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比率

2024-05-18 07:02

1. 财务比率

A,现金流量比率是指未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以及摊销前的盈余(EBITDA)除以利息或本息之和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获取足够现金来偿还债务和兑现承诺的能力。现金流量比率越高,则表示企业偿债能力越好;比率越低,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这项比率最为短期债权人所关注。

财务比率

2. 财务比率分析报告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鲜花][戳脸]:财务比率分析也称为财务指标分析,指的是根据同一时期财务报表中两个或多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然后计算其比率,用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行为。 财务比率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财务比率分析通过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为企业比较不同时期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及债权人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摘要】
财务比率分析报告【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鲜花][戳脸]:财务比率分析也称为财务指标分析,指的是根据同一时期财务报表中两个或多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然后计算其比率,用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行为。 财务比率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财务比率分析通过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为企业比较不同时期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及债权人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回答】
以下是相关拓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鲜花][鲜花]: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前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资金的活动,表明财务的形式特征; 后者指财务活动中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揭示财务的内容本质。因此,概括说来,企业财务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回答】

3. 财务分析的几个比率

财务管理中数字本身并不是关键,只有解读数字背后的秘密,我们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赚钱能力和经营状况。
  
 一、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
  
 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之前,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相反,这个比率越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弱,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弱。一般来说,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
  
 当这个比率为2:1时,说明企业的流动资金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便流动资产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企业也可以保证偿还全部的流动负债如果某个企业的流动比率低于正常值,那么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就会增大。而企业的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都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它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并不一定就非常强,因为流动资产不仅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这些变现能力强的资金,还包括存货、待摊费用等变现时间较长的货物。如果企业中存在存货积压、滞销、残次和冷背等情况,那么偿债能力自然就会降低。
  
  
 2、速动比率
  
 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这些资产可以在短时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不应该计入其中。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100%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应该维持在1:1,也就是说企业的每1 负债都可以变现为1元的流动资产来抵偿,它是短期偿债能力最可靠证。速动比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如果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风就会降低:速动比率过高,就说明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得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是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但是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并不一定都能短期变现,所以这个数字也并不是非常可靠。
  
  
 3、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即现金等价物)流入量—流出量
  
 4、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比率越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5、产权比率:
  
  
 是企业负债总额和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通过这个数值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资本构成是否合理、稳定,也可以让股东们看到自己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一般说来,这个比率在12左右,产权比率越低,股东的权益越有保障,同样得到的报酬就会降低;相反产权比率越高,股东的权益面临的风险就越高,获得报酬也就越高。
  
  
 6、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分母的“利息费用”指本期的全部应付利息:“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分子的“利息费用”指本期的全部费用化的利息:计入利润表中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等成本的资本化利息的本期费用化部分]
  
 7、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反映了企业某一阶段的经营状况和现金回流情况。我们这里需要了解两个比率的概念,即现金到期债务比和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值为1.5。)
  
 
  
  
 现金流动负债比=一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值为0.5,它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债的保障程度。)(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100%)
  
 上面这些比率反映了企业的变现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偿债能力。
  
  
 其实,在财务分析中还有很多比率,其中包括运指数、每股盈余,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等等。这些都是分析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要指标。
  
  
 二、营运能力
  
 8、存货周转率:
  
 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它是来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即考察企业的存货流动性和存货资金占有量是否合理,企业通过观察这个数据提高自己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短期债能力。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100%
  
 它是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的具体体现,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的数字是3,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存货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存货转为资金的速度也就越快。而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也越快。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通常会运用这个数据来观察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绩效。与存货周转率相关的还有一个存货周转天数,它就是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所需要的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产品销售成本
  
  
 一般这个数值为120,它同样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以及企业的变现能力。
  
  
 Besides,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存货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值
  
  
 
  
  
 三、盈利能力
  
  
 9、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的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的数字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但是我们在分析它时,应该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综合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Besides,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 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销售收入=(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销售收入
  
  
 净利润率= 净利润 /销售收入
  
  
 总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 / 总资产平均值
  
  
 权益报酬率= 净利润 / 权益平均值
  
  
 每股利润=净利润/流通股总股份
  
  
 
  
  
 四、发展能力
  
  
 10、销售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世界500强主要是以营业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的。该指标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指标为负值,则说明企业产品没有适销对路、质次价高,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产品销售不出去,市场份额萎缩。
  
  
 Besides,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五、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本身并不是关键,也并不是说某些比率越越好,或是越低越好。我们在对这些比率进行分析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找到有意义的指标进行比较,找到数据背后的原因。另外我们应该将一系列相关数据和事实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分析结果。

财务分析的几个比率

4. 财务比率的介绍

财务比率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数据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

5. 财务比率分析的介绍

财务比率可以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财务比率分析可以消除规模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理智的决策。

