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的合作

2024-05-04 03:40

1. 金砖国家的合作

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金砖”》一文中首次提出“金砖”的概念,“金砖国家”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十年时间。原来的“金砖(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与英文的“砖(Brick)”类似,故称“金砖国家”。2003年,高盛公司在有关报告中预言,上述四个“金砖国家”将于2050年独领世界经济风骚。事实证明,该预测还是保守了一点。21世纪头十年,“金砖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应对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变成名副其实的“金砖”。2006年从举行首次外长会晤算起,“金砖国家”合作已走过五年历程。经过五年的发展,“金砖国家”初步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主渠道,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外长、常驻多边组织使节会议为辅助,以智库、工商、银行等各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多层次合作架构。2010年南非正式提出加入四国峰会。年底,中国以轮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员国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实现首次扩员。发展中的“金砖国家”从投资概念到国际合作。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舆论认为,南非的加入将使“金砖国家”的地域覆盖囊括亚、非、欧、美四大洲,进一步提升了金砖国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中国是非洲的真诚朋友,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正当其时,恰如其分。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 。奥尼尔在创造“金砖”这个名词时,恐怕没有料到它会发展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人们可能要问,“金砖国家”散布于亚、非、欧、美四大洲,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一起?“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换句话说,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反映。

金砖国家的合作

2. 金砖国家为什么合作?

因为在这个全球化势能下滑的时刻,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首的几个新兴经济体承诺加强合作,为全球化提供新的助力,这足以为全球市场带来信心和鼓舞。
金砖国家不仅因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力为全球瞩目,更是作为上一轮全球化的得益者和后发国家中的优等生在全球治理议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金砖国家回报全球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也符合希望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人们对它们的角色期许。
当然,伴随着这种回报,人们也预期金砖国家们会在改善全球贸易规则和改进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传统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心态可能更为复杂,它们一方面当然期待金砖国家们能够献计献策并出钱出力做大全球化蛋糕,但另一方面又会因随之而来的对既有全球化规则和全球治理议程的改动和其中所涉及的利益格局的搅动心怀犹疑。
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下,金砖国家峰会可能会被有意无意地解读为一个新兴经济体集团存在感的宣示,并隐含有和更多代表全球化既有秩序、规则及利益格局的七国集团之间的张力。但人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是,认为金砖国家集团的崛起意味着七国集团话语权的被削弱乃至被取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过度解读和夸大其词。
首先应对全球化进程目前所遭遇的问题,需要经济集团间更多的合作而非争吵,而各方围绕全球化规则和全球治理议程的博弈,也是为了更好地形成合力,以一种更加公平多赢的方式推进全球化进程。
其次,金砖国家彼此间也还有各种问题需要协调和解决,认为大家走到一起是为了“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绝对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讲,夯实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基础,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在现阶段可能要比改写全球化规则和议程占据金砖国家集团更多的关注和精力。

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和升级。此前金砖国家间合作模式带有上一轮全球化的强烈印记,合作链条的展开具有相当程度的单线色彩,主要体现为以中国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主要进口国然后将制成品销往发达经济体的方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种单向循环模式不再行之有效。欧美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下降,令中国的产能过剩矛盾更突出,而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对能源资源产品需求的下降,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这种情形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都迎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而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着眼于彼此之间价值链的优化,真正实现抱团取暖,也成为摆在金砖国家面前的现实挑战。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任务。全球价值链一经形成便很难重组,牵一发就会搅动整个利益格局,除了和传统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外,金砖国家彼此间也出现了新的竞争甚至冲突。除了一些传统的地缘战略利益冲突外,金砖国家间在经济层面上的竞争也带来了新的张力,比如大家都想往价值链的上端走,都想在全球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形下开拓非传统市场等等。
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金砖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其领导人也不时公然提出“我们自己生产我们所需”、“我们要捍卫我们自己的工作”等口号,而关于国际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的倡议则有时被解读为输出过剩产能和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借口。
因此,金砖国家之间想取得共赢,真正发挥合力改写全球化进程中不合理不公正的议程和规则,首先必须协调好彼此间的利益冲突。
从这个层面上讲,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便具有双重意义:既要避免陷入崛起中的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即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也要避免新兴国家自身之间的冲突,而只有完成这个双重任务,全球化的势头才能避免走衰,更为公正合理可持续的全球化范式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有可能达成。
此外,金砖国家在应对共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挑战上有很多合作空间。金砖国家各自内部面临的由现代化进程引发的问题有很多带有共性色彩。
比如如何更好地分配经济发展的红利,如何在保持城市化的节奏和可持续性与保障社会的流动性之间维系平衡,如何在兼顾普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求更适合本国人民的文化心理传统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权力、利益分享机制和矛盾解决平台等等。
如果金砖国家能够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能够惠及更多人的现代化路径,对冲发达经济体内部因发展红利分享不均衡引发的民粹主义浪潮,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 金砖国家合作的意义

