深水区的中国资本市场,虽然巡游空间更大,但是面临的挑衅也更大、更繁杂。

3. 股指期货的上市将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分类:  商业/理财 
   问题描述: 
  
 请大家帮忙考虑考虑
 
 需要做论文
 
 所以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急求!!
 
  
 
 说说你们的想法
 
 谢谢
 
   解析: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资金的影响分析
 
 股指期货交易将会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对股票现货市场形成冲击。笔者认为这种影响即使有,也只是局部与短期的,从整体与长期角度看,股指期货的开展只会促进股市交易的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从而推动股市更加健康发展。从国外股指期货的研究来看,Kuserk 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一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国际股指期货的实践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长期推动作用。以美国为例,上世纪80年代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后,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1987
 
 年股灾中的损失得到缓解,并很快便迎来了牛市。事后,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假如1987年危机发生时没有股指期货,其后果不堪设想。在缺乏股指期货之类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一旦股票指数处于相对低位,场内投资者人人自危,争相出逃,场外投资者持币观望,不敢入市。正是这种行为的普遍化造成了我国股市目前的“漫漫熊市”。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特别是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外资等大资金的入市。股票市场上资金充裕,股票需求旺盛,必然会推动股票,使股市走出“熊多牛少”的怪圈,有助于我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股票市场借空机制与股指期货推出关系的分析
 
 我国股市不能融券,没有借空机制,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功能难以发挥,要开展股指期货,必须首先解决股票市场借空机制的问题。从国外市场人士对借空机制与股指期货定价关系分析看,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缺乏借空机制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另一种是缺乏借空机制不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笔者认为,在我国,有无借空机制不构成开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条件。首先,有无借空机制在一定程度
 
 上会影响市场套利的效率,但不会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造成根本性的障碍;其次,当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事先已经拥有大量股票头寸时,借空机制对套利交易没有影响,而我国的现状是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股票,因此,借空机制的影响将十分有限;再次,建立借空机制需要一定的条件与过程,从国际市场的实践看,香港、韩国等开设股指期货时均没有借空机制,香港1994 年允许部分成份股借空,1996年才取消成份股借空限制,但借空交易量比较小,1999 年占股票交易总额的3.5%;韩国在1996年9月才允许做空,但根据1998年统计利用借空机制进行指数套利的交易量非常小,不到股指期货交易量的1%。这说明允许借空有一个条件与过程,并且它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可见,在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初期,没有借空机制对交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今后可随着股指期货的发展与条件的成熟,逐步建
 
