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24-05-10 19:36

1. 股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qiangg 您好!

  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后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问题,可大别为五类:一是证券市场发展问题;二是证券市场创新问题;三是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四是投资者保护问题;五是股改遗留问题。
  一、证券市场发展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将证券市场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发挥证券市场在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监管层、业界和投资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股改消除了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屏障,为证券市场发展壮大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1、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多元化投资者和企业的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与我国市场层次单一的矛盾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1)单一市场造成许多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2)现有的单一层次证券市场无法高效率地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提供股权流动服务;(3)现有的单一层次市场无法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4)上市公司分化,出现投资价值的明显落差,单一层次资本市场使得风险甄别机制不健全,风险揭示能力下降,市场风险加剧。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发行管理体制僵化、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落后、法治程度低下、退出机制不健全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主要根源。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满足“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要求;(2)公司盈利能力不强,对投资者回报不高,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3)部分公司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4)公司日常运作不规范,甚至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损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3、证券市场对外开放
  金融一体化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之间的矛盾是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产生的根源。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不仅不会因为股改的基本完成而消除,反而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而显得尤为迫切。这一问题可具体分解为对外开放的时机和步骤、对外开放的形式、对外开放的经济安全、对外开放的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的风险控制、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关系、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等具体的问题。
  4、发展机构投资者
  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严重失衡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痼疾,股改并没有直接涉及投资者结构问题,因此发展机构投资者仍是股改后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需要具体解决如下一些问题:(1)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既有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商业保险基金、社保基金、QFII等;(2)如何发展新的机构投资者主体,如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3)如何使国有资产管理者转变成为真正的机构投资者:(4)如何加强对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监控,有效防范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5)如何建立健全对机构投资者主要股东的有效约束机制,保持机构运行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二、证券市场创新问题
  创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它贯穿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股改后我国证券市场将从计划垄断时代逐步过渡到市场化阶段,传统的发展运作模式与市场化内在需求之间会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有鉴于此,证券市场创新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1、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问题旨在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单一,缺乏对冲或避险机制的问题,具体包括权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金融衍生品、基金类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的主要症结表现为:(1)市场层次单一,产品结构雷同;(2)市场缺乏风险对冲机制;(3)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不足;(4)产品创新客观上增加了市场风险放大的可能;(5)投资者对创新产品跟风炒作的现象比较突出,理性投资的理念还未完全形成,可能由此滋生新的违规行为和市场风险。
  2、制度创新
  立法相对于实践的滞后性是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根源。制度创新所引发的问题突出体现在:(1)发行、交易、结算和信息披露等制度创新导致的市场运行机制变化,使原有的市场监管标准和监管机制不再适应新的市场形势;(2)两法颁布实施后,一些在原有制度框架下不被允许的制度有望突破并实施,如融资融券制度等,可能改变投资者盈利模式和行为方式,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新的特点;(3)少数市场参与者可能利用新制度漏洞和风险盲点进行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3、技术创新
  证券市场技术相对于证券市场发展实践的滞后性是技术创新的根源所在。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1)在股改后全流通市场环境下,市场规模、投资者数量和交易量急剧提升,迫切需要支持证券业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进行扩容和升级换代;(2)网络技术在改善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引致证券市场的波动性的加大与可控性的恶化;(3)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违规者利用新技术进行反监控的能力不断增强,违法违规行为及其操作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和具有隐蔽性,将会展开监控与反监控的技术博弈。
