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代的风云人物邓稼先和杨振宁,谁对国家贡献最大?为什么?

2024-05-11 18:46

1. 同时代的风云人物邓稼先和杨振宁,谁对国家贡献最大?为什么?

此话题不厌其烦的提出来,我先后在他俩及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中回答了近十个帖子,也有被推入首页的,这种问题提多了会影响网民的情绪, 历史 是一面镜子,这上面总在争论,难免会有失偏颇,让 历史 来回答最好。
  
 在中华民族最艰难困苦的时刻、邓稼先那个时代的一群老科学家、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永攀科学高峯、打破西方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孤立、欺压、使中华民族矗立在世界的东方、并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而杨振宁是个什么玩意、祖国富强了、他老了、在西方世界到了退休的年龄了、混不下去了、回国享受来了、而且此人、人品极端下流、败坏中华民族传统论理、对中国的传统美德造成严重影响、真是欺凌中国人民之极!
  
 能够拿邓稼先去和杨振宁比的人,十有八九是觉得邓稼先比杨振宁值得尊敬。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尊敬邓稼先,就请不要拿邓稼先和杨振宁比。因为如果真的比较,邓稼先完全没有实力去和杨振宁一比高低。
  
 六十年代制造原子弹的时候,国内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邓稼先,包括后来原子弹造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邓稼先。今天邓稼先在受众群中能够收获如此热捧,离不开杨振宁为邓稼先写的一篇叫做《邓稼先》的文章。在我看来,杨振宁是用心写的那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篇优秀的 美文 。也正是因为真实 情感 的迸发,那篇文章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邓稼先的事迹。相比较而言,氢弹之父于敏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就要远低于邓稼先,不能不说杨振宁的那篇《邓稼先》为公众认识邓稼先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挚友,1971年杨振宁克服重重阻力回国访问,第一个要想见到的人就是邓稼先。在邓稼先生病住院期间,杨振宁也是从美国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寄给邓稼先。将邓稼先和杨振宁放在一起比较,是要割裂他们之间的真挚,这是邓稼先所不希望的。如果邓稼先能感知到有人做这样的比较,一定会阻止。
  
  
 邓稼先是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杨振宁是搞基础理论的,基础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如果比较只是局限于对一个国家的贡献,这种比较是狭隘的。并且两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的人,他们做的工作是难以进行比较的。更何况他们的工作所产生的持久影响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子弹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人感到震撼;而杨振宁在基础科学上的突破却是稳扎稳打。几百年后人们能够记住杨振宁的名字,邓稼先的名字可能早已淹没。从更持久的角度看,杨振宁的贡献会更大。
    
 要说邓稼先与杨振宁二位哪个对国家贡献大,这就很明显的事了,肯定是邓稼先。
  
 因为邓稼先在国内,其工作就是研究两弹一星,在当时中国刚解放,一穷二白受外打压的国际大环境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威慑力和知名度引响力,那个年代最缺的就是为国效力且作出巨大贡献的 科技 工作者,而邓稼先等海外科学家回国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为国家争得了难得的安宁环境。而杨振宁身在美国,在美国期间努力搞科研,在理论物理学方面造谐很深,引响巨大,为祖国间接地作出了一定贡献,在世界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家。
  
 他俩人所从事的研究是不同的,一个是理论,一个是运用,在当时的中国国内运用科学很受欢迎,加之条件限制所以造就了一代杰出科学家邓稼先等是情理之中的,在现在改革开放,国家富强,国家急需大量各类人才,也是时代的需要。
  
 所以,爱国奉献不分先后,不论你身在何处,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没有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祖国随时都欢迎一切有志的海外 科技 人员的荣归,携手并肩共创中华新的辉煌!
  
 
  
  其实,他们根本不在一领域,根本没有必要去做对比,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 : 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的元勋,可以说国防 科技 力量和他那些年在戈壁滩上的勤勤恳恳地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主要成就其实就是在这些方面。
  
  
 而说到贡献,其实就是对于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有了像邓稼先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最早拥有原子弹氢弹的国家之一,这也是立足于世界的根基之一。有了这些就不需要担心被其他大国欺负了。
   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  
 而杨振宁对于中国的贡献其实主要在教育事业上,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45万美金的年薪,回到中国搞起了教育,前前后后投入了600万多美元,从80年代初至今,几个地方来回奔波,差不多也要有40年的时间了,建设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有一些实验室还是世界前列的水平,还在北大和南开建了研究院,并给教清华大学的学子基础物理学。
  
