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2024-05-08 20:26

1. 《孙子兵法》

原文:【始计第一】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原文:【作战第二】 
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4.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5.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6.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原文:【谋攻第三】 
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原文:【军形第四】 
1.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3.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5.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6.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原文:【兵势第五】 
1.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3.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4.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5.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6.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孙子兵法》

2.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兵圣”或“武圣”。当年,孙武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吴国,被吴王重用为大将,以三万之兵打败了楚国的二十万军队,威震各诸侯国。 孙武总结中国春秋末期及以前战争的经验,写作了《孙子兵法》,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孙子兵法》共有6000多字,分为13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比如:《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它深刻地指出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而首要的是政治因素。《作战》篇阐述了如何进行战争。《谋攻》篇讲述如何进攻敌国。孙武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灭敌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特别强调以谋略 取胜,他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取胜,再 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谋攻”,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实力,还要做到知道对方的情况。在《用间》篇里,孙武指出,要先知敌情,就要善于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孙子兵法》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比如:其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口头禅。

3. 有关《孙子兵法》的资料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着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作者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后人称之为『兵圣』。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为将。
 
 在史学上,对于孙子及《孙子兵法》有很多争论。据《史记》载,孙子是齐国人,但《吴越春秋》记载,孙子是吴国人,不过两书都指出孙子是春秋末期的兵学家,吴王卢三年至十年之间在吴国为将,为吴国策划伐楚大计。第二种说法,认为孙子即是孙膑,这种说法是因为《史记》中除了叙述孙子事迹外,还附带说了孙膑的事迹,所以有人怀疑孙子十三篇是孙膑所著。有人认为孙子可能是伍员,或其它人.
 
 不过史学界对此早有定论,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的竹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从而证明孙武孙膑是两个人,他们各写了一部兵法,即.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千年疑案,一朝得解.
 
  《孙子兵法》共有6000多字,分为13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比如:《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它深刻地指出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而首要的是政治因素。《作战》篇阐述了如何进行战争。《谋攻》篇讲述如何进攻敌国。孙武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灭敌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特别强调以谋略 取胜,他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取胜,再 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谋攻”,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实力,还要做到知道对方的情况。在《用间》篇里,孙武指出,要先知敌情,就要善于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孙子兵法》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比如:其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口头禅。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 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9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 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孙子兵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商业等领域。中外许多企业和商家,将《孙子兵法》的思想运用到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中去,“兵书商用”,发挥了积极的效应。 
 
  计 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运输,运�E

有关《孙子兵法》的资料

4.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本书属于:军事-战略学 战役学 战术学 -古代兵法 战法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不穷。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 一代枭雄曹操 ,字里行间不乏曹操的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不但为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有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本书在郭化若注评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军事思想演化的脉络。同时为方便阅读,在开本、版式、装帧等方面亦作了精心的设计。堪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文中观点解读: 
  
  1.0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引自第100页
  
  军队打败仗有“走”、“驰”、“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时地理的灾害,而是将帅自身的过错。 
  
 地势均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做“走”。
  
 士卒强捍,军官懦弱而造成失败的,叫做“驰”。
  
 将帅强悍,士卒儒弱而失败的,叫做“陷”。
  
 偏将怨仇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能力,因而失败的,叫做“崩”。
  
 将帅懦弱缺乏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列兵布阵杂乱无常,因此而致败的,叫做“乱”。
  
 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锐先锋部队,因而落败的,叫做“北”。
  
 以上六种情况,均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1. 「走者」:目标设定过高 
  
 明知道对方的兵力是我们的十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便将帅下达「攻击」的指令,士兵也只会丢下武器逃命。发生这种失败,不能怪士兵能力不好,而是领导者把目标设立的太高。
  
 在团队中也一样,如果领导者脑袋里想的都是「射月计画」,就是团队与目标的距离犹如地球到月球。而不是想著该如何一步步踏实地前进,订立「再努力一下就能达成」的目标,最後只会使得部属士气低落,离目标愈远。因为他们自己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尚未开始就决定放弃。
  
  2. 「弛者」:无法自律 
  
 无法自律的人,就叫做「弛」。可能发生在老板、主管能力低落,无法管制部属,使得部属松懈、懈怠、擅自行动。此时,如果部属自己不严格自我管理,势必会想办法使自己过得更轻松。
  
 这不是说部属都爱偷懒,会交差了事。而是会抱有一种「过去不都好好的,怎麼会发生事情?」的态度,这会使人容易轻忽细节,最後导致问题的发生。
  
  3. 「陷者」:不知变通 
  
 要是将帅过於古板,士兵只能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就属於陷的状况。当人们局限在既定的固有观念里,容易受到束缚,没办法尽情发挥想像力,自在的行动。
  
