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行,不如顺势而为

2024-05-16 15:28

1. 逆势而行,不如顺势而为

即使有高速收费站被ETC取代,36岁收费员下岗哭诉“自己除了收费,啥也不会”的新闻, 每年还是很多人往体制内冲,因为体制就是相对稳定的铁饭碗这一形象比喻早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不满足于体制的死工资,所以我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寻找副业收益的可能。 近一年喜欢上动笔写写东西,但写的内容,与工作上无任何关联。 
  
  虽然总有笔杆子在体制内混得香的说法 ,但我的工作,真的就只为了那份养家糊口的安稳,谈不上喜爱,更没有进取之心。
  
 近几个月关于岗位下调的说法纷纷扰扰,直到近日被上级肯定。空穴不来风,虽然心中有了一定的准备,但消息还是会带来失落,毕竟这意味着,工资下降也是迟早的事了。
  
  有些东西只能接受,但有些东西,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改变的。 比如,也许我能靠笔杆子这条路,给自己争取一些机会。
  
 记得在樊登的《低风险创业》中提到“反脆弱”,虽然我理解的不深刻,但我明白,居安思危就是反脆弱的一种行动。
  
 从入职就知道的笔杆子道理,却一直没有野心去努力。直到最近我惆怅收入才明白: 逆势而行,不如顺势而为。 
  
 与其反抗着不愿做公文写作,不如挖掘自己的特点,看看在这块领域,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进而,又会获得什么新的人生机遇呢?

逆势而行,不如顺势而为

2. 成于顺势,败于逆势

桀暴虐,故周王除之;幽寻欢,故列王弃之;秦无道,故天下伐之;献无能,故孟德挟之;煜弃国,故大宋取之。故天将降罪也,必降于逆大势者。为何?无助于大势,其必无助于王;无助于王,其必无助于朝堂;无助于朝堂,其必无助于京师;无助于京师,其必无助于安国;无助于安国,其王必身首异处或为人囚也。故逆大势者,必遭大势之束也。
  
   昔唐之初,百废待兴。李氏父子兢兢业业,将士舍生忘于外,文士施才于内,终就盛唐之势。然太宗深知“舟水之理”,对内薄民赋,施仁政,行德法,保民生。上至官员,下至民众,无不尽瘁竭力。太宗亦明“国欲安,必立威”之理。于是,“数训”不服及攻唐之外族。故唐域广至九州之外,列国无不竞相入朝称贺。
  
   因李氏父子顺大势。故在位之时,唐内安宁,百姓和乐,无反仁政者,亦无反李唐者;唐外立威,列国朝贺,无割一寸之土,亦无弃一尺之地。与蛮族争,施以“战而后和”之策。昔受唐之攻伐,今欲结唐者,门庭若市,岂不怪哉?
  
   呜呼!灭暴君,弱君者非敌也,族其者己也。亡国失国之遗人无暇自哀,而唐人哀之;唐人既哀,遂创盛唐之世。然唐之后人无暇自哀,亦使上天为之欲泪也!

3. 成于顺势,败于逆势

桀暴虐,故周王除之;幽寻欢,故列王弃之;秦无道,故天下伐之;献无能,故孟德挟之;煜弃国,故大宋取之。故天将降罪也,必降于逆大势者。为何?无助于大势,其必无助于王;无助于王,其必无助于朝堂;无助于朝堂,其必无助于京师;无助于京师,其必无助于安国;无助于安国,其王必身首异处或为人囚也。故逆大势者,必遭大势之束也。
  
   昔唐之初,百废待兴。李氏父子兢兢业业,将士舍生忘于外,文士施才于内,终就盛唐之势。然太宗深知“舟水之理”,对内薄民赋,施仁政,行德法,保民生。上至官员,下至民众,无不尽瘁竭力。太宗亦明“国欲安,必立威”之理。于是,“数训”不服及攻唐之外族。故唐域广至九州之外,列国无不竞相入朝称贺。
  
   因李氏父子顺大势。故在位之时,唐内安宁,百姓和乐,无反仁政者,亦无反李唐者;唐外立威,列国朝贺,无割一寸之土,亦无弃一尺之地。与蛮族争,施以“战而后和”之策。昔受唐之攻伐,今欲结唐者,门庭若市,岂不怪哉?
  
   呜呼!灭暴君,弱君者非敌也,族其者己也。亡国失国之遗人无暇自哀,而唐人哀之;唐人既哀,遂创盛唐之世。然唐之后人无暇自哀,亦使上天为之欲泪也!

