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什么意思

2024-05-04 15:00

1.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什么意思

2.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


3. 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以后,二者之间就不会有较大差距了吗?

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在养老保险并轨之后,二者之间就不容易有很大的差别了没有?2014年10月份之后,机关事业单位,逐渐交纳基本上养老保险以后,另外也创建了职业年金的缴费。自然大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逐渐缴纳机关养老保险以后,它事实上这一说白了的机关养老保险,跟大家的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样的。

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很多人就觉得,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和大家机关养老保险完成了并轨,实际上这一了解或是有一定的误差。尽管说她们二种企业的工作人员都逐渐缴纳了养老保险,可是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本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严苛的依照自己的基本工资来交纳养老保险工资待遇,那麼大家企业单位这里通常为了更好地减少劳动力成本费,都挑选最少的规范来开展缴费,这样一来所得到养老金的工资待遇水准,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并不是说在2014年10月份之后,大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建了养老保险交费就完成养老金的精准定位,事实上这一理解是有一定的不正确。2014年10月份之后,机关事业单位逐渐缴纳机关养老保险,另外也设定了十年的缓冲期,在这里十年缓冲期内。选用的是新方法和老办法紧密结合的标准,取高保低。最后跟自身养老金的测算方法是有立即关联,换句话说有些人他可能是新方法,有些人他可能是老办法。

养老金的并轨严苛而言并不能够被称作是真真正正实际意义上的养老金并轨,所以说2014年10月份之后到2024年9月份,在这个人士缓冲期内,那麼养老金的测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企事业单位中间的养老金并轨也不是进行的。自然到2024年的9月份之后,全部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逐渐依照新的测算方法来明确和测算自身养老金的工资待遇,那麼这类状况下可以说从测算方法上完成了养老金的并轨。

养老金工资待遇可是养老金工资待遇的水准仍然依然会有一定的差别,这里边的缘故关键是由于大家的社保缴纳数量的难题另外还跟自身以前的视作缴费年限有一定的联络,由于自身她们在2014年以前的,参加工作时间都被评定为视作缴费年限,所以说从实质上而言,她们本身的工资待遇没有遭受太多方面的危害。

仅仅针对她们的。测算方法完成了同样的测算方法,我不相信爱情,但因为交费标准的不一样,主要是均值交费指数值的不一样其次再加上大家机关事业单位也创建了职业年金,等同于是填补养老金的工资待遇,所以说离休之后,仍然能够得到一个较高的养老金收益。而大家企业单位这里绝大部分企业单位也没有创建年金,因此从实质上而言,企业单位所得到养老金的水准相对性全是较为低的。二者之间的差别仍然是较为大的。

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以后,二者之间就不会有较大差距了吗?

4. 养老保险并轨后企业与事业单位区别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咱们这期内容就来讲解一下,      养老金并轨后,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缩小了吗?原因是什么?      对于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来说,两者的养老金是存在差距的,但是在养老金并轨之后,这个差距有没有缩小呢?而差距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      、养老金的差距依然存在      在养老金并轨之前,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都是在70%到90%,有部分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都能达到90%以上,而企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却比较低,只有40%到60%,其中大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都是在40%左右,所以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是比较大的。      在养老金并轨之后,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还和之前一样,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反而提高了不少,一是因为“控高保低”的政策,二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太长了,过渡性养老金比基础养老金还要高,三是因为职业年金强制缴纳,退休后的职业年金待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综合以上3方面的原因,这就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反而提高了。
      2      、养老金产生差距的原因      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不仅是在计算方式上,还是在工作性质上,企业单位的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比事业单位的低、企业年金不强制缴纳,这就造成了企业单位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短、缴费基数低、企业年金无法享受的情况。      而事业单位的参保人员却正好相反,工作稳定保证了缴费年限,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比较高,保证了缴费基数不会太低,而职业年金更是足额缴纳的。      在对比之后,相信大家也就知道了养老金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工作性质上,只要两者的工作性质不改变,那么养老金的差距就会持续存在,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实际情况。
      总结来说,      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是会持续存在的,现在国家也在想办法缩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比如在养老金计算方式上控高调低,在养老金上调时倾斜照顾养老金待遇低的退休人员等等,这些调整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保障所有退休人员都能够老有所养。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的 内容,有什么想法呢?如果您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咨询哦!      感谢您的观看,咱们下期内容再见!

