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师”不过是今人的制造,历史上根本就没这个说法

2024-05-07 10:17

1. “德械师”不过是今人的制造,历史上根本就没这个说法

关于德械师,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抗战前的20个调整师,也有的说是这20个调整师中的第87、第88、第36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而在更多的电视观众眼里,大概只要戴上德制M35式钢盔,就都是德械师了。其实当年根本就没有德械师这个编制,也没有德械师这个说法,不信的话你去翻国军的旧档案,看看能否查到“德械师”这三个字。这所谓的德械师,应该是最近这些年先由某个写手所臆造,然后又在各媒体自媒体上以讹传讹叫起来的。
  
 德械师一说流传的如此之广,一方面是由于广大国粉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也与德国人帮助蒋介石建军有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苏联军事顾问撤走了,蒋之国民政府开始转向德国寻求建军援助。为什么是德国?这一是因为德国在当时及更早些时候,其军人素质、建军理论、建军经验等素以最强闻名,而且早在小站帮助袁世凯练兵时便在中国造成较大影响,因而蒋介石再次选中了德国;二是刚刚在一战中战败不久却依然野心不死的德国人也愿意帮助蒋介石建军。这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来是他们看中了中国对于苏联的制衡地位,极欲想拉拢中国成为他反苏反共的盟友,二来是看中了中国蕴藏着的丰富的钨、锑等战略资源。就这么着,一方看中了对方先进的军事经验,一方看中了对方有利的战略地位与丰富的战略资源,德国的军事顾问便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
  
 一九三十年代初,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被德国军事顾问团奉献出来,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计划。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根据这个方案,1935年下半年开始,分两批对20个单位进行整编。第一批10个单位是:第2、第11、第14、第25、第36、第57、第67、第87师等8个师和第2师补充旅、教导总队。第二批10个师是:第3、第4、第6、第9、第10、第27、第80、第83、第88、第89师。第2师补充旅和教导总队并不是师,但略等于师,因而后来也就笼统地和其他18个师一并称作调整师了。
  
 由于此时这20个单位的德械装备尚未运抵中国,因而只得在编制体系方面进行一些调整,故又称作调整师。又因为这20个“调整师”均是1936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五年完成的,故称“二十五年调整师。”
  
 调整师的编制:每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步兵团,每团辖3个步兵营,每营3个连,每连3个排,每排3个班,每班分步枪组(7人)和机枪组(5人)。师直属炮兵、工兵、通信、辎重兵各1个营,骑兵、特务各1个连,卫生队1个。极少数的师还可能有1个战防炮连和1个高射炮连。步兵团直属1个通信连,1个小炮连。营另辖1个重机枪连,1个迫击炮排。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书面上的编制,实际上这20个调整师不同程度都有缺编,没有一个完全编满了的,但相对其他国军,其编制装备却是最精良的。
  
 1937年,本来还在继续调整第三批、第四批的20个师,但尚未调整完成,全面抗战爆发,这后20个师的调整也就半途而废,所以到抗战爆发前,国军总共就那先期调整的20个师,被作为甲种师使用于战场。
  
 这20个调整师是按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整编的,在调整训练的过程中,也有德国军事顾问全程参与,德国的军事思想、战术、技术手段等便广泛地移植进来,就连包括钢盔、子弹袋、水壶、腰带等单兵装具也大量采用德制,大概这便是后人将其称作“德械师”的缘由吧。
                                          
 为什么总是有人认为“德械师”只是第87、第88、第36师加教导总队呢?我猜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教导总队的编制装备比其他调整师更大,给人的感觉更象德国步兵师的缘故。教导总队辖3旅6团,师直属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通信营、军士营、特务营、输送营各1个,其中的第1、第3、第5团号称全德式装备,团直属步兵炮连、战防炮连、通信连、输送连各1个。全总队最多时总兵力达三万余人,的确与众不同。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大概是这4个单位比其他调整师更早接受德国人训练的缘故。早在第87师、第88师、第36师的前身军校教导1师、警卫师的时候,便已经开始聘请德国军事顾问进行训练;教导总队也同样,从它成立那天起便全盘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这4个单位比其他各调整师接受德国人的训练至少早了五六年。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第87师、第88师在穿着上与众不同的缘故。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时,第87师、第88师的前身教导第1师穿的就与其他国军有很大的不同,军官穿昵子军服,士兵则是黄卡玑布军服,官兵一律穿皮靴,这时的其他中央军多数还是草鞋,衣裤也还是褴褛不堪呢。另从搜集到的“一二八”与“八一三”两次上海作战的第87师、第88师的老照片来看,这几个师的军装似乎完全仿自德国,最显著的特点是军服上衣的肩部加有西洋式的肩袢,与中山装式样的其他国军军装有明显区别。
                                          
 有这样带肩袢军服的,应该也不仅仅是87师和88师,有网友考证说还有其他中央军穿过这样的军服,但应该不多,也绝对没有87师、88师这般高调抢眼。
  
 也许就是因为第87、第88、第36师和教导总队在装备、训练与穿着上的明显高调,才导致被误认为是德式师的吧。实际上除了教导总队的编制装备异于其他调整师,第87、第88、第36师与其他调整师的编制装备完全一样,没有丝毫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比其他调整师穿的更漂亮,更被当年和今天的军服控们所青睐。
  
 这些所谓的德械师,不过是步枪参照了德国陆军的标准,重武器的编制配备与德国陆军师根本没法比,就是轻武器,也有差距。调整师中,步枪是采用德制毛瑟标准型,或中国的仿制品中正式,这是比较接近德军的。手枪则不同,德军中并不使用他们自己生产的毛瑟7.63毫米自动手枪,调整师则依中国的习惯大量装备使用这种被称作盒子炮的毛瑟手枪。轻机枪也不同,德军普遍装备的MG34通用机枪在调整师中并没有被采用,他们使用的是捷克ZB26轻机枪。调整师的重机枪多采用仿制马克沁的24式水冷重机枪,这枪到的确是仿的德国货,但数量又不同。调整师每个步兵营建制内有一个重机枪连,共6挺重机枪,而德军步兵营的重机枪是12挺。
  