  三、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证券市场监管涵盖了对行为和市场主体的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和创新的有力保障,也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运行和秩序,因此是监管层最为关心的问题。
  1、违法违规监管
  证券市场固有的违法违规行为与后股改时代市场的新特征相结合将使后股改时代的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新的动向,表现在:(1)部分公司有可能利用并购重组与股改组合运作之机进行内幕交易;(2)股改后上市公司及其具有持股优势的大股东和高管人员,可能产生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内幕交易的动机和条件;(3)股改后大股东利益与股价的密切联系增加了大股东利用粉饰报表、虚假披露等手段进行市场操纵的可能性,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合谋进行市场操纵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4)随着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内幕交易的手法可能更具多样性和隐蔽性。
  2、上市公司监管
  随着市场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推进,后股改时代的公司监管面临着大股东角色变化、内部人控制、公司并购活跃和信息披露新动向带来的挑战。
  (1)大股东监管问题。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将作为新的投资者群体进入二级市场,大股东利益将更多地与股价拴在一起,由此可能引发公司大股东非法集中持股等违规动机和出售股份的套现行为。此外,股权流通性质的改变并没有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问题。“一股独大”问题的存在造成股东价值的弱化,产生公司治理的结构性缺陷,使大股东的意志凌驾于中小股东之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内部人控制问题。股改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内部人控制的根源性问题,加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制度的制度性缺陷,股改后上市公司高管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现象不会马上得到改观。内部人控制的弊害在于具有控制权的高管人员为谋取个己私利,往往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致使所有者的权益损害。
  (3)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后股改时代公司并购将日益活跃,有可能为内幕交易提供土壤。并购中还可能发生收购人无实力、不诚信,原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后金蝉脱壳、反收购等突出问题。
  (4)信息披露问题。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有可能出现选择性信息披露的新动向。在披露对象上,上市公司可能将部分重大而未公开信息事先透露给机构投资者;在披露内容上,受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根据大股东的意图对上市公司资产、业绩和经营环境等情况进行倾向性披露。此外,部分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可能无法摆脱控股股东的干扰,不能及时向中小投资者披露股价敏感信息。
  3、证券公司监管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已近尾声,但并不能因此断言股改后不会新的证券公司问题出现,证券市场的瞬息万变与证券公司“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是证券公司风险的主要来源。股改后证券公司监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1)证券公司准入标准的收严和业务分类监管体制的建立;(2)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3)证券公司股东资质的审查及对违法违规股东的惩戒;(4)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5)证券公司行政处置和司法破产法律程序的构建。
  四、投资者保护问题
  投资者保护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监管层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转轨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中介机构自律意识比较薄弱、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和投资者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等方面,我国市场经济文化、社会责任文化和诚信文化发育的不足也影响了投资者保护各项工作的效果。
  五、股改遗留问题
  股改已近尾声,但尚未大功告成。由于上市公司复杂的个体情况和证券市场的多变性,使股改产生了一系列遗留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到股改的最终成败,也影响到投资者保护的力度和市场的信心,因此是监管层和投资者较为关心的问题。
  1、未股改公司的股改
  截至2006年9月25日,深沪两市尚有174家上市公司未进行股改,其中深市79家、沪市95家。未股改公司情况复杂,既有亏损严重、濒临退市的ST公司,也有因受国有资产管理股权“底线”制约而无法实施股改的公司,还有以往股改投票未能通过的二次或多次股改公司等,需要对症下药以创新方式和组合操作解决问题;同时,股改进展仍不平衡,需要切实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2、股改承诺的履行
  为了促使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顺利通过,许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对价之外,都作出了补充承诺。股改承诺的切实履行,对保护投资者权益,减轻二级市场股份流通的压力,稳定公司股价,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股改承诺的内容及证券市场的特质考察,可能出现不履行承诺、不完全履行承诺和迟延履行承诺等各种违诺情形,应对股改承诺的履行监管、违反股改承诺的具体认定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及早研究,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股改承诺履行监督机制。
  3、非流通股集中上市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在非流通股“锁一爬二”期限届满后,面临着“小非”(持股5%以下的非流通股)和“大非”(持股5%以上非流通股)集中上市流通对市场供求关系造成的冲击。据国信证券测算,假设可流通的限售流通股全额流通,2006年证券市场解禁市值约720亿元(股数为79.49亿股),其中8月份解禁压力最大,达到340亿市值(32.36亿股。预计2007年解禁市值2033亿,2008年上升为3208亿,2009年达到5328亿。市场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尤其在市场走高的情况下,机构为套现获利,大量抛售解禁股票,市场减持压力更大。
  4、未股改公司的清欠
  截至2006年9月30日,两市还有102家公司仍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余额仍高达254.1亿元。其中,清欠方案不确定,资金占用方清偿能力差的公司中,未股改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如何将未股改公司的股改与清欠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全面完成股改攻坚任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股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 股改的意义和作用???

