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4-05-17 16:35

1. 同性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中国,同性恋是个历史悠久的存在。或许可以说,它跟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
最早记载的同性恋现象是在商朝初期,商朝是中国历史可以证明的最早的朝代。夏朝比商朝更早,但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因为它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
最早的同性恋现象记载在古书《尚书》当中,记载在《尚书·周书》的第四篇文章上。文章名为《伊训》,是大臣伊尹写给商朝太甲君王的训诫。“伊训”就是伊尹训诫的简称。伊尹是五朝元老、开国大臣。
想像中伊尹的形象
记载同性恋现象的语句很短,就三个字“比顽童”。
这三个字,很多人以为是攀比,比较顽童的意思,实际不是。“比”是“毗”的通假字,“毗”是人的肚脐。在“毗顽童”中,“毗”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肚脐去亲近”。实际也不是真正的指肚脐,而是指与肚脐很靠近的那个部位。“毗顽童”是一个很色的动作,但用了很文雅委婉的语句表达。有兴趣可以试着自己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
毗,肚脐
“比顽童”记载位于《伊训》第二段后半部分。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商朝第五任君王,年轻的太甲,君王有三种不良风气不能沾染,不然就完了。这三种不良风气是:巫风、淫风、乱风。三种风气又包含十种现象,称为“三风十衍”。其中“乱风”有四种,“比顽童”就是“乱风”中的第四个,也是第十愆。这说明,早在商朝初,男同性恋现象就已经不是个别的存在了。“乱风”有四种现象,分别是“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全都指向王公贵族阶层。说明同性恋现象当时是存在于社会的顶级阶层。
《伊训》书法
《伊训》的开篇就记载了时间,第一句“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就是最详细的时间。
“元祀”是“太甲元年”,“十有二月”是十二月,“乙丑”是第二。因此,确切时间是太甲元年十二月二日。换算成公元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62年(由于历史记载不太详细,太甲元年没有确定的时间,是以商朝公元前1600年建国计算,五任君王共在位38年,推算得出)。
商朝的国都,前期都在“亳”,第10任中丁君王后,开始屡次迁都。太甲是第5任,因此《伊训》“毗顽童”记载的地点也在“亳”。“亳”,现今河南商丘一带。

同性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 最早的同性恋是什么时候(在古代)

中国古代同性恋史

对于中国的同性恋最早记载,在《杂说》中曾经提到:“娈童始于黄帝”——氏族部落前就有了,真是不得了。《诗经》的“郑风 子矜”一章,其实就有不少是关于男同性恋间的情爱描写。
那是个一片混乱的漫长岁月。“三十六计”故事就出在这段日子。其中有一条最出名的妙计,叫做“美人计”。很多人都以为,“美人”就是美女,其实不然。
虞侯就不爱美女。晋献公想麻痹虞侯,就听了谋臣荀息的主意,精选了一批美少年送到虞国去。这些“美人”在虞侯面前大施媚术,离间虞侯与重臣的关系,最后逼得宫之奇出逃。于是晋国顺利地灭了虞国。
那个时期,著名的同性恋爱情故事也层出不穷。

当然,首先就得提提魏国的龙阳君。
记载上说,龙阳君乃是俊俏小生一名,惹得魏王宠爱无比。但是以色事人方面,处于弱势的一方,无论是男是女,所想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龙阳君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有一天,当他陪魏王钓鱼的时候,就触景伤情,抹起了眼泪。
魏王十分吃惊,连忙问他是为什么?
于是龙阳君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也不过是王的一条鱼而已呀。”
魏王不解,追问理由。
龙阳君对这个粗心大意的情夫没有办法,只好解释给他听:当王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满心欢喜好好收起。可是很快又钓上了一条更大的鱼,于是前面那条鱼便被弃之不顾了。这就好象我现在得到您的爱宠,受封得位,人人都因此敬畏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年青人那么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地接近您,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姿色超过我的人代替我的位子陪伴您。到那时,我龙阳君不就成了那条被丢弃的鱼了吗?想到这凄惨的未来,我怎么能不哭呢?
魏王一听原来如此,连忙赌咒发誓:打令,原来你如此心事重重啊,干嘛不早点跟咱说呢?咱可不是那种不懂怜香惜玉的老粗!
于是魏王郑重其事地发布命令:有胆敢向咱推荐其它美男子的家伙,咱就要把他满门抄斩。
龙阳君目的达到,当然笑逐颜开。
魏王一看宠臣容光焕发,顾盼生辉的样子,自然更是神魂颠倒。

从此以后,同性恋就得了一个雅称:“龙阳之好”。

3. 同性恋是什么?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在科学界已经不再被视为是疾病或者别的什么异类,只是自然界中不同的发展方向而已,这在其他动物中也是常见的

同性恋是什么?