  
  平心而论,就对中国贡献而言,杨振宁是远不及邓稼先的。 
  
     
  
 而他的学术贡献主要是来自于理论物理学,主要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宇称不守恒等十多个大发现。可以说,他在理论物理学圈是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之一。2000年,《自然》杂志把他排到了有史以来的物理学家的top20,这当中有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顶级物理学家。当然,必须要说一点的是和牛顿,爱因斯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因为这里题主问的只是贡献,很多人喜欢吐槽杨振宁回国晚,以及娶了年轻的老婆,所以不多说了。
   所以,就对咱们国家的贡献来说,两个人其实都做了很多很多,远远大于一般人的贡献。但是客观地说,邓稼先的贡献更重要。而杨振宁主要是对理论物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国家的贡献,杨没有和邓的可比性,邓稼先对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国家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而杨振宁是为美国服务了一生。
  
 这样的提问不好,而且非常不好,尤其是在普通百姓中比较更为不好。
  
 不用说,也能够知道大概,必然是几乎一边倒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一边是对邓稼先先生充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另一边则是对杨振宁先生毋庸置疑的否定。
  
 他两位同为世界级科学家可以比吗?站在理智与公正的立场上,回答完全没有必要。
  
 正如 历史 上孔子对国家贡献大,还是老子对国家贡献大一样的提问,对现实有意义吗,完全没有。
  
 邓稼先先生、杨振宁先生他们都用智慧、用知识和用付出对人类、对高 科技 、对国家、对全世界 社会 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杰出的贡献,这就是答案。
  
 拿一个美国人和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做比较,谁对国家贡献大,真是可笑至极!!当年,祖国患难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海外学子排除万难回国为国家贡献“两弹一星”,而“姓杨的”却在那时加入美国籍为美国服务,为美国注入无法估算的 科技 成果,美国利用姓“姓杨的”投送的 科技 成果更加肆无惮忌地对中国进行围攻打压,遏制中国的崛起…——现在老家伙快死了要落叶归根就想到中国了,近段时间开始到处发动媒体炒作“姓杨的”美籍华人身份,鼓吹“姓杨的”为国家贡献,为“姓杨的”洗白当年在美国是在“为全人类服务”…无论如何美化和鼓吹“姓杨的”,都无法抵消他助纣为孽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叫“姓杨的”滚出中国!!
  
 呵呵,邓稼先和杨振宁比?你这是侮辱中国的科学家邓稼先先生,杨振宁他是在男女问题上对中国起到了相当大的教育,没有杨振宁中国人谁敢娶个“孙女”做老婆?还称是上帝赐给他的“尤物”?美国的上帝怎么不赐给你呀,一对污人,破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婚姻观道德观,早点去谢谢上帝吧
  
 若论对国家的贡献,邓稼先是当仁不让,这位号称“中国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巨匠,用他的生命为13亿中国人撑起一张核保护,使中国安享了50多年的和平时光,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稼先当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只身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耗尽毕生心血,这是什么,这就是爱国主义,是后人永远值得学习的精神楷模。
  
 杨振宁最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华人科学家,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晚年,他回到中国,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清华、北大建立实验室,并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大学学子们上课,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邓稼先与杨振宁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搞应用的,一个是搞理论的。但相对于对国家的贡献而言,邓稼先绝对超过杨振宁。

同时代的风云人物邓稼先和杨振宁,谁对国家贡献最大?为什么?

2. 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谁对中国贡献最大?依据是什么?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三个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依据我的调查研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是杨振宁,然后就是李政道和丁肇中。
如果一定要给“对中国做贡献”打分,杨振宁为100分,李政道为60分,丁肇中为55分。
之所以说杨振宁对中国贡献最大,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杨振宁回国最早,而且属于长期驻扎。
杨振宁是1971年开始频繁回国访问讲学。他是中美关系缓和之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海外科学家。注意,是第一个。第一个的意义,大家应该很明白。打破了封闭,打破了封锁,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让中国与外界开始进行科学文化上的交流。杨振宁当年回国,是在国际国内都造成巨大轰动效应的。正是由于杨振宁的“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在1971年一年之内,就有100多个海外科学家陆续回国访问,其中很多人后来担任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交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杨振宁不仅是第一个回国,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属于长期入驻。1971年到90年代他正式到清华担任教授,这20多年之中虽然他居住在外国,但是他居住在国内的时间也很多。除了有一年他夫人患病的原因,其他所有的年份,杨振宁都坚持每年回国访问一次,每次至少停留一个月。