第一,合作内容是关系到这些国家的根本利益和这些国家人民实实在在的福祉;

第二,合作基础是这些国家具有共识的问题;

第三,合作方式是这些国家所能够接受的。

这就意味着,经济领域合作必然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基本方面。金砖国家的历次领导人会晤都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务实的精神。今年,经贸金融合作仍然是最总要的议题,这就说明合作的一个重点是促进成员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强这些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经济贸易融资问题。

金砖国家合作的意义

4. 金砖国家合作的意义

一、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与精神

  1、金砖国家自身合作特点

  金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代国际力量对比的量变和质变进程,顺应了当代国际潮流的趋势,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

  金砖国家正成为当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载体。作为20国集团中新兴市场国家的第一梯队,金砖国家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中的作用无可替代。金砖国家的合作本身就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增加了新兴大国在南北对话中的分量,从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金砖国家强调战略性务实合作。所谓战略性就是要从新兴大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高度认识金砖国家之间合作的意义,通过对话和交流加深政治互信,成为国际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典范。所谓务实合作就是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开放透明为前提、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拓宽合作领域,最大程度分享合作成果。

  2、金砖国家的合作宗旨

  宗旨之一,在现有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并向全面、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金砖国家之间应继续拓展经贸合作的规模和深度,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金砖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有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要求,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和提升自身国际地位方面有着共同要求。同时还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意愿。

  宗旨之二,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体现金砖国家群体的多元化、宽领域、跨地区和可塑性等的合作特色。金砖国家的合作领域不仅包括双边的经贸、金融和能源合作,而且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国际发展和世界经济等全球性问题。金砖国家分布在主要发展中地区并且是后者的主要经济体,其合作对于推动跨地区合作也具有积极意义。金砖国家遵循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不断推进合作,树立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典范。

  宗旨之三,加强金砖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包容性合作关系。金砖国家对话与合作,对现有国际制度进行的调整是非对抗性的,是在接受现存世界治理规则的背景下逐步改革旧治理体系的渐进进程。

  宗旨之四,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和平转型中提升话语权和规制权的同时,增加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如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能源资源保障、加强地区合作等。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将金砖国家合作的精神概括为:发展、伙伴、包容、贡献,集中体现金砖国家合作的发展导向、新型伙伴、包容而非排斥以及增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等特征。

  二、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现状与愿景

  1、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目前有外长会议、财长会议和峰会等若干层次,其主要机制特点是:首先,金砖国家目前只是一种软机制,仅具有松散的论坛性质,甚至没有秘书处。其次,金砖国家尚未形成一致的指导性规范,内部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最后,与诸如20国集团及相关的地区组织等其他机制的关系错综复杂。

  金砖国家机制发展可分为以乐观、中性和悲观三大趋势。乐观趋势是:金砖国家的战略大方向基本一致,即争取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要求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砖国家以对世界经济增长40%左右的贡献展现了综合实力,并快速地实现了从经济概念到具有政治经济影响的软性机制的转变,有望发展成为实体性的国际组织。金砖国家不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降低了损害经济合作深化的难度。金砖国家对于举办峰会态度积极,峰会议题展现了全球视野和务实精神。只要能够保持互利共赢和更加务实的态度,金砖国家机制的前景和国际影响力有望看好。

  中性趋势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仍将持续,金砖国家要想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经济集团来引导或左右世界经济走向,尚显势单力薄。金砖国家还是松散型的经济混合物,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还不是很大,合作象征意义居多,尚难破解具体难题。从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金砖国家能否保留和扩大危机期间的合作成果并成为影响深远的固定机制还有待考验,其发展前景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如此,金砖国家合作仍将在困难中小步前进。

  悲观趋势是:金砖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程度的差异构成了合作深化的深层障碍。当前世界经济原有格局还未发生根本变化,金砖国家远未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相反存在技术落后、外贸依存度高、经济脆弱性高、内需不足等挑战。金砖国家峰会既不是欧盟一样的政治联盟,也不是南共体一样的经济联盟,没有共同的议程,较难对国际议题形成一致立场和达成共同努力目标。鉴于上述挑战和局限,金砖国家合作难以取代7国集团或者20国集团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甚至存在趋于弱势乃至消亡的可能性。

