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哪个点说明了再贴现政策对上证指数波动的影响???

2024-05-18 06:54

1. 上证指数哪个点说明了再贴现政策对上证指数波动的影响???

07年5月30号,由于政策收紧, 上证指数在一周内从4000点左右跌倒3400点左右,最大跌幅15%。

上证指数哪个点说明了再贴现政策对上证指数波动的影响???

2. 上证指数受什么因素影响?大盘还会涨吗?

你好,大盘的涨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
  每只股票都对应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公司经营状态良好、赢利能力强、发展快速,则买入和持有该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抛售的人越来越少,从而股价越涨越高,形成长期上涨的行情走势;相反,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或者内部管理混乱等,则会引起投资者担心上市公司靠圈钱为生,或者担心上市公司倒闭等不好的情况发生,因而出现卖出股票的人多,愿买的人少,造成股价连续下跌的走势。
  客观来讲,由于一家公司发展情况的好坏最终反映在财务指标上,主营业务收入是一个重要指标。收入是公司利润来源的根本,更是利润的先行指标。与利润相比,收入指标显得更“纯净”。每家上市公司的利润在与投资者见面之时,都可以说是经过不同程度包装的,如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都可能是包装材料,在分析利润时要小心剔除这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分析公司收入就简单得多,如果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基本上可以判定公司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如果一家公司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则说明这家公司的竞争力就很强,值得投资者格外关注。
  2.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通常来讲,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是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当经济形势变好时,股票市场的前途一片光明,绝大多数股票的走势是向上涨的;如果经济变得越来越萧条,或者出现经济危机,则会导致广大投资者大量抛股撤资,股票市场很容易出现暴跌的大盘行情走势。
  3.国家政策的变化对大盘的影响
  我国股市向来有“政策市”之说,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最为直接。国家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针对股市的政策等,股市投资必须对国家政策动向保持关注,才能捕捉住市场热点。因此,只要投资者了解国家主要政策的影响,同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就能及时回避政策风险,捕捉到大的投资机会。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相关概念股迎来新一轮爆发潮。
  事实上,国家政策分两大类:一类是对上市公司有影响的政策,比如,“农业扶持政策”,对农产品等若干上市公司产生长期的利好,引发股价走势向上;而“煤矿冶理”政策,会引起相关煤炭企业关闭;三聚氰胺引发的“奶制品安全管制措施”,则会使相应的奶制品公司的股价急线下滑。另一类是对投资者有影响的政策,导致的股票上下波动,如上调(或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会增加(或减少)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从而马上就会产生股票市场的下跌或上涨行情走势。
4.重大突发事件对大盘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突发事件有两种:一种是人们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另一种是人们想象得到的,或管理层公布的发展规划中突然实行的事情。
  事实上,重大突发事件会对上市公司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使股票市场若干板块的公司利益受损,这时投资者担心相应的股票会出现停牌、公司倒闭等情况,因而急速抛售手中的股票,这样一来,这些企业股票的股价必然会出现上下波动。下图为中国石油2015年3月26日的K线图,北京时间2015年3月26日下午,沙特阿拉伯及其盟国轰炸也门,引起国际油价暴涨,受国际油价暴涨带动,石油股走高。中国石油涨5.83%,中国石化涨近3%,中海油服涨超8%。
5.投资者的信心变化
  信心,就是通常所说的“看好”或“不看好”某只股票,这是“个人主观因素”引起的股价变化。比如,当某个利好消息使得某只股票上涨到一定程度后,投资者就会认为“股价太高,有风险了”,这时就会出现卖方增强买方减弱,股票开始出现下跌走势。同理,当某只股票由于特殊原因出现了下跌,跌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让投资者认为“跌到底了,有反弹机会”,股票的走势就会由跌转为涨。
  对于新入市的投资者来讲,若充分认识了大盘,接下来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去逐层剖析大盘及了解盘面了,进而把握股票的价格,进行股票买卖。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3.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如下:
  直接针对股市的政策影响,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是决定股市发展前景的根本。建立股市当初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实现国企脱贫的目标。为国企提供融资场所成为股市的使命,一直贯穿中国股市十几年。随着国企脱贫目标的实现,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十六大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逐渐退出,健全的资本市场成为政府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场所。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
  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相对降低,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为市场行情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与宽松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并减少了市场中的活跃资金总量,对行情发展不利。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投资饥渴症问题。虽然理论上投资水平与利率直接相关,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投资反而与利率相关度并不大,所以就限制了央行通过利率调整控制投资增长的能力。但是利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利率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除银行股)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4. 急!!有谁知道宏观经济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走势对上证的影响
  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上证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上证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
  宏观经济走势影响股价变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不是完全同步的。2002年10月,两个数据在中国证券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数据是200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一个数据是2002年1~10月上证指数跌幅达到7.9%,一正一负,宏观经济走势与上证走势看上去形同陌路,相互背离,让投资者感到困惑。实际上,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股票市场,都存在着各自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即牛市与熊市不断更替的现象。
