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确诊

2024-05-01 05:01

1. 手足口病如何确诊

我也是一名妈妈,两天前带五岁的儿子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手足口病!
听医生说,这个病一般有3至7天的潜伏期!所以你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手脚,前后屁屁,关节是否有痘痘增加;再有就是口腔是否有异常!
希望你的孩子平安无事!

手足口病如何确诊

2. 手足口病的确诊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3. 手足口病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观察体温,手、脚、口腔是否出现皮疹或水泡。

手足口病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4. 手足口病如何诊断?

你好!手足口病必须具有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才能诊断。详见本网经典问答。
手足口病答问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手足口病的鉴别方法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手足口病患者的问题》(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5.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

6.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你好。患者的手心,脚心,口腔内有疱疹,累及臀部。患者有发烧症状的病情重一点,没有发烧症状的患者病情轻一点。

7. 手足口病是如何确诊的?

(一) 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手足口病是如何确诊的?

8. 手足口病的确诊方法

  密切观察,建议你带孩子到当地县级医院小儿科诊治,国家对手足口病非常重视,一般安排县级医院作为定点医院。 手足口病痊愈后还是会再次感染的。因为是病毒感染,无法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当年重新发病,临床上还没有遇见过。 排除了手足口你就放心了。
  附: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如下: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泡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而传播。
  2、易感人群:  可在多年龄组一起感染,主要是幼儿传染病,5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流行特征:四季均发,5-7(月)高峰。  全球均有,欧亚多见。托幼机构易爆发。
  3、感染特征(四四四四)   “四大部位”: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四不像”:所出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等临床表现
  “四个阶段”: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4、临床表现   (一)典型病例
  --  潜伏期:2-7天,多无前驱期症状,可突然起病。
  --  发热: 2-5d (50%)。
  --  口腔表现:疱疹,溃疡
  --  手足(臀)表现:斑丘疹,疱疹
  --  病程:7-10天
  (二)不典型或散发病例:
  出疹单一部位
  斑疹,疱疹稀疏不典型
  与其它出疹病难鉴别
  病原学或血清学鉴定
  (注意流行病学史)
  (三)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
  1.心肌炎或循环衰竭:心肌酶升高,急性心衰.休克等
  2.肺水肿,肺出血
  3.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
  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特点)“四大部位”: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四不像”:所出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丘疹性荨麻疹、病毒疹)
  “四不特征”: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等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1)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3)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4)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8).抗病毒治疗:无特效,可选用针对核糖核酸类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注意药物副毒作用
  (9).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6、个人防控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到公共场所,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注意隔离,患儿衣物及时晾晒或消毒,患儿粪便及时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