 所以团队成员如果抱持著,过去这样做不也行得通,为什麼要改变的态度,自然会拖累其他想改变的团队成员,并使得团队跟不上外在变化,最後被淘汰。
  
  4. 「崩者」:意气用事 
  
 要是将帅意气用事,底下的士兵将无所适从。放到团队中也一样,性情难以捉模,容易冲动行事的人,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并很容易在事情与自己想像不一样时,失去方寸,把事情搞砸。
  
  5. 「乱者」:无法下达明确指示 
  
 想成为领导者,就得懂得承担责任。什麼是承担责任,就是评估风险,并在风险下进行决策。而有风险,就代表可能会失败。反过来说,就是明知道这样做可能失败,但因为是对的,所以也勇於去做。
  
 可是,多数主管却总是照著自己的意思行动,不把风险控管当作一回事,就是不先拟定计画 A、计画 B、计画 C。所以一旦事情不如预期,就会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该做什麼,白白错失改变的机会,导致失败。
  
  6. 「北者」:太过心急 
  
 现代商业世界,有的人认为事情先做再说,边做边修正,才跟得上市场的速度。但孙子却抱持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且战且走」不能说无效,但因为准备不充分,迟早在某天会遇到瓶颈。而领导者必须对团队负责,所以不要看到机会就盲目下手,而该在作战前,先充分了解市场、训练人才。
  
  2.0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引自 军形第四
  
  3.0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引自 计篇
  
  4.0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引自 谋攻第三
  
  5.0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引自 九变篇
  
  本人在最近在静修,暂时没有时间细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赠送《孙子兵法》电子版。期待能和您一起进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期待能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直前行!

5.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乎于生死存亡,不能够不重视,一定要仔细审查啊。
  
 《孙子兵法》讲究的是“不战”,而不是战。把孙子说的都做到了,就没有战了,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也。
  
 《孙子兵法》讲究‘易胜’,战争中没有太多的波澜壮阔,战争开始时一切都已经算计在内,对于敌我双方都已做出预判,战争开始后似乎很轻松打了胜仗。
  
 《孙子兵法》有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道:对比双方国情政治,君主的领导能力。       人民听不听你的,君主是明君还是昏君。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孙子的道,是国民支不支持你,支持了就打,不支持就不要轻举妄动。战争不取决与战争的正义性,在于君主能否让你的国民支持你,全军愿意为了一个理由跟你去打,慷慨赴死。就是战争宣传。
  
 简单说就是领导的忽悠能力,能否给人一个伟大或合理的理由,让人上下一心,跟你一路走下去。
  
 天:一,是天下大势,顺天应人;二,是所谓夜观星相,望云望气,龟灼占卜;三,是寒暑四时,天气预报,利用气象条件作战。
  
 第一层是大形势、大战略,举兵前已经定了。
  
  
 第二层是宣传给别人听,“以惑下愚”,自己从来不信,如姜太公所言:“智者不法,愚者拘之。”
  
 第三层如吴起兵法讲的疾风、大寒、盛夏、炎热之类,因其利害而制宜,利用气象为武器作战。比如火攻要靠风,这就要靠天。
  
 天最重要的还是天时人和,天下人和,自己人和,在天气方面,除了明显有利的天气,便于战争。其他至于观星、望云、望气、占卜、烧乌龟背,那是宣传工作,为政主事者从未迷信过。
  
 除了明显的有利天气,其他不是好日期,也可以编造为好日期,只要可以上下一心,领导者做好准备工作
  
 未完待续

《孙子兵法》

6.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在我看来反而是充满了勾心斗角与算计,处处心机。对于我一个很简单的人来说,其实也学不会里面的一些招式,只能增长一些见识。喔,原来孙子兵法是将这些内容的,能增加我一些提防之心,我终究不是精于算计之人,只要保护好自己就够了。
                                                                                  
       谈谈主人公孙膑,其祖父孙武写了传世佳作《孙子兵法》,率大军打败楚国,由此流芳千百。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是河南某处山沟,鬼谷老师在鬼谷教出了许多时代之辈:苏秦、张仪、庞涓、孙膑。
                                          
        孙膑就兵法打仗来说绝对是奇才,庞涓也是孙膑第一,庞涓第二。但是就现在的社会来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因为孙膑之所以能够数次战胜庞涓,钟离姐妹起了关键作用。孙膑的兵法再变幻莫测,倘若没有钟离秋嫁给公孙阅,孙膑如何逃脱。倘若没有钟离春,执行孙先生的计策,如何让一个迷恋男欢女爱的君王,能够重新燃起统一的霸业。倘若没有钟离秋,孙膑如何让太后相信公子郊师是冒名顶替。这其中千千万万都是因为钟离姐妹喜欢孙膑。这也是孙膑作为残肢男人,用才华吸引女子愿意为其冒险,愿意为其付出婚姻、付出生命。我相信在魏国一直照顾孙膑的钟离秋,那一刻是孙膑喜欢的。这只能是情窦初开而已。钟离春随孙膑奔赴齐国,一直是孙膑的左膀右臂,久而久之二人互相倾慕,但是终究为了齐国称霸的大业,未能在一起。此时,这是一种成熟的、真正喜欢的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春秋战国时期,只能是舍小家为大家;如今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感情,这是一个时代的幸事,也是千千万万家的幸事,更是中华民族幸事。
                                          
