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2024-05-17 22:49

1.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有了制度,就必须执行;有了制度,更需要执行得“掷地有声”。面对发展变化的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真正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重点,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一、抓住宣传教育这个根本,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各级党组织应切实抓好制度的宣传教育,真正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一方面要把制度宣传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广泛深入宣传,做到人人知晓,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可搭建两大宣传平台,以现代传媒为载体,通过电视、网站播放廉洁自律规章制度,联通、移动发送党纪条规短信等形式,创建网络宣传平台;以廉政文化“六进”为载体,通过图片书画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创建社会宣传平台。
  另一方面要采取经常性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学习制度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可利用两大教育阵地,以党委中心组为阵地,抓好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制度的学习;以党校为阵地,将《廉政准则》等制度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既要进行制度灌输教育,又要进行自我教育;既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育,又要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既要注意分类别分层次开展教育,又要通过测试的方式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真正使反腐倡廉制度入脑入心,切实形成人人学制度、个个守制度的良好风气。
  二、抓住带头执行这个关键,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作为首要执行者,能否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制度,既是检验制度执行力的“试金石”,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点。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带头执行意识,牢固确立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贯彻没有变通的思想,不能因为级别高、权力大就可以践踏制度、漠视制度、肆意违反制度。
  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廉洁自律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不仅是对制度的最好维护,也有利于营造一种人人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三国时期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就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遵守制度的榜样。毛泽东也曾经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相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来说,已经到了领导干部认认真真、规规矩矩“从我做起”的时候了,这是应尽的责任,也是必须的担当。
  三、抓住健全制度这个前提,进一步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健全的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执行效果发挥着关键作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制度规定什么可行、什么不行,必须清清楚楚;做什么、怎么做,必须明明白白;何人、何时、何地,任务、条件、目标,标准、责任、措施等,必须具体明确、一目了然。制定制度宜实不宜虚,对过于原则化的制度要制订实施细则,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要有实体性要求,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宏观目标,又要有微观措施,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可操作。
  制度必须具有严密性。在制定制度前,要认真调研、征集民意、广泛论证、系统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宜细不宜粗、宜严不宜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情况信息反馈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修改完善。要建立制度执行力评价体系,对制度进行评估、完善、清理,已经过时的要及时废止,存在缺陷的要进行修正,人为原因不能落实的要提出纠偏措施,需要配套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使制度在执行中优胜劣汰、与时俱进、逐步完善。
  四、抓住监督检查这个重要保障,进一步推动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要抓住监督检查这个重要保障,进一步推动制度执行和落实。要突出督查重点。紧紧围绕“权、钱、人”三个重点,对主要对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对单位“一把手”在“三重一大”事项、公务消费方面执行制度情况,对职能部门的股级干部和重要岗位的重要人员执行制度情况,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要完善督查机制。
  逐步完善上级、同级、下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把日常督查、专项检查和年终督查结合起来,采用党内、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联合监督的方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既要注重督查结果,更要注重督查过程;既要注重集中检查,更要注重经常督查;既要注重静态督查,更要注重动态督查。要通过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制度执行到位。要创新督查办法。强化科技手段监督,运用“制度+科技”的办法,把科技手段融入到制度设计中、运用到制度执行上,借助“无情”的电脑代替“有情”的人脑,确保执行过程公平、公开、公正。要积极推广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和办事程序进行全程监控。要发挥网络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广泛搭建监督平台,使制度执行得到多渠道的监督。
  五、抓住责任追究这个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是形成良好执行环境的重要基础。要把严肃执纪、加强责任追究作为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要实行严格的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和制度执行考评体系,将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明确落实制度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起钩来,做到奖罚分明。要严肃追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干扰破坏制度的行为。
  对于违反制度的党员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规依纪进行处理;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带头破坏制度、有意干扰制度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坚决从快从重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真正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社会氛围。要严肃追究变通执行制度、打擦边球的行为。对于不敢明目张胆地“闯红灯”、“触高压线”,但却存在变通执行、选择执行以及打擦边球的行为,不能因为小就不追究。要把责任追究与领导干部问责紧密结合起来,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对那些不正确执行相关制度、不认真履行相应职责的领导干部,要及时采取谈话教育、责成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进行问责,从而促使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
  六、抓住督查队伍建设这个首要,进一步提高监督执行的能力和水平。
  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者,一定要从严要求自己,狠抓素质提高。要加强队伍力量建设,结合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进一步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增强督查力量,特别是要增强基层纪检监察力量,明确专职监督职责,强化制度执行效果。要加强能力素质建设,通过教育、管理、监督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认真履职、公正执法,从而达到政治坚强、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廉洁奉公的标准要求。要加强对督查队伍的考核管理,对不怕“得罪”人、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保护,积极鼓励;对害怕得罪人的,要及时调离纪检监察岗位;对违纪违法的,要严加惩处。总之,要通过强化督查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力争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努力把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2. 银行业制度执行力不强表现在哪些方面