  以上海上证为例对中国的股市周期进行分析。中国股市运行的第一个周期,是从1990年12月19日的100点至 1996年1月的512点,其中,大牛市阶段为1990年12月19日的100点至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大熊市阶段为 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至1996年1月的512点。第二个周期是从1996年1月的512点至今,其中,大牛市阶段是 1996年1月的512点至2001年6月的2245点,从此股市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行情。同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为:1978~1990年期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1991~1999年期间,中国经济先是快速增长,越过高峰后,以小幅缓收为基调,而且收缩期明显增长(从1993年步入经济收缩期开始到1999年底,7年内GDP增长率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波动较为平缓,但下滑时间较长)。进入200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结束了连续7年的下滑过程(1999年为 7.1%,2000年为8%,2001年为7.3%,2002年为8%)。经济周期是根本,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高涨的周期性变化,是形成股市牛熊周期性转换的最基本的原因,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周期是完全同步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股市的波动也存在着自身特有的规律,在实际运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经济周期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
  二、货币供应量对上证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跌。但从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股市的增长率变化比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股市的变化。如1994、1995、1998这三年,上证指数的增幅都是负数,而同期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分别是 34.53%、29.47%、14.87%;1996、1997、1999、2000这四年,上证指数的增幅分别是65.14%、30.22%、19.18%、 51.73%,同期我国的M2增幅分别是25.26%、19.58%、14.74%、12.27%。原本是强相关的两项指标,增幅的变化却出现了背离现象。这说明上证与货币市场没有完全打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了故障。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的主要思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率这一中介指标特别重视。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主要思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变化了的支出影响投资或者说导致资产结构调整,资产结构的调整又反映在实际产出和价格的变动上。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中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过程中货币当局本身并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诸如稳定、增长这些目标,它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设置中介指标并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因此,中介指标就成了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调节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以及在不同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下的适应性,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作为中介指标,利率有可控性强、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的优点,但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理想之处。因为利率既是一个内生经济变量,又是一个政策变量。作为内生变量,在经济繁荣时,利率随信贷需求增加而上升;在经济停滞时,利率随信贷需求减少而下降。作为政策变量,经济过热,应提高利率;经济疲软,应降低利率。可见。利率作为内生变量与政策变量往往很难区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判明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确定哪种口径的货币作为中介指标,是MO(现金),还是M1(M1=MO+活期存款),还是M2(MO +M1+定期存款+其他存款)。三个指标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进行测算和控制,问题在于究竟哪一个指标更能代表一定时期的社会总需求和购买力,通过对它的调控就可直接影响总供求。至于抗干扰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作为政策变量是逆循环的,一般说来两者是不会混淆的。
  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同期,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成本的上涨情况,从而引起企业利润的不稳定,对上证造成不良影响。
  通货紧缩对上证的影响是通过伤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反映出来的。就消费者而言,持续的通货紧缩使消费者对物价的预期值下降,而更多地持币待购,推迟购买;就投资者而言,通货紧缩将使目前的投资在将来投产后,产品价格比现在的价格还低,并且投资者预期未来工资下降,成本降低,这些会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或者推迟原有的投资计划。消费和投资的下降减少了总需求,使物价继续下降,从而使股票、债券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又大大影响了投资者对上证走势的信心。
  三、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成反相关关系。1996年以来,我国已八次下调人民币利率。1996年5月1日中央银行决定实施首次降息,当时的股市正从底步启动,市场从4月份起,就对这一利好作出了积极的提前反应,消息出台后虽然出现了暂时的获利回吐,但很快就步入了持续的升势,一个历时超过两年的大牛市从此拉开了序幕。1996年8月 23日央行实施了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2个百分点,幅度之大超出了当时人们的预期。这一消息对于已经经历4个月调整的沪深股市带来了新的刺激,市场很快探底成功,股指由此屡创新高,并在当年年底冲上了历史的高峰(1996年上证指数增幅 65.14%)。1997年10月23日,央行第三次降息,存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分别为1.1和1.5个百分点,由于经历了三次降息,流向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资金不断增加。1998年3月25日和1998年7月1日的第四、第五次降息虽然在幅度上明显低于前三次,但同时对准备金率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由1980年的13%降到1998年的8%),使得社会融资环境进一步宽松。由此,沪市综指也从第一次降息的660点升至 1998年7月的1330点,升幅超过1倍。1998年12月?日,央行决定第六次降低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一年内三次降息的间隔之短,在我国银行利率调整历史上也实属罕见,这次降息没有对股市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却使股市在1000点企稳,也为之后的“5.19”行情做了铺垫。1999年6月10日,央行宣布第七次降息,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1个、0.75个百分点。这次降息虽然仍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市场的直接反应却呈现逐步减弱之势,这是因为市场缺乏能够引导市场的热点板快等,但这并不能否定降息对股市的长期利好作用,就是说,政策的利好虽没有改变市场趋势,但却在不断改变经济和市场环境,此次降息为“5.19”行情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2年2月21日,央行实施第八次降息政策,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分别是0.2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此次降息最重要的是政府表明了一种态度,给消费者者、投资者、生产者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要通货紧缩的趋势继续延续,经济低迷,政府就不会坐视不管,政府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力度,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 10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详细点的