有时候,杨振宁一年回国3次以上,也就是说他回国停留三个月以上。其中,为了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杨振宁在中国停留了整整一年。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是杨振宁80年代初期一手创建,原研究室主任葛墨林,就是杨振宁培养出来的,后来做到了中科院院士。
到了90年代之后,杨振宁直接做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截止2018年,杨振宁至少向清华大学和其它国内院校捐献740万美金以上。其中包括杨振宁在美国的房产,90年代就价值120多万美金,也捐献给了清华。
杨振宁在清华长期执教接近30年,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亲自为清华创建了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30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部捐献给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其中又有7个科学家做到了中科院外籍院士。很多杰出人才是杨振宁亲自打电话邀请过来的,包括姚期智,大名鼎鼎的“姚班”创始人。几任清华大学校长都高度评价了杨振宁对清华物理系的贡献,认为“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杨振宁对清华大学功不可没”。
杨振宁在1977年到90年代,还在兰州大学长期讲学。还在电视大学担任物理课主讲。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的。
第二,杨振宁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原因在于杨振宁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担任“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领导全美几百万华人,在促进中美合作上贡献极大。……限于篇幅,不再详谈。
第三,对国家建言献策的贡献杨振宁最大……
(内容太多,以后谈……)
李政道和丁肇中,也是杰出的爱国华人科学家。他们在中年之后也经常回国访问,贡献主要是在教育领域。李政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倡导建立了博士后制度。丁肇中受邓先生委托,在他的海外实验室安排中国学者做研究工作。李政道和丁肇中,他们的弟子都有人后来做了中科院院士,其中有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还有一些学者回国后虽然没有从事科研,但也做了金融领域的俊才。

3.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贡献你了解吗?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贡献你了解吗?

4. 杨振宁与李政道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

你好,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科学界在1956年前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γ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γ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5. 杨振宁与李政道,谁的贡献更大?

李政道是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李政道想留在哪里,完全是他个人的自由。一个充分尊重别人自由的国家,才是值得被尊重的国家。李政道虽然回国次数不如杨振宁多,当年也是风云人物,受到了很多人的接见。而中国也通过李政道的关系,送了很多人才到国外进修。1986年,李政道还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而论爱国之心,李政道与杨振宁是一样的,在大是大非面前都很可靠。莫伟给中科院领导写信,提出:海外科学家都有私心,只有杨振宁和李政道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想中国发展的好。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中的革命。根据《李政道传》所写,这一发现是由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的。



1956年大约是4月底和5月初的一天上午,杨振宁开车从长岛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看李政道,在李的办公室里进行了讨论。不久,杨振宁要移动他停在街上的汽车,他们就走到街上。把车停好后,由于饭馆都还没开门,他们就近在125街和百老汇大街路口的白玫瑰咖啡厅边喝咖啡边讨论。李政道把最近的工作以及宇称不守恒的突破性想法,统统告诉了杨振宁。杨振宁激烈地反对李政道所说的一切。但经过反复的讨论,他逐渐被说服。午饭后,他们回到李政道的办公室,杨已经完全被说服,并表示愿意与李合作。他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劝李不要急忙发表上述那篇论文。他说,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突破,应该用最快的速度,将整个弱作用领域一下子都占领下来。这样更加完整,有更大的意义。李政道觉得十分有道理,同时觉得如有杨振宁的参加,会使整个事情做的更好。两人开始了友好的竞赛。他们在大约两周内完成了全部的β衰变分析。这需要进行大量计算。两人在计算能力上不相上下,都做出了贡献。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对这些过程的分析,写出了论文。这篇论文是由李政道执笔,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这就是轰动一时后来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

杨振宁与李政道,谁的贡献更大?

6. 杨振宁为邓稼先作传,为什么却没有重点写邓稼先研究工作的艰辛和他所取得的伟?

课文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作者却出乎意料,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之所以这样写,恐怕有以下原因: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自己与邓稼先远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同时也在写自己。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7. 邓稼先和杨振宁哪一个更伟大?