商业银行的执行力是其经营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经营的成功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力,当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后,执行力就变得尤为关键。当前,执行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无论战略蓝图多么宏伟,制度多么完整科学,都无法发挥其本身的效力。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执行力将决定商业银行的兴衰,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因素。【摘要】
银行业制度执行力不强表现在哪些方面【提问】
商业银行的执行力是其经营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经营的成功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力,当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后,执行力就变得尤为关键。当前,执行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无论战略蓝图多么宏伟,制度多么完整科学,都无法发挥其本身的效力。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执行力将决定商业银行的兴衰,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因素。【回答】

3. 浅谈银行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内容预览:作为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如何在工作中有效的规避风险,就需要从领导到员工一丝不苟的执行制度。从理论上讲,银行自身的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完善,如果每位员工都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那么,完全可以实现程序可简、成本可算、风险可控、责任可分。但是,为什么在金融系统内部仍然时有金融案件发生呢?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执行力问题。 作为管理者,如何强化执行力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决策层,经过信息的搜集、归纳、处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个好的决策,然而在付诸实践时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不免发出“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感慨。为什么一个好的决策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收效呢?……

浅谈银行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4.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指出了制度建设的关键和要害环节。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指示精神,使反腐倡廉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要把制度建设着力点放在提高执行力上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要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进行了大量制度创新,仅中央纪委、监察部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就达300多项, 纪律条规之多,出台之密集,是国际共运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形势,还未根本改变。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但制度执行力不足,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制度,是党组织在组成和运作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体制、规则、程序的总和。是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形成党的战斗力的保证。因此,制度的执行力直接关系事业成败。北京市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曾说,北京能够办成廉洁奥运,“没有什么创新办法,不过是严格执行了规定而已。”而在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胡锦涛同志所说的“重制定、轻执行”现象。有的订立制度只为应付检查,上报下发,就束之高阁;有的对重要的制度也随意突破和变通,使之形同虚设;还有的对制度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执行,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就不执行。在这些情况下,制度的执行力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只有把制度建设提升到作风建设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提高制度执行力。  要提高执行力,还要提高对制度本身的认识。不少同志认为,制度建设就是建制度。只要作出规定和要求,再组合一下形成条例,一经讨论通过和公布,就算大功告成。其实建制度仅是制度建设的一部分,甚至只能算完成了一小部分。制度订立后,人们不执行怎么办?制度执行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行不通怎么办?因此,完整意义的制度建设,从纵向上讲,是要建立一个包括制度的制定、执行、反馈、修订完善这样一个全过程在内的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横向上讲,是要建立一个保证制度贯彻实施的多层次的、相互配套、联动的制度网络。