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中hovtest什么意思

2024-05-05 20:28

1. 医学统计中hovtest什么意思

是两两比较的意思,比如实验组,控制组,对照组体重有差异,具体比较实验组,控制组的差异,控制组,对照组的差异,实验组,对照组的差异
统计专业研究生工作室原创,请勿复制粘贴

医学统计中hovtest什么意思

2. q4h,q6h,q12h在医学类是什么意思?

q4h,q6h,q12h在医学上表示每4小时,每6小时,每12小时。一般指服药间隔时间,为英文缩写。
描述给药频次的常用处方缩写词如下。
bid.    每日2次    
prn    必要时    
sos.    必要时    
qd.    每日    
qh    每小时    
q4h    每4小时    
qid.    每日4次    
qod.    隔日1次    
St.    立即    
tid.    每日3次  
qd(每日一次)、tid(每日三次)、qn(每晚一次)等众多有关时间的缩写,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1. q、bi、ti、qi 依次分别代表一次、两次、三次和四次。
其中,b、t 和 q 分别是英语 bi(二)、tri(三)、qua(四)的首字母。缩写里 q 都是「一」的意思。
2. d、h、n、od、w 分别代表每日、每小时、每晚、隔日和每周。
相对应是 day、hour、night 和 week。隔日就是 day 前间隔一天,叫 od。

扩展资料:给药途径
D 即英文 dermal(皮肤)的首字母,ID 即 intradermal,皮内注射。
H 即 hypodermal(皮下),故 HI 为皮下注射。
O 即英文 oral(口的)的首字母,所以 PO 为口服。
V 即英文 vein(静脉)的首字母,故 IV 即静脉注射。
M 即英文 muscle(肌肉)的首字母,故 IM 即肌肉注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15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

3. 临床医学,懂的进,在线等,急~~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阐明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配布,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实验践打下基础。要求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地使用解剖学术语、掌握200—400个常用解剖学英文词汇;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解剖的教学大纲是
运动系统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第一章  骨   学

第一节  总   论

掌握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构造(骨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的血管和神经。

第二节  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和胸骨)。

1. 椎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的共同特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包括骶骨和尾骨)。

2. 胸骨

掌握胸骨的分部、一般形态、胸骨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3. 肋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了解特殊肋的特征。

4. 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二、颅

1. 掌握颅的组成、功能以及各分离颅骨的名称、位置和主要形态特点。

2. 掌握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重点是与血管、神经有关的重要孔裂的名称、位置。

3. 掌握眶、骨性鼻腔的构成及交通、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4. 了解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

5. 了解新生儿颅的特点。

6. 掌握颅的体表标志。

第三节  附肢骨骼

掌握四肢骨的组成(肢带骨和游离肢骨)。

一、上肢骨

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各骨间的位置关系。

2.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的主要形态特点,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3. 掌握上肢骨的体表标志。

二、下肢骨

1.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各骨间的位置关系。

2. 掌握髋骨的组成以及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的形态特点。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3. 掌握下肢骨的体表标志。

第二章  关节学

第一节   总 论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性连结和滑膜关节。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和辅肋结构(滑膜襞、滑液囊、韧带、关节唇、关节盘)。掌握关节的分类和关节的运动。了解关节的血管和神经。

第二节  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1. 脊柱

掌握脊柱的组成和分部。

了解椎骨间的各种连结。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掌握椎间关节的构成。了解环枕、环枢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掌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掌握脊柱的运动。

2. 胸廓

掌握肋与胸椎的连结和运动。了解肋与肋软骨和胸骨的连结概况。

掌握胸廓的构成(胸椎、肋和胸骨)、形态、整体观和运动。

二、颅骨的连接

1. 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2.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及运动。

第三节  附肢骨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了解掌指关节、手指骨间关节的运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 掌握骨盆的组成及一些重要的解剖标志。了解骨盆的性差。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了解跗骨间关节的运动。了解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形态结构特点。

2. 了解足弓的形态结构。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了解骨骼肌的构成(肌腹、肌腱)、形态和起止。掌握肌群的配布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液囊、腱鞘等)。

第二节  躯干肌

一、背肌

1. 掌握斜方肌和背阔肌的位置和功能。

2. 掌握骶棘肌的位置和功能。了解背部筋膜的配布。

二、胸肌和膈

1. 了解胸部肌的名称、位置和层次。

2. 掌握胸大肌和前锯肌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的位置、层次、纤维方向和功能。

    4.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以及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和穿行结构。

    三、腹肌

    1. 掌握腹肌的名称、位置、层次、纤维方向和功能,以及腹肌所形成的腹直肌鞘、腹白线和腹股沟韧带。

    2.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和内容物以及管的四个壁和两个开口(皮下环和腹环)。

    3. 掌握海氏三角的位置。

    四、颈肌

  1.了解颈肌的名称、位置和层次。    

    2.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功能。

    3. 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4. 了解斜角肌的位置。掌握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和通过物。    

五、了解躯干肌的肌性标志(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胸大肌、腹直肌、胸锁乳突肌)。

