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消费越来越高收入却没有什么改变??

2024-05-05 17:30

1. 为什么消费越来越高收入却没有什么改变??

我国居民消费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 方言 2002年8月5日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将起到—定的作用。 

不同消费群体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一)城市与农村两大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继续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9倍,差距倍数扩大了1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情况,收入差距更大。从净增额看,2001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2366元,净增113元,城镇居民净增580元。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净增总额比农村居民高出4.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生活消费支出比率扩大到3:1。 

(二)城镇居民之间特别是高低收入群体消费差距悬殊。住户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至2000年的0.32。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户户均年收入13311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年收入只有2653元,差距已由1992年的3.26倍扩大为2000年的5.02倍。从收入增速看,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增长越快,中等偏上收入组以上的收入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购买力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 

(三)农村居民之间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扩大。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按纯收入进行五等份分组,2000年最低收入组农户和较低收入组农产人均纯收入分别是802元和1442元,比上年下降了6%和0.6%。中等收入组农户、较高收入组农户和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是2005元、2768元和5198元,分别增长了1.6%、3.3%和6%。 

不同层次收入群体消费状况 

(一)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首先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进城的农民工。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集体企业退下来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低收入消费者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为2500—5000元,其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影响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缓慢。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费需求相对就越高,所以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将对促进整体消费带来较大效用。 

(二)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25000元之间,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余,但是受近几年体制改革的影响,消费倾向下降很快。而且这一消费群体的家庭占到城镇家庭总数的60.98%,收入占到居民收入总数的58%,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我国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是最大的,对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启动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启动的成败。 

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资料显示,目前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占据较大比重,处于“多收少支”和金融资产积累阶段。这部分居民属温饱型消费群体,其基本的消费需求已经满足,正积聚资金向更高一层的消费提升。但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的集中推进,使这些居民预期支出大增,有钱也不敢花,即期消费变得缩手缩脚,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大量的购买力沉淀下来,以获得“未来安全”需要。目前在城市居民中仍有相当—部分消费者抱有中长期的消费行为。 

(三)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生活宽裕的高收入居民十分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倾向也出现明显变化,投资意识日益高涨。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费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期盼消费,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为消费热点,追求时尚化与个性化日趋明显。2002年,25.6%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通讯设备(包括电脑),19.9%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贵重家电,14.4%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住宅(包括装修、家具),12.8%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车。另有16%的高收入家庭准备投资股票,6.1%的高收入家庭准备投资商业和服务业。 

农村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除个别的仍十分贫困地区以外,经济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消费层次: 

一是温饱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元,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0%左右(1998年统计)。这部分家庭整体生活已进入温饱阶段,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边际消费倾向强烈,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呈数量扩张,但由于购买力有限,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以及东部少数地区。 

二是温饱向小康过渡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2000-3000元,占调查家庭总数的50%左右。整体生活水平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由数量扩张过渡到质量提高阶段,具有—定购买实力,消费观念处于由农村向城镇转化阶段,对日常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家电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对品种、质量、品牌、档次表现出明显的关注,但要实现消费能力的升级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中部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三是小康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0%左右,多分布在东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西部少数地区。这部分家庭整体生活已步入小康,由于其手持现金和存款已具有满足消费意愿的能力,因此传统的生产生活消费品基本饱和,特别是住房消费大多已经完成,消费热点开始向家电产品转移,消费结构的升级愿望强烈,消费观念明显趋向城市化。而占农村家庭总数5%左右、年收入超过30000元的富裕家庭,已开始消费大屏幕彩电、家庭影院、电话、空调、微波炉等高档商品。 

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高收入群体:科学引导促进大额消费。应建立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投资环境,引导这一群体消费,吸引投资。尽量促进他们在旅游、文化以及大件物品上的消费,关键是丰富其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品位,引导其消费方向。如开发适合这—群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减少对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的行政性干预,同时积极改善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二)中收入群体:改善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对于这一层次的消费群体,刺激其消费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其一要给他们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信心,其二要尽快出台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的明确方案,对未来的支出状况更加明朗,从而改善心理预期,增加当期消费。对于中等偏上收入者可以以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人首先购房、买车;对于中等收入者可以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对于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三)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政府可以考虑以税收和补贴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补贴,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扶持的力度。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对失业(下岗)人员的补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等。 

(四)农村居民:增收减负。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其消费的主要原因。要增加消费,增加收入是关键。在当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其他产业吸收第—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副业之外的收入有比较大的增长。同时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从而使居民的各种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

为什么消费越来越高收入却没有什么改变??

