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

2024-05-10 15:09

1.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

你说的“寂空涅槃”犯了虚无主义的错误。还有什么叫“可悟不可修”?悟,就是意识上的了解,修,就是对于善法的不断串行... ...观世音菩萨都说了:【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你倒好,个“不可修”。
此外,真经就是佛祖亲口所说的佛经,就是真经。你这个乱说的,就不能叫经。
学佛要放下傲慢,细细读经,好好闻思,认真断恶修善。即便思考,也要以佛经为依据,所谓依法不依人,而不是胡思乱想。
孔子说过:思而不学则殆。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

2. 可悟+不可修,修未成佛,再求,悟未明性,再知,是那部经里的句子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可悟+不可修,修未成佛,再求,悟未明性,再知,是那部经里的句子相关问题。亲,这是电视剧《天道》里的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试解之。 修和悟都是达到寂空涅槃的方法和路径。什么是寂空涅槃的境界,就是不昧因果的境界。【摘要】
可悟+不可修,修未成佛,再求,悟未明性,再知,是那部经里的句子【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可悟+不可修,修未成佛,再求,悟未明性,再知,是那部经里的句子相关问题。亲,这是电视剧《天道》里的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试解之。 修和悟都是达到寂空涅槃的方法和路径。什么是寂空涅槃的境界,就是不昧因果的境界。【回答】
它不是经卷里的吗【提问】
比如说,《道德经》【提问】
亲,不是哦!是电视剧《天道》里的话【回答】

3. 何为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

      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那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
  
        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所以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无慰灵魂的慈悲。

何为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

4. 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修的是什么?

终于明天就要开始登山了,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非常期待美景!
  
 
  
  
 想去登山,其实也有点《遥远的救世主》的影响,在主角丁元英去五台山寻求是否合佛法与老和尚的那一段对话很有意思,特别是丁元英的那首词: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刚开始看到这首诗,我想的是,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还修什么?难不成唐三藏求取真经,不是为了那基本经书,而是在求取真经的路上的那段修行吗?我不懂,也没研究佛法。
  
 
  
  
 最后,老和尚修改了下,变成这句"悟道方知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想去爬山就是想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日出日落,美景,也想放空放空情绪心境,好有精力为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明天,出发!

5. 若想明心见性证悟实相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如果这样承许,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见性成佛】 指彻见自己之本性而成为觉者。为禅宗之根本主张。此语始见于宝亮(444~509)《涅槃经集解》。其文云︰‘案僧亮曰︰见性成佛,即性为佛。’ 禅宗六祖慧能《法宝坛经》云(大正48·356c)︰‘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摘要】
若想明心见性证悟实相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如果这样承许,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提问】
若想明心见性证悟实相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如果这样承许,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回答】
见性成佛】 指彻见自己之本性而成为觉者。为禅宗之根本主张。此语始见于宝亮(444~509)《涅槃经集解》。其文云︰‘案僧亮曰︰见性成佛,即性为佛。’ 禅宗六祖慧能《法宝坛经》云(大正48·356c)︰‘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回答】

若想明心见性证悟实相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如果这样承许,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6. 修,为成佛,在求 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 悟道以性施行怎么翻译

修,为成佛,在求:修行为成佛,要靠(求)佛力加持。
悟,为明性,在知:悟为明心见性,要靠知(深入经藏),才会有理可依。
修行以行制性:修行就是以真实行动(身语意)克服自己的习性(毛病习气)。
悟道以性施行:开悟之道就是依性德(自性)而行。依佛教经典而行就是顺应性德。

7. 佛法中有哪些体现明心见性的经句,以及真如本性的妙用的经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4、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5、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6、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
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8、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9、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1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1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2、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佛法中有哪些体现明心见性的经句,以及真如本性的妙用的经句。

8.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著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像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像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那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像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著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