例如,最近颁布的《廉政准则》,作为廉政建设的核心制度,是党中央在试行13年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全党反腐倡廉面临的突出问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正式颁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完成了一个制度建设周期,但并没有终结制度建设。《准则》规定了“8个禁止”、“52个不准”,违反这些“禁止”和“不准”要承担什么后果?有什么具体的惩戒措施和标准?如何强化对制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如何保证违纪者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受到惩处?对此,中央纪委会有后续措施,各地区、部门、单位也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符合实际、易于操作、有效管用的具体规定,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执行力也是检验和加强制度建设的抓手   总书记要求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抓手。因为订立制度的意义全在于执行,因此,执行力如何也是检验一项制度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要提高执行力,就要在制度建设上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第一,制度有民主性。现在有些单位的制度建设表面上很热闹,“七不准、八不许”都上了墙,但多是管下级干部和群众的,在关键的权力上,给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留了可以暗箱操作的口子,不是行内人还很难看得出来。而这些制度的“宽松带”或“真空带”,就成为违法乱纪活动的重要空间。因此,在制度制定上,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只有民主制定的制度,才能够被群众认可和自觉遵守,违反制度的行为也会有群众自觉监督。  第二、制度有严密性。制度只有能够反映反腐败斗争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发挥实效,这是制度执行力的基础。一项制度是否科学,不能只看初衷,而必须建立在制度所有环节设置的科学上。例如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是为了从源头堵塞采购领域的权钱交易活动,并为公共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物品和服务。但最近频频爆出的质优价廉产品在竞标中败给质次价高产品、采购权的集中反而被腐败分子所利用的现象,就说明,在政府采购的投标、评标、定标等环节,仍然存在破坏制度、黑箱操作的可能。而哪怕只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使整个制度功亏一篑。因此,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要在制度体系的设计上,不忽视细节,力求严密。二要将制度的弹性降至最低,将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反之,如果制度内容空洞、要求笼统、在很多地方都有空子可钻,势必降低制度的执行力  第三,制度有操作性。操作性直接决定执行力,就是像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不仅要有“过河”的任务要求,还要解决“桥”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在整治“小金库”上取得重大战果,除了组织领导方面的高度重视外,也与我们采取的两大措施有关。一个是对举报小金库者可以给最高达10万元的奖金,并为举报者保密,二是对使用小金库吃喝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党籍。这是狠刹小金库歪风的最有杀伤力的措施,是解决“过河”问题的“桥”。  
第四,制度有惩戒性。制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使执行制度的人不吃亏,不执行制度的人讨不到便宜。个人如果不愿执行某项制度,另一种项制度就会处置或惩罚他。无视制度, 就无法在组织和社会里生存。这是一个完善的、有执行力的制度的基本条件。所以总书记提出,要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及其配套制度。有的同志曾简单地认为,惩治腐败是治标,预防腐败才是治本,这是误解。群众评价我们党的反腐败工作,首先看我们对腐败分子是否“动真格”。 如果把违法乱纪行为轻描淡写地作为警示处理,比违法行为没有发现还糟糕。有人说:廉政制度 “没有效果,就有后果”,不惩治腐败的后果就是鼓励腐败。某些腐败分子所以有恃无恐,就是建筑在对违纪行为的惩戒可能“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雷声无雨点”的侥幸心理之上的。因此,只有及时发现和揭露腐败,坚决查处和惩治违纪行为,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极大地提高腐败犯罪的成本和风险,教育、监督、预防工作才能发挥作用。    
       制度有稳定性。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但也不能变动太频。出台一项制度要经过反复论证,谋定而后动。一旦形成,就不能朝令夕改。如果廉政法规还在宣传贯彻过程中,执法尺度就不断发生变化,就会使人无所适从,制度法规的权威性也势必受到动摇。而且,制度的不稳定,也会使违纪者认为廉政建设只是“一阵风”,存在能够“滑过去”侥幸心理,制度的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  第六,制度有公正性。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也是影响制度执行力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如果干部群众感到,制度本身就存在“网开一面”,盯紧一部分人、却偏袒另一部分人的现象,不能坚持同罪同罚,违反制度者的道德负罪感就会减轻,制度的权威性也必然下降。如果一些人非法暴富,挥金如土、骄奢淫逸而不受追究,那么对一般职工“灰色收入”的整治就很难奏效;如果高层领导能够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要求下级干部严格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也会显得有些苍白。