第三节  头肌

1. 了解面肌的名称、位置和一般功能。

2. 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了解头肌的肌性标志(咬肌、颞肌)。

 

第四节  四肢肌

    一、上肢肌

    1. 了解上肢肌的配布和分群。

    2.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功能。

3. 了解肩胛下肌、冈上、下肌、大、小圆肌的位置和功能。

4. 掌握前臂前群和后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层次。

    5.了解手肌的名称、分群、位置。

    6.了解上肢的局部记载(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以及肩袖的概念。

    二、下肢肌

1. 了解下肢肌的分群与配布。  

2.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内收肌群的位置和作用。

    3.了解小腿肌的分群、名称、位置。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4. 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臀大肌、股四头肌和髌韧带、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跟腱、足背的趾长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

5. 了解下肢的局部记载(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

内  脏  学

第一章  总   论

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

二、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二章              消化系统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

第一节   口腔

  一、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二、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

  三、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

  四、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周组织的构成。

五、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六、掌握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第二节   咽

   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

第三节   食管

    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和主要毗邻。掌握食管的狭窄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胃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主要毗邻。了解胃壁的构造。

第五节    小肠

    一、掌握小肠的分部。

    二、 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主要毗邻及构造。

    三、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

第六节   大肠

  一、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学上的特点。

二、 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三、 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

  四、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五、 掌握肛管的形态、肛门括约肌的配布及作用。

 

消化腺

第一节   肝

一、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主要毗邻。

二、了解肝的分叶与肝段概念。

三、肝外胆道系统

(一)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二)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

(三) 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第二节  胰

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主要毗邻。

(附)  腹  膜

  一、掌握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腹膜腔的概念。

  二、掌握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和腹膜外位器官,了解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的临床意义。   

  三、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一) 掌握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掌握大网膜和网膜囊、网膜孔的位置。

    (二) 掌握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三) 韧带:了解韧带的构成;了解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脾的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四)  掌握腹膜腔的分区。

    (五)  了解十二指肠空肠隐窝、盲肠后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掌握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三章  呼吸系统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鼻

一、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二、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三、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了解各窦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   喉

一、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

二、  掌握喉软骨的名称和彼此的位置关系。

三、了解喉软骨的连结、喉肌的作用。

 四、 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了解活体上用间接喉镜检查所见的结构。    

第三节   气管和支气管

    一、掌握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

    二、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肺

一、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二、 了解肺段的概念。

第五节  胸膜

一、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二、掌握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的位置。

三、掌握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

掌握纵隔的位置、分部,并了解其组成器官。

 

 


第四章  泌尿系统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肾

一、掌握肾的形态、位置、主要毗邻和肉眼所见的构造。

二、掌握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装置。

三、了解肾段概念。

第二节  输  尿  管

    一、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及其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二、掌握输尿管的狭窄部位,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  膀  胱

    一、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主要毗邻。

    二、掌握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三、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尿  道

一、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二、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位置、开口部位。


第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内生殖器

一、掌握男性生殖系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二、睾丸及附睾

    (一)  掌握睾丸、附睾的形态和位置。

    (二)  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分部和特点。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掌握精索的组成、位置及被膜。

四、精囊腺  

掌握精囊腺的形态、位置。

五、前列腺

  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六、尿道球腺

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第二节  外生殖器

一、阴囊    

    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了解睾丸的被膜(掌握睾丸固有鞘膜和鞘膜腔)。   

    二、阴茎  

    (一)  掌握阴茎的分部及其构成。

    (二)  掌握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  男性尿道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掌握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两个弯曲并了解它们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内生殖器

掌握女性生殖系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一、卵巢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二、输卵管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

三、子宫

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主要毗邻和固定装置。

    四、阴道    

    掌握阴道的形态和位置及阴道穹的构成及毗邻,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五、前庭大腺

了解前庭大腺的位置和开口。

第二节  外生殖器

    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位置。

 [附]  乳  房

掌握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并了解其一般位置。

会    阴

(一)  掌握会阴的境界和组成。  

(二)  了解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的位置,掌握尿生殖膈和盆膈的构成及通过物,了解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和作用。

    (三)  了解坐骨肛门窝的位置。  

 

 

脉管系统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一、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掌握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三、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四、了解血管吻合、侧支循环、微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心

    一、掌握心的位置和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二、了解心的构造。

    三、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四、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较大的分支和分布;心大、心中、心小静脉的行径、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    

五、掌握心包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的体表投影。了解心瓣膜的体表投影、听诊部位。

第三节  动  脉

    了解动脉在整个人体中的分布规律。了解器官外、内的血管配布规律。

    一、肺循环的动脉:

    掌握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的行径。掌握动脉导管索 (动脉韧带)的位置,了解未闭锁的临床意义。

    二、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部。掌握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一)颈总动脉  

     1.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位置。了解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

     2. 了解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

     3.掌握颈外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的脑膜中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4.掌握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的摸脉点和止血点。

  (二)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1.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径、主要分支和分布。

2.  掌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位置。

  3.  掌握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的摸脉点。

 (三)胸主动脉   

  1.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主要分支、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分支。   