成于顺势,败于逆势

4. 顺势而为or 逆势而亡

《厚黑学》是一本枕头下面的书,所以着手写笔记时心有戚戚焉。
  
 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厚黑”二字有颇多偏见,认为“厚黑”之人必然是奸诈邪恶之徒。所以无法接受“厚黑”之人,不过是无法正视人性之恶。拒绝的根本是因为恐惧。而且“厚黑”二字也容易引起人们往消极方面联想,心生退意。
  
 《厚黑学》讲什么?我觉得在《大军师司马懿》里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
  
 荀彧临终前对司马懿说:“要懂得观形势,察利害。”后来司马懿在教导他的门生的时候,也反复强调“形势、利害”四字。所以“厚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终极目的是为了“顺势而为”。而“顺势而为”四个字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厚黑”了。
  
 司马懿在朝局中是厚黑学的高手,但我却想分析一下这部剧里,站在“厚黑”的绝对对立面——“薄且白”的一个人物:甄宓。
  
 甄宓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有意思,绝世美貌,性格温顺,“薄”在没有城府,“白”在遗世独立。概括起来特别符合现代言情剧里的玛丽苏女主角。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甄宓最终的悲剧?我仅仅从电视剧的剧情里分析,不谈史实。
  
 
  
  
 一、初心or顺势
  
 甄宓在曹丕不在的时候偷偷思念他的弟弟曹植,却正巧被曹丕撞见。且不谈曹丕是个怎样的人,任何人不论男女都无法接受自己明媒正娶的另一半在思念别人。更别说,甄宓思念的是曹丕的亲弟弟。
  
 从甄宓的角度来看,她坚守初心,哪怕自己已经嫁为人妇,但为了心中的爱情仍不离不弃。多么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可是甄宓这里的初心与形势是相悖的,她以为她这样做是为了高尚的爱情,觉得自己清高的不可一世。她在剧中的着装也是一袭白衣,似乎是一个与世无争,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可是在这乱世之中,谁还可以遗世独立?
  
 既然别无选择,那么显然顺势而为才是最佳的生存法则。但是她却恰恰相反,一开局就逆流而上。
  
 
  
  
 二、竞争or退守
  
 剧中有一个情节,曹丕深夜坐在仁义木下为明天的事情而焦虑。甄宓有心为曹丕送披风,但是郭照却提前了一步。甄宓见了此景,变生了退意,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回去了。
  
 甄宓的退守究竟是出于善良单纯还是懦弱愚蠢呢?如果她当时看到了曹丕与郭照在一起,依旧坚持送上披风再恭敬地离开。那披风送过去的就不仅仅是温暖,还有甄宓进退有节的智慧了。
  
 可是甄宓偏偏在可以争的时候选择了守。甄宓作为曹丕的正妻,送件披风于情于理。“天与不取,反责其咎”。顺势而为,也并非要他们之间争得你死我活,“对人相让,以让至不妨害我之生存为止;对人竞争,以争至我能够生存即止。”
  
 而郭照真是好运气,遇到甄宓这样的对手,根本就能不攻自溃。不过反观郭照,她若是在甄宓的位置也未必能够做得更好,不过郭照的前半生之所以开挂,全是她的好运气。不过虽然开局发了好牌,随便打打就秒杀对手,但是运气是易耗品,不懂得运筹帷幄,郭照的后半生过得也颇为不易。
  
 
  
  
 三、生存or死亡
  
 甄宓人生中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当她被人诬陷赐死,却侥幸捡回来一条命的时候。曹丕在得知真相以后,把甄宓紧紧抱在怀里。那一刻曹丕内心其实有所愧疚,毕竟夫妻十几载,有儿有女。曹丕没有多么喜欢甄宓,但也还未真动得了杀心。
  
 但是甄宓却又没有把握好这次机会。经此一事,她担忧起自己儿女的安危,尽然向外臣司马懿求助。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明白,真正能护她和她的孩子的周全的人,根本不是司马懿,而是曹丕,是他自己的丈夫,是当朝的天子!
  