 立借空机制以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效率。

股指期货的上市将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 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以来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   股指期货作用于股市,可以影响股市短期走势,但不能决定股市中长期方向,股市中长期走势始终都是以宏观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决定的,只有国民经济不断走强,股市才可能真正走强,其他任何的短期题材与消息,都只能对股市形成局部影响或短期影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  首先,对于股指期的实质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股指期货是一款基于股市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建立在股市基础之上的,与股市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与股票是有本质区别的。股指期货是一种合约,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合约一到期,其使命也就结束了,而形式上它之所以有价格,那是对应沪深300股票指数的价格,在各方的“博弈”之下,形成的一个“虚拟”价格,而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价格,因为,“沪深300指数”本身就是一组“数”,数字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没有价值的价格,实质上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概念”,打个比方吧,大家都有照镜子的经验吧,股指期货指数与沪深300股票指数就是镜子中的“影像”,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在这一系列联系之中,那个“实实在在”的实物就是“沪深300股票指数对应的那300支股票的全部股票”,这个是真的有价格的,因为那300支股票的价值就是“300支股票的全部股票”,假如你拥有这些“全部股票”的话,那么,无疑,你将是这个世界上古今中外任何时代、何何地方“绝对”的“首富”,因为,那代表着你拥有中国效益最好的300家企业,其价值不菲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股指期货指数,是一组“数据”,其价格与价值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股票却是实实在在有价格和价值的,其所代表的价格与价值就是上市企业的“全部财富”。当然,这个“全部财富”指的是“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全部”,而不包括优先股与“债权”的资产部分,这是另外一个论题,在此不予多述。  我在上一小段中所要讲的“实质”区别其实是这样的,由于股票是有价值的,因而股票的价格最终仍然是由这一“价值”决定的,这符合一般商品价值与价格的经济规律,符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格始终围绕价值呈现波浪起伏变化,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实质,因此,股票的价值取决于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而股票的价格则是短、中、长期各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股票的价格可以因为“股市本身的运行状态”而产生与价值不相符的“价位”,但是,其基本走势却一定是受“价值”决定的,即受“创造利润”与“社会贡献”、“历史使命”等决定的,而不是其他,而股指期货呢,正是“股市运行轨迹”的另一种“再现”,只不过,由于法律法规的因素,对入场门槛进行了限制和入场者可以利用“杠杆”的原因,才使股指期货市场更加的高深莫测、剧烈波动,如果用战略战术理论来形容股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话,那么,股市无疑就是战略方向的长远规划,而股指期货市场则无疑是具体战役的决斗,是风火硝烟、刺刀见红的过程,这里再一次论证了股市与股指期市的辩证关系,股市决定了中长期方向,而股指期市反作用于股市,起到缩短和延长短期波动的作用,至于股指期市是到底是怎样发挥这一作用的,这就是我前面所指的实质之所在了,股指期市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未来走势的看法不同,从而形成“博弈”,形成期指的上下“剧烈”波动,请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正是这个“剧烈”,道出了股指期货的实质,股市是基于宏观经济的走势而向前运行,而股指期指是基于股市的运行状况进行“资本”的拼杀,股市里的一点小小的波动,在股指期市里可以造成“天翻地覆”的动荡,很多时候,都给人一种趋势将要转变的“意象”,不过,也仅仅只是一种意象而矣,并不是真的会“转变”,但正是这种“多变性”,更加增添了股市“模棱两可”、“是是而非”、“神秘莫测”的韵味,或者是“魔咒”,这也是股指期市反作用于股市的一种情况,再用一句话来概括,股市是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现”,而股指期市是金融资本“博弈”的“展现”,是不管经济发展好与坏,都可以“生财”的“道具”,哪怕经济倒退十年,所有股票再次缩水两倍,所有的股票投资者都成为“输家”,而在股指期货市场里,只要你“买对了方向”,那么,你还可以成为“赢家”,这便是股市与股指期市的实质区别之所在。这里似乎只是一句话,当然,这一段话也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明确了“实质”的所指到底是什么,隐约中,我用了一个很意思的词,那就是博弈,股票可以投资,但股指期货则只能是“博弈”,请大家斟酌。