  2.了解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的行径。

 (四)腹主动脉

  1. 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分支。

2. 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位置以及它们各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3. 掌握肾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五)髂总动脉   

  1. 掌握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的起止、行径。   

  2. 掌握子宫动脉的行径、分布、及其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3. 了解髂内动脉其分支的分布概况。  

  4.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掌握腹壁下动脉的位置。掌握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活体触摸点。    

   5. 了解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和股深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第四节  静  脉

    掌握动、静脉的区别和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导静脉等)的特点。

    一、肺循环的静脉:

    掌握肺静脉,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

二、体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

    1. 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

    2. 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收受。了解其属支(主要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及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3.  掌握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径和收受,颈外静脉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及临床意义,了解上肢的深静脉。    

   5. 了解奇静脉的行径和收受。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收受和交通。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行径和收受。

  (二)下腔静脉

   1. 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起止、行径。掌握肾静脉和睾丸(卵巢)静脉的行径。

   2. 了解下腔静脉、髂内静脉的收受以及髂外静脉的属支。

3.掌握下肢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行径。了解下肢的深静脉。

4.了解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5.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及属支。肝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部位。掌握上、下腔静脉间的交通途径。

 

第二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  总论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及配布特点。

第二节  淋巴导管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径及其收受范围。掌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受范围。

第三节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一、掌握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结的输入和输出。了解颈淋巴干的形成和收受范围。

二、掌握锁骨下淋巴结、腋淋巴结各群的分布和收受范围及其临床意义。了解锁骨下淋巴干的形成和收受范围。

三、掌握胸壁和胸腔内的各主要淋巴结群(如纵隔淋巴结、肺门和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位置、收受范围和临床意义。了解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受范围。

    三、掌握腰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位置和收受范围。    

    掌握腹腔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的分布、收受范围及临床意义。了解腰淋巴于和肠淋巴干的形成和收受范围。

    四、掌握髂外、髂内淋巴结的分布、收受范围。

    五、掌握腹股沟浅、探淋巴结的分布及收受范围。

第四节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掌握胃、直肠、子宫、乳腺等器官的淋巴流向。

第五节 脾

掌握脾的位置、形态特点和体表解剖。

 

 

 

感  觉  器

第一章  概    述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舶概念。掌握感受器的分类。

 

第二章  视器

第一节  眼    球

一、掌握眼球的外形。  

    二、掌握眼球的组成、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掌握眼球折光装置的各种形态结构。

    四、掌握房水循环。

第二节  眼副器

一、了解眼睑、结膜、泪器的位置、形态结构。

    二、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的名称作用。了解眶脂体、眼球筋膜和巩膜外腔。

三、掌握在活体外眼所见的各结构。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一、血管

    (一)  了解眼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布。

    (二)  掌握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和分布。    

    (三)  了解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的收受、注入及其临床意义。

二、了解眼的神经支配。

第三章  前庭蜗器

了解前庭蜗器的分部及各部的机能。

第一节  外    耳

  一、了解外耳的组成。了解耳廓的外形。

  二、掌握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弯曲。 

  三、掌握鼓膜的形状、位置和分部。    

第二节  中    耳

  一、掌握中耳的组成。    

  二、鼓室   

  (一)  掌握鼓室的位置、六个壁及各壁的毗邻和主要结构,并了解它们的临床意义。

    (二)  掌握听小骨的名称、位置和排列。了解听小骨的作用。   

  三、咽鼓管 

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口以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四、乳突小房;掌握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

第三节  内    耳

一、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二、骨迷路:

掌握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三、膜迷路:

(一)  掌握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位置关系。

    (二)  了解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形态及其机能。  

  (三)  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四、内耳道:  

  了解内耳道的形态。    

[附]  其它感觉器

一、了解嗅器的位置及构造。

二、了解味器的位置及构造。

三、了解皮肤的概况及功能。

 

 

神  经  系  统

第一章  总论

一、了解神经系统的一般机能和神经元的主要结构。

  二、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三、掌握神经元的分类。

  了解感受器、效应器和突触的基本概念。

  了解神经胶质的简略概念。

  四、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①神经核与神经节。②

纤维束与神经。③灰质、皮质。④白质、髓质。⑤网状结

构。   

第二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  神  经

    一、掌握脊神经的合成、区分和成分;了解脊神经的走行,分布规律。

二、了解脊神经后支的分布概况。

三、脊神经前支。

    (一)  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和各主要皮

支的浅出部位及分布概况。了解颈丛肌支的分布。

    掌握膈神经的组成,行程和分布。

    (二)  掌握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发出、行程和分布情况。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以及肌皮神经和腋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

    掌握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三)  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程、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

    (四)  掌握腰丛的组成及位置。    

    掌握股神经的行程、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情况,并了解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位置及分布概况。

 (五)  掌握骶丛的组成及位置。

    掌握坐骨神经的发出、行程及分布。

    掌握胫神经的行程、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掌握腓总神经的行程、位置;腓浅、腓深神经的皮支分布区及支配的肌群;了解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掌握阴部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区。