显然,如果大的制度环境不能从根本改善,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制度设计就很难奏效。可喜的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在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法制、理顺社会分配制度等这些方面的改革步伐已经明显加快。  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制度  当然,从根本上说,反腐倡廉制度主要是用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只有领导干部自己首先敬畏制度,才能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规章是管下级干部的,并不包括自己。甚至本人就是规章的主要制定者,同时又不断由自己创造“例外”、破坏规章。在客观上也存在领导干部可以破坏规章的“事实制度”:本来法律法规应该至高无上,但是在很多实际工作中经常是倒过来的。领导的批示、意见、指令要高于法律法规,“照长办事”压过了“照章办事”,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也受到破坏。有些领导干部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原则上应该如何如何”,其背后必定是特殊情况可以如何如何。我们不否认任何事情都可能有例外,但如果“原则上应该” 每每变成突破原则的前置词,制度的刚性就受到很大损害。领导干部对制度的敬畏,特别要体现在表里如一上,不能对人对己“双重标准”,台上台下“两面人生”。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政治品质和作风,也直接关系群众对制度的信任。  领导干部带头严格执行制度,首先要表现在自觉接受监督上。对“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态度,就是一个最实际的检验。这项制度已经实施多年,近些年来也没少讲。但若讲执行效果,说严重一点,大概是执行情况最糟的制度之一。有人对组织掌握的就报告,认为别人还不知道的就不报告;有人是看别人报告就报告,别人不报告自己也不报;还有的干脆置若罔闻。而对于领导干部是否如实报告重大事项,目前还缺乏必要的核查和保证措施,使这项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威慑性”措施,在有的地方甚至连威慑力也没有。现在,党政领导干部的收入、子女从业、住房、财产申报等制度已经进入分步实施的阶段,对于提高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将会产生重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领导干部做好了,才能上行下效, 形成人人坚守《准则》的良好氛围。    还有就是有的领导干部碍于人情对违纪者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制度危害更甚。有人说,制定了制度而不执行,比没有制度还糟糕。一项制度失信,还会殃及其他制度甚至所有制度的权威,最终破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着力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依靠制度建设打开反腐倡廉新局面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黄苇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论述,是讲话的最大亮点,对纪检监察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决心很大、工作力度很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然形成相当的反差。腐败活动在一些关键领域渗透很深,并向社会领域扩散,腐败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也有所上升。特别是高中级干部窝案、串案频发,犯罪金额巨大,一些人还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一旦揭露,往往震动一方。而被查处的腐败份子,许多都不是到今天的职位才出问题,而可以上溯到他担任低一级甚至低两级职务时,十几年来一直是边腐边升、累积而成为巨贪的。反腐倡廉的实践告诉我们,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仍然存在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情况表明,我们的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健全,还存在不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包括一些经济犯罪新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缺失;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配套性;一些。显然,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反腐倡廉工作要打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就要围绕这些制度缺失和失灵现象,追根寻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一轮制度创新。总书记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的新标准、新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认识上达到新境界,方法上进入新阶段。  
     第一、牢牢把握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反腐败的实质就是严格限制行使公共权力的官员,防止其公权私用,伤害公共利益。反腐倡廉制度的第一要求,就是要使官员难于以权谋私,
    第二他们一旦出轨,很快就可以被发现,受到应有惩治。因此,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也要牢牢抓住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