 在曹丕心怀愧疚之时,甄宓再次逆势而行,他向司马懿求助,便意味着她不信任自己的丈夫,不信任当朝的天子,这不是背叛,是什么?在她最后一次有机会向曹丕表衷心的时候,她竟然选择了背叛!这一切便注定了逆势而亡的结局。
  
 可悲的是,甄宓到她死之前,竟然还是不明真相,她说自己恨曹丕!她始终觉得曹丕是自己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却不知是自己不明形势,始终看不清利害。是自己的无知和一意孤行酿做的悲剧。
  
 
  
  
 最后客观地评价一下,我们之所以把甄宓的结局定义为是个悲剧。也是因为我们的固有观念里,活着是好的,死了是不好的;有尊严是好的,没有尊严是不好的。所以只能说是甄宓的“薄且白”导致死亡的结局,而“厚与黑”则会导向不同的结局。但却未可评价究竟哪一种更加高明。
  
 身为凡人,需明白仁义礼智信,也有必要学习厚黑学。不过是让我们能够正视人性的黑暗,活得更明白通透些,离真理更近一点而已。
  
 归根结底,顺势而为是一种选择,逆势而亡亦是一种选择,究竟如何选择,决定权依旧在于我们自己!

5. 期市中,所有的人都在说“顺势而为”,顺势的人真的顺过吗?

顺势的人有没有从头顺到尾不知道,但是肯定比逆势的人要顺得多。
何为“顺势而为”?期货市场跌了一个月,然后说做空是顺势;这算不得是真正的顺势;同样,涨了一个月后你再去做多,也不能算是顺势,因为所谓的顺势,并不仅仅单纯指技术面的顺势,而在于整个大环境的顺势。
我个人理解的顺势,包含很多;比如股指期货中,在政策面、资金面、宏观经济没有全面走暖前的做多,都是逆势,或许中间也有脉冲的做多机会;比如技术面都是空头趋势,你非要做个反抽或者反弹,也是逆势;
没有什么方法是百战百胜的,但是顺势能让你顺一点;期货市场有杠杆,所以放大了人性的弱点,放大的了风险,所以更应该注意顺势。
基本上就这么多,欢迎点赞留言

期市中,所有的人都在说“顺势而为”,顺势的人真的顺过吗?

6. 顺势而行,不可逆势而为是什么意思

  顺势而行,不可逆势而为

      【解释】顺,顺应;势,形势,事态发展的大方向。顺势而行,做事要顺应潮流。逆势而为,做事违背潮流。就是说做事情应该顺应潮流,不要违背潮流。

  【造句】面对世界发展的大潮流,我们只能顺势而行,不可逆势而为,这样才能取得发展。

7. 顺势而为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9-6中16坚持分享第418天
  
 什么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 潮流 ,不要 逆势 而行。
  
 细想一下,事情的成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势,顺势而为,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势为之,则逆水行舟,艰难险阻,功败垂成。
  
 势是什么,就是一种趋势,一种方向,一种潮流。顺势而为,关键在于一个“势”字,要有一双慧眼,判明大势进退;要有一颗明亮的心,悟达通透。只有看得清,瞅得准,心如明镜,才会知晓大方向,大趋势,知进退。关键在于一个“顺”字,顺应,顺道,而不是悖逆,逆反。关键在于一个“为”字,只有作为才能成就事业,只有作为,才能通向未来。
  
 庖丁解牛也是顺势而为,一名叫丁的厨工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解起牛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作为咨询师如何顺势而为?
  
 咨询师只有更好的把握势,才能帮助到人,帮助到自己。咨询师开始的时候容易用刀砍骨头,刀是技术,骨头是来访者的问题,往往骨头没砍断,刀也花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时咨询师更多的只想怎么去改变来访者,不关注来访者的情绪,不去感受他的感受,不清楚来访者的脉络在哪儿,肌肉的纹理在哪儿,所以找不到合作的机会。硬碰硬不行,此时可以用云手,借力发力,顺势而为,找到来访者的脉络,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合作的机会自然到来。
  
 咨询师可以在哪些方面顺势而为?
  
 一.咨询前的顺势而为
  
 不属于咨询范畴的,不属于能力范畴的,当事人不愿意的,最好不要接。这样不是顺势而为,是逆势而为,有的咨询师想突破自己,啥咨询都想接,啥咨询都敢接,可能费了很大的功夫,效果不好,还会出状况,出问题。
  
 1.是否属于咨询范畴:有的明显不符合咨询范畴,违背咨询伦理。哪些能接哪些不能接,咨询师一定要知道,需要学习咨询伦理,学习症状学。有精神状况的不能接,效果差,或者没有效果。根据情况可以做些辅助工作。
  
 2.是否属于能力范畴:超过你的能力,接的心惊胆战的,最好不要碰。可以做超出能力一点点的,做不了的不要碰。接纳我们的无能,这不是在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是有的地方无能,有的地方有能,把能做好的做好即可。
  