    了解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的位置、分布。

第二节  脑  神  经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序号、连接的脑部和进出颅部位、性质、纤维成分和分布概况,脑神经上感觉神经节的名称、位置及副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

    一、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

    二、掌握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行程。  

    三、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支配眼外肌的情况及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与机能;掌握睫状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了解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四、掌握滑车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

    五、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皮肤的感觉分布区。    

  掌握眼神经的主要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及其分布概况,上颌神经(续为眶下神经)的主干行程及分布概况,以及下颌神经的主干行程、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经神、颊神经)、及其运动、感觉纤维的分布概况。

    六、掌握展神经的行程、分布。

  七、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了解其损伤后的表现。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

   八、掌握前庭蜗(位听)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九、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舌支、颈动脉窦支)分布概况;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了解舌咽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十、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其各种成分的纤维分布概况;掌握喉上神经的位置、分布;掌握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与分布;了解心支、支气管支、食管支的分布;掌握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分布概况。

  十一、掌握副神经主干的行程及分布概况;了解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十二、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了解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分布和机能概念。    

    一、内脏运动神经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特点,并了解其机能概要。

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一)交感神经:

 1. 交感神经的概况

    掌握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它们的串接方式。

  掌握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分部。掌握主要椎前神经节(腹腔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了解灰交通支和白通交支。    

  2. 交感神经的分布

  掌握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节前纤维来源、节后纤维分布概况;掌握颈胸神经节的组成。

  掌握胸部交感干神经节节前纤维来源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掌握内脏大、小神经的起始,节后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和节后纤维的分布。

  掌握腰部交感干的位置、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掌握盆部交感干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二) 副交感神经:,

    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1. 颅部副交感神经: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睫状神经节)和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了解面神经、舌咽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及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掌握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部位与分布概况。    

    2.骶部副交感神经: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情况。

   (三)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二、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纤维来源和分布。

    三、了解内脏感觉纤维胞体的位置和机能概念。

四、了解牵涉痛的概念。

五、了解眼、心、肺及支气管、胃肠道、膀胱和血管的神经支配概况。

临床医学,懂的进,在线等,急~~

4. 在临床医学里面,bid、tid、qid和q3w是什么意思啊??这些缩写的全称是怎么写呢??

bid (bis in die) 每日二次。
tid (ter in die) 每日三次。
qid (qualer in die) 每日四次。
q3w (3 weeks using a) 3周使用一次。



扩展资料:
常用的医学缩写:
1、aa aa Ana 各
2、a.c. Aate cibum 饭前
3、p.c. Post Cibum 饭后
4、a.m. Ante meridiem 上午
5、p.m. Post meridiem 下午
6、p.o. Per os 口服
7、ad us.ut. Ad usum internum 内服
8、an us.xt Ad usum externum 外用
9、s.o.s. Si opus sit 需要时
10、p.r.n. Pro re nata 必要时
11、St.;Stat. Statim 立即、急速
12、Cit Cito 急速
13、sig.;S. Signa 用法、指示
14、q.n. Quaqua nocto 每晚
15、h.s. Hora somni 睡前
16、q.h. Quapua hora 每小时
17、q.d. Quapua die 每日1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院常用缩写

5. 医学上H乚B是什么?

  凡是溶于水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能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AA)或表面活性物质。

      传统观念上认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随着对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一般认为只要在较低浓度下能显著改变表(界)面性质或与此相关、由此派生的性质的物质,都可以划归表面活性剂范畴。

      表面活性剂有天然的,如磷脂、胆碱、蛋白质等,但更多的是人工合成的,如十八烷基硫酸钠C18H37-SO3Na、硬脂酸钠C17H35-COONa等。表面活性剂范围十分广泛(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及两性),为具体应用提供多种功能,包括发泡效果,表面改性,清洁,乳液,流变学,环境和健康保护。

医学上H乚B是什么?

6. 临床医学护理常用英文缩写字母是什么?


7. 临床医学 医学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通常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APSGN),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而致的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渗出性增生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表现为水肿尿少、高血压预后良好,大多数完全恢复,少数(1%~2%)可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
  1、 病因编辑本段   (一)发病原因能引起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原有:

  1.β溶血性链球菌A组

  2.非链球菌(包括其他的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4EB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原虫等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中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肾炎的菌株以12型为主少数为13462549型引起肾炎的侵袭率约5%由皮肤感染引起的肾炎则以49型为主少数为25557和60型侵袭率可达25%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肾小球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免疫机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其理论价值还可指导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细菌感染多是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后激活补体诱发炎症反应而发病而病毒支原体等则是直接侵袭肾组织而致肾炎关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导致肾炎的机制一般认为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质中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抵达肾脏并沉积于肾小球基膜进而激活补体,造成肾小球局部免疫病理操作而致病但近年还提出了其他机制有人认为链球菌中的某些阳离子抗原先植入于肾小球基膜通过原位复合物方式致病:致肾炎链球菌株通过分泌神经氨酸酶改变了机体正常的IgG从而使其具有了抗原性导致抗体产生沉积在肾脏而发病还有人认为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膜糖蛋白具有交叉抗原性此少数病例属肾抗体型肾炎沉积在肾脏的链球菌抗原一直不甚清楚原以为是其细胞壁抗原(M蛋白)但在肾小球内未发现M蛋白沉积后发现在患者的肾小球内沉积有内链球菌素(endosfrcptosin)肾炎菌株协同蛋白和前吸收抗原(preadsorbing antigen)等链球菌成分但是否APSGN是由上述抗原所诱发的免疫机制致病尚未完全肯定

