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三元悖论 (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

2024-05-06 05:53

1. 金融 三元悖论 (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

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指不受任何因素影响流入和流出。假设大量资本流入国内,必然由于某特定的货币政策或者汇率提升影响。资本流入国内会导致通胀,是货币贬值,本币没有升值。三元悖论是说假如一个国家想根据自己需求(非外部环境迫使)制定货币政策,如果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利率提升则汇率下降,反之),如果保持汇率稳定(利率提升则资本流入,反之)。香港选择的是和美国后者固定汇率,美国加息香港必然跟进。中国不是。

金融 三元悖论 (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

2.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和蒙代尔不兼容性定理有什么区别?

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二者的内涵其实是一样的!克鲁格曼在蒙代尔的理论基础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因此二者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3. 蒙代尔理论的三元悖论

从“二元冲突”到“三元悖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对固定汇率制提出异议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honFriedman)。他在1950年发表的《浮动汇率论》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会传递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接着,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Meade)在1951年写成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一书中也提出,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流动是矛盾的。他认为,实行固定汇率制就必须实施资本管制,控制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该理论被称为米德“二元冲突”或“米德难题”。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在这个三角形中,A顶点表示选择货币政策自主权,B顶点表示选择固定汇率,C顶点表示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调和,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也就是实现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目标就必然远离另外一个顶点。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的具体解析(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即处于AC边,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人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即处于AB边,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即处于BC边;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蒙代尔理论的三元悖论

4. 三元悖论的内涵

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原则指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三元悖论”原则可以用图1来直观表示。“三元悖论”是指图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即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没有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如果要维护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则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兼得,则必须实行资本管制。也就是在灰色三角形中,三个角点只能三选二。“不可能三角”(见图2)则形象地说明了“三元悖论”,即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5. 蒙代尔三角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蒙代尔三角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

6. 三元悖论 分别哪些不同的国家选择了哪些,不选哪些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7.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
  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斐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三元悖论

8. 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日益彰显(图)
2010-10-20 04:27:00 来源: 证券时报(深圳)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央行在意想不到的时间推出了意料之中的一项政策——加息,很显然,这是冲着通胀去的,即将公布的9月份通胀数据很有可能超过了外界的预期,实际的通胀压力或许比想象的要大。

  由于物价涨幅的回升,自今年2月以来,中国已连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的情况。8月份CPI回升至3.5%,创下年内新高,也是2008年10月之后的最高点。更值得担忧的是,通胀有日趋恶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占据CPI统计最大权重的食品价格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也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

  央行对通胀的担忧从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的表述可以看出端倪,在例会后的新闻稿中,央行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管理通胀预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与以往例会的表述明显不同的是,此次例会将“防通胀”提到了首位,并且着重强调了任务的艰巨性。

  中国经济的强劲走势也为央行宣布加息增加了底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今年6—7月之间,相关部门一度担心经济会过度下滑,但随着8月份经济运行数据的反弹,以及预期中9月份数据可能会继续反弹,调控当局对于经济继续下滑的担忧暂告消退,多部委加码房地产调控也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但进入三季度以来,蠢蠢欲动的房价开始逐渐吞噬已经取得的调控效果。因此,国务院再次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各部委也陆续推出相应举措,而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必须收紧银根。应该说,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彰是促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加息的理由可以找出千条万条,但央行昨日宣布加息还是让绝大多数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原因是目前中国加息缺少必要的国际环境。首先,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暂缓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美、欧、日等经济体甚至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增加了刺激的力度;其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大量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充斥全球市场,四处寻找投资标的,中国此时收紧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刺激热钱流入。

  基于以上判断,多数市场人士得出结论,中国短期内不会加息,但实际的情况却与预期完全相反。目前来看,中国调控当局的决策思路与研究机构的分析框架有明显差异,在现有的环境下宣布加息,说明中国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更加重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独立性,着重以国内经济因素作为决策参考。

  国内的因素不仅仅是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还有潜在的资产泡沫压力。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由于实际利率正随着通胀预期的升高而在负区间内越陷越深,信贷控制并不足以控制资产价格通胀。随着量化宽松的到来,流动性的涌入会进一步升高。如果中国仍使用目前的政策组合来应对全球量化宽松的大环境,最大的风险可能并不是制造业部门相对美国或其他亚洲经济体失去竞争力,而是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

  当然,中国在汇率政策方面的灵活性也为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创造了条件,鲁政委称,6 月19 日进一步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弹性的恢复,已消除了其对利率政策的制约。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