财务比率分析的介绍

6. 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因为该比率越高,不仅反映企业拥有较多的营运资金抵偿短期债务,而且表明企业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较大,债权人的风险越小。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均是好现象。
  从理论上讲,流动比率维持在2:1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流动比率的实际标准也不同。所以,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将其与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只是减少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量,所以理论上也应加以剔除,但实务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计算速动资产时也可以不扣除。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
  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式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该指标较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它的大小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及安全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其分析指标主要有四项。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债权人希望负债比率越低越好,此时,其债权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对所有者而言,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收益率。只要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的利息率,举债越多,即负债比率越大,所有者的投资收益越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经营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负债比重应掌握在一定的标准内。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即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有形净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企业有形净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负债总额÷有形净资产)×100%
  有形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企业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一般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从净资产中将其剔除,可以更合理地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4、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偿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上式中,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流动负债的利息费用,长期负债中进入损益的利息费用以及进入固定资产原价中的资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难以保证用经营所得来及时足额地支付负债利息。因此,它是企业是否举债经营,衡量其偿债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
  若要合理地确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需将该指标与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根据稳健原则,应以指标最低年份的数据作为参照物。但是,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不能低于1。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金周转的有关指标分析其资产利用的效率,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
  (一)应收款项周转率
  应收款项周转率也称应收款项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款项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款项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与折扣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款项年初数+应收款项年末数)÷2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帐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包括“应收账款净额”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应收账款净额是指扣除坏账准备后的余额,应收票据如果已向银行办理了贴现手续,则不应包括在应收帐款余额内。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但是,在评价一个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率是否合理时,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而定。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错、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的变现能力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就越好。但是存货周转率分析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别加以确定,并应当与分子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周转率高,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表明了企业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同时也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反之,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欠佳。
  在实际分析该指标时,应剔除某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净值随着折旧计提而逐渐减少,因固定资产更新,净值会突然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固定资产净值缺乏可比性。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研究。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借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1、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其中:
  销售毛利=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
  2、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根据利润表的构成,企业的利润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种形式。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包含着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销售获利能力的指标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通过考察主营业务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一般要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反映了每元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较高。
  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分析中,应将企业连续几年的利润率加以比较,并对其盈利能力的趋势作出评价。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资产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资产净利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亦称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它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可以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因而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净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是未作如何分配的数额。
  (2)平均净资产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居于首位。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好,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一般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较强。但是,在实际分析时应考虑企业利润分配情况及通货膨胀因素对其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两个:
  1、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小, 是社会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己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2、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企业上交的各项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的财政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交纳的各项税款,如:增值税、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税款等。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 扩大规模, 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 主要考察以下指标:
  1、销售 (营业)增长率
  销售 (营业) 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 ( 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这里,企业销售(营业) 收入, 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 (营业) 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企业销售 (营业) 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 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的销售 (营业) 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500 强就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该指标若大于零, 表示企业本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零, 则说明企业或是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产品销售不出去, 市场份额萎缩。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 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 (营业) 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2、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X 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
  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充分重视。
  3、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的扩张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X 100%

  年初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 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 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避免资产盲目扩张。
  4、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X 100%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5、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的连续三年增长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1/3 -1]×100%
  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指企业三年前的利润总额数。假如评价企业2002 年的效绩状况, 则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是指1999年利润总额年末数。
  利润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积累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的潜力越大。利用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6、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假如评价2002年企业效绩状况, 三年前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指1999年年末数。
  由于一般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 仅反映当期情况, 而利用该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 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 抗风险和保持连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 上述四类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相辅相成,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企业周转能力好, 获利能力就较强, 则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反之亦然。

7. 怎样分析各种财务比率

1、获利能力分析指标
获利能力分析指标包括数量分析指标和质量分析指标。其中数量分析指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收益分析指标、资本收益分析指标;质量分析指标包括收益来源可靠性分析指标、收益时间分布分析指标、收益现金保障性分析指标、现金流量匹配性分析指标。
2、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经营性资产周转率、总资产相对节约或浪费额、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劳动效率及人力资源有效规模。
3、偿付能力分析指标
缺乏现金流时分析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资产负债率等;正常情况下分析指标,如现金流量比率、营运现金比率、纳税现金保障率、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保障、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短缺率及现金流入余裕率;风险变异性分析,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相关支持性分析,如已获利息倍数及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4、成长性分析指标
成长性分析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加率及资本保值增值率。
5、财务预警分析指标
如现金流量适合率、销售现金净流量、销售变动系数、核心业务资产收益率、资金安全率、安全边际率、偿付能力分析、成长性分析与财务预警分析等财务比率指标。
一、纳税评估指标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使用时可结合评估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和完善。纳税评估指标的功能、计算公式及其分析使用方法参照《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1)、《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2)。纳税评估分析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配比分析。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外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测算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税种等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年度的平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怎样分析各种财务比率