  2.病理改变 APSGN的早期肾活检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肿大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肾小球内浸润使毛细血管壁狭窄乃至闭塞但毛细血管壁通常无坏死沿毛细血管壁基膜外侧偶有不连续的蛋白质性沉积物(驼峰)即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在电镜下表现为上皮侧大块状的电子致密沉积物在少数肾小球可见局限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新月体)但很少有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球之外的血管和肾小管间质区一般正常在远端小管腔内常见红细胞可形成红细胞管型免疫荧光检查可分系膜型星空型花环型三种在毛细血管襻周围和系膜区可见IgG颗粒样沉积常伴有C3和备解素沉积但较少见有G1q和C4沉积血清补体成分的改变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明显的C3备解素的沉积表明补体激活可能主要途径是替代途径
  2、 症状体征编辑本段1.典型病例

  (1)前驱病史:发病前10天左右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链球菌前驱感染史;以皮肤脓疱疮为前驱病史者前驱期稍长约2~4周

  (2)水肿:常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初期以眼睑及颜面为主渐下行至四肢呈非凹陷性合并腹水及胸腔积液都极为少见

  (3)尿量:尿量减少与水肿平行尿量越少水肿越重少尿标准为学龄儿童每天尿量<400ml学龄前儿童<300ml婴幼儿<200ml或每天尿量少于250ml/m2;无尿标准为每天尿量<50ml/m2

  (4)血尿:疾病初期50%~70%患儿可出现肉眼血尿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轻症病人多数无肉眼血尿尿的改变是本病必不可少的临床表现

  (5)高血压:见于70%的病例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的标准不同:学龄儿童≥17.3/12kPa(130/90mmHg);学龄前期儿童≥16/10.7kPa(120/80mmHg);婴幼儿≥14.7/79.3kPa(110/70mmHg)为高血压 (6)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腰痛及尿痛症状高血压明显时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纳差等

  2.严重病例 见于患病初期(1周内)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下列之一的临床表现即为严重病例

  (1)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严重少尿甚至无尿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血肌酐≥176µmol/L(2mg/dl)出现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患儿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增快水肿加重等

  (2)严重循环充血:高度水钠潴留可引起严重循环充血及心衰水肿等表现为明显水肿持续少尿乃至无尿心慌气促烦躁不能平卧发绀两肺啰音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奔马律和肝脏进行性增大 (3)高血压脑病:血压急骤升高达21.3/14.7kPa (160/110mmHg)以上超过脑血管代偿收缩功能使脑血流灌注过多而出现脑水肿表现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视力模糊乃至失明严重神志不清昏迷惊厥等 3.非典型病例 (1)肾外症状性肾炎:又称尿轻微改变肾炎虽有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前驱病史水肿高血压及血清补体的降低有或者无尿少但尿中往往无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或呈一过性异常

  (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明显的急性肾炎可出现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凹陷性水肿通过尿检动态观察及血清补体检测可与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

  1.临床特点 典型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并不困难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C3的动态变化即可明确诊断

  2.实验室检查 但确诊APSGN则需包括下述3点中的2点:

  (1)检出致病菌:在咽部或皮肤病损处检出致肾炎的β溶血性链球菌

  (2)检出抗体:对链球菌成分的抗体有一项或多项呈阳性如ASOanti-DNAaseB抗体anti-Hase抗体anti-ADPNase抗体等为了使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必须进行多种抗体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能阻止上述抗体的产生并使咽部细菌培养为阴性但不能阻止APSGN的发生

  (3)补体降低:血清补体C3降低
  3、 检查化验编辑本段1.尿液分析 尿液改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表现为:

  (1)尿量少而比重较高

  (2)常见有肉眼血尿尿液外观为烟雾状的咖啡色常伴有红细胞管型尿沉渣中的红细胞为畸形

  (3)常有蛋白尿但程度不一一般24h尿蛋白定量为0.2~3.0g如果蛋白尿明显并持续时间较长可发生肾病综合征

  (4)尿中有白细胞和白细胞管型早期尤显著

  (5)多种管型尿:除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外还可有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及透明管型等

  2.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可稍低系因: ①血容量扩大血液稀释 ②伴肾功能衰竭者出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肾性贫血 ③溶血性贫血