5.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还有差别吗?

公司养老保险从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逐渐实行,到2011年社保法施行,通过接近20年组织建设和探索创新,早已逐渐趋向健全,全国统一的公司养老保险规章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此后每一个企业员工都需要交养老保险,而且最少缴费年限超过15年,做到法律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办退休,这便是国内企业工人退休体制的改革创新,也是国内现阶段公司工人退休规章制度的唯一方法。

在企业员工要交养老保险才可以办退休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还是按照原先的老规章制度办退休,即无需交纳一切社保,到法律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即可办理离休,退休之后发放的是退休养老金,退休养老金计算是依据在职人员时薪水,依据工作年限比例来决定。因为企业员工是依据交养老保险来办退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依据老规章制度办退休,这便是大家所讲的退休制度的“双轨”。
2014年10月,根据国发(2015)2号文件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逐渐交养老保险。依照指示精神,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养老保险15年,做到法律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办退休,他们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跟企业员工一样缴纳保险才能申请的退休规章制度,称之为养老保险政策的“并轨”,也就是从从前的两种制度合拼成了一种规章制度,从双轨成了单轨制。
养老保险政策并轨之后,无论你是企业员工,或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需要交养老保险,仅有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超过15年,做到法律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办退休。但是由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费时长短一些,在缴费年限中不仅有视同缴费年限,还有实际缴费年限,在养老保险计算时,除开养老退休金、个人帐户养老保险金之外,还需要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和企业员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便是过渡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不完全一致。

行政事业单位从执行养老保险政策逐渐,就专门设立了补充养老金体制岗位年金制度。这是一种附加提高养老待遇的方式,以填补执行养老保险政策之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政策的减少。
虽说公司还可以创建企业年金制度,事实上大部分私营企业外资公司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年金制度。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只是10.5万家公司设立了年金,参与员工2,718数万人,资本积累22497亿人民币。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交费和视同缴费年限还广泛很长。终究相对应收入稳定,大伙儿的工作时间比较长。企业及自由职业者缴费年限短。

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会依据社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和物价水平提高状况每一年作出调整。中国是依照预算定额调节、挂勾调节、适度歪斜三种方式去进行。这样的情况下,一般养老保险金相对较低的退休职工持续增长的占比会更高一些,而养老保险金相对较高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作人员快速增长比例相对性会变低。渐渐地二者的养老保险金占比差别会变小。
总的来说,按相关的养老保险政策,企业及机关事业的确完成了并轨。但是这也仅仅并轨的第一步,将来依然会进一步完善的。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还有差别吗?

6. 今年并轨了.今年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是一样吗

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就企业本身来说,不同企业也不一样,同企业不同级别也不一样,总经理与普通企业员工养老金会一样???养老金得多少要看你缴纳什么基数的养老保险,比如你缴纳2000基数的养老保险,与与缴纳5000基数的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一样???肯定不一样啊,不然谁还缴纳5000基数的???并轨指的是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一样,而不是养老金一样,何况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数目上还说,依旧是原来的差距。企业员工退休金低的原因不在于双轨制,而在于企业为你缴纳了什么基数的养老保险,在于企业是否建立了职业年金,而国家肯定不能强迫企业为你缴纳高基数的养老保险,不然没几个企业能生存的下去。所以退休金的多少关键在于你在什么企业,好的企业退休金自然高。

