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演变史?

2024-05-07 14:33

1. 上海的演变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上海的演变史?

2. 什么叫历史?

历史有三层含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扩展资料:

释义

广义狭义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神人记丑,烧给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发生过的事。

历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自然史。
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3.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国人喜欢以史为镜,从祖先那

这句话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说过的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教训”前后指代是不一样的。后者指的是人类从各历史事件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前者指的是人类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人类总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所以黑格尔真正想说的是,就像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国家每一次碰到的局面都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所以不可能固守教条,照搬历史经验。

扩展资料
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I.康德、J.G.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7、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
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他认为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国人喜欢以史为镜,从祖先那

4.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衡水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及中考总复习word文档 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UiFXu1s8XXvbgZD7NMUNw
 提取码: 2kdq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5. 中国历史 十个第一?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成就处bai于世界领先地位。先将中国古代史上的世界之最作一简要概括。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
2、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
早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已开始养蚕缫丝,防治技术有新的进步。
3、用漆历史最悠久
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4、文字的使用、流传时间最长
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汉字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
5、最长的纪日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6、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
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国做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记录。
7、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8、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9、最早确立十九年七闰历法
春秋时期我国立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10、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写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合称《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11、最早的耕犁
西汉时,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用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12、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汉书》中《五行志》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呈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这一纪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13、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约成书于东汉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4、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制造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15、最早发明麻醉剂
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从植物中提取制作的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6、最早发明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价廉易于书写的纸。且原料易得,人称“蔡侯纸”。
17、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微,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0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要早近一千年。
18、最长最早的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19、最大的海船
隋唐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称。
20、最早的银行
隋唐时期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21、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文帝时,“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早四个多世纪。
22、最早发明火药及应用于军事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成的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23、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和最早发现恒星移动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比外国约早了九十年。僧一行还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24、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5、最古老的古拱桥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6、最大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绘制了金壁辉煌的壁画。其中,隋唐时期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
27、最早发明指南针和应用于航海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南比的特性,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经过不断改造,到宋代制成指南针,并最早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超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出了重要条件。
29、最早确定年周期
郭守敬是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币》,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此现行公历早了300年。
30、最早的远洋航行
明朝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航海,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31、最早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书中对石灰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最中论述脚气病
唐朝医学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载有用含有多量维生素乙的杏仁、吴茱萸、蜀椒、谷皮等治疗和预防脚气病,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比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几乎早一千年。
最早使用纸币
北宋创印“交子”,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最早发现地磁偏角
北宋科科学家沈括发现了磁针所指向正南稍偏东的现象,这是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400多年。

中国历史 十个第一?

6. 历史 笑话

1、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楚国一人卖山鸡,一个路人问他是什么鸟?他骗路人说:“‘凤凰’”。
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卖吗?”
楚国人说:“卖呀!”
路人给他好多的钱,他不卖,要求加倍,待加倍后,才卖给了路人。路人想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可惜花了多少钱,只可惜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
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来献给大王。
后来楚王也听说了。楚王被那个路人的行为感动了,遂把他召去赐给了好多的东西和钱,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何止多了十倍。
2、痴人卖豆
隋朝时有一个傻子,用车装着黑豆到京城去卖,到灞头的时候,车子翻了,豆子都翻到了水里,于是他就丢下豆子回家,想招呼家里人下水捞取。离开之后,灞店的人争着把豆子捞走了,没有留下一点儿。
等到那傻子回来,水里只有蝌蚪有数千尾,成群结队游来游去。那人以为仍然是原来的黑豆,想下水捞取。蝌蚪知道人要到了,一下子被惊散了。
那傻子惊叹了很长时间,说:“黑豆,即使你不想认我,背弃我逃走;难道我不认识你,即使你突然长出了尾巴?”
3、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先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鸟的羽毛,看上去,珠光宝气,精美无比,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5、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人求山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车翻豆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掩耳盗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买椟还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刻舟求剑

7. 历史上真有陈真这个人吗?

历史上陈真确有其人,还是霍元甲门下的弟子。
陈真1892出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襄阳,后居上海,是“精武门”霍元甲的徒弟这一点在绝大数人,是给予肯定的。
因为当时民国时期在霍元甲去世时,在一张报纸史上列出了,出殡者们的名单,和徒弟们的名单,陈真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官方的报纸上出现,从而证明 了历史上“精武门”中确实有陈真这个人。

扩展资料:
查询的资料中证实陈真的存在,但此人的事迹可能多半是假的,都无证可考,人们经常传说的陈真是这样的:
陈真刚开始,并不被霍元甲看好,霍元甲不让陈真学习武功后来,陈真偷着学习,刻苦练习,终于学会了迷踪拳。 并得到霍元甲的肯定,于是开始真正成为霍元甲的徒弟。
霍元甲看陈真勤学苦练,于是凑学费让陈真去国外留学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真在日本留学后得知霍元甲的消息,于是急忙放弃学业回来,找出凶手为师傅霍元甲报仇。
霍元甲后来又在叛徒空中得知,日本人武馆为了竞争上海的地位,从而买通霍元甲的徒弟暗下毒手,于是就有了在1912年单挑虹口道场刚柔流137人的经典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真

历史上真有陈真这个人吗?

