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

2024-05-11 17:41

1.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先掌握理论;联系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实际,及国内处政治经济形势,各种社会思潮和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
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

2. 如何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在坚持中发展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首先,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在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中找出那些规定着资本主义实质和发展趋势的没有变的东西
其次,要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资本存在和运动的意义就是寻求最大限度的价值增殖,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的手段

二、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再次,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的几对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过去是同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后出现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因为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尖锐—缓和—尖锐交替出现的情况

三、把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仍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必将呼唤出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必须把握的根本方法

3. 马克思怎样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个话现在我们来看,应该说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几十年,甚至也不是一两百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因为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它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完。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尽管步子很慢,有时候也遇到挫折(比如现在的金融危机)。但总体来讲,资本主义还在向前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资本主义要有一个认识,就是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确实是——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个代替的过程里面有一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和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存在。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是在个别国家获得了胜利。这样就有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一定有一个阶段要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处,同时存在。

  很多人在读 《共产党宣言》都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做了批判,这一点是不错的。但是,同时要看到在《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给了非常高的评价。资产阶级思想家自己都没有对这个阶级的历史做的评价像马克思做的那么准确和确切。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资产阶级在它100多年的阶级统治当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历代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马克思还讲了这么一句话,说资产阶级按照它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一个世界。这都是《宣言》里的原话。也就是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是采取分析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否定的态度。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讲要理性地去对待它。
  “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唯物史观破解了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2—33页)正是在这一客观规律的支配下,社会发展呈现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同上,第33页)这种对抗不是个人的对抗,而是阶级的对抗,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问题在于,“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同上,第33页)因此,历史地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历史地走向灭亡,为消除了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马克思怎样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社会

4.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同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资本主义又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只看到合作而看不到斗争或只斗争不合作都是错误的。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

5.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按照邓小平先生的说法,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认为,这个论断非常准确。

社会主义有什么特征,我认为就是它是要变的,要向共产主义社会变,向更美好的社会变。

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我想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的目标或者发展的方向不同。

以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为例,美国认为现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最终的制度,最完善的制度,它不打算对它进行任何改变,自然也不打算消灭剥削,也不打算改变它现在的在相同金钱条件下的平等及民主制度,而是要保护这些对于穷人来说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因为它认为它的制度是最优秀的,因此它也极力在全世界推行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而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是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且最终要过渡到我们的目标——共产主义去的。现在确实存在阶级,也存在不平等和剥削的现象,但我们在努力减小不平等和剥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个努力是不容易实现的,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6. 资本主义有何理论指导呢?

资本主义国家指导思想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为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家所有制和对工人的剥削制度所执行的思路。它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又是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重要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1) 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镇压他们的反抗,同时对社会进行管理,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2)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侵略思想。

需知:
社会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国家。
它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以取代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经济与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行政当局和受管理的人民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两大阶级内部的阶层有所变化,但它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

7. 如何认识所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一、资本主义:
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价值分为五个部分,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个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
三、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放任,经济运行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只是“守夜人”。进入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扩大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走向生产集中和垄断,资本主义演化为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导致国家介入经济发展,二者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或信息社会。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生产社会化导致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
此外,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功能的局限性。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长期运动的产物,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要求。所以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趋势:
历史长河中的某种暂时反复并不意味着历史大趋势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都是一个螺旋型前进、波浪式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从加世纪初在苏联诞生以来,出现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列宁逝世为第一次高潮,此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从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为第二次高潮,从那以后社会主义一直处于低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落后,先天不足;内部存在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残余;外部不断遭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遏制和打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探索实践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
正如列宁说的,社会主义不是(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而是一座崎岖险峻人迹罕至的高山。毫无疑问,21世纪社会主义也将是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不能把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暂时后退现象,当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改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更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展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其基本走向是:
1、波浪式前进轨迹。
2、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3、政府加市场的经济模式。
4、改革开放与竞争共处的战略态势。

如何认识所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8. 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同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资本主义又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只看到合作而看不到斗争或只斗争不合作都是错误的。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