       庞涓也是精熟兵法,鬼谷先生曾为庞涓算过一命:遇羊而荣,遇马则卒。对庞涓唯一的叮嘱是不可欺骗,庞没做到,最后死于马陵之战。庞涓对于为国捐躯的公孙阅,无论他的妻子是不是齐国的奸细都厚待其妻儿,厚葬为国捐躯的公孙先生。这一点是庞作为魏国统帅的带兵之道,也是这么多士兵臣服于庞的重要原因。庞对其外甥也是很好照料,教其用兵之道,委以重任、宽宏大量,庞聪也是一名优秀的将军。
  
      既生涓,何生膑?两位都是军事奇才,只是服务对象不同,都是好将领,带兵强将,如若庞孙二人生在今生,那能为国做出多大的贡献!
                                          
       公孙阅是这里面文武兼备,武艺超群的能人,是我认为理想中的好丈夫,是元芳,是张子健。一个疼爱妻子的好男儿,同时也有报国的雄心,她基本上对于妻子百依百顺,明知妻子的心里还有是孙膑但是仍然疼爱妻子。即使是自己死之将至,仍然惦念着妻子,知道妻子是为了孙膑和自己在一起了,临死恳求皇后钟离春可以赐嫁于孙膑,退求其次希望姐姐可以多多照顾妹妹以及小春秋。       春:万物生机勃勃,象征最后可以拥有王后的春天;秋:悲哀凄凉,象征最后爱而不得,凄凄哀哀,独自抚养小春秋。
                                                                                                                                                                                                          
 附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围魏救赵            
  
 03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7. 《孙子兵法》

今天把孙子兵法读完了,华杉参考曹操,杜牧等11家的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写的,非常好,讲得很实在,接下来,把书中的几个观点分享一下。
  
 一、《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第一篇中讲的额“计“,不是奇谋巧记,是计算的计,意思就是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就在家里按照”五事七计“认真核算。若果算下来自己分数没别人高,就不要战。所以孙子不相信以弱胜强,那是小概率事件。
  
 二、打得赢,也要算代价。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不要光想着战胜,要算账,值不值得。汉武帝就是征战一生弄得国贫民穷,最后不得不下轮胎罪己诏。
  
 三、先胜后战,赢了再打。《孙子兵法》主要是自强之法,首先是修炼自己,而不是惦记打败别人。战胜敌人主要是找到敌人的破绽,如果敌人没有破绽,怎么办呢,就是等。
  
 四、要能等待,能忍耐。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孙子兵法》讲得最多就是这个。战争这东西,收益和代价极不对等。打赢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输了,则可能国破家亡,命都没了。所以关键是要能等,不能因为焦虑,就频频动作。等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战略。但人们往往认为等待是不作为,是不可接受的。要有这个认识:一辈子“不作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作为”的结果可能是死。
  
 五、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胜仗,但不能平定。都百战百胜了,还要接着打,那打一百场胜仗干什么?打胜仗也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敌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们,才能胜敌而益强。孙子有很强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财产,最好也保全敌人,都收复了归我所有。这才叫平定天下。
  
 六、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韩信背水一战,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队都布阵在水边背水一战,那就真给敌人撵河里喂鱼了。他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着,关键时刻抄了敌人老家,这才获胜。人们老相信奇袭得胜,以少胜多,还是侥幸心理,老想使巧劲。孙子告诉你,兵法没有侥幸,弄巧必成拙,必须要按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七、诡道不重要。“兵者,诡道也。”这句话误了好多人,以为《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就是诡道取胜。如果是那样,孙子兵法也就不会流传2000多年了,早被人扔了。
  
 八、知己知彼,关键在知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们念着这句话,就老想去知彼,以为知己不是问题。我还不知道我自己啊。其实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就拿你无可奈何。千方百计去知彼,可能还正着了别人的诡道。《孙子兵法》,说来说去,都是练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你自己,自己强了,再等待胜机出现,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九、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如果学会了接受失败,你猜真正读懂了智慧之门。
  
 去年读了《论语》,今年读了《孙子兵法》,这些经典都需要再次阅读,反复阅读。接下来我要读《读懂中国改革》了,这本书有5册,读完后,再读《孟子》。就像曾国藩说的,日日不断之功,每天都读,日日不断。

《孙子兵法》

8.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