8. 三明的历史?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
历史上古属百越地,夏商时期属于扬州地,周代隶七闽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地,秦汉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设立将乐县、绥安县(绥安县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改为绥城县,至唐贞观三年(629年)最终废置后未再恢复建制),隶属建安郡。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是为沙县设县之始;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称沙县,先后隶属建安郡、建州。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将沙县西部原黄连峒地带之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后于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宁化县,隶属临汀郡;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在原尤溪山峒地带设置尤溪县,隶属福州。
五代十国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将原绥城县地之永安场、归化场分别升格为建宁县、归化县(后归化县于宋元祐元年即1О86年改名泰宁县),隶属建州。
宋朝元符元年(10⑨8.年),析宁化县地设置清流县,隶属汀州。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宝山以西地设置永安县,隶属延平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将乐、沙县4县地设置归化县,隶属汀州府,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改名为明溪县;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地设置大田县,隶属延平府。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大田、永安地置宁洋县,隶漳州府。
清代基本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辖九府二州,先后增设龙岩州、永春州和台.湾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田县改隶永春州(直隶州)。翌年,宁洋改隶龙岩州。
民国时期民国初年(1912年),改府为路,并改厅、州为县。三明境域属北路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年),改路为道,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尤溪县、建宁县、永安县统属建安道;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宁洋县统属汀漳道;大田县属厦门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实行新的省、县制,各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闽变”发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辖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尤溪县、永安县、泰宁县、建宁县属延建省;清流县、明溪县(原归化县)、宁化县、宁洋县属龙汀省;大田县属兴泉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闽变”失败,四省撤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改组后的福建省政.府实行行政区督察专员制,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尤溪属第三区(称南平专署);大田属第四区(称仙游专署);永安、宁洋、清流、明溪、宁化属第八区(称长汀专署);将乐、泰宁、建宁属第九区(称邵武专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又将全省原划分的10个行政督察区缩并为7个行政区。尤溪县、永安县、将乐县、沙县属第二行政区;大田县、宁洋县属第六行政区;宁化县、明溪县、清流县、建宁县、泰宁县属第七行政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省政.府内迁永安。6.月,省保安处、县政人员训练所、三青团等一些国.民.党党、政、军机.构相继迁到三元、梅列。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为便于管理,福建省政.府决定以三元镇为中心,划出人口万余人的各乡,成.立三元特种区,辖三元城关、列东、列西等地,仍视为沙县境内的一部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于三元特种区辖境小,财政入不敷出,遂将原沙县、永安、明溪3县属地各划出部分并入三元特种区,成.立三元县。全县土地面积为1031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人,隶属第二行政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全省行政区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尤溪县仍属第二区(南平专署);宁化县属第七区(长汀专署);永安县、宁洋县、大田县、清流县、明溪县、三元县改属第九区(永安专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行政区又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永安专署改称第六区,三明境域各县隶属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后解.放,分属龙岩、永安、南平专署。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县设立专(市)级建制的省督察机.关即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4月,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三元县、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宁洋县、德化县(同年10月27日划归晋江专区)。
1956年6.月,永安专署撤销。7月间,三元、明溪2县合并成.立三明县,隶属南平专署。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宁洋县(1956年7月9日国.务.院第34次会.议决定撤销)隶属龙岩专区,大田县隶属晋江专区。
1958年4月,三明辟为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为党.政合一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三明工业区的工业建设以及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直属省委、省人委领.导,并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
1959年2月,经中.央批准,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三明县机.构合并,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省辖)。
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名为三明市人.民委.员会(为省辖三明市)。
1961年11月,恢复三明县建制,辖区为原明溪县行政区域。同月,清流、宁化、永安三县从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辖区扩大为四县。 
196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将三明市降为地辖市,专署下辖三明市、三明县、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同月从晋江专区划入),共计一市五县。
1964年4月,三明县恢复为原明溪县名。
1967年2~3月,三明军分区奉命介入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成.立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三明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同年7月,福州军.区党.委决定成.立三明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行使原地委、专署的全部职能。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7月正式划入。三明专区辖区扩大为一市十县。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不变。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并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