  2、关于近中远期机制建设的建议

  金砖国家近期的机制建设应该以务实性合作为主,关键是落实各国的政治共识,构建基本的机制性框架,同时辅之以对长远愿景的研究和分析。(1)总结近年峰会的经验,巩固和推进峰会机制。可以考虑在今年的中国峰会上专门就机制建设发表专门声明,确定诸如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目标、任务、成员资格等基本要素,勾勒金砖国家合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起步阶段,扩容需要谨慎,同时也不急于设立秘书处。(2)充实合作内容,搭建多层次机制框架。重点放在可操作性强、见效快、敏感性低、共识多的领域,扎实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再向前推进,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避免合作出现反复。可适当增加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协调和沟通,以形成相互呼应的局面。(3)加强非官方渠道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调动民间积极性,特别是重视智库和专家的作用,成立专家小组对合作机制进行研究、确定每年合作的主要议题、定期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估等。同时可参考PECC、CSCAP的成功经验,成立官、企、学的国家委员会,在秘书处正式成立前代行其职责。(4)增加在联合国、20国集团内部等重大国际场合的会前协调和会后对话,增加政策的同步性,从而提升金砖国家的群体力量。(5)建立和完善争端仲裁与危机管理机制,妥善应对内部的争议,防止内部的冲突影响合作大局。

  金砖国家的中期规划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理顺与外部各种机制和组织的关系。(1)加强与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的合作,金砖国家可以承办某些重要的联合国峰会,在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国际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上提出金砖国家的倡议。(2)与8国集团、OECD等组织建立定期的对话机制,可以以金砖国家为核心,邀请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使其成为南北对话的重要平台。(3)与各地区组织建立更密切关系,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利用金砖国家在各自地区以及地区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加快地区体系和秩序的建设。(4)通过联系国或伙伴计划等方式,加强与第二层次的新兴国家和中等国家的合作,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从而发挥多层次发展中国家的各自和集体作用。

  金砖国家远期合作愿景应该实现从物质到理念的跃升,实现从地区层面向体系层面的战略飞跃。例如:为国际体系贡献新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为破解重大全球性问题提供战略思维和思路,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模式,为和平、发展、合作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际支持。

5. 金砖国家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这个全球化势能下滑的时刻,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首的几个新兴经济体承诺加强合作,为全球化提供新的助力,这足以为全球市场带来信心和鼓舞。
金砖国家不仅因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力为全球瞩目,更是作为上一轮全球化的得益者和后发国家中的优等生在全球治理议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金砖国家回报全球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也符合希望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人们对它们的角色期许。
当然,伴随着这种回报,人们也预期金砖国家们会在改善全球贸易规则和改进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传统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心态可能更为复杂,它们一方面当然期待金砖国家们能够献计献策并出钱出力做大全球化蛋糕,但另一方面又会因随之而来的对既有全球化规则和全球治理议程的改动和其中所涉及的利益格局的搅动心怀犹疑。
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下,金砖国家峰会可能会被有意无意地解读为一个新兴经济体集团存在感的宣示,并隐含有和更多代表全球化既有秩序、规则及利益格局的七国集团之间的张力。但人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是,认为金砖国家集团的崛起意味着七国集团话语权的被削弱乃至被取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过度解读和夸大其词。
首先应对全球化进程目前所遭遇的问题,需要经济集团间更多的合作而非争吵,而各方围绕全球化规则和全球治理议程的博弈,也是为了更好地形成合力,以一种更加公平多赢的方式推进全球化进程。
其次,金砖国家彼此间也还有各种问题需要协调和解决,认为大家走到一起是为了“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绝对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讲,夯实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基础,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在现阶段可能要比改写全球化规则和议程占据金砖国家集团更多的关注和精力。

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和升级。此前金砖国家间合作模式带有上一轮全球化的强烈印记,合作链条的展开具有相当程度的单线色彩,主要体现为以中国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主要进口国然后将制成品销往发达经济体的方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种单向循环模式不再行之有效。欧美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下降,令中国的产能过剩矛盾更突出,而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对能源资源产品需求的下降,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这种情形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都迎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而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着眼于彼此之间价值链的优化,真正实现抱团取暖,也成为摆在金砖国家面前的现实挑战。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任务。全球价值链一经形成便很难重组,牵一发就会搅动整个利益格局,除了和传统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外,金砖国家彼此间也出现了新的竞争甚至冲突。除了一些传统的地缘战略利益冲突外,金砖国家间在经济层面上的竞争也带来了新的张力,比如大家都想往价值链的上端走,都想在全球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形下开拓非传统市场等等。
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金砖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其领导人也不时公然提出“我们自己生产我们所需”、“我们要捍卫我们自己的工作”等口号,而关于国际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的倡议则有时被解读为输出过剩产能和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借口。
因此,金砖国家之间想取得共赢,真正发挥合力改写全球化进程中不合理不公正的议程和规则,首先必须协调好彼此间的利益冲突。
从这个层面上讲,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便具有双重意义:既要避免陷入崛起中的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即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也要避免新兴国家自身之间的冲突,而只有完成这个双重任务,全球化的势头才能避免走衰,更为公正合理可持续的全球化范式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有可能达成。
此外,金砖国家在应对共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挑战上有很多合作空间。金砖国家各自内部面临的由现代化进程引发的问题有很多带有共性色彩。
比如如何更好地分配经济发展的红利,如何在保持城市化的节奏和可持续性与保障社会的流动性之间维系平衡,如何在兼顾普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求更适合本国人民的文化心理传统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权力、利益分享机制和矛盾解决平台等等。
如果金砖国家能够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能够惠及更多人的现代化路径,对冲发达经济体内部因发展红利分享不均衡引发的民粹主义浪潮,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金砖国家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6. 金砖国家各自有哪些特点?合作有何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面繁华,内需严重不足,对国际市场依赖大,不稳定。
俄罗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自身原因,发展速度慢,但很稳定。
印度:混合型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大。
巴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意义:增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推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强沟通;利于金砖国家机制的自身建设。