  (2)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此与原发感染灶是否继续存在有关

  (3)血沉多增快1~3月内可恢复正常

  3.血生化及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GFR)呈不同程度下降但肾血浆流量仍可正常因而滤过分数常减少与肾小球功能受累相比肾小管功能相对良好肾浓缩功能多能保持临床常见一过性氮质血症血中尿素氮肌酐轻度增高伴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血中尿素氮肌酐的明显升高不限水量的患儿可有轻度稀释性低钠血症此外病儿还可有高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血浆蛋白可因血液稀释而轻度下降在尿蛋白达肾病水平者血清白蛋白下降明显并可伴一定程度的高脂血症

  4.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可进行皮肤病灶或咽部拭子细菌培养以发现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或者检查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或酶的抗体抗“O”(ASO)升高见于80%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前驱症状的病人和50%以脓疱疮为前驱症状的病人一般在感染后2~3周开始升高3~5周达高峰半年内恢复正常还可检测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ase B)抗玻璃酸酶(anti-Htase)及抗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anti-ADPNase)这些酶活性的增高都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Anti-Htasc在皮肤感染时阳性率较高Anti-ADPNase则在呼吸道感染时阳性率高而Anti-ADPNase B则在两种感染时阳性率都>90%

  5.免疫学检查 血清总补体(CH50)和补体3(C3)水平的下降是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但下降水平与病变程度及预后无关;血清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常增高;血清补体4(C4)水平正常或轻度降低降低的血清补体3多在1~2月内恢复正常但少数3个月才恢复正常

  6.肾活体组织检查 早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内渗出性增生性炎症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上皮下大量沉积物并且呈驼峰样后期以轻度系膜增生为主严重病人可出现大量新月体

  1.ECG 可表现为低电压T波低平等改变

  2.X线 胸片可发现心影轻度增大;发生严重循环充血时可发现肺水肿表现 3.超声波检查 可见双肾正常或弥漫性肿大皮质回声增强;发生严重循环充血时肝脏增大
  4、 鉴别诊断编辑本段    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均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还有一些肾脏病伴有血C3下降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已知多种病原体感染也可引起肾炎并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可引起增殖性肾炎的病原体有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柯萨基病毒腮腺炎病毒ECHO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等)肺炎支原体及原虫等参考病史原发感染灶及其各自特点一般均可区别这些感染后肾炎患者往往C3下降不如APSGN显著

  2.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患

  (1)膜增生性肾炎:起病似急性肾炎但常有显著蛋白尿血补体C3持续低下病程呈慢性过程必要时行肾活检鉴别

  (2)急进性肾炎:起病与急性肾炎相同常在3个月内病情持续进展恶化血尿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少尿持续不缓解病死率高

  (3)IgA肾病: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1~2天内即以血尿起病通常不伴水肿和高血压一般无血清补体下降有时有既往多次血尿发作史鉴别困难时需行肾活体组织检查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型:肾炎急性期偶有蛋白尿严重达肾病水平者与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易于混淆经分析病史补体检测甚至经一阶段随访观察可以区别困难时需行肾活体组织检查

  3.继发性肾脏疾病 也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坏死性小血管炎Goodpasture综合征据各病之其他表现可以鉴别

  4.急性泌尿系感染或肾盂肾炎 在小儿也可表现有血尿但多有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尿中以白细胞为主尿细菌培养阳性可以区别

  5.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儿童病例较少常有既往肾脏病史发作常于感染后1~2天诱发缺乏间歇期且常有较重贫血持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有时伴心脏眼底变化尿比重固定B超检查有时见两肾体积偏小
  5、 并发症编辑本段     急性期重症病例常并发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致患儿死亡极少数发展成慢性肾炎等
  6、 预防保健编辑本段     根本的预防是防治链球菌感染平时应加强锻炼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如一旦感染则应及时彻底治疗感染后2~3周时应查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
  7、 治疗用药编辑本段(一)治疗肾炎的免疫发病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抗原抗体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多种介质的参与等因此肾炎的治疗应针对消除或削弱这些环节目前临床应用的治疗措施有些已取得较好疗效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有些可能有效;如抗凝治疗用于某些肾小球疾病;更多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病主要治疗为清除体内残余病原对症及保护肾功能,防止并发症

  1.一般治疗

  (1)休息:无论病情轻重早期均应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显著消退血压正常及肉眼血尿消失通常需要2~3周血沉正常后可上学但尿Addis计数正常前应控制活动量

  (2)饮食:急性期宜限制水盐及蛋白质摄入量一般采用低盐或无盐低蛋白饮食用糖提供热量盐摄入量控制在1~2g/d水平伴肾功能不全时用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以0.5g/(kg·d)为宜水肿重且尿少者限水

  2.抗生素 主要目的为清除残余病菌可用青霉素20万~30万U/(kg·d)或红霉素30mg/(kg·d)静脉滴注治疗2周疑有其他病原时可加用其他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3.对症治疗 包括利尿消肿降压等

  (1)利尿:轻度水肿者可选用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DHCT)2~3mg/(kg·d)口服尿量增多后加用螺旋内酯(spironolactoneantisterone)2mg/(kg·d)口服口服利尿剂效果差或重度水肿病人可静脉滴注或肌注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每次1~2mg/kg还可采用新型利尿合剂即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各0.3~0.5mg/kg呋塞米2mg/kg一起加入10%葡萄糖100~200ml中静滴利尿效果优于单用呋塞米

