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2024-05-12 03:14

1. 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一、特点:
1、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2、持续时间比较长: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二、影响: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凯恩斯主义;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3、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4、使德国、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
5、阿道夫·希特勒、东条英机等独裁者的崛起,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6、为苏联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期。

扩展资料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
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
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
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
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之间经济危机)

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2. 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暴发的影响

1929年大危机中唯一收益者是苏联,因为苏联没有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接轨,没有受到大危机的牵连,相反借大危机发展了自己。   我们知道苏联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的特殊条件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苏联的口号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28-1929年苏联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6.9%, 1929-1932年年平均增长19.2%, 1933-1937年年平均增长17.1%。到了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欧洲的第一位, 全世界的第二位。在1928-1933年和1933-1937年期间,遵循高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 苏联先后两次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排除了多种经济成分,宣布社会主义成份已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为了在生产关系领域取得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自1927年起苏联开始加快农业集体化的进程。1929年9月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进入了全盘集体化时期。到1933年1月参加农庄的农户已从4%左右增加到55%, 到1937年更增加到93%。在短短的四年里增加了89%,显然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十年代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 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自相当一个时期里在理论上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这种模式,虽然对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变模式,对于苏联以后半个世纪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实,苏联在收益同时也正是苏联错误总结大危机教训之时,斯大林不仅宣称大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到来,而且加紧建设苏联与市场经济隔绝的现代化道路。斯大林和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一方面,错误地把1929-1933年大危机和资本主义总危机,资本主义很快灭亡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错误地以为断绝和国际经济联系、断绝和市场经济联系的社会主义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而这一模式恰恰是导致苏联90年代瓦解根本的经济原因。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与七八十年前情况根本不同,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坚持改革开放而不与世隔绝,我们需要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当年苏联所犯的错误。就是说要既要发扬社会主义的强化干预功能之长,避免其妨害创新之短,又要吸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长,避免自由放任之短,兼有两者之长,避其之短,坚持改革开放,为现代化服务。

3.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沉重的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下降40%以上,对外贸易萎缩60%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倒退30年以上。
2、使本以脆弱的战后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加脆弱,德、日帝国主义国家受到惨重的打击,资产阶级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渐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走上扩军备战侵略扩张之路。与此同时,美法和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运动猖獗,各国人民和民主进步力量与法西斯主义斗争。大危机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到来。
3、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家资本干预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罗斯福新政结束了自由主义政府的不作为状态。挽救了行将就木的资本主义制度。
4、大危机期间苏联胜利的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飞速增长,显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伟大力量和优越性。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胜利奠定了基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4.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影响

一,它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但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

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5.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共同影响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爆发的若干次危机中,1929~1933年的那场危机毫无疑问是最为严重的。到现在为止,那场危机带来的大萧条给人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而本次危机产生的严重局面也开始让人们将现在同那次金融危机做一些对比和联想,甚至美联储前任掌门人格林斯潘也认为,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危机。  1929~1933年的危机,当时虚拟经济的部分也是相当庞大的。这次和那一次比较来讲,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相似的。现在的金融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它只是表现为周期性危机,但实际上是一次结构性的危机,是结构性的金融危机,因为多年以来,美国的经济结构中的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不合比例,这种现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它已经变成整个经济结构的一部分了。所以整个经济必须要进行大的调整。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大约持续了四年,它使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倒退到了1908~1909年的水平,很多国家的失业率达到了30%~50%,那这次金融危机,如果按照格林斯潘说的,比上次还要严重,它会造成一个怎样惨痛的后果,是很难估计的,而且格林斯潘讲的还只是金融危机本身。美国的GDP大概是十三万亿美元左右,到现在为止,它整个股市大概挤压了九万多亿美元,所以它的虚拟经济本身现在需要萎缩,这个萎缩能够给实物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冲击,现在很难估计,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判断,它将要影响到的,不止是哪一个部门。  经济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这个矛盾呢,是对抗性的,它不可能通过制度本身的改良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为什么一代一代的人都看到这个现象的原因所在。在危机期间,它实际上是用暴力的方式,用强制的方法,把一部分生产资料毁灭掉。当然,这样一个性质,恰恰是我们现在的西方的主要经济学家,刚才谈到在读《资本论》的那些政要们,他们所不愿意承认的。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共同影响

6.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家破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人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更趋激烈。譬如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各自的出路: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的政权;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形成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7. 解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历史原因: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了日本社会。  现实 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内外政策:  内政:①独裁,如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  ②扩军,如军费开支扩大。  外交: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济危机导致日本经济混乱,法西斯主义抬头,为了摆脱危机,加紧对外侵略!从而1战也跟着来爆发

求采纳

解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8. 1929 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29年经济危机后,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停滞以及自身的资源成为今年次于美国的第一大国,而此时中国正处于内战(1927.7.15——1936.12.12)前期,共产国际帮助共党进行了初期建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都瑞金。
二、日本由于经济危机,生产停滞,筹备侵略,并于1931年占领满洲。 建立汪伪政权,中国“苏共—汪伪—美蒋”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盛行,企业大肆国有化,建立美国特色资本主义,打破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会不断强化私有化,并因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崩溃”的断言,是为修正主义的源泉。证明资本主义也有公有制,同样,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