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税收效应是怎么分析的啊?

2024-05-11 16:17

1. 西方经济学的税收效应是怎么分析的啊?

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问题,税收是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成本的补偿,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税收效应注意事项
税收对纳税人在储蓄方面的影响,亦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边际储蓄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对个人所得征税或增税会减少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压低其储蓄水平,是税收对纳税人储蓄的收入效应。
国家对纳税人的利息所得征税或增税,会减少纳税人利息收入,降低储蓄的吸引力,导致纳税人以目前消费替代将来消费,从而不愿增加储蓄,是税收对纳税人储蓄的替代效应。

西方经济学的税收效应是怎么分析的啊?

2. 直接税的经济效应包括

亲。你好[鲜花][鲜花]很高兴为您解答:直接税的经济效应包括答:亲亲您好, 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指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以我国为例,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税种为直接税。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征对象,较之对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的课税而言,有突出的优越之处:1.直接税的纳税人较难转嫁其税负。2.直接税税率可以采用累进结构,根据私人所得和财产的多少决定其负担水平;同时,累进税率的采用,使税收收入较有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自动平抑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3.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其征税标准的计算,可以根据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等的生活状况设置各种扣除制度以及负所得税制度等,使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保障。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跟我反馈哦!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您能给个5星赞.感谢您对我的支持。[鲜花][鲜花]【摘要】
直接税的经济效应包括【提问】
亲。你好[鲜花][鲜花]很高兴为您解答:直接税的经济效应包括答:亲亲您好, 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指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以我国为例,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税种为直接税。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征对象,较之对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的课税而言,有突出的优越之处:1.直接税的纳税人较难转嫁其税负。2.直接税税率可以采用累进结构,根据私人所得和财产的多少决定其负担水平;同时,累进税率的采用,使税收收入较有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自动平抑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3.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其征税标准的计算,可以根据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等的生活状况设置各种扣除制度以及负所得税制度等,使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保障。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跟我反馈哦!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您能给个5星赞.感谢您对我的支持。[鲜花][鲜花]【回答】
说明间接税的经济效应【提问】
亲亲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实际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税收涉及面广,渗透各方,个人或企业总要考虑各种税收的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仅限于征税额本身而保持“中性”,必然会存在税收额之外的收益和损失【回答】
能画个图吗,文字不是很懂【提问】
亲亲    不好意思  因为系统正在维修 图片发不出去哦【回答】

3. 税收主要影响经济的哪些方面其经济效应如何?

指税收必须促进经济的发展。如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要使经济扩展趋于平衡,以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收缩时期,税收要阻止经济收缩以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又如在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时候,税收应减少对产业的干预;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税收就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税收主要影响经济的哪些方面其经济效应如何?

4. 西方经济学政府税收为什么不包括间接税?

西经中只考虑政府对企业征收的税,而间接税实际上是转嫁给第三方了,即消费者。

间接税(Indirect Tax) ——“直接税”的对称,政府税收的其中一个分类,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一般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接税

5. 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

税式支出的正面经济效应①有利于鼓励微利有益产品的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生产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产品的生产者一般不愿意生产那些微利有益产品(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产品的企业效益)。如果政府实行适当的税式支出政策,使产品的外部效益转化为企业内在的经济利益,增加微利产品的税后盈利,就能很好地促进产品的生产者增加微利有益产品的供给。② 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免税、减税、应税所得扣除等特殊规定,减轻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③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就业机会。尽管税式支出可能减少了政府当前的税收收入,但这种“损失”可以换来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既能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换汇,又可以带动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有利于消除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税式支出可从一定程度上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对消除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税式支出的负面经济效应①背离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税收公平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主要通过价格、税收等信号做出资源配置的判断,而税式支出的运用会改变税收信号,诱导资源为寻求税收优惠而向低效率的部门流动,结果是扰乱市场秩序,成为保护落后的一种手段。②税式支出的“逆向”效果和对非纳税人的“排除”增加了新的分配不公。税式支出的“逆向”效果即随着所得额的增大,受益程度提高,大部分税式支出流向拥有高收入的纳税人,这种“逆向”特征在累进税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③导致税法复杂化,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税式支出作为一种特别措施.由于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效应不同,而且各种税式支出措施都有其特定的政策目标、实施范围和执行标准,因而大大增加了税法的复杂性和税收征管的难度。④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税收收入的流失。税式支出是以政府放弃一部分本应收取的税收收入为代价的。大量的税式支出使法定税率与实际税率严重背离,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政策型税收收入的流失。另外,税式支出为大多数纳税人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