7.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了吗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从2014年10月开始个人交保险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改变
人手发放一张社保卡
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将启动改革。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缴费
职业年金个人需缴工资4%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领取: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计算:
每月工资5000,得缴600
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
职业年金方面,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这样,小明又要缴200元,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400元,一共缴600元,这笔钱是从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小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领取
2014年10月1日是关键点
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因此10月1日成为领取养老金的关键点。
10月1日前已退休的
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10月1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10月1日前参加工作、10月1日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10月1日后退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按规定补缴一些钱,然后享受养老金;或者直接转入一种养老保险体系,拿比较低的养老金。
注意: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待遇
退休领多少钱与职称无关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这是因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这意味着,小明即使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他的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此外,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结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基本工资配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当,但是加上按照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的退休生活补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如今,这一因素不复存在。
更关键的是,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意思。
这些改革要点也不可忽略—
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
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离休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关系转移: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
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筹资机制:
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解读
职业年金是否强制实施不好说
对于《决定》的印发,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蔡向东表示,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是一样的。其中的区别,主要体现职业年金上。《决定》中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蔡向东认为,“应当”在这里还不能理解为“必须”性的“强制”。因此,职业年金是否能强制实施,实施的具体办法等还得看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如何制定。
蔡向东说,实际上,当前企业职工除了强制实施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外,也还有企业年金制度,只不过该制度对企业来说不是强制实施的,而是企业根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人才发展战略来决定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的规模。2012年末全国有5.47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74.88万家,这说明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还不到0.4%。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了吗

8. 并轨后事业单位按企业的比例交养老吗

“双轨制”破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今年又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它是正在制定中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下发文件进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到2013年,政府的思路是“事业单位先改,公务员暂时不动”,但经过去年一年全民社保大讨论之后,改革思路已经发生变化,下一步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进行改革将是大概率事件。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这样算来,单位和个人的总费率最高将达44%。

中央文件尚未出台,一些地方已经谋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调查时获悉,3月中旬,广东省人社厅派出了一个调研小组去中山市调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派专人对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进行测算。

广东省人社厅一位副厅长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中央层面将在今年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文件,广东省将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改革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办法,同步建立职业年金,目的是做到新老制度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本报记者在广东调查时发现,广东一些市县比如中山、珠海、湛江等地区,这十多年来公务员一直都是缴纳养老金的。其中中山市最为典型,公务员个人和财政都拿出“真金白银”来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缴费。

杨燕绥把当前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的一些试点概括为两种,一是“进口改出口不改”,类似于中山;二是“进口小改出口不改”,一些地区公务员缴费标准达不到8%,只做到5%,甚至只有2%~3%。各地改革的共同点是,不管缴费多少和计发方式的变化,最终领取的还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替代率来计算,并不改变待遇水平。

谁来埋单?

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文件下发7年来,试点各地纹丝不动的最根本原因并非公众所认为的——这部分人更有话语权,而是因为这项改革背后所面临的财务困局。

在杨燕绥看来,公务员改革相对是容易的,他们个人缴费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事业单位就难了,面对如此庞大的公共部门,可以明确预计,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能力为他们埋单,事业单位并没有收入来源来解决这一问题。”杨燕绥说。

王文云每月扣除需要向学校后勤部门支付的房租、停车费等诸多费用之后,她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不到4000元,这个收入水平在北京来说并不算高。

按照现行的改革方案,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总计将最高达到16%,这意味着她每个月还将拿出720元为养老储蓄,这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将直接影响到她的当期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部门的雇员劳动收入仍然是高度计划的,它不包含养老的剩余权益,他们的工资水平低于同等条件下市场化部门人员,这些雇员等于交了“隐形税”,退休金的高水平只是雇员工资的延期支付。“这些公共部门一旦个人进行缴费将破坏现有薪酬结构的平衡,将会对这些部门人员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李珍说。