 当然可以尝试去突破,如果试了之后感觉不好就做自己擅长的。做着做着感受发生变化,也许会出现新的能做的范畴。逆势会耗时、耗力、耗神、无效。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对象,再拓展。
  
 3.当事人是否愿意咨询:做咨询助人一定看对方的意愿,一定让家长给孩子说清楚,征得孩子的同意。不要想着说不定可以呢,逆势而为,会很纠结,很难受。来访者并不想做咨询,何必强求呢?等内耗的差不多了,再来咨询效果会比较好。家长没有感觉你试图劝他咨询,他的感觉也会很好。永远不要比来访者更着急、更智慧、更努力,你急了,你就走的快了,走得快就把握不了他的脉络,拉着走,他就很难受,就不想和你一起走了。
  
 二、咨询中的顺势而为
  
 来访者愿意聊了,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由来访者决定。不是咨询师认为什么是来访者需要的,他哪个问题最严重,最需要解决,这是按我们的脉络走。只有找到来访者的脉络才能顺势走。就像我们喜欢吃河南烩面,别人非要请你吃扬州炒饭,估计以后你就不想和他在一起吃饭了。就像请熊猫吃鱼,东西很好,但是我不喜欢。
  
 
  
                                          
 所以让咨询慢下来,不要比来访者能,不要比来访者厉害,不要觉得自己知道问题在哪儿,这样他就不愿意做更多的沟通。而要问他希望聊点什么?
  
 1.开场
  
 在开场的时候,面对不同类型的来访者有不同的聊法。如果是游客型,我们就要接纳他是游客的状态,陪着走,一两次咨询没有效果很正常。如果着急,特别来访者是朋友的孩子,这个时候就容易着急。一着急就想去说服他,教导他,让他明白一些东西,这样就聊不下去了,他会感觉跟我们沟通不舒服。
  
 严格来说,家长做不了孩子的咨询师,相对顺势而为,相对符合谈话的脉络,已经不错了。谈话时孩子还没有说完,我们就去打断,不等孩子的情绪出来,我们就去讲道理,就去要求、指挥、威胁、指责等,因为我们等不及。但是无需内疚,家长的角色就是这样。
  
 如果来访者还是不想聊,就聊能聊的。安全与放松是敞开的前提。顺势而为,势是指规律。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理解人性,理解规律。来访者可能会想:不知道咨询师是不是妈妈请过来的间谍?会不会教育我?所以可能不愿意说。此时我们要明白:能说是难得,不说是正常。
  
 当咨询师是和善的,是真诚的,对来访者不说也接纳,不逼迫他说,讲保密原则,讲来做咨询是正常人,咨询不代表一定是心理有问题或者有病,并且不会告诉爸爸妈妈,这样来访者更多的话题就出来了。这就是规律,心里敞开的规律。如果不了解,上来可能就会说:我是专业咨询师,我听你妈说你在学校过的很不好,你妈一个小时给你花这么多钱,你还不赶快说吧。估计来访者更不愿意说。
  
 当看到在他不愿意说的时候还能回应,不愿意来时还能来到咨询室,这都是很难得的,看到这些就能顺势。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稳下来,看到他的脉络,陪伴着他走。
  
 不做咨询师,做家长也需要了解这些东西。逆势而为,经常和孩子碰撞,和先生内耗,鸡飞狗跳,家庭不幸福。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重要的点多停留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在当事人愿意说的过程中,理解他在说什么,找到他的脉络。不是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你认为他哪儿出问题了,就试着指出来。指出来不是不可以,指出来又可能怎么样呢?找到一系列来访者在意的,看重的,期待的,想要的,而非咨询师认为的。在他的世界里面是什么样的,他在意的,想改变的,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探讨,而非急着去找目标。不要拉着走,在这些重要的点做更多的停留。
  
 咨询师往往想更快的帮助对方,来访者刚说了一个点,咨询师就想往目标上走,这不符合规律,所以不知道怎么走时让咨询慢下来,在他想聊的点做更多停留,而不是想着可以往下一步走了。不用担心效果,咨询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暂时没有帮助很正常。
  
 焦点解决一般不给来访者建议,有的咨询师就想给建议,想挑战权威。就像闯红灯,走夜路多了,难免出事。啥时间摔个跟头就知道啥感受了。规则在我们自己心中,按照大规律走,尽量不要违背规律。
  