  其次,搞清楚股指期货是怎样“反作用”于股市的。  股指期货是股市的一种金融衍生品,是建立在股市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是,股指期货到底是怎样反作用于股市的,大部分的人们却不甚明了,至少,在我国、在股指期市推出刚好一年的现阶段,是这样的,当然,当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们越来越多时,逐渐地,“问题”可能会不再成为问题,不过,现在仍然是一个值得大家“搞清”的问题。  股指期市的基本走势决定于股市,因为,股指期市自己是没有方向的,它的方向源自于股市,但是,由于股指期市的特殊因素(比如,股指期市的参与者都是真正的大老板或者“武(股)林高手”,股指期货的标的对象是股市中效益最佳的300支股票,股指期市开盘早于股市,收盘晚于股市等等),使股指期市短期走势有提前股市“进程”的情况,因而,有引领股市短期走势的“态势”,特别是大盘风向处于或临近变盘的阶段,更显出股指期市的这种“引领”效应。  股指期市加剧了股市上下波动的“幅度”,延长了“即定趋势”的“波长”,因而形成单日内上下震荡大起大落、在波段走势上推高上涨高度、加深下跌力度、延长盘整及涨跌周期时间的特征,使股市呈现出与未推出股指期货前“不太一致的走势特征”,比如,按经验或者相关股市“法则”,本该涨到位了的,出现“涨后再涨”的情况,本该跌到位了的,出现“跌后再跌”的情况,而盘整周期的延长,更是表现得相当明显,使一个完整的股票波段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用一句股市行话来说,就是“助涨助跌”,但我理解的这种“股指期货现象”,却不仅止于助涨助跌。  第三,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以来,带给了股市哪些重要影响。  2010年4月19日,我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品,伴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先后推出,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愈趋成熟,向与国际运行了一两百年的成熟市场接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国金融、证券业向前展的又一坐“里程碑”。  股指期货是个新事物,从国家到个人投资者,都没有成功运作的亲身经验,需要接受新形势下新的洗礼,因而,市场主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便充分学习、利用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了一次“现形教育”,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那可谓是“血的教训”,因为,2010年4月19日之后,随着我国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便吹响了新一轮大跌、深跌、狂跌的号角,使人们来不及“闪躲”,便被一剑刺中了心脏,虽没有到达“一剑锁喉”的地步,但已然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了。  这便是股指期货从推出那日起便“反作用”于股市的“罪证”,当然,事后许多专家、学者仍然在研究这一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声音莫过于——此轮下跌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股指期货,而是股市自身确实有下跌的需求,只不过,适逢股指期货的推出,人们便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了“股指期货”的身上而已。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早在2010年初,国家便开始加大对房市、楼市炒作的“打压”力度,先后发出多道“金牌令剑”,但是楼价、房价依然高企,股价也仍然“我行我素”,表现了相当的抗跌性,更有著名基金经理王亚伟先生的极力“做多”,让许多人对未来、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充满了幻想,正是这种“市场大部分人充满幻想”的理由,让主力庄家找到了“冤大头”,从而开启新一轮“筹码的兑换”,因此,现在可以明白,依据股市自身运行的“法则”,确实已到了“满城尽戴黄金甲”、“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地步,而真真不是股指期货“惹的祸”。  但在我们看来,这也并不能成为“股指期货”推卸责任的充分理由,因为,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就算是被主力庄家利用,也改变不了“随着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便开启了新一轮下跌之旅”的事实,因而,股指期货对于此轮股市的走势形成了“事实的影响”,这便是“反作用”。  2010年5月,在股指期货4月合约到期交割日,股市出现“期指交割日效应”,造成当日股市大跌。这又是股指期货“反作用”于股市的“又一罪证”。  2010年6月后,股指期货“交割日效应”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作为一款股市衍生品,回归了正常的“股市因子”功能。在日常的看盘中,应当重视股指期货作为影响股市短期走势这一“重要因子”的作用,特别是股市风向有可能出现“转变”之时,更要注重对股指期货及沪深300指数走势的关注。  当然,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反作用也并不是全部都是负面的,前面说过,股指期货具有助涨助跌的功效,因而,自2010年7月2日大盘见底后,开启新一轮上涨走势以来,在2010年底能到达3000点之上的高位,这里面便应该给股指期货也记上一功,而在2010年5月至6月、8月至9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这几个阶段的较长时期的横盘,也应算上股指期货的“一笔”,至于这个“一笔”,应当是“一笔功”还是“一笔过”,那就要因人而议了,因为,有些人在横盘市中赚了钱,而有些人在横盘市却不赚钱、甚至亏了钱,但不管怎么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都应当算上股指期货的“一笔”,因为,有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每一次的横盘,都显得那么“矜持”,请注意我这里的用词,“矜持”而不只是“持久”,是另有一层意思在其中的,这里不多说,我的意思就是,这些个助涨助跌,亦或“矜持”,都有股指期货的——反作用。    以上便是股指期货在推出之后给股市形成影响的一个“梗概”,当然,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只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了,内中更有丰富的“血肉”,仍有待于诸友体会!  最后,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便是——股指期货是一款金融衍生产品,源于股市,却与股市有着本质的区别,建立在股市基础之上,对股市形成反作用,特别是对股市短期走势,更具有“引领功效”! 备注:本人在此交流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朋友交朋友、谈体会、共学习、促进步,如果大家能在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那便是我之初衷了,如果你体会了,那我上面的话,便自然也是你的了!

