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张派传人排名

2024-05-01 05:28

1. 京剧张派传人排名

如今京剧张派首屈一指的传人当属天津的赵秀君。赵秀君的嗓音宽亮、音质优美,深得“张派”行腔委婉细腻的真传。其实最重要的是赵秀君的演唱不急不躁,并且气息稳定,在气质方面也跟张君秋大师非常像。
赵秀君: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青年京剧团旦角演员,生于1969年,1987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青衣,艺宗张派。先从李近秋、张学华及蔡英莲习艺,1983年拜张君秋为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张派青衣演员。

主要作品
擅演剧目有《秦香莲》《四郎探母》《西厢记》《望江亭》《状元媒》《刘兰芝》和《金山寺·断桥·雷峰塔》等。
获奖记录
曾被推荐为“中国京剧之星”并先后荣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

京剧张派传人排名

2. 京剧各派传人

一、梅派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著名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阁、李胜素等。
梅葆玖,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幼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的梅宅,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
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深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
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启蒙教师是王瑶卿之侄王幼卿,武功教师是陶玉芝,昆曲教师是朱传茗,后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
常演梅派传统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梅葆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艺业精湛,基础扎实,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其中,胡文阁是其唯一的男旦弟子,而立之年投入梅派门下,苦学技艺。
多年来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为继承和弘扬京剧梅派艺术做出了一定贡献。1989年荣获美国纽约林肯美华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
二、俞派
俞派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系俞菊笙所创立,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念、做和武打方面,以剽悍迅猛的风格著称。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
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所以后来的武生演员大多师法俞派。京剧泰斗杨小楼,武生宗师尚和玉都是俞门弟子。
杨小楼在继承家学(杨月楼)和俞派刚健灵敏特色的基础上,兼收谭鑫培、张淇林、杨隆寿、牛嵩山、姚增禄等名家的艺术特色,大力发扬“武戏文唱”的理念,形成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杨派艺术,被称为“国剧宗师”,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三大贤”。
尚和玉主张武生表演要做到脆、狠、率,反对不顾剧情,只为讨好观众而卖弄技艺。他的表演恪守俞派规范,风格威猛凝重,尤以勾脸武生戏见长。
在表演中一招一式,朴实无华,形成为后人所推崇的“尚派”,晚年曾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与王瑶卿、谭小培、郝寿臣等并称“十大教授”。
俞菊笙之子俞振庭,人称“小毛包”,承袭父业,主攻武生,以剽悍勇猛著称。但是技艺平平,唯有《金钱豹》颇具乃父风范,为抗鼎之作,风靡一时。
中年以后就不再登台,专门经营戏班,组建斌庆社,分大班和小班。大班遍邀名角,梅兰芳、尚小云、雪艳琴、裘桂仙、侯喜瑞、王少楼、王凤卿等等都曾搭斌庆社演出。
小班为科班,专门培养戏曲人才,名人辈出。计艳芬、朱斌仙、朱斌舫、孙毓坤、徐碧云、刘斌昆、毛庆来、谷玉兰、张永禄等都是斌庆社门下,李万春、蓝月春等也曾经在斌庆社带艺搭班。
俞振庭颇具戏曲组织天才,男女同班合演,开始演唱夜场戏都是由斌庆社首创的。
俞菊笙的外孙孙毓坤,为名武旦孙棣棠之子、杨小楼之义子、工武生,艺兼俞杨、扮相英武、技艺超群。被人称为杨小楼身后第一武生,晚年曾在北京戏曲学校任教。
电影《借东风》中曾饰赵云,虽然灵光一现,颇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之意,令人赞叹。
三、程派
程派程砚秋创立,旦角,声情美永的艺术特色。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程砚秋大师创立的程派艺术在京剧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已传至第四代。从程砚秋大师到赵荣琛、王吟秋先生,再到当今京剧界有着重要地位的迟小秋、张火丁等优秀传人,使得程派艺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他们为程派的发展乃至京剧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1、王吟秋(1925~2001)
男,京剧旦角演员,生于江苏苏州。
王吟秋在与程砚秋先生朝夕相处的几年里,受到程先生的悉心传授,深得程派艺术的真谛。他的表演严谨有法,恪守矩矱,精湛完美;身段舞蹈、做工分寸准确,举止有谱。
唱念吞吐考究,行腔刚寓于柔;四功五法头头是道。王先生特别着意于保持程派所独具的艺术风范,准确展现程派艺术特有的意韵,是程派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传人之一。
2、赵荣琛(1916~1996)
京剧旦角。安徽太湖人。
赵荣琛的嗓音亮而不失沉郁、凝重、清越高远;他的表演温文端庄、清淡静雅;他的唱念细致入微、凝重沉厚。对于纯粹程派戏,他唱得酷似乃师。
传统戏则能在严谨的规矩中表现出程派的艺术特色;至于自己创作演出的剧目,既保持了程派艺术的精华,同时还展示了他自己的艺术才能,创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江新蓉(1927~ 2016)
1927年生于北京,6岁登台。
她扮相秀丽、噪音甜润,代表性演出剧目有《窦娥冤》《红鬃烈马》《骂殿》等,并代表国家多次赴海外演出,为推动中国戏曲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江新蓉敬畏传统、勇于创新,排演了一大批京剧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程派艺术进行改造提升,是程派艺术的坚定传承者。在教学方面,她对学生和蔼可亲,倾囊相授技艺。