5.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周全缜密的制度体系

  1.清理修改各项制度

  首先,要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真空”、新兴领域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其次是要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三是要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同时要做好执行制度的宣传、准备工作,使全体员工知晓制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制度执行。

  2.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执行措施,使原则性的制度措施、原则性的要求、抽象的条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在庞大的业务工作网络中,提炼出几个核心内容,明晰每一个业务流程,如营销系列、物流系列、专卖系列、管理系列等,再根据这些核心内容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流程来推动制度执行者的工作,让制度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部门而言,谁是主导部门,谁是参与部门,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具有什么权限,这些内容都必须在描述关键业务流程时体现出来,这等于给执行者的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职能进行定位。定位明确,执行者和各部门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业务流程才能顺畅运行。

  3.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

  首先要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精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岗位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项目、工作依据、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责任、责任追究等内容,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并尽可能做到量化。其次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工作,必须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到制度的创新。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塑造

  仅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即对管理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从以前纯粹的管理监督、宏观指导等角色,向信息沟通(包括对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引导内部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角色的转换。其核心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把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这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措施。

  首先,增强员工忠诚度。一是管理者对员工要诚实守信。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二是要关心员工,爱惜员工。通过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三要开展典范教育,培养员工奉献精神。树立一些典型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者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四是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主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多途径、多方式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员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但制度一旦确定并开始实施,就应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企业内任何人违反制度都严格按制度执行,决不搞下不为例,以此来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团队精神建设。引导员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理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统一的目标来凝聚人心,将每个员工的目标统一到行业发展的大目标上来,从而形成目标合力。同时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合理的奖惩制度。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打破已制订的制度和程序,更不要违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有序管理。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对于优秀的团体则要给予崇高的荣誉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而对于破坏团结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加强教育,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并给员工算一算不团结会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总之,烟草行业的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氛围,形成具有有效制度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三、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即使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没有完善的制度执行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制度的执行力仍然难以到位。

  1.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即经理是全局(公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对省局(公司)负责;各县(市)局(营销部)、市局(公司)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对分管局领导和局长(经理)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局(公司)各部门子系统对全局(公司)总系统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负其责,各负好其责,层层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监督到位。

  2.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

  要制定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流程和办法,并将其加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中,和其一并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要加强考核的经常性,做到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为了加强平时考核,市局(公司)在制定绩效考核各类表格中一定要含有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内容,交各科(室)对照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一项项考核。考核的程序按自上而下方式进行,即上级考核下级,一级考核一级,考核结果要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发放和员工职级档次升降的主要依据。通过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让执行制度不力的人暴露出来并得到相应的处理,让坚决执行制度的人得到肯定、奖励和重用。

  3.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

  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就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对制度执行不力者必须处罚,坚决遏止失责不究,违责不罚,“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抓落实:

  一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形成良性的责任追究导向。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要进行责任倒查,出了问题要按责任层级从局领导到各科(室)负责人到一般员工层层追究,坚决按制度进行处理,轻则轻罚,重则重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形成出了问题必须有人“买单”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严格遵守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闭环效应。要建立一个以局领导和纪检监察、人事、法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责任追究的实施工作,追究的对象为:本单位制度执行不力的员工。追究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处罚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追究方法是:针对执行制度中执行不力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区分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分别采取训诫或者书面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停职待岗、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处分等方式予以追究,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

  三是严格运用责任追究成果,将责任追究与干部运用、员工考核相结合。对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人员,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不尽职责、碌碌无为,执行制度不力,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依照相关规定离岗培训或采取组织措施,应调整工作岗位的调整工作岗位,应降级降档的坚决予以降级降档。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并且在企业内部营造好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搞好内部监督、制度执行力的考核,同时将事后责任追究、奖惩实施到位,才能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6.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转载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周全缜密的制度体系

  1.清理修改各项制度

  首先,要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真空”、新兴领域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其次是要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三是要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同时要做好执行制度的宣传、准备工作,使全体员工知晓制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制度执行。

  2.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执行措施,使原则性的制度措施、原则性的要求、抽象的条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在庞大的业务工作网络中,提炼出几个核心内容,明晰每一个业务流程,如营销系列、物流系列、专卖系列、管理系列等,再根据这些核心内容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流程来推动制度执行者的工作,让制度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部门而言,谁是主导部门,谁是参与部门,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具有什么权限,这些内容都必须在描述关键业务流程时体现出来,这等于给执行者的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职能进行定位。定位明确,执行者和各部门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业务流程才能顺畅运行。

