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董事长为什么不参加股权激励

2024-05-20 10:02

1. 沈飞董事长为什么不参加股权激励

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关于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 的独立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 《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作为 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 四次会议审议的事项发表如下独立意见: 一、关于《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长期激励计划(草案)》 及其摘要的独立意见 1、公司不存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规定的不得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符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 励试行办法》规定的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具备实施A股限制性股票长期激励 计划(以下简称“本次长期激励计划”)的主体资格。 2、公司实施本次长期激励计划有利于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 机制,充分调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的 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3、《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长期激励计划(草案)》及其 摘要的内容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 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4、董事会审议本次长期激励计划相关议案时,关联董事已根据《公司法》、 《证券法》、《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 规定回避表决,由非关联董事审议表决。 综上,我们认为本次长期激励计划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会损害公 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我们同意《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长期 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 二、关于《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期)(草 案)》及其摘要的独立意见 1、公司不存在《管理办法》规定的不得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符合《国有 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的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具 备实施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期)(以下简称“本期激励计划”)的主 体资格。 2、公司实施本期激励计划有利于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机制, 充分调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的经营管 理水平,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3、《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期)(草案)》 及其摘要的内容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 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 政部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法 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4、董事会审议本期激励计划相关议案时,关联董事已根据《公司法》、《证 券法》、《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回避表决,由非关联董事审议表决。 综上,我们认为本期激励计划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会损害公司及 全体股东的利益,我们同意《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第一期)(草案)》及其摘要。 (以下无正文) (此页无正文,为《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公司限制性 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签署页)

沈飞董事长为什么不参加股权激励

2. 中航沈飞是如何借壳上市的?

您好,中航沈飞是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资本市场的融资,其中涉及到了股权转让、股权融资、股权质押等多种形式。

首先,中航沈飞需要找到一家可以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然后将自身的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从而实现股权转让。其次,中航沈飞可以通过股权融资的形式,以股权的形式向投资者提供融资,从而实现融资。最后,中航沈飞可以通过股权质押的形式,将自身的股权质押给投资者,从而实现质押融资。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中航沈飞可以实现借壳上市,从而实现资本市场的融资。

3. 中航沈飞上市影响了哪些股票


受消息刺激,军工行业的股价应声而涨,军工总装、元器件、材料供应商等细分赛道全线开花,各大券商的研报一致看好2021年的军工行情。

其中,中航沈飞(600760)作为国产战斗机的唯一上市公司,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歼击机设计制造基地,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

01

军企的财务特征

 

中航沈飞成立于1993年,于2017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实现整体上市,重组后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最终实控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



2017年之后公司的业绩稳中向好,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94.59亿元提高至2019年的237.61亿元,同期的净利润从7.07亿元增长至8.78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中航沈飞实现收入189.1亿元,净利润11.6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提高19%的同时,净利润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同比大增87.19%。



出于行业的天然垄断性,军工企业的产品具有天然的稀缺性,中航沈飞作为国内战斗机唯一上市标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一点资本市场也给出了肯定。

 

中航沈飞主要产品为航空防务装备和民用航空产品,其中航空防务装备是公司的核心产品,2020年底,中航沈飞发布公告称拟转让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32.01%的股权,此举有利于上市公司剥离本就亏损的民航业务,进一步聚焦核心战机业务。

 

公司的下游大客户,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军方,和军方做生意的特点在于订单大,但是回款慢,这就导致了公司的存货和应收账款高企。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的存货为54.2亿,应收账款为51.35亿,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9.53%、18.51%,换成其他行业八成就有很多人要对公司的存货和销售政策提出质疑了,好在公司身处军工行业。

 

即便如此,公司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已经出现好转的迹象,虽然三季度末公司的存货达到51.35亿,但是同比却下降了48.31%,主要是由于在产品的减少。

 

应收账款方面,虽然总数额在不断攀升,但是从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来看,主要都是一年内的欠款。以2020年中报数据来看,应收账款总计66.84亿,其中账龄在一年内的有53.27亿,占比达到79.7%。



另外,军方的订单虽然回款慢,但是信誉毋庸置疑,所以公司高企的应收账款实际情况要比看起来乐观的多。

02

未来增长空间

中国是陆上邻国最多、陆上边界最长的国家,陆地上共与14个国家接壤,这就意味着中国要面临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军事力量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从军费支出情况看,2019年中国军费支出为2610亿美元,而美国2019年的军费支出为7320亿美元,占到全世界军费总支出的38%,中国的军费支出仅为美国的36%;从军费占各国GDP比重来看,2019年美国军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1%,中国则仅为1.2%,不仅远低于美国,距世界平均水平2.2%还相差较远。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军费支出的提高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军工赛道在未来五年的潜力充满想象。作为赛道上的“优等生”,中航沈飞未来的增长空间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总结。

 

中国目前共有军用飞机3210架,远低于美国的13264架以及俄罗斯的4163架;而且,中国歼-7、歼8等二代机比例超过40%,三代机、四代机的占比也远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



中航沈飞目前拥有我国唯一的舰载机歼-15以及空军新一代主战机型歼-16,未来五年内,随着中国第三艘、第四艘航母下水,以及空军战斗机的更新换代,歼-15、歼-16的放量将提升公司业绩的确定性。

 

另外,公司还有在研的四代机鹘鹰FC-31,鹘鹰FC-31是公司独立出资、自主研发的隐身战机,不仅能够帮助我国实行三代机向四代机的跨越,也有助于公司形成卡位优势。

03

政策性利好

在近两年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关于军工的关键词被国家频繁提起。

2019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文件中对中国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做了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无疑是为中航沈飞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2020年11月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所有政策都在明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军事实力将迎来飞跃,相应的,军工企业的业绩、估值也将水涨船高。

 

从目前的产业情况来看,政策的利好已经落实到各大军工企业头上了,下游客户对军工企业的预付款项得到了大幅提升,中航沈飞2020年三季度末的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合计10.37亿,相较年中的3.67亿,一个季度多出了将近7个亿;同时,下游客户向军工企业的打款时间也被缩短至1个月左右,这将大幅改善军工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最后对比下估值,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领域的绝对龙头中芯国际的市值为4682亿,而中航沈飞目前的市值仅有1180亿,同样是大国重器,中航沈飞所处赛道的重要性比起中芯国际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市值差距四倍有余,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中航沈飞上市影响了哪些股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