四、谭派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
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从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
谭鑫培:改革京剧唱腔第一人
谭鑫培是当时著名的老旦演员谭志道的独生子,流转到天津时,才六岁。他七八岁开始练功,随父跑水陆码头,十一岁入天津金奎科班,十七岁拜在汉派老生余三胜的门下,其后长期在三庆班演武生,兼武行头目,又拜班主程长庚为师。
光绪五年,即一八七九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结识了张二奎的学生孙春恒,看了他不少戏,受到很大启发。谭鑫培得诸谭志道音乐天赋的遗传,有“小叫天”之誉,他饶有兴味地对老生唱腔进行了磨洗和改造。
早期的京剧唱腔以高亢的气势为主,谭鑫培把直腔直调改得婉转多姿。尽管我们今天听起来,仍感到那么硬朗古简,其遒劲程度无人堪匹,但那时却被视为“颓靡”的“亡国之音”。
光绪十六年,谭鑫培四十四岁时,被选入清宫内廷戏班“升平署”,开始享受“内廷供奉”的殊遇。慈禧太后最爱点他的戏,“无谭不欢”。演毕,常赏以重金,还曾“亲赐黄马褂”。
京剧到了谭鑫培时代,完成了从草创到成熟的过渡,真正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他文武不挡,腹笥极宽,是老生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为京剧舞台语音的湖广音规范奠定基础,还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梅兰芳后来评价道:谭鑫培(和杨小楼)代表了中国的京剧。
于是,一些商人就开始在“谭鑫培”三个字上做文章了。他们伪造谭鑫培的假唱片,行销于市,导致谬种流传。
直到解放后,还有一些国家电台以这些当年“胜利”、“物克多”公司出品的赝品为真,不时播放,弄得一些爱好者,对谭鑫培产生了是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疑惑,真是冤哉枉也。
当然,对于后人类似的评价,谭鑫培本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大约在谭氏六十五岁左右之时,百代公司请谭鑫培灌第二批唱片,谭鑫培为使“肥水不外流”,就让儿子谭嘉瑞操琴,司鼓也未请“老搭档”担任。
结果,蹩脚的伴奏拖累了谭鑫培,使他的演唱水平未能发挥,使这批唱片大为减色。
谭鑫培虽然做成了“伶界大王”的辉煌业绩,但他死得很惨。一九一七年四月,广东督军陆荣廷到京,大军阀江朝宗假东城那家花园为他办堂会戏,坚约谭鑫培出演。
此时适逢谭鑫培有恙,卧床经月,便以此婉辞。谁知江朝宗竟派来大队警察,把谭鑫培生拉硬扯到那家花园。
那天恰恰演的是“洪羊洞”,描写杨六郎从重病到死亡的一段经历。谭鑫培感同身受,心力交瘁,演到悲愤处,禁不住眼泪真的流下来。演毕回家,没多久就死了,时年七十一岁。
五、汪派
汪派是京剧老生“新三杰”之一的汪桂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新三杰”、后“三鼎甲”。
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并为程氏操琴多年,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形成了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
因汪派唱工要求嗓高、气足,所以传人不多,最有成就的是王凤卿,嗓虽略窄,但功底深厚,能较全面的继承汪派传统艺术。
老旦谢宝云、花脸刘永奎亦曾学汪。此外,北京票友邓远芳,天津票友刘叔度(兼学刘鸿升)、刘贯一(刘永奎子)等,也有一定成就。 
没有特别好的嗓音,充实的气力,便学不到汪派。王凤卿虽然是其主要传人,但到了晚年因为气力的衰退,就很难使观众欣赏他那“实大声洪”的气势了。私淑汪桂芬的是汪笑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俞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派