  (2)降压:首选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每次0.25~0.5mg/kg3~4次/d口服或舌下含服如血压仍不能控制可用尼卡地平(nieardipine佩尔地平perdipine)每次0.5~1mg/kg2次/d;卡托普利(captopril巯甲丙脯氨酸)1~2mg/(kg·d)2~3次/d;哌唑嗪(prazosin)每次0.02~0.05mg/kg3~4次/d口服

  4.重症病例治疗

  (1)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于起病第1~2周尿量减少可有氮质血症以后随肾脏病变的好转而尿量增加BUNCr亦随之降至正常但有少数患儿病变严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纤维素样坏死或上皮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积很快形成大面积新月体可在短期内导致严重少尿甚至无尿肾功能衰竭亦有可能发展为急进性肾炎

  ①少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利尿

  A.严格控制水分入量:“量出为入”仅补充不显性失水按400ml/(m2·d)或[婴儿20ml/(kg·d)幼儿15ml/(kg·d)儿童10ml/(kg·d)]及前一天尿量和异常失水量

  每天液量=尿量+不显性失水-食物代谢和组织分解所产生的内生水

  体温升高1℃按75ml/(m2·d) 增加水补充不显性失水用不含钠液体经末梢输注可用10%~20%葡萄糖经中心静脉可用30%~50%葡萄糖内生水按100ml/(m2·d)异常丢失包括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用1/4~1/2张液体补充

  每天应注意评估患者含水状态临床有无脱水或水肿;每天测体重如入量控制合适体重每天应减少10~20mg/kg血钠不低于130mmol/L以下血压稳定

  B.热量和蛋白质入量:供给足够热量以减少蛋白质分解早期只给碳水化合物供给葡萄糖3~5mg/(kg·d)静滴可减少机体自身蛋白质分解和酮体产生情况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给予基础代谢热卡[儿童30kcal/(kg·d)婴儿50kcal/(kg·d)]饮食可给低蛋白低盐低钾和低磷食物蛋白质应限制在0.5~1.0mg/(kg·d)为宜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肉类奶类蛋白为佳为促进蛋白质合成可用苯丙酸诺龙25mg肌注每周1~2次对有高分解状态或不能口服者可考虑用静脉高营养

  C.高钾血症的治疗:血钾>6.5mmol/L为危险界限应积极处理如有明显EKG改变时可予10%葡萄糖酸钙0.5~1ml/kg静脉缓慢注射15~30min;或5%NaHCO3 3~5ml/kg静注或20%葡萄糖(0.5g/kg)加胰岛素(0.2U/g葡萄糖)2h滴注经以上治疗无效或血K >6.5mmol/L时应考虑透析治疗

  a.重碳酸盐:可纠正酸中毒形成细胞外液轻度碱中毒使钾由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同时也扩大细胞外体积稀释血钾浓度可用5%碳酸氢钠2ml/kg在5min内静注如未恢复正常15min后可重复1次钠溶液作用迅速但持续时间短仅维持30~90min

  b.葡萄糖酸钙:钙可拮抗钾对心肌的毒性10%葡萄糖酸钙10ml静点5min开始起作用可持续1~2min每天可用2~3次但用洋地黄者宜慎用

  c.高渗葡萄糖和胰岛素:促进钾进入细胞内每3~4mg葡萄糖配1U胰岛素每次用1.5mg/kg糖可暂时降低血钾1~2mmol/L15min开始起作用可持续12h或更长必要时可重复

  以上三种疗法在高钾急救时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持久因此在治疗同时可开始准备透析

  d.阳离子交换树脂:经以上抢救EKG趋于正常但血钾仍在5.5~7mmol/L之间可给阳离子交换树脂口服或灌肠0.3~1mg/(kg·次)此药易引起便秘可和10%~20%山梨醇混合口服或灌肠山梨醇有渗透腹泻作用灌肠后30~60min开始起作用,每天重复2~4次也可放在胶囊内吞服阳离子树脂每吸收1mmol钾同时释放出1mmol其他阳离子如钠应注意钠潴留

  e.透析:血透或腹透均有效前者作用较快能在1~2h内使血钾从7.5~8mmol/L降至正常范围以内而腹透需4~6h降至正常

  防治高血钾要减少机体蛋白质的高分解代谢供给足够热卡限制含钾较高的饮食和药物及不输库存血等

  D.低钠血症:应区分是稀释性或低钠性在少尿期前者多见严格控制水分入量利尿,多可纠正一般不用高渗盐进行纠正这会引起容量过大导致心衰低钠性者当血钠<120mmol/L且又出现低钠综合征时可适当补充3% NaCl 1.2ml/kg可提高血钠1mmol/L可先给3~6ml/kg可提高2.5~5mmol/L

  E.代谢性酸中毒:轻症多不需治疗当血HCO3-<12mmol/L时应给予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1ml/kg可提高HCO3- 1mmol/L给碱性液可使血容量扩大和诱发低钙抽搐

