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如何解读?

2024-05-20 07:20

1. 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如何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社融增量的含义: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简称社融增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实际上比去年同期减少5571亿元,很大原因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方面是减少的。结合2022年1-8月累计社融增量规模为24.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整体来看是增加的,这意味着融资环境相对改善。
据统计8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约占整个增量的54.7%,这对于实体经济恢复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目前国内疫情反复,也会增加贷款人的压力。
不过,2022年8月末我国社融存量约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从结构上看,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融存量的61.3%。这个数据比54.7%高出6.6个点,这能间接反映出我国8月份的经济增速并不太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其次,企业当前更倾向于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增加7553亿元,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以降低短期的风险,这表明多数企业对短期的发展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对中长期仍然抱有较大的乐观态度。那么,企业基于对中长期的信息,则必然更注重自身生产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更好地度过当前时机,所以会出现成本削减、人员控制等情况的出现。
另一方面,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亿元。居民存款增加8286亿元,贷款增加4580亿元,存款接近贷款的2倍。超前消费基本被压制住,这可能对大宗商品如房子、汽车的影响比较大,因为人们把更多的钱存在银行,这说明短期内他们会尽量避免大额度的消费,减少开支。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还是相对不利的。所以,考虑买房的人数会呈现阶梯式的锐减,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如何解读?

2. 央行: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超出预期,透露了啥信息?

央行: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超出预期,透露了如下的信息。
一、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据中央银行的数据,中国九月份的社会融资增加了35300亿,预期为27500亿,而前值为24322亿。据初步统计,截至到2022年,前三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量已达27710万亿元,同比增长30100万亿元。
二、透露的信息社会融资额高于预期。九月份社融存量增长10.6%,比上个月增长了0.1个百分点,这是由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银行加大了贷款的力度。在结构上,信贷和表外融资是主要的支持因素,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对社会融资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信贷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2%,比上个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在结构上,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增加,债券减少,融资结构得到改善;居民借贷仍然疲软,短期借贷和中长贷都在减少。
货币政策稳健宽松。展望未来,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稳增长力度,增强实体经济信心。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货币政策稳健宽松能提振企业信心,使企业敢融资,居民愿消费。
九月十三日,国常会将再贷款额度设定到不低于2000亿元,并提供财政贴息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提振实体经济需求;多项政策放松楼市,有助于稳定居民的融资需求。
此外,央行一直致力于使用各类结构性工具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扶持,在保证总量充裕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精准滴灌”,让有需要的人解决融资问题。 

3. 1月新增信贷将达到2.7万亿了吗?

据报道,最新报告中预计,1月新增信贷预计大超预期,将达2.7万亿,新增社融3.3万亿,M2增速环比大体持平。

报道称,报告预计,1月新增贷款2.7万亿,显著超出市场一致预期(2万亿),同比多增6000-7000亿,可能录得历史第一峰值,印证中金此前判断“需求处于高位”。投放结构上,预计新增按揭贷款环比回升,超过3500亿;新增对公贷款占比超过60%,尤其是中长期对公贷款投放较为强劲。

报告预计新增社融3.3万亿,同比少增4000亿。其中,银信、委贷等业务受监管影响,同比贡献度降低。其中,部分银信业务下降源于多层嵌套的拆除。另外,企业债净融资额同比多增~1000亿。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平稳发展!

1月新增信贷将达到2.7万亿了吗?

4. 7月社融、信贷增量双双低于预期,居民为何都不贷款了?

居民之所以不贷款,是因为收入增长不明显、还贷压力巨大以及没有太多贷款项目。
随着信贷增量低于预期的报告出炉后,很多网友也开始关注起了民众贷款增量放缓的事情,因为该数据一旦出现放缓趋势,这说明民众贷款的欲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一、民众之所以不选择贷款,是因为收入增长不明显。如果大部分民众的收入增长势头非常明显的话,民众往往就会选择尝试贷款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为当收入增长后,贷款的压力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而民众出现不贷款的情况,那么就说明民众的收入增长不明显,甚至有可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二、民众之所以不选择贷款,是因为不想承担还贷所带来的压力。虽然进行贷款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长时间的还贷也会给民众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因为如果不及时偿还贷款费用,那么自己的个人征信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有很多人为了保持还贷能力的稳定,而选择放弃跳槽。正是由于还贷给民众带来了相当大的束缚,所以很多人才不选择贷款。
三、民众之所以不选择贷款,是因为没有太多的贷款项目。要知道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需要对民众的贷款能力进行严格审批,如果民众缺少足够的贷款能力,那么银行就会选择拒绝放贷,正是由于审核难度较高,这使得绝大多数民众并没有太多的贷款项目。当缺少足够的贷款项目后,信贷业务增长量必然会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甚至严重的话,信贷增长业务量有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虽然贷款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放弃贷款,因为贷款所承担的压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的。