货币宽松,股市变好;货币紧缩,股市变差

10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详细点的

6. 怎样分析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如下:
直接针对股市的政策影响,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是决定股市发展前景的根本。建立股市当初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实现国企脱贫的目标。为国企提供融资场所成为股市的使命,一直贯穿中国股市十几年。随着国企脱贫目标的实现,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十六大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逐渐退出,健全的资本市场成为政府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场所。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
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相对降低,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为市场行情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与宽松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并减少了市场中的活跃资金总量,对行情发展不利。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投资饥渴症问题。虽然理论上投资水平与利率直接相关,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投资反而与利率相关度并不大,所以就限制了央行通过利率调整控制投资增长的能力。但是利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利率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除银行股)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

7. 未来三年上证指数涨跌大概会在多少啊!?影响股市最大的是政策吗?

没有人能预测指数,除非他在吹牛,影响股市的包括货币流动性是否充裕,利率,存款准备金率,通胀率,股指的高估或低估程度,股市扩容的节奏等等,股市一方面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 ,前段时间政府主要是担心增速放缓,所以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而现在物价飞涨,显示流动性过剩,就要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也许股指还会受到进一步的压制,但也可能这是多头主力在媒体营造的空头气氛,毕竟我们也只是通过上网了解国家政策,所以还是那句老话,久涨必跌,久跌必涨,卖掉小盘股,买进大盘股不失为明智之举

未来三年上证指数涨跌大概会在多少啊!?影响股市最大的是政策吗?

8. 对大盘影响的因素有什么

职业投资者告诉你:影响大盘上涨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改善了吗?资金面和信心面都改善,基本面也修复,美股等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