5. 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以来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010年1月8日,证监会正式宣布国务院已原则上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远期交易,而融资融券是一种以普通股票为标的现货信用交易。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来说,两者最主要的共同点在于给市场提供了“做空”的方式,可以预计,两者推出后将会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交互影响。  一、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推出后对市场波动性的交互影响  在特定市场微观结构条件下,证券价格波动性由信息流动和市场参与者相互作用、相互反馈共同形成。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杠杆交易工具推出后,短期来看:首先,理性的市场参与者能够以基本面信息为决策依据,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容忍水平选择相关工具进行交易并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其交易行为产生的波动性反映了股票基本面价值的变化。其次,目前股票现货市场上的参与者仍然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噪声交易者(指那些错误地认为自己拥有对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而进行非理性交易的市场参与者),增加了现货市场的额外波动性。另外,从监管层目前出台的相关规定来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市场参与者相对理性,能够利用做空机制进行绝对价格水平和相对价格水平的套利来有效降低噪声交易行为带来的额外波动性。具体而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后对市场波动性的交互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消息到达前后的交互影响分析  在市场利好消息(反之亦然)到达前,先知先觉的参与者会提前行动,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的特点,他们更可能首先选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进行做多并产生相应的波动性。另一部分市场参与者会对期货市场的这种波动信息做出反应,以直接买入、杠杆融资方式在现货市场买入相关股票(组合),形成期现货市场的互动。当市场利好消息到达后,其他市场参与者会立刻在期货或现货市场进行买入操作以分享市场上升的好处,促使股票价格、股票指数与股指期货价格迅速上涨以反映基本面价值的上升。  但是由于噪音交易的存在,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很可能先是表现出反应不足,促使部分投机者在证券价格接近或达到合理价格时继续买入进行短线操作,这种投机行为带来的持续上涨信号可能进一步引发噪音交易者大量跟进,导致股票价格和股指偏离基本价值,其结果就是市场反应过度。  如果没有做空机制,股票市场此时很可能会因过度上涨而形成泡沫。在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噪音交易会引起股票价格、股票指数以及股指期货的非同步上涨,导致个股与股指期货出现定价偏差。当股指期货的偏差超过交易成本时就会引发大量股指期现货市场的无风险套利,将期现货价格的基差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避免市场过度上涨。与此同时,这种无风险套利行为能够进一步降低股票现货市场上通过融券对高估个股进行套利的风险,从而引发更多的融券行为,加速股价向价值回归,减小个股的额外波动性。显然,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种互为补充的双重套利机制有效地降低了单个股票和股票市场的额外波动性。  2.特定公司消息到达前后的交互影响分析  如果特定公司(假定公司股票属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利好信息(反之亦然)只对个股产生影响,先知先觉的市场参与者更可能首先选择在股票现货市场上对特定股票及其高度相关股票进行直接买入,或者融资买入操作并产生相应的波动性。当特定公司的利好消息到达后,如果股票价格过度上涨,融券机制就会发挥作用并向市场传递做空信息,促使该股票价格向基本面价值回归,减小个股的额外波动性。  如果特定公司股票属于较大权重的指数成份股,其利好消息(反之亦然)将会引起股票指数的变动。现货市场的交易行为促使波动性由现货向期货传导,类似于市场消息到达后的影响,股指期货与融券机制的双重套利能够有效降低个股和市场的额外波动性。  二、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推出后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波动性是证券市场与生俱来的特性,关键是要确保市场的波动源于正常的、合理的投资行为。上述分析表明,理性投资行为特别是期现货套利交易对于快速降低个股和市场额外波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推出的配套措施,管理层在强化理性投资理念的同时,可以考虑对既提供流动性又减小定价偏差的期现货套利者适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进一步降低市场短期内的额外波动性。  从中长期看,融资融券交易能够集中反映特定股票(组合)及其对应公司的信息,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分散特定股票(组合)风险的杠杆投资工具;股指期货交易能够集中反映市场层面的系统性风险等信息,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低成本快速对冲系统性风险的杠杆投资工具。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信息与工具,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管理能力,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降低市场波性,从而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以来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6. 沪深300指数的提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1、沪深300指数中的股票总市值与权重占据全市场股票的70%之多,影响力大。
2、沪深300为后续的衍生产品创造了标的条件,即2010年出现的沪深300股指期货。
3、沪深300是跨市场标的,即上海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标的都包含于内,覆盖行业与地区更广,所选择的不同股本结构的公司范围更具有标志性。