4. 什么是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或指向,具有同性恋性取向的成员对与自己性别相同的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同性恋性取向者对社会中与自己性取向相同的同性或者社会中与自己性取向不相同的同性产生爱情,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人称谓同性恋者,同性恋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即同性成员间发生的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同性恋作为一种现代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是无法直接一一对应为现代的“同性恋”的,例如古罗马的“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与现代的“同性恋”可能有区别。

5. 什么是同性恋?

同性别的恋爱。常见:男gay,男基佬,男断袖,男同志,男龙阳,男断背,男玻璃,女蕾丝,女拉拉,女百合,女摩镜。

同性别的恋爱。
同性恋全称:LESBIAN。同性恋英文:homosexuality。同性恋的:homosexual。同性恋又划分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又称:les,同志,断袖,玻璃,龙阳,兔子,兔儿爷,娈童,断背……女同性恋又称:蕾丝、拉拉、百合、摩镜GL……男同性恋:GAY MAN。缩写:GAY。小写:gay。男同性恋(Gay)一方面属于性倾向的一种,指男性对同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另一方面,男同性恋(Gay)也代指男同性恋者(Gay Men)这一群体,即被男性吸引的男性 。目前研究对于性倾向的成因尚没有定论,但遗传基因、大脑发育、激素分泌、后天环境和生活环境等都有相应研究支持是性倾向成因的一种 。女同性恋:Lesbian。缩写:GL。小写:gl。女同性恋Lesbian指女性对同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女同性恋(Lesbian)一方面属于性倾向的一种,指女性对同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另一方面,女同性恋(Lesbian)也代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 Women)这一群体,就是被女性吸引的女性。目前研究对于性倾向的成因尚没有定论,但遗传基因、大脑发育、激素分泌、后天环境和生活环境等都有相应研究支持是性倾向成因的一种。在现代汉语中,“女同性恋者”也被称为“女同志”、“百合”、“拉拉”等。基于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女同性恋被依据性别气质划分为T(性别气质偏阳刚)、P(性别气质偏阴柔)、H(性别气质偏中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但随着社群的发展,女同性恋的性别角色也有了更多元的变化。亲,希望以上能帮助到您。

什么是同性恋?

6. 什么是同性恋?

对某一物体施力,使其从直线状态变为非直线状态。
一般是假设异性恋被同性所吸引,转变为同性恋者的意思。
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总之,重要的是应当认识到性取向是因人而异的。

扩展资料
性取向的出现,并不一定需要有性行为或爱情经历。有些人错误地以为,如果没有尝试过,就一定无法判断性取向。性取向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即使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性经验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判断自己的性取向。
有些人常用喜欢来表达亲密关系,但喜欢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不具备性欲(除无性恋),那显然也与性取向无关。性取向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觉,感受自身的爱情和性欲,从而做出基本判断的。

7. 什么是同性恋?

同性恋很正常
同性恋不是病,不是罪,不是错,
同性恋爱情和异性恋爱情没什么不一样
异性恋不是比同性恋更正常,只是更普通。
这世上,有人相信真爱,有人怀疑真爱,
IDLOVES是为同性真爱而生的,专注服务于坚定相信真爱的那一类5%的LGBT同志人群,
IDLOVES认为真爱是一种信仰,神圣不可亵渎。
真、善、美和爱是世间最宝贵的普世价值,
在IDLOVES的文化基因里相信真爱是一种本能,
真爱不分星球、不分国度、不分宗教、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贫贱、不分年龄,
真爱面前人人平等,婚姻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此,有些人理解,有些人不理解,
真爱即IDLOVES的事业,IDLOVES愿意固执地信奉此真爱理念,
恪守真爱这块净土阵地,真诚地希望愈来愈多的人成为“ID真爱信徒”,
让怀疑真爱的人相信真爱,让被爱伤害的人重新相信真爱,让相信真爱的人更加相信真爱,
让真爱普世,实现促进人间真情大爱的宏愿:
“真爱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真爱的,不住在黑暗里”。
——IDLOVES
同性恋是天生的,爱一样一样爱,IDLOVES是专为同性恋而生的。
希望每位同志都能获得浪漫、真诚、永恒、平等的爱情。

什么是同性恋?

8. 同性恋是什么?

同性恋是指同性别的人产生的性吸引或性行为。 
男性同性恋、是男性对男性性吸引或性行为。女性同性恋是女性对女性性吸引或性行为。 
女性同性恋,性活动大多只涉及到身体的接触和性器官的磨擦。 
同性恋表现多种多样,如有的是单一同性恋,即同一性别之间长期发生性行为的;有的是精神性同性恋,即同性之间只有性爱的欲望,而没有具体的性行为;有的是两类同性恋同时并存的。还有一种双方同意保持“夫妻”间的性关系模式,称之为“真性同性恋”。 
中国人最多,当然同性恋自然也就多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