股改的意义和作用:
1、地位获得提升;
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流通股东在进行对价谈判中的地位,终于有了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的意识。
另一方面则是在股改过程中确立了流通权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流通层次上,流通股东的权利优于非流通股东,因此非流通股东要想获得流通权,必须要支付对价,必须经过流通股东的同意。
所以,才有了铺天盖地的投资者关系报道与评论,才有了流通股东投票权的价值,由此使得流通股东在精神上无疑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2、物质上的丰收
流通股东持有的股权,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且还代表着是否同意非流通股东流通的权利。
因此,非流通股东为获得流通权,就需要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目前对价方案基本处于10送3这一平均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流通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会因上市公司的股改而增长,这就是物质上的丰收。

扩展资料:
股改背景:
中国股票市场刚成立的时候,主要都是国有企业上市股票,一般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这也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由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样上市流通。
国有股、法人股、普通股这三者就形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局面,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这样就慢慢的开始了“股权分置”。股改的目的是让国有股和法人股“享受”普通股的市场待遇,能够参与市场流通,通过全流通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改

3. 改革前后的证券行业

  改革前的证券经纪人专项考试科目由《证券市场基础》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组成。

  1、通过改革前的考试科目《证券市场基础》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的,认定为入门资格考试合格。

  2、仅通过改革前的《证券市场基础》的,应通过改革后的《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后,认定为入门资格考试合格。

  3、仅通过改革前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的,应通过改革后的《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或《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后,认定为入门资格考试合格。

  (五)关于高管资质测试

  改革前的《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证券评级业务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和《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的,在其合格成绩有效期内认定为相应的管理资质测试合格。

就是以上这些了!~

改革前后的证券行业

4. 股票与经济改革有什么联系

网友,你好!
      成熟的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比如已经有两三百年的欧美股市,股市与经济发展是成正比的。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改革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资本进入国有重点领域,进一步发展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以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让社会资本享受国有经济发展的红利。如果改革顺利,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成长。

5. 证券从业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优劣

改革后的入门资格考试尽管要考两科,考试的范围也从资本市场扩大到了金融市场,但是考试难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一是考试内容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操守调整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操守,改革后的两科内容与改革前的一科《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大体相当,每科题量从原来150题降低到100题,降低了三分之一;二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应知应会调整为以应知为主,比改革前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难度有相当程度降低,考试题型从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调整为选择题一种,减少了三分之二。

  从总体上看,改革后的入门考试两个科目加起来的难度,比改革前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单科的考试难度要低。
    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我的昵称,进入证券从业栏目查看。