税式支出的经济效应

6. 税收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

税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活动,首先应被归属为经济学研究对象。那么,在经济学中该如何看待税收?这需要对税收学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方位进行探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法律发展也渐渐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日益走向融合与统一:普通法法系国家的制定法日益增多,而民法法系国家则开始接受判例制度。遵照这一趋势,不难设想我国的法律运行将从以立法为核心转向立法、司法并重的态势;法律分析从立法分析转向立法+司法分析也是大势所趋。我国的税法研究受民法法系影响,一直表现为以立法分析为核心的经济法学分析,以税收学和法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税收制度(税收制定法)为研究对象,力图建立一个体系完备、条文善,包含实体法、程序法和诉讼法在内的综合税收法律体系。近年来,在不断借鉴西方税法研究的基础上,国内税法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具有了“法和经济学”的形式特征,但是立法分析的本质却没有改变。而普通法法系国家中的情况则不同。以美国为例,虽然很多税法也是以制定法为基础的,但判例的日渐增多却使得税法不断发展变化,通过对税基、纳税人等要素的调整而实现税法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当然,日积月累的判例使得美国税法极为繁复,这又是普通法法系的不足了。遵循世界法律的发展趋势,不难推断我国的税法运行也将不断吸收普通法法系的优点,在坚持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等特点的同时,逐步实现对税收法律关系的灵活调整。因此,税法研究也应适时借鉴“法和经济学”的原则,在继续税收立法研究的同时加强税收司法研究,从单一立法分析转向立法十司法分析。

7. 税收原则的经济学原理

按照瓦格纳“四端九项”的分类,制定税收制度的原则主要应该分为以下几类:
  
 (1)充裕原则 : 税收应该保证充足的财政收入用以保障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但也不意味着税收越多越好。衡量税收是否“充足”的尺度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将社会所能够生产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总和描述成生产可能性曲线,引入衡量社会福利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无差异曲线(U1,U2,U3)和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AB)的切点E即最优选择。此时征收GB数量的税收能提供EG数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达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2)弹性原则 : 税收富有弹性,无须通过调整税基、变动税率或开征新的税种,税收收入能与国民收入同步或更快增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财政需要。过快或过慢的税收收入增长率(相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率)都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增长。可以用 税收弹性系数 来反映一个税种是否富有或者缺乏弹性,表达式为:
  
  
 税收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ΔT/T)/(ΔY/Y)=Et(税收弹性系数)
  
  
 这个系数保持在0.8~1.2之间较为合理,具体视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如图
  
 
                                          
 国民收入提高,生产产品能力和资源增加,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同时社会无差异曲线U1向上方移动至U2,U3处,E1,E2,E3为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组合按照图中ON和ON',均不能满足同等条件下的(特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社会福利最大化。
  
 (1)受益原则 : 税收应按照社会成员获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大小来分配,获益多的税负重,获益少的税负轻。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弱势群体获得的财政补贴和公共服务要相对更多,如果按照这一原则,显然有失公平。
  
 (2)支付能力原则 :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说认为,收入、财产、消费支出可以用来衡量个人的收入能力以及税收负担的分配。
  
 主观说把税收当作是纳税人的效用牺牲,根据效用的均等牺牲又分为,绝对均等牺牲、比例均等牺牲和边际均等牺牲三种不同的标准 。下图中,MUL代表低收入者的边际效用,MUH代表高收入者的边际效用,OB<O'B'。
  
 
                                          
 在绝对均等牺牲标准下,不同纳税人的纳税总效用牺牲量是相等的,如图CBDE的面积等于C'B'D'E'的面积。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高收入者会比低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在比例均等牺牲标准下,不同纳税人因为纳税所损失的效用与纳税前的总效用的之比是相等的。如图,PBDK/OBDM=P'B'D'K'/O'B'D'M'。
  
 在边际均等牺牲标准下,要求每个纳税人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向低收入者征收FBDG单位的税收,高收入者征收F'B'D'G'单位的税收。此时,他们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
  
 支付能力原则只是孤立地考虑税收自身,没有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有机结合,也没有把财政收入和支出联系起来,存在缺陷。不过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较强,运用广泛。
  
 (1)经济效率:  一部分是税收的超额负担,另一部分是税收对外部性的矫正。对于税收的中性和税收的非中性,在不同的环境下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则是不同的。
  
 
                                          
 图中阴影部分为效率的损失,即税收的超额负担。图中的矩形CBEF是税收收入。
  
 税收的超额负担,主要是来自于纳税人因税收带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是超额负担的根本原因。
  
 
                                          
 AB为征税前对商品X和Y的消费数量,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E1点。对X征税,不对Y征收,消费预算线变为AC,与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2点.做补偿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3点。替代效应为X1X2, 收入效应为X2X3.
  
 
                                          
 当私人的边际成本PMC小于社会的边际成本SMC,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效率损失的面积为ΔABC。征税在此可以消除外部性。
  
 当出现正外部性时,税收补贴和减免政策可以弥补效率损失。
  
 (2) 行政效率: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的最小化。
  
 纳税成本包括纳税人的交通费用,雇佣税务顾问和会计师所以及代扣代缴花费的费用等。 征税成本主要包括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税务机关日常行政事务所需的费用、固定资产支出等。
  
 此外,还有确定原则和便利原则,是税收固定性和提高效率的要求。
  
 That's all.

税收原则的经济学原理

8.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表现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两个方面。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税收对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产 生的影响。 正是因为税收可以具有微观经济效应,所以它才能够负担起调节企业 和个人社会经济行为的重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