首先这是一个比较问题。两个东西要比较,先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具有可比性。要具有可比性,就必须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假若用来比较的人或者事物根本就不站在同一平台上,根本就没法比,比了也是不公平而且没有意义的。譬如说你要比较两个球员究竟哪个更优秀,就应该同是比技术,或者比灵敏度,或者是比其他。你不能拿A球员的技术和B球员的灵敏度来比,这根本就是不科学的比法。而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现在我们回归到话题本身,要比较邓稼先和杨振宁究竟哪一个更伟大,我们就要把他们放在同一平台上。而这个平台究竟应该是什么呢?这个平台是否可以随便确定呢?如果不是随便确定我们制定这个平台的标准又应该是什么呢?根据一定标准制定出来的平台又是否唯一呢?其实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一,那么其实我们比较出来的结果就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伟大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说法,其实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著名的一些人是怎么说的吧。克林凯尔说:“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郎加纳斯说:“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托尔斯泰说:“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如果只看这些已经被我们尊奉为伟人他们所说的话,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点,他们对于伟大的理解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的是心灵的伟大。暂且撇开伟人的观点,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汉语字典》对于伟大的解释。它说:“伟大: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比伟人的观点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在强调品格高尚的同时也不忽略才识卓越这一方面。
好,现在我们的平台可以说是大体出来了。就是“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比较邓和杨在这两个方面谁做得更好。
先看邓稼先。他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毅然回国,从事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并且研制和发射了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被后人敬称为“两弹元勋”。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这对于我们国防建设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整个研制发射过程全部是由国人完成,也使得当时的中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邓稼先先生那对于祖国的热忱是可歌可泣的。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邓爱国,负责任,淡泊名利,忠厚平实,纯粹……所有的这些无疑可以说明,他的品格是高尚的,像他这样的人万中无一。
而技术方面,刚刚已经提到,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自主研制发射原子弹氢弹成功的国家。可见这一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无疑是属于一流的。
再看杨振宁。“关于杨振宁为什么不回国,杨先生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我的国人赴海外求学,都是学成即回国。可是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美国不允许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而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他所持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原文)杨振宁的这番说法确实是符合当时的事实,但是总不免给人一种他在找借口的感觉。如果他要坚持回国的话,我想,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止得了的。例如钱学森,他不也是在最终历尽艰辛回国了吗?对于杨振宁这一选择,国人在民族感情方面总觉得他不可原谅,包括他的父亲,也是一辈子都不肯原谅他的儿子。面对老人这种执拗,我们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杨振宁心里是否会有羞愧之感。除了爱国方面,网上对于杨振宁其他方面的品格也多有质疑,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实际上他晚年回国后所做的事情确实不得不让人有这样的质疑。所以在品格这一方面,我觉得杨振宁是大大比不上邓稼先的。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周总理热情地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最终是留在了美国,后和
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开辟了微观粒子研究的新天地,荣膺诺贝尔物理奖。他们是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华人。确确实实为中国人争了光,更是在科学发展史上画上重要一笔。网上骂杨的声音是一大片,有人说他不忠不仁不义不孝。其实我是很不同意这些人的看法的,他们的评价无疑是有失偏颇的。更有人拿他和翁帆的忘年恋来作为攻击他的武器,更是有让我苦笑不得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他的私人生活,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忘年恋不是十分符合中国以前的旧道德就妄加评论,甚至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杨振宁做出那样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且不说当时我们祖国的千疮百孔,就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富强,不是也有很多留学生不回国吗?而且从长远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留在美国,确实是更有利于杨振宁发挥他的物理才华。如果当年杨振宁回国,他究竟能不能拿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呢?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是拿的几率肯定会比在美国小。当然我在这里强调的并不是说拿这个奖的意义有多大,拿奖只是很表面的东西。对于物理科学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东西。邓稼先做的是发射原子弹的工作,弹一升天,人民就可以看到它的威力。而杨振宁提出的是一些定理,功用是隐晦的。他的发明就像和牛顿的三大定律一样,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可以说,邓稼先是个伟大的工程师,而杨振宁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因为邓稼先是为了集权国家研制核武器,从历史上来看,邓稼先可以说是核武器的制造者。当然这是国家存在的局限性。所以我觉得,在对整个人类来讲,杨振宁比邓稼先的贡献还要大。
如此看来,邓稼先和杨振宁在比较谁更伟大的时候打成了平手。确实,我认为在抽象的概念上,他们两个都可以称得上伟人。在一些具体的层面上,在不同人的眼里,确实可以得出谁做得更好的结论。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一样,答案又不是统一的,也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但是我最后要声明的是,并不是说谁是伟人,我就佩服谁。邓稼先和杨振宁,我永远更加敬佩邓稼先!

邓稼先和杨振宁哪一个更伟大?

8. 邓稼先 杨振宁简介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杨振宁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