5. 1月新增贷款、社融增量创单月历史新高

 
盘面观察
截至收盘,沪指报3039.67点,涨0.31%;深成指报11629.70点,涨1.05%;创指报2226.64点,涨1.82%。从盘面上看,云办公、量子通信、国产操作系统等板块居板块涨幅榜前列,酒店餐饮、钛白粉、机场航运等板块居板块跌幅榜前列。
后市展望
信贷数据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备受关注。昨日信贷数据公布,1月实际工作天数只有三周左右,但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3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09亿元;社融增量更是大超预期,当月受地方债发行放量和表外融资回升推动,新增社融高达5.07万亿元,同比多增3883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均创单月历史新高。
2月信贷投放或出现结构性变化,由于疫情蔓延,又恰逢春节假期,因此疫情对2月的冲击会更为明显,各行业会有所差别,具体来说,其中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其信贷需求将有所减少;卫生医疗等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需求将逆势增长;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小,信贷需求保持稳定;传统消费信贷增长放缓,但新消费信贷需求上升。
未来疫情对金融数据的影响将逐渐体现,但供给不断发力,刺激信贷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央行灵活运用降息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障了近期市场的稳定,后续市场或将从对货币政策的期望转向到对财政政策的期望上来。
操作策略
证券板块大涨后可关注互联网金融的龙头股和银行板块的高弹性个股。【投资顾问 文赋,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50006】




1月新增贷款、社融增量创单月历史新高

6. 9月信贷、社融双双超预期,释放什么信号?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9月份信贷和社融双双超预期,在这些情况的背后释放不一样的信号,特别是一些相关的信息,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央行已经发布了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一些金融数据统计,还有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可以发现在9月份的时候,人民币贷款的量突增,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会超过原本的市场预期,分别增加的数额是2.47万亿元,还有3.53万亿元。在9月份信贷以及涉农方面增量出现双双超预期,这也是释放一些信号,有多家机构在早前就发布了一些解读,这也是对工信结构延续的一种改善。

华西证券在9月份的时候,信贷社融也出现超预期的状况,认为这是对公信贷款结构是一种延续改善,而投放结构也会出现优化,更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融资是有需求的,在经营动能方面都会有边际的改善,后续也会有一些增长有四季度的增长政策,这样才能够加快落地的,显效在第3批专项在发行的时候会发现宽信用进程也即将会保持稳健的状况。在10月份的时候涉融存量增速也可能成为年内的高点,因为9月份金融数据已经超过预期,主要是政策持续发力,在这样的大环境引导之下,信贷投放的幅度有回暖的状况。

在后期的发展中,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就是能够稳定信用的,并且在这些方面会强化合力,在专项再结存限额方面也会推进落地10月份的色融存量,增速也可能成为年内的高点。中金公司研报,有一些信息认为比同期要多一些会超出市场预期,这样就能够发挥其他的因素去配合其中因素,就有开发商的信心,还有疫情方面的状况,这样的基建贷款才能够继续托底。