 调整师的炮兵仅1个营,营下辖3个炮连,每连4门75毫米山炮,全营共12门。每个步兵团有1个小炮连,配备20毫米机关炮各6门。每个步兵营有一个迫击炮排,配备82毫米迫击炮各2门。极少数的师有战防炮1个连和高射炮1个连,分别配备37毫米战防炮4门和20毫米高射炮6门。二战爆发前,德军步兵师的炮兵是师直辖1个炮兵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8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步兵炮4门;一个反坦克营,装备有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3个步兵团,每团装备150毫米重型步兵炮2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6门,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50毫米迫击炮27门;师辎重队还装备20毫米防空炮8门。调整师与德国步兵师的装备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至于德国步兵师的装甲、摩托化运兵车辆,以及完善的后勤体制,就更是调整师无法相比的。
  
 有不少人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是完全按照德国步兵师的编制编成的,错也。就单从炮兵的配备来看,教导总队的炮兵也仅有1个营,只有半数的团有一个步兵炮连和一个战防炮连而已。总队全部的火炮,仅为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步兵炮20门、37毫米战防炮20门、20毫米小高炮20门、82毫米迫击炮42门,与德军步兵师的炮兵差了老鼻子了。
                                          
 “德械师”最象德国鬼子的应该要算官兵头上戴的德制M35式钢盔了。抗战前,国军曾从德国采购M35式钢盔30余万顶,调整师官兵每人一顶还有多余,因而不是调整师的部队应该也会有戴这式样的钢盔的。这钢盔真的很好看,不唯今天的人们看着好看,就是当年的人们大概也喜欢这样式,从今天可以看到的很多抗战期间出版的画报的封面上,可以发现大量戴这种钢盔的国军图片,给人的感觉好像这是国军的标准钢盔似的。实际上用这30万去除以八年抗战中全部国军的数量,你就知道它的结果,它连百分之五的比例也达不到,而且这些戴德盔的部队绝大多数又都在抗战初期的上海、南京诸役中遭受重创,所以,从进入抗战第二年开始,官兵头上戴这种钢盔的,怕是百分之一也没有。

“德械师”不过是今人的制造,历史上根本就没这个说法

2. 德械师的历史缘来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便迅速驱逐了苏联军事顾问,开始向德国寻求军事援助。德国适逢一战战败,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只能拥有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大量职业军人被迫离开军队,这些除了军事知识以外对于其他领域知识、技术一无所知的军人,便成为各国(尤其是军事领域较为落后的国家)争相聘用的名师。但是,凡尔赛条约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德国公民在外国军队担任军事顾问,而德国军方则希望他们去外国担任军事顾问,以使这些退役人员能利用在国外军队服务的机会,获取最新发展的军事知识和技术,使德国军队不至于在军事学术方面出现断层,同时更含有希望这些人员在以后归国后能继续在德国军队中服务的深意,所以德国军方对这些人员远赴国外担任军事顾问是暗中鼓励与支持的。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早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前就开始与德国军方接触,德国原则同意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最初中国提出的顾问名单上是一批如冯·马肯森、鲁登道夫等在一战中声名显赫的人士,但是德国军方认为这些人名头太响亮,容易被发现,所以婉言拒绝,第一批来华的德国军事顾问是马克斯·鲍尔上校(马克斯·鲍尔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曾在德国总参谋部供职,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干深得总参谋长鲁登道夫的赏识)、斯图兹纳中尉和霍姆尔少尉三人,由此揭开了中德军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阿道夫·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发动四一二事变、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反共的立场非常合拍,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而且作为苏联的邻国,完全可以作为有效的牵制力量和共同反苏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因此来华德国军事顾问的级别与规模逐渐提高,原先带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质而逐渐转为公开的官方援助。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不仅双方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而且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他是历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中最受蒋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员长委托人”的身份,代表蒋介石向国民党政府各部门首脑下达指令!)在协助中国整军建军方面,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3. 德械师的介绍

德械师,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收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当时能达到德式标准的有: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国军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这些部队堪称当时国军主力,战斗力极强。作为国军主力的德械师参加了整个松沪会战,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时间德械师就损失过半。但作为淞沪会战中坚力量的德械师,硬是凭着血肉之躯挫败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上海失守后德械师均退至南京休整,随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为,战斗之激烈,损失之惨重,至此德械师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此后再无德械师。

德械师的介绍

4. 中国的德械师武器真的很先进么

民国政府的德械师并不是用德国武器武装起来的部队,而是由德国退役军官担任顾问,部分军事训练、人员编制、火力配置和技战术参照德军的部队。
德械师的大部分武器仍然是国产,例如中正步,民二四,捷克式,82迫,沪造山炮等。真正的德国武器只有极少量的pak35/36型战防炮,flak30型高射炮,M35型钢盔,还不是每个德械师都有的。即便如此,这其中相当大比例的德制武器,都是德国军队退役淘汰掉的二手货。
德国卖了一批一号坦克,也是新旧混杂,但都是阉割版,只装了7.92mm机枪,根本没有反坦克能力。
孔祥熙收了德国企业的回扣后,倒是买了一大批德国军用水壶,也算是“德械”的一部分,让人哭笑不得。
民国政府的德械师,其武器先进度、火力配置和火力强度,基本上已经打到了一战结束时德国自由军团(一战结束后德国民间退役军人和失业青年自发组织的准军事化武装团体)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