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都要用公允价值吗

2024-05-13 18:39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都要用公允价值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分为两种,一种是暂时性的,另一种是已经确定的,长期的,难以逆转的。
第一种: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且在最后出售时,将其变为损失:
借: 投资收益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在事项、业务结束时必须转走)
第二种: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转入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此时前面已经发生公允价值下降,则应将前一次的资本公积同时转入资产减值损失中)

望采纳,还有疑问的话,我们可以相互探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都要用公允价值吗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都要用公允价值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不能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的,应记入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的。所以正确的处理如下:
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分录: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由于税法对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作为计税依据,所以这就会导致会计账面价值与税法上的计税基础出现了100万元的差异,从而就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即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假定所得税率为25%,则有涉税处理如下: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10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这样理解虽然是对的,但是你忽略了,在时间上限制。在本期期末以公允价值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期末计量,确认本期期末的账面。到下一期期初的账面价值就是上一期确认的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受活跃市场的报价的影响,下一期的期末的公允价值是变动的,因此会与上期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产生差异。
你说的应为公允价值与摊销成本之差计入资本公积是不对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成本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之和,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持有期间能正确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也只有期末公允价值和期初账面价值的差额。摊余成本是将实际发行价格或购买时的实际支付成本按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之差调整到票面面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价属于会计估计内容吗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价属于“会计政策”中的“会计基础”即计量基础。
二、说明。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
1.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以交易已经完成、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就属于收入确认的具体会计原则。
2.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3.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而言: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这个是准则的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

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用公允价值

前者过时,后者表述错误
可供的公允价值上升,以前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现在准则修改了,计入的是其他综合收益
但其他综合收益不是损益科目而是属于权益类科目,不是说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先计入所有者权益,在处置时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转入处置当期的损益(投资收益)
第二个问题: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可以参考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为什么不反向冲销呢?其中一条原因是因为账面上要反映初始入账成本,并提醒这个资产减值了,而不是简单冲销这么简单;我认为可供减值不直接冲销的原因主要还是账目清晰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反向冲销也没法处理吧,反向冲销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成本账只反映初始计量以及处置,账务清晰明了

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用公允价值

  这个其实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危机,银行大量贷款收不到。监管部门认为应该用公允价值来反映,把真实的价值提供给市场;银行不干了,银行认为用公允价值反映的话自己的资产就少了,利润表上就要增加损失,损益波动太大,企业给市场的形象就是盈余不稳定,所以不同意监管部门的做法。双方僵持不下。美联储主席出来调和了,说,我们能不能创造出一类金融资产,它既能用公允价值计量,又不影响损益,这样你们2个的目的不都达到了么?!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以公允价值计量,损益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

经济含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体现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很多问题不是一个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是各方利益调和的结果。越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调和的东西会越多,它要把各方的利益都综合好,它需要平衡,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balance——平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用公允价值

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期末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这样理解虽然是对的,但是你忽略了,在时间上限制。在本期期末以公允价值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期末计量,确认本期期末的账面。到下一期期初的账面价值就是上一期确认的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受活跃市场的报价的影响,下一期的期末的公允价值是变动的,因此会与上期期末确认的账面价值产生差异。
2.
你说的应为公允价值与摊销成本之差计入资本公积是不对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成本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之和,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持有期间能正确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也只有期末公允价值和期初账面价值的差额。摊余成本是将实际发行价格或购买时的实际支付成本按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之差调整到票面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