证券从业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优劣

6. 股票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利与弊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大的变革,取得股权结构上的突破性进展,银行的上市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市场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取得娇人的成绩。但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我们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仍然还有巨大差距,下阶段改革的步伐可能还要加大,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效率可能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而研究这些改革所带来的市场变化就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特大股票的成功发行和上市,市场的规模的限制被成功突破,A股市场将容纳更多的大型股票。股票将不再稀缺,这样会导致质地不好的股票的流动性将向质地好的股票转移,存量股票的流动性向增量优质股票转移,非指数股的流动性向指数股转移。投资型资金向蓝筹转移,投机型资金因为衍生工具的导入也也向蓝筹聚集。由于大型股票的权重较大,大盘股票控制大盘指数的时代已经到来。另外,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壳资源的价值会随之下降,香港市场垃圾股不受到重视的情况有可能会在A股市场发生。 研究股份全流通后市场环境变化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变化,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实中国证券市场建立时设计分置的股权结构,事实上是对融资者有利的结构,国内市场一直以来能够维持比国外新兴市场要高的价格就是佐证。虽然股改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事实上,到今天全流通的工作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起步,是留守还是逃脱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解放了的持股者,以往只是流通股股东艰苦思考的问题,现在摆在了众多刚解放的新富者身上。 培育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将改变市场单边运行模式。以前并没有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只有单边运行模式,市场的波动相对较大。随着双向交易机制的导入,赢利模式改为双向,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就会发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投资习惯和思维模式。双向交易机制的建立,将加速定价的合理化进程,定价将更加准确。 多层次市场将会加速建立。这一直是国九条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成熟市场中,市场层次非常丰富,有主板市场,有创业板市场,有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市场和粉单市场(Pink Sheets)等。随着国内多层次市场的逐渐建立,创业板有望建立,三板市场也将扩大和提高效率,股票价格在各个市场的排列会变得非常分明,价格体系的理顺就成为可能,这对绩差股有非常强烈的股价重新定位的要求。 提高市场效率,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将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变化。市场的效率越高,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利益越趋向平衡,倾向性就越来越不明显。而以前是价格“计划”和节奏“计划”的工作模式,根据市场行情的冷暖来决定发行价格和节奏,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有认识上差异的原因,但更主要是维持市场高定价的需要,维护市场高价格与高效率之间的取舍。这在前阶段有其存在的强大生命力,这也是其一直沿用至今的原因。要提高效率,就要由融资者和投资者公平地自愿决定而不是 “计划”。这样,维持市场高定价就要让位给市场定价。而从融资者急切盼望的现状来观察,现在的价格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发行的节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在股票市场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投资者容易成功,下阶段市场变化很值得我们思考该如何去应对,前阶段是流通股股东享受了对价,下阶段将是由非流通股股东享受对价的时候了。市场将进入市场化改革时代,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会要远大于整体性的机会,故此,仓位控制才是风险控制最有效的手段。

7. 股改有什么好处

1,用简单通俗的话解释什么叫股改? 
股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股票的权利改革,原来是什么样的股票权利都有,改了之后都是一样的权利了). 

2,为什么要股改? 
我们原来是计划经济,股市也是计划经济产物,再不改革就会阻碍我们股市发展了. 

3,股改前后区别. 
没改的时候我们的权利不一样,改了之后全部流通,权利都是一样.要是大股东不好好做公司业绩,那很有可能因为股价过低被收购,没股改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公司赚不赚钱他都稳稳当当的做大股东.所心没股改就会损伤小股东利益. 

4,怎么样进行股改? 
怎么样股改都由各个公司自己出方法,我这里就不说了.说不完方法太多,但多数都是采用送股. 

5,如果是非流通股东送股给流通股东的话,那非流通股东不是损失很多吗?这对非流通股东有什么好处呢?对上市公司有什么好处呢?以上合起来回答你. 
打比方说,A股票20元市场价格,但是非流通股是不能流通也就不能买卖,那A股票20,30,100,1000对大股东本身都是不能在二级市场现价卖的.政府规定可以转让,但转让价非常低,据我所知高过二级市价的非常少.如果流通了大股东可以随时卖出,当然会获利很高.即使采取了送流通股票,那也不会送的很多,送很少一部分股票给出去,然后换来股票流通,你说对大股东来说是不是好事?原来的流通股东也得到了小部分的馈赠,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这样大小股东全部是一样的股票,一样的权利,当然大小股东就会认真做自己公司业绩,好好干活了,公司自然就变得更好.

股改有什么好处

8. 中国股市改革,改什么?怎样改

第一个,限制企业随便上市,因为好的企业上市,是为了获取资金来扩充企业发展,不是为了圈钱,自己一夜暴富,股民穷成狗。美国好的企业,他们的股民基本上不随便卖股票,因为分红已经很不错,如果股票再翻番,加上一份稳定的职业,基本上就是享受生活,那是美国的宗旨----自由
第二个,退市机制,不行的企业就要退市,不要霸着茅厕不拉屎,又没有贡献,只有满满的负能量,请问股民怎么富裕起来,国人怎么强大起来,有骨气是好事,但活不下去,骨气和信仰还能从哪里表现出来。
第三个,双向机制,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这才是平等,股票你可以设置涨停跌停的幅度,例如10%,但不能够只能买涨,这样的话就会存在很多漏洞,拒绝庄家操控价格,双向操作会使价格更加稳定,我们国家的股市为什么这么“熊”,因为真股民不多,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割肉,而不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