  F.高血压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多与血容量过多水中毒有关治疗应严格限制水分入量限盐及利尿利尿可用呋塞米2~3mg/(kg·次)2~3次/d如有高血压脑病可用硝普钠静点可将硝普钠10~20mg加在5%葡萄糖100ml内根据血压调节滴数1~8µg/(kg·min)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扩张血管可用多巴胺及酚妥拉明各10mg加在10%葡萄糖100ml内静滴1次/d连用7天两药合用可扩张肾小动脉改善肾血流量

  G.心力衰竭的治疗:由于心肌缺氧水肿及少尿对洋地黄制剂非常敏感即使少量应用也易产生中毒应慎用其主要治疗应以利尿限盐限水及扩张血管为主如出现肺水肿除利尿及扩张血管外应加压给氧可用吗啡0.1~0.2mg/kg皮下注射放血或止血带扎四肢必要时透析

  H.低钙抽搐:可静脉给10%葡萄糖酸钙10ml1~2次/d可适当加镇静剂如安定

  ②多尿期治疗:

  A.低钾血症的矫治:尿量增多钾从尿中排出易致低钾可给2~3mmol/(kg·d)口服如低钾明显可静脉补充其浓度一般不超过0.3%用10% KCl 3ml加在100ml液体中随时检测血钾浓度或心电图改变防止血钾过高

  B.水和钠的补充:由于利尿水分大量丢失应注意补充但如尿量过多应适当限制水分入量以尿量1/2~2/3为宜补液过多会延长多尿期

  C.控制感染:约1/3病人死于感染应积极控制可选择敏感抗生素但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D.透析治疗:早期透析可降低死亡率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血透或腹透透析指征:

  a.血生化指标:BUN>28.56mmol/L(80mg/dl);Cr>530.4µmol/L;血钾>6.5mmol/L或心电图有高钾表现;CO2CP<12mmol/L

  b.临床有明显尿毒症症状少尿2~3天频繁呕吐有周围神经或精神症状者

  c.明显水钠潴留表现

  d.化学毒物或药物中毒

  (2)严重循环充血:以利尿剂为主伴明显高血压时也可试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1~2µg/(kg·min)一般不用洋地黄心力衰竭明显时可小剂量应用毛花苷C(西地兰)0.01mg/(kg·次)一般1~2次即可不必维持用药上述治疗无效时可用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严重循环充血心力衰竭:应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水钠摄入尽快利尿降压

  强力利尿剂:呋塞米(速尿)2mg/kg静注4~6h后可重复如仍无尿可加大剂量至3~4mg/kg患者多于病程第7~10天开始利尿但若继续无尿BUN 24h内上升7.2~18mmoL/L(20~50mg/dl)或Cr 24h内上升176.8~265.2µmol/L(2~3mg/dl)或有心脏负荷过重或高钾血症酸中毒不能纠正者应采用透析疗法

  明显肺水肿者可予扩血管药硝普钠(用法同高血压脑病)或酚妥拉明0.1~0.2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10~20ml中静脉缓慢注射以减轻心脏负荷烦躁不安时予镇静剂如哌替啶(度冷丁)(1mg/kg)或吗啡(0.1~0.2mg/kg)皮下注射经观察此类患者心排血量不低动静脉血氧差减少射血分数不低故一般不主张用洋地黄制剂经上述治疗仍难控制的循环充血可用腹膜透析或血液滤过治疗

  (3)高血压脑病:首选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静脉滴注剂量为1~5µg/(kg·min)最大量4h后不宜使用输液中需避光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肌痉挛血压过低等也可用二氮嗪(diazoxide)3~5mg/(kg·次)或尼卡地平(佩尔地平)0.5~6µg/(kg·min)静脉注射对惊厥者可用地西泮(diazepam;安定valium)0.3mg/(kg·次)静注或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5~8mg/(kg·次)肌注治疗

  5.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一般病人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免加重水钠潴留及高血压对于持续大量蛋白尿者或临床病理有慢性化趋势的患儿可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治疗剂量1~2mg/(kg·d)并逐步减量疗程以1~2月为宜对于肾活组织检查有大量新月体的病人可先以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20~30mg/(kg·次)冲击治疗然后改为泼尼松口服治疗

  6.恢复期治疗 在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消失后可用中药如六味地黄丸(6g/次3次/d)或白茅根(20g/次煎服)等治疗直至镜下血尿消失

  (二)预后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良好大多数可完全恢复急性期死亡主要与严重并发症有关绝大多数患儿2~4周内肉眼血尿消失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血压逐渐恢复残余少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多于6个月内消失少数重症病人可迁延1~3年甚至发展成慢性肾炎或慢性肾功能不全
  以上是给你介绍一些医学知识,希望你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我是学医的,医生在医院里可能给你解释不了那么多,看完上面的介绍后,或许你会懂一些医学知识。

临床医学 医学

8. sot在临床上带表什意思?

SOT 是在医学上下面是 “固体或单器官移植” 缩写,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固体器官移植
single organ transplant  单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