2. 为什么说消费者容易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容易因为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对于过度的及至贪得无厌的奢求,必须加以节制。如果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的话,过度地放纵奢侈,没能培养俭仆的生活习惯,必然会使自古“富不过三代”之说就成了必然,就必然出现“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情况。
西方一些成功企业家虽家境富裕,但依然对子女要求极严,从不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甚至寒暑假还让孩子四处打工。这些成功企业家并不是苛求子女能为自己多赚一点钱,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懂得俭仆和自立。
这一点在比尔·盖茨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个人资产总额达460亿美元。但是他在巴黎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将要把自己的巨额遗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而只给三个子女继承区区几百万美金。
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始于1993年秋天。当时,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颤。盖茨感慨之余,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2000年1月,盖茨将原先的两个基金会合并,组成了“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这一基金会由父亲老盖茨统领,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老盖茨说,他的退休生活其乐无穷。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挥霍”儿子赚来的财富上,把这些钱拿来捐赠给全球各地的医疗和教育计划。
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比尔·盖茨称 ,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的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解除这样的不平等上。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

3. 中国为什么高消费低收入?

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人恰恰不是这样的。
      高消费低收入只能是属于旱涝保收的一个群体,也就是说我可以透支未来的钱,比如我是个公务员平均每天工资150元,但是呢我今天可以买1000元的手机,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我明天还会有150的收入,后天也是,今后每天都是,我甚至可以贷款去买房子,因为我每天挣多少钱是固定的,不用为明天挣不到钱而担忧,而且有住房公积金。再说企业,全中国为企业打工的上班族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国家规定的那样得到企业垫付的一部分养老保险金?
      中国十四亿人口真正体制内的有多少?真正在保障齐全的大企业的人的有多少?没点数不会去查吗?农民和打工人你要知道工资是干一天算一天的,即使有钱也不敢花的,因为第二天一切都是未知数。

中国为什么高消费低收入?

4. 经济不景气真正原因是不是,收入低的太多。这些人消费低

你好,收入失衡确实会对消费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增速放缓,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还有出口与投资二个方面,实际上投资已经基本上走到了尽头,大规模的建设只会带来效益效率低下,重复建设,不可持续发展;
   出口与消费要有好的产品,比如毒奶粉,让整个奶乳产业深受其害,国民整体上不认同国内企业,因为它们已经失信于民,想让国民重拾信心,谈何容易。类似情况比比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一个企业失去创新能力是可怕的。
   当前企业的困境就是政府与中国经济的困境,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这些肯定不是科学发展观。
   现在该是我们反省 的时候了,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不景气是必然的。

5.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正确         试题分析: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们的收入差距有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越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高,反之,人们的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低。故题目观点正确。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6. 收入减少就不敢消费了吗

这个问题可以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
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来说,消费者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计划自己的消费,以达到生命周期内的最佳资源配置。这也说明了消费者的钱要在一个生命周期内合理的使用,因此,为了增加消费者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而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年轻人又不敢消费。还有一点就是征收遗产税,从而减少留给后代的遗产,使之用于自己生命周期内的消费。
此外,根据穆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消费者的收入不是由现有收入决定的,而是由永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受到收入预期的影响,而消费者的短期消费倾向是小于长期消费倾向的,所以这就说明了政府要增加消费,就要实行减税政策,而且是长期的减税政策。

7. 为什么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 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反之 收入差距缩小 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总体消费水平是指平均消费水平,
当人民生活的收入差距过大时,大量资金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低下,从而购买力下降。
反之,当收入差距小,即是大家的购买力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消费的能力几乎相同,所以会使总体费水平提高

为什么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 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反之 收入差距缩小 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8. 现在物价越来越高 可是收入越来越低

答:
先说美国物价为什么比中国低:2个原因。
1.生产力。
生产力越高的地区,生产一种商品的成本就越低。美国生产力高,因此这个因素推进物价低。
2.进口商品因某些原因被大幅度抬价问题。
中国很多进口商品,包括电脑部件、汽车及配件,都靠进口。这些商品,进口到中国,由于受到某些不能描述的原因的影响,这些商品价格被硬生生的拔高,消耗了收入,因此中国人的收入被间接大幅度降低。
再说美国人为什么收入高:2个原因。
1.物价低了,人均可支配的物品变多了,等价于收入提高。
2.生产力高了,相同工作时间内,美国人的产值更高,收入当然会更高。
所以,一切归根到底,无非就是生产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