 找到在意的点,做更多的停留,保持足够好奇。如何才能做到?要心怀敬畏之心,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了,才能好奇、欣赏、接纳,才能停留,才能具体的详聊。没有敬畏之心,做不到好奇,做不到更多的停留。敬畏是很多人缺乏的。面对孩子,会认为他懂啥,他会啥。看到别人会想他算啥,他是老几,人家比他厉害多了。所以看不到更多的角度和面向。如果是我们处在那个位置,不一定有他们做的好。
  
 当来访者父母责备出现状况的孩子时,希望咨询师怎么办?咨询师在跟家长谈的时候,脉络是什么,顺着规律来走。每个人在当下都尽了全力,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更好。虽然他们做的不好,也希望被看到。做咨询时要更理解、肯定、支持、相信家长。家长最烦的是咨询师对家长不耐烦,咨询师把家长吵一顿。
  
 在和孩子沟通中,家长为啥停留不了?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最怕爸妈是学霸,学霸爸妈觉得自己很能,就不会对孩子好奇。所以双方互相斗争,都试图让对方认同自己。如果家长真的能,就会显得自己没那么能,而是让孩子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好奇、停留,怀着欣喜、赞赏、好奇的态度,让孩子更多的说,这样才能了解到很多东西。
  
 家长或咨询师一旦评价对方又不想说了,因为说了也不被重视。沟通中的规律是每个人都需要被重视、被认可、被理解、被欣赏、被看到。你需要把我当回事,我在你这儿是重要的。焦点强调欣赏,相信每个人都想更好。当他感觉自己没有做好,还能被看到想更好的心,这就符合了人性的规律,他就愿意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咨询师不居功,顺应人性的规律走,来访者的力量就会出来。每个人在他的世界有他的道理,找到他的规律,找到他的道理,找到他看重的,何以如此看重?这一块能说的再多一些吗?做更多的探讨。了解在他的世界里的山川河流、花花草草是何种旖旎风光。
  
 有的时候聊的过程中会用到焦点的很多技术,教了很多方法,给了很多建议,但来访者不领情。来访者只是想倾诉一下,并不想要建议,所以要避免用力过猛或火力不够。一定谨记不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认为该怎么样?
  
 焦点是一个尊重与希望的学派,在尊重与希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对方。把握他的脉络,把握他的势,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哭就哭,不硬推硬拉,身后一小步引导。
  
 生活中也是如此,孩子情绪不好时,能否先让情绪出来,还是讲道理、批评等,孩子已经烦死了,家长还在拼命说,孩子进屋了,把门踹开说,这就是逆势而为。弄得两败俱伤,头破血流。
  
 
  
                                          
 3.主线
  
 在意的点停留的足够长之后,可能会聊到其他地方,可以顺势扯回来。尊重才能顺势,来访者想聊的不让张口,可能主题也不想说了。所以不着急谈目标,目标自然而然出现之后,再聊其他的。在重要的点上顺势,如目标、资源、一小步。在咨询的大方向上走,聊到哪儿是哪儿。
  
 关于资源,你真的好奇吗?真的看重吗?还是着急接下来做什么?资源没有聊透,可能说不出来接下来的行动。不要心怀如何更快改变对方的心。背负这些,就有压力,就不会顺势而为。不求不帮,来欢迎,去不留。
  
 三.成长的顺势而为
  
 许多咨询师专业的成长只停留在听课,听再多的课也不会做咨询。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不断的在水里练才行。在岸上看再久,听教练说再多,还是学不会。所以必须实操跟上,持续浸泡;不经过那么多年,成长就是出不来。成长最大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一急就断,一断就不想走了。战胜心中的怯懦,大量的实操,把握基本功,不然学再多的技术,也很难用上。
  
 所以不管是在咨询中,还是在专业成长上,要把握更多的规律和人性的特点,尊重来访者的步伐和脉络,顺势而为,借力发力不费力,更好的助人助己。
  
 (根据刘老师2020年9月6日集体大约练课程整理)

顺势而为

8. 顺势而为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它处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具有高境界的人,居处选择地方,心胸保持沉静,待人真诚,说话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能把事情处理好,处事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水看上去处处为圆,顺势而为,而它恰恰可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也是水的特性。它具备方与圆的看上去矛盾的特征,古人以水为喻,说明对方圆有着极深刻的认识。
  
 黄炎培曾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讲的也是做人当方则方,该圆则圆,应当方圆并用。
  
 吴昌硕在论封泥时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
  
 书法也是如此,方圆各自有特点,又相互融合,书写时,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顺势而为,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