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2024-05-08 22:33

1.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
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节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保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2.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


扩展资料: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必须认识到,跨过这个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我们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4. 生态文明建设将实现怎样的目标?

日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要在统一事权分级管理、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完善法律制度4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大胆创新,补齐制度短板。

报道称,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发布后,不能有些方面改了有些方面不改;其次,该给地方支持的要支持,形成绿色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共抓,光靠几个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严防死守,既管不好还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矛盾。

国家公园好比一个吸铁石,是可以吸引很多资源和人气的。在国家公园边界内,要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为最高目标,但由于国家公园也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地方可以在公园边界之外生态不太敏感的地区,建立旅游服务设施。

最终实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权责利的关系。国家公园并不排斥利益相关方参与,但要在统一的国家公园理念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多赢发展。

5. 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大事件有哪些

一是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力度。聚焦长江大保护、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抓紧编制全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系统谋划整地、护湿、增绿等各类生态工程项目,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积极争取把更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纳入中央和省项目储备库,共同探索具有扬州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新路径。巩固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加快推进保护规划编制、勘界立标,建立常态化监管保护机制,建设森林、湖泊、湿地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自然生态宝库。


二是科学编制国有土地空间规划。全面调优国土空间布局,针对沿江和沿河、城市和农村等不同区域的特点,深入分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新增国土空间规模、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等各类指标全部落实到国土空间“一张图”上,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起全域覆盖、要素叠加、布局精当、结构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摘要】
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大事件有哪些【提问】

一是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力度。聚焦长江大保护、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抓紧编制全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系统谋划整地、护湿、增绿等各类生态工程项目,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积极争取把更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纳入中央和省项目储备库,共同探索具有扬州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新路径。巩固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加快推进保护规划编制、勘界立标,建立常态化监管保护机制,建设森林、湖泊、湿地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自然生态宝库。


二是科学编制国有土地空间规划。全面调优国土空间布局,针对沿江和沿河、城市和农村等不同区域的特点,深入分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新增国土空间规模、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等各类指标全部落实到国土空间“一张图”上,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起全域覆盖、要素叠加、布局精当、结构优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回答】
三是实现推动城市增长稳中有进。以更精明的方法加强要素调控。要科学调节计划指标分配,加强用地产出效益的监测监管,通过分析评测、通报预警等措施,引导空间、土地等资源要素投放到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成长性好、有持久竞争力的项目上。同时,聚焦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体验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强化对科创型经济、高标准厂房建设用地保障力度。持续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政策要求,促进全市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回答】
举措和大事件【提问】
全面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各项政策措施,开展禁捕管理秩序和涉渔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执法协作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非法捕捞渔具制售和渔获物交易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该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回答】

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大事件有哪些

6.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


扩展资料: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必须认识到,跨过这个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我们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7.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
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节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保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8.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目标:  和谐共生、良性回圈、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回圈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  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概念是建设美丽中国。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回圈发展、回圈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浏览次数:【大中小】【列印】【关闭】
  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摘 要: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回圈、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实现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基本途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回圈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全球范围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其严重后果就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过度开发土地、滥伐森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所产生的其他负面效应。近些年来暴雨、高温等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就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  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实践充分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且同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2006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占48.7%,其中工业占43.1%,分别比1991年提高6.9和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消耗资源多、污染大的行业发展过快,这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2006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只比1991年提高5.8个百分点。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并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资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同时,要立足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应当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索取全球资源基础上的。据全球生态足迹网估计,如果在全球维持一个像美国社会这样的物质社会,将需要五个地球的资源,而维持一个像英国这样的社会也需要将近三个地球的资源。当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比如,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适度发展私家车;建筑应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的,限制建设占地多的别墅、高尔夫球场,等等。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量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只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最后,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拟订两条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标语  地球母亲生病了,请照顾好她!  为了您的健康,请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