7. 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相关性有什么意义

高度概括的说一下意义:
     1.期货价格领先于现货价格,可作为进出场的依据。
     2.研究相关性可以设计各种对冲策略,对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套期保值、获取阿尔法收益等目的。
     3.研究相关性执行期现套利,错位开仓,以追求更高的利益。

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相关性有什么意义

8.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正确对待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其双向交易机制相对于传统现货市场只能逢低买进的单向交易机制相比,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首先,双向交易机制平衡了市场上多空力量,有利于市场运行更为平稳;其次,股指期货双向交易机制还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套期保值目的的实现。前期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股指期货市场具备了做空机制,如果投资者在做空期指的同时大量卖出权重股票,就可能导致证券价格大幅下跌,从而把股指期货上的做空机制当作是证券价格大幅下跌的元凶。这种观点首先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即一次交易行为必须是买卖双方同时出现。在一个市场上,如果仅仅只有单边的买方或者仅仅只有单边的卖方,交易行为都不能完成;只有同时有买又有卖,且交易价格达到默契时,这个交易行为才能完成,因此认为双向交易机制会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甚至把股票价格下跌看作是做空机制引起的这个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国外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证券市场价格继续延续前期走势的事实也进一步证明股指期货只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双向交易机制不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原有走势,更不会成为推动股指下跌的推手。如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于1982年4月21日推出,但在推出前两年的1980年11月28日至1982年4月21日,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40.52点的高位逐波回落至115.72点,中期运行在一个下降通道中。股指期货推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指数走势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下降通道,直至1982年8月12日,标普500指数下跌至102.42点的低位后,开始强劲反转;在1982年11月3日,也就是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半年左右,迅速突破1980年11月28日的高点,再稍微调整后,又持续此前的涨势,在1983年6月21日创下170.53点的新高。铁的事实证明,股指期货推出不仅没有助跌,反而抑制了下跌空间,更加有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稳定。从根本上讲,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实体经济的变化。如受美国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最高的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底最低点1665点,一年之内上证指数下跌2/3;但随着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出台,国内证券市场逐步走出低谷,上证指数从2008年11月初触底反弹,2009年7月创造了3478的高点,上涨幅度达到71%左右。而且从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看,股指期货推出后,证券市场波动幅度进一步缩小。如股指期货推出前的2007年10月—2008年10月一年时间内,上证指数波动幅度为4459点,但股指期货推出后的2010年,上证指数始终在2300—3300的区间内进行波动,波动幅度缩小到上下1000多点。因此,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与股市的涨跌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两者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双向交易机制有助于买卖双方充分真实地表达各自对市场的看法,有利于股指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更加合理、更为平稳的运行。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不会给证券市场带来单方面的空头力量,股指期货元年不是做空元年,而是开启了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