7. 金砖国家合作的真义是什么?

在中国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引起全球广泛瞩目。在这个全球化势能下滑的时刻,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首的几个新兴经济体承诺加强合作,为全球化提供新的助力,这足以为全球市场带来信心和鼓舞。
金砖国家不仅因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力为全球瞩目,更是作为上一轮全球化的得益者和后发国家中的优等生在全球治理议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金砖国家回报全球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也符合希望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人们对它们的角色期许。

当然,伴随着这种回报,人们也预期金砖国家们会在改善全球贸易规则和改进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传统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心态可能更为复杂,它们一方面当然期待金砖国家们能够献计献策并出钱出力做大全球化蛋糕,但另一方面又会因随之而来的对既有全球化规则和全球治理议程的改动和其中所涉及的利益格局的搅动心怀犹疑。
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下,金砖国家峰会可能会被有意无意地解读为一个新兴经济体集团存在感的宣示,并隐含有和更多代表全球化既有秩序、规则及利益格局的七国集团之间的张力。但人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是,认为金砖国家集团的崛起意味着七国集团话语权的被削弱乃至被取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过度解读和夸大其词。
首先应对全球化进程目前所遭遇的问题,需要经济集团间更多的合作而非争吵,而各方围绕全球化规则和全球治理议程的博弈,也是为了更好地形成合力,以一种更加公平多赢的方式推进全球化进程。其次,金砖国家彼此间也还有各种问题需要协调和解决,认为大家走到一起是为了“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绝对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讲,夯实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基础,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在现阶段可能要比改写全球化规则和议程占据金砖国家集团更多的关注和精力。

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和升级。此前金砖国家间合作模式带有上一轮全球化的强烈印记,合作链条的展开具有相当程度的单线色彩,主要体现为以中国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主要进口国然后将制成品销往发达经济体的方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种单向循环模式不再行之有效。欧美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下降,令中国的产能过剩矛盾更突出,而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对能源资源产品需求的下降,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种情形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都迎来了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而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着眼于彼此之间价值链的优化,真正实现抱团取暖,也成为摆在金砖国家面前的现实挑战。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任务。全球价值链一经形成便很难重组,牵一发就会搅动整个利益格局,除了和传统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外,金砖国家彼此间也出现了新的竞争甚至冲突。除了一些传统的地缘战略利益冲突外,金砖国家间在经济层面上的竞争也带来了新的张力,比如大家都想往价值链的上端走,都想在全球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形下开拓非传统市场等等。
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金砖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其领导人也不时公然提出“我们自己生产我们所需”、“我们要捍卫我们自己的工作”等口号,而关于国际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的倡议则有时被解读为输出过剩产能和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借口。

因此,金砖国家之间想取得共赢,真正发挥合力改写全球化进程中不合理不公正的议程和规则,首先必须协调好彼此间的利益冲突。从这个层面上讲,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便具有双重意义:既要避免陷入崛起中的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即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也要避免新兴国家自身之间的冲突,而只有完成这个双重任务,全球化的势头才能避免走衰,更为公正合理可持续的全球化范式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有可能达成。
此外,金砖国家在应对共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挑战上有很多合作空间。金砖国家各自内部面临的由现代化进程引发的问题有很多带有共性色彩,比如如何更好地分配经济发展的红利,如何在保持城市化的节奏和可持续性与保障社会的流动性之间维系平衡,如何在兼顾普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求更适合本国人民的文化心理传统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权力、利益分享机制和矛盾解决平台等等。
如果金砖国家能够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能够惠及更多人的现代化路径,对冲发达经济体内部因发展红利分享不均衡引发的民粹主义浪潮,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金砖国家合作的真义是什么?

8. 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对世界有何积极影响

可以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世界多级化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