3. 京剧各派传人

『老生』马派:张学津、朱强、朱宝光…
        谭派: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
        杨派:杜镇杰、张克、杨少鹏、李军…
        奚派:张建国、张建峰、张军强…
        余派:王佩瑜
        言派:刘少军、严阵
        高派:倪茂才
        麒派:陈少云、裴永杰
『花脸』裘派:孟广禄、康万生、邓沐伟、裘继戎、杨燕毅、安平、陈俊杰、魏积军、宋昌林、方旭
       袁派:杨赤

京剧各派传人

4. 京剧旦角流派有哪些?分别的创始人是谁?

  京剧旦角十大流派:
  梅派-梅兰芳
  尚派-尚小云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张派-张君秋
  黄派-黄桂秋
  王派-王瑶卿
  筱派-筱翠花
  赵派-赵燕侠
  陈派-陈德霖

  京剧旦角: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角色分类:
  ①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②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
  ③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
  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⑤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5. 京剧“四大名旦”是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四大名旦”是

6. 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是指哪四位京剧名家?

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是1927年由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评选而出。四位大师分别以自己的姓氏创办了梅派、程派、尚派和荀派,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梅艳芳

梅艳芳老师生于1894年,卒于1961年,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他一生的作品可分为传统戏曲、反串曲目、时装新戏、古装新戏、编演剧目、昆曲剧目和其他剧目。
梅兰芳老师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表演艺术家,他完成了京剧的巨大转变。他将京剧旦角(青衣)的表演艺术推向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京剧旦角的表演空间,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演手段,使京剧旦角的剧场魅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都达到了顶峰。
二、程砚秋

程砚秋老师生于1904年,卒于1958年,工青衣京剧大师。他的代表作有《游园惊梦》《游龙戏凤》《红拂传》等。他一生的作品可分为传统戏、昆曲戏和新戏。
程砚秋老师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无论在嗓音、角色塑造还是表演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他又能借鉴吸收兄弟姊妹的艺术,对京剧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尚小云

尚小云老师生于1900年,卒于1976年,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三娘教子》《秦玉良》等。他擅长昆曲戏,又喜欢武生,故将两者结合后,以演女中豪杰出名,所以“尚派”的代表作也是以巾帼英雄、侠女为多。
四、荀慧生
荀慧生老师生于1900年,卒于1968年,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有《打渔杀家》《红娘》等。他一生的作品可分为新戏、传统戏和将梆子移植为京剧的戏曲。荀慧生老师的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又擅长从人物情感出发,演艺的作品既有音乐美又有生活美。

7. 评选当代京剧四 大名旦在哪

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先生在1921年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1年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先生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先生获540分,荀慧生先生获530分, 尚小云先生获505分。
1932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梅、尚、荀、程依次唱前四句,最后四人合唱。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公认。

评选当代京剧四 大名旦在哪

8. 京剧旦角流派有哪些?创始人是谁?

京剧旦角十大流派:
梅派-梅兰芳;
尚派-尚小云;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张派-张君秋;
黄派-黄桂秋;
王派-王瑶卿;
筱派-筱翠花;
赵派-赵燕侠:
陈派-陈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