7. 8月信贷社融数据释放两大信号!企业信贷投放回暖 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

    8月信贷社融数据出炉!释放两大信号,企业信贷投放回暖,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降息可期  
     在经历了7月新增信贷社融的超预期回落后,8月的金融数据有了些许暖色。 
    9月11日,央行公布的8月金融数据和社融增量统计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环比多增1500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社融增量1.98万亿元,环比多增97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亿元。受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回升带动,8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至8.2%。
    8月金融社融数据的表现总体与市场预期持平,不少分析指出,当前实体经济仍处于有效融资需求羸弱、经济运行磨底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仍将适时预调微调。至于外界关心的央行下一步究竟是否会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实现降息,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概率较大。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认为,去杠杆的大目标决定了长期的政策组合,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低利率环境。现在已经实现了前两者,最后一项正在落实的路上,预期下一步有望下调MLF利率。
     信号一:企业信贷投放回暖,中长期贷款有所改善 
    在经历了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2018年以来单月最大同比降幅后,8月信贷增速边际转好,分部门看,这主要受企业部门贷款回暖和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持续支撑影响,但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则有所回落形成拖累。
     具体来看,作为观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重要指标,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转好,8月新增规模达4285亿元,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均有小幅上升;尽管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减少355亿元,但同比增速、环比增速也均有改善。 
    居民部门贷款(尤其是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依旧是当月新增人民币的重要支撑力,当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540亿元,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消费贷为主的短期贷款增加1998亿元,尽管环比有所多增,但同比少增600亿元,或显示8月居民消费继续承压。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地产融资受限的情况下,严查消费贷仍对居民短期贷款构成负面影响,但央行从保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角度出发,多措并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使得企业信贷同比多增。
    此外,当月票据融资同比依旧减少,但对此市场分析有所不同。李超认为,票据融资同比少增,与狭义货币(M1)增速回升相对应,反映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近期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央行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纳入银行对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情况的评价、以及鼓励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对信贷企稳有所支撑,9月信贷旺季仍可期待。不过,在地产政策未边际放松的情况下,预计新增信贷规模难以大幅放量。
    中信证券研报则认为,8月票据融资同比少增,结合目前票据直贴利率已接近三年低位的背景,票据融资少增反映的是企业商业活动强度依旧不高,实体经济弱需求现状依旧持续,经济运行处于探寻底部低点的过程中。
    8月非标融资降幅相比于7月有所收敛,加之地方政府专项债继续发力,共同支撑当月8月社融增量回暖。从非标融资结构看,尽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三项非标融资总体依旧收缩,但边际明显好转。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少减69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936亿元是非标融资收缩态势转好的主要贡献力量。
     信号二: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市场激辩央行是否该降息 
    总体看,8月金融数据依旧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下的有效需求羸弱,结合前不久国常会提出要把“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并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市场仍有不少分析预期降息落地在即。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步入降息潮,核心CPI持续回落,PPI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以引导实际利率下行,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带来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用时间换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对银行信贷而言,在不下调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情况下要求银行降低LPR报价,意味着要求银行主动压低息差,LPR报价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另外,在LPR新报价机制下,MLF与LPR的利差并非恒定不变,月度报价会根据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定价。短期内市场供求变化不会大,压降风险溢价也是缓慢的过程,LPR的变化短期内还要看资金成本的变化。因而,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明明称。
    不过,亦有少部分声音认为9月中下旬央行不会下调MLF利率。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一方面,从汇率、通胀、经济增长三方面判断,当前下调MLF利率的迫切性并不高。如果当前仅仅为了降低贷款利率而下调MLF利率,那么就偏离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初衷。另一方面,LPR报价利差尚具有较大的压降潜力,因此并不建议立刻降低MLF利率。在LPR报价利差尚未充分压缩的背景下,当前MLF利率亦不宜下调,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目的。
    李超则认为,经济回落压力加大及CPI上行加大了货币政策决策难度,预计央行仍将预调微调,核心目标是保证M2增速、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以及支持民营、小微的融资需求,后续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密切跟踪经济增长及物价走势。
    8月金融数据回暖:新增社融1.98万亿 较上月多增近一倍
    华泰证券李超:8月M2增速回升系信贷稳健支撑 后续货币政策需密切跟踪经济及物价 
    刚刚8月金融数据出炉!新增社融1.98万亿 发出经济见底信号?最新解读来了  
    社融高增长背后:企业票据融资大增2426亿 信贷需求仍待改善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8月信贷社融数据释放两大信号!企业信贷投放回暖 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

8. 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万亿元吗?

初步统计,2017年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346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296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98亿元,同比多增50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80亿元,同比少增171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434亿元,同比少增1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5亿元,同比少增115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16亿元,同比少314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324亿元,同比多463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当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数据为可比口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