8. 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因为该比率越高,不仅反映企业拥有较多的营运资金抵偿短期债务,而且表明企业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较大,债权人的风险越小。
  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均是好现象。
  从理论上讲,流动比率维持在2:1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流动比率的实际标准也不同。
  所以,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将其与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
  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只是减少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量,所以理论上也应加以剔除,但实务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计算速动资产时也可以不扣除。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
  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
  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式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
  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该指标较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
  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它的大小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及安全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其分析指标主要有四项。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表示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债权人希望负债比率越低越好,此时,其债权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对所有者而言,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收益率。
  只要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借款的利息率,举债越多,即负债比率越大,所有者的投资收益越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经营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负债比重应掌握在一定的标准内。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
  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即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有形净资产的比例关系,表示企业有形净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负债总额÷有形净资产)×100%
  有形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企业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一般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从净资产中将其剔除,可以更合理地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该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4、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偿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上式中,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流动负债的利息费用,长期负债中进入损益的利息费用以及进入固定资产原价中的资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难以保证用经营所得来及时足额地支付负债利息。
  因此,它是企业是否举债经营,衡量其偿债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
  若要合理地确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需将该指标与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根据稳健原则,应以指标最低年份的数据作为参照物。
  但是,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不能低于1。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金周转的有关指标分析其资产利用的效率,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
  (一)应收款项周转率
  应收款项周转率也称应收款项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款项余额的比值,是反映应收款项周转速度的一项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款项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与折扣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款项年初数+应收款项年末数)÷2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帐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包括“应收账款净额”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
  应收账款净额是指扣除坏账准备后的余额,应收票据如果已向银行办理了贴现手续,则不应包括在应收帐款余额内。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越高表明:(1)收帐迅速,账龄较短;(2)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3)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同时借助应收帐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订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但是,在评价一个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率是否合理时,应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而定。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周转次数,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货能力的一项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存货营运效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周转速度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出错、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
  存货占用水平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企业的变现能力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就越好。
  但是存货周转率分析中,应注意剔除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别加以确定,并应当与分子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该周转率高,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不仅表明了企业充分利用了固定资产,同时也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
  反之,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欠佳。
  在实际分析该指标时,应剔除某些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净值随着折旧计提而逐渐减少,因固定资产更新,净值会突然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固定资产净值缺乏可比性。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研究。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借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盈利能力及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1、主营业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其中:
  销售毛利=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
  该指标越高,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
  2、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根据利润表的构成,企业的利润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种形式。
  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包含着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销售获利能力的指标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
  通过考察主营业务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一般要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反映了每元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给企业带来的利润。
  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较高。
  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分析中,应将企业连续几年的利润率加以比较,并对其盈利能力的趋势作出评价。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资产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资产净利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亦称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它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它可以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即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因而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净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是未作如何分配的数额。
  (2)平均净资产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
  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
  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居于首位。
  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
  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好,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
  一般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较强。
  但是,在实际分析时应考虑企业利润分配情况及通货膨胀因素对其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两个:
  1、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它反映了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小, 是社会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据。
  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己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2、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企业上交的各项财政收入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的财政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依法向财政交纳的各项税款,如:增值税、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税款等。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 扩大规模, 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
  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 主要考察以下指标:
  1、销售 (营业)增长率
  销售 (营业) 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额同上年销售 ( 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这里,企业销售(营业) 收入, 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 (营业) 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企业销售 (营业) 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 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
  不断增加的销售 (营业) 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世界500 强就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进行排序。
  该指标若大于零, 表示企业本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零, 则说明企业或是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 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产品销售不出去, 市场份额萎缩。
  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 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 (营业) 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2、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X 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
  该指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
  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 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
  该指标如为负值, 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 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 应予充分重视。
  3、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的扩张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X 100%
  年初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 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
  但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 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避免资产盲目扩张。
  4、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X 100%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5、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的连续三年增长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
  其计算公式为: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1/3 -1]×100%
  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指企业三年前的利润总额数。
  假如评价企业2002 年的效绩状况, 则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是指1999年利润总额年末数。
  利润是企业积累和发展的基础,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积累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发展的潜力越大。
  利用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 避免因少数年份利润不正常增长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6、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 :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指企业三年前的所有者权益年末数。
   假如评价2002年企业效绩状况, 三年前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指1999年年末数。
  由于一般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 仅反映当期情况, 而利用该指标, 能够反映企业资本保增值的历史发展状况, 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 抗风险和保持连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 上述四类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相辅相成, 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企业周转能力好, 获利能力就较强, 则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