而一旦进行改革,比王文云更焦虑的是她的校长。作为雇主,学校必须为老师缴纳20%的社会统筹,还应该缴纳最高达8%的职业年金。

“这笔额外的支出如果让学校来出,学校只能乱收费,政策也不允许,如果让财政来出,财政预算中现在也没有这一项。”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务员改革的难度远远小于事业单位,公务员作为财政供养人员,即使财政为他们缴费只是从一个口袋转向另一个口袋,财政甚至可以为公务员“记空账”,到他们退休时一并补发他们。

“一旦改革,财政肯定不会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埋单,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若改革后仍然由财政负担,也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

昂贵的改革

总费率高达44%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成为一项昂贵的改革。杨燕绥认为,仅公务员启动养老改革一项,财政初期需要支付三笔钱:一是公务员过去工作年限的视同缴费;二是当期缴费入统筹账户的20%,入职业年金的8%;三是执行“老人老制度”人群当期的养老金。

深圳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深圳全市行政机关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从增量开始进行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新聘任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8月,深圳市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2013年底,深圳市递交方案,对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委任制”公务员进行养老保险改革。

深圳为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的标准为每月工资的21%,其中单位缴13%、个人缴8%。购买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缴费工资的1%,由单位缴纳。考核合格的,由财政每月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交职业年金,待退休后领取,缴交比例暂定为8%,月工资总额超过城镇在岗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缴交比例为9%。

由于深圳社会统筹的缴费基数13%低于全国20%的水平,深圳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总比达到30%,远高于企业职工的缴费水平。若按此缴费水平,退休之后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与改革之前差别不会太大。

杨燕绥对于财政出资来进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持悲观态度。她认为,深圳经验能够执行的前提是财力支撑。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公务员和基础教育老师的工资已经很吃力了,很难再拿出额外的财力来进行养老保险改革。

公平之辩

追求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首要目的,但按照当前像复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公平。

未来最大的不公平将是年金的差异,有没有年金将成为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决定因素。现在中国的企业年金仍然是“富人俱乐部”,当前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有20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

制度允许所有的参保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并于去年底出台了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但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费率严重挤压了年金的空间。

杨燕绥说,企业年金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再为职工建立年金。公务员的职业年金可以由财政埋单,财政无法顾及的事业单位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情况,她预计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能力建立年金。

“何为养老金的公平”同样让王文云困惑,她博士毕业在高校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0元,而她同学本科毕业之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如今年薪已经50万。

“同学说我退休之后会比他拿的钱多,这样不公平,可是在职的时候,他比我有钱得多,我比他学历还高,只不过进了体制内就和他收入相差这么多,难道我就会觉得公平吗?”王文云说。

李珍认为,企业职工养老待遇较低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缴费时间过短,公共部门退休金要求最低工作年限是30年,而职工养老保险只要求15年。公共部门雇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会在35年左右,而职工养老保险平均缴费年限已从制度之初的32.5年下降到2012年的29年左右,前者比后者多5~6年的贡献。

社会保险不是社会福利,它讲求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现在很多企业参保人待遇低,与缴费年限过短(很多中小企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只缴纳15年就停止了缴费)、缴费基数过低(只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60%)有直接关系。

面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财务困境,杨燕绥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财政当期不出钱,只启动个人缴费,对参保人的视同缴费和社会统筹都记账,到这部分人退休的时候再一并补齐。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重制度内的不公平。

“机关事业单位总计有4000万人,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也才3个亿,若这部分人没有单位缴费,就相当于制度中十分之一的部分在空转,机关事业单位的加入不仅不能缓解基金的压力,还可能加大制度的风险。”杨燕绥说。

无论是杨燕绥还是李珍,她们都认为并轨是必然的,但简单向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并轨是不可行的,必须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杨燕绥认为,养老保险改革首先必须区分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基础养老金可以讲公平,消除身份的差异,人人老了都可以领到差不多的吃饭钱,而个人账户则作为准公共品,根据工作年限、缴费多少而人与人不同。政府可以管吃饭,但老年人生活的改善必须靠自己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