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谁结束三国鼎力的?

2024-05-08 21:50

1. 最后是谁结束三国鼎力的?

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人。年幼丧父,投靠叔父诸葛玄。刘备在新野时,曾三次亲自登门相请,他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收复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兼管左将军府中事。刘禅继位时,封诸葛亮建立府署处理政事。蜀国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决断。最后诸葛亮在军营中病逝。 

  诸葛亮自从二十七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至五十四岁病逝,前后二十七年。这时间内,都是在征战中度过,不曾安闲一曰。在“征南寇丞相大兴师”,他“五曰渡泸,深入不毛,并曰而食”。渡泸水时遇到毒气正发,行军路上误饮毒泉。暑热毒虫饥餐露饮。七擒七纵,心力交瘁。又连续六出祁山,战争紧张,条件恶劣,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要处理的事情,肯定有千头万绪,要曰理万机,不辞辛苦,“夙兴夜寐”,可见工作时间之长,“汗流终曰”,可见工作之重,说他是一个“工作狂”,一点也不过分。为报君恩,夙夜忧虑,他真是个“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知恩图报之人。他时刻不忘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知遇之恩。他表示:“臣安敢不竭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又说:“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事无大细,全部包揽无遗,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 

   当诸葛亮听说张苞身死,便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他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已到了“自觉昏沉,不能理事”的程度。便“暗暗拔寨,皆回汉中”。退回之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还有一次,他听说关兴病亡时,“放声大哭,昏于地上,半曰方苏”,在他屯兵五丈原时,“所啖之食,曰不过数升”,“自觉神思不宁”,“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他说:“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他为了“先帝之遗意”,连年征战,竭精殚力,积劳成疾,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做法则是不可取。他用健康来换取事业,而事业未见成功,却英才早逝,常使人为之挥泪。 

   当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时,司马懿问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诸葛亮的使者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主簿杨颙也说“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曰,岂不劳乎?”强支病体,出寨观各营。杨仪也曾劝孔明,处理政事,各有专责,上下之间,也有分别。并引古人说:“王公是坐而论道,士大夫是起而行之。”杨仪还借两个历史故事劝诸葛亮,操劳要适度,管理权限也要适量。他说:丙吉是西汉宣帝的丞相,有一次他外出看见有人在街上聚众斗殴,死伤者横于道路,丙吉却过而不问。有人问他为何不闻不问,丙吉回答:“民人斗殴,死伤归长安令,京兆尹来管。”陈平是西汉文帝时的丞相,一次文帝问他一年收入多少,他说:“不知,可问财政部”,文帝怒道:“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陈平答:“上辅天子,下管群臣。” 

  谏议大夫王连也曾劝说:“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而孔明却说:“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复甚难,今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在他看来,别人都很难相信。他事事亲理,体力和脑力已用尽,正如司马懿所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宋代的范祖禹也有这种看法:“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曰力不足矣。”与其说诸葛亮是病死,不如说是操劳累死。尽管他不愿意死,此时此地也不该死,但是他仍然怀着满腔遗憾死去。
最后,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三国鼎力。

最后是谁结束三国鼎力的?

2. 三国鼎力局面的大战是谁指挥的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主要指挥官:刘备周瑜(联军),曹操(曹军)

3. 三国鼎力是什么战役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最重要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一、三国形成的一个开端是官渡之战,此战,是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黄河流域的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了。
二、三国形成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八十万曹操军队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曹操已经无力再进行对孙刘的征讨。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是形成。

三国鼎力是什么战役

4. 历史上三国鼎力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鼎立的结局 魏国灭蜀国,司马炎代魏自立,国号晋,西晋灭东吴,最后结局三国归晋。
   

5. 三国鼎立中,最后谁赢了?

其实要说起来,蜀国赢了。 
为什么? 
千古留名啊,说起来三国,从地理位置,经济军事实力讲,其实主流政权是曹魏。当时天下连年征战,地点主要是北方地区,北方的人民百姓都快活不成了。曹操稳定北方,在广大北方地区实行了许多的农业,经济政策,是对北方的经济复苏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看了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姓的皇叔是连吃带拿,把便宜沾尽。最后自立为帝,还落得千古流芳。 
为什么?2个原因 
1,姓刘,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实际上刘胜(似乎是叫这个名字)荒淫无度,有无数个儿子,但是毕竟皇叔身上还是连着高祖的血脉。 
2,仁义,不管是真仁义,还是别有用心,但是就是很仁义。古代,越是礼崩乐坏之时,社会舆论越是把仁义看的重。呵呵。不然怎么卧龙,风雏都跑来帮刘备呢。 


所以我说,从当时结局看,三国都是失败者,被晋朝统一。但是从2000年的效果看,刘备最胜。 
不过也有明智的学者,郭沫若就十分要替曹操打不平。 

而东吴的孙姓政权,在三国之中,真的就是一个配角了。

三国鼎立中,最后谁赢了?

6. 三国鼎立的时候 最后谁赢了?

司马懿赢了。
三国时期起止时间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到280年结束。广义一般认为从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到280年结束。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由于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与诸葛亮采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主张法治。提出“用人唯才”的观念打破以门第或名教的标准。诸葛亮也提倡法治观念,入蜀后修明法制,执法公平。提出“治国之要,务在举贤”的主张以任才适用。他也重视军法,如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军令而被斩,他也自贬三等。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为此后魏晋玄学思潮提供了基础,使名士基于政治黑暗将焦点由名法的具体问题转向玄学的抽象思辨。

7. 三国鼎立的时候 最后谁赢了

这个说来话长啊。
简单的说,司马炎最后统一全国,改朝代为晋朝。
过程看这个大事表吧。
184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 李?、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 10月 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 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 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刘表。
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 刘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 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刘备驻扎霞萌关。
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孙权攻破宛城。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7月 曹操征张鲁。
11月 张鲁降曹操。
逍?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 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 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 4月 刘备称帝。
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 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 曹丕五路伐蜀。
蜀吴重修和好。
雍?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
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 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 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 9月 司马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4月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
 
260年 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三国鼎立的时候 最后谁赢了

8. 三国鼎立最后哪国赢了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司马昭于263年灭掉蜀国后,代魏的条件也逐渐成熟。
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于265年1月8日(魏元帝成熙二年,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十七日)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废掉魏帝曹奂,自称皇帝,国号晋,历史上称西哥。都城仍在洛阳。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积极整治军队,于280年(太康元年)灭吴,统一全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