  3.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

  首先要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精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岗位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项目、工作依据、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责任、责任追究等内容,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并尽可能做到量化。其次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工作,必须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到制度的创新。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塑造

  仅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即对管理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从以前纯粹的管理监督、宏观指导等角色,向信息沟通(包括对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引导内部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角色的转换。其核心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把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这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措施。

  首先,增强员工忠诚度。一是管理者对员工要诚实守信。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二是要关心员工,爱惜员工。通过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三要开展典范教育,培养员工奉献精神。树立一些典型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者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四是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主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多途径、多方式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员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但制度一旦确定并开始实施,就应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企业内任何人违反制度都严格按制度执行,决不搞下不为例,以此来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团队精神建设。引导员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理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统一的目标来凝聚人心,将每个员工的目标统一到行业发展的大目标上来,从而形成目标合力。同时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合理的奖惩制度。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打破已制订的制度和程序,更不要违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有序管理。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对于优秀的团体则要给予崇高的荣誉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而对于破坏团结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加强教育,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并给员工算一算不团结会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总之,烟草行业的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氛围,形成具有有效制度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三、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即使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没有完善的制度执行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制度的执行力仍然难以到位。

  1.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即经理是全局(公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对省局(公司)负责;各县(市)局(营销部)、市局(公司)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对分管局领导和局长(经理)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局(公司)各部门子系统对全局(公司)总系统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负其责,各负好其责,层层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监督到位。

  2.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

  要制定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流程和办法,并将其加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中,和其一并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要加强考核的经常性,做到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为了加强平时考核,市局(公司)在制定绩效考核各类表格中一定要含有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内容,交各科(室)对照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一项项考核。考核的程序按自上而下方式进行,即上级考核下级,一级考核一级,考核结果要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发放和员工职级档次升降的主要依据。通过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让执行制度不力的人暴露出来并得到相应的处理,让坚决执行制度的人得到肯定、奖励和重用。

  3.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

  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就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对制度执行不力者必须处罚,坚决遏止失责不究,违责不罚,“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抓落实:

  一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形成良性的责任追究导向。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要进行责任倒查,出了问题要按责任层级从局领导到各科(室)负责人到一般员工层层追究,坚决按制度进行处理,轻则轻罚,重则重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形成出了问题必须有人“买单”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严格遵守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闭环效应。要建立一个以局领导和纪检监察、人事、法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责任追究的实施工作,追究的对象为:本单位制度执行不力的员工。追究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处罚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追究方法是:针对执行制度中执行不力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区分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分别采取训诫或者书面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停职待岗、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处分等方式予以追究,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

  三是严格运用责任追究成果,将责任追究与干部运用、员工考核相结合。对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人员,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不尽职责、碌碌无为,执行制度不力,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依照相关规定离岗培训或采取组织措施,应调整工作岗位的调整工作岗位,应降级降档的坚决予以降级降档。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并且在企业内部营造好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搞好内部监督、制度执行力的考核,同时将事后责任追究、奖惩实施到位,才能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7. 如何有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周全缜密的制度体系

  1.清理修改各项制度

  首先,要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真空”、新兴领域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其次是要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三是要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同时要做好执行制度的宣传、准备工作,使全体员工知晓制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制度执行。

  2.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执行措施,使原则性的制度措施、原则性的要求、抽象的条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在庞大的业务工作网络中,提炼出几个核心内容,明晰每一个业务流程,如营销系列、物流系列、专卖系列、管理系列等,再根据这些核心内容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流程来推动制度执行者的工作,让制度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部门而言,谁是主导部门,谁是参与部门,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具有什么权限,这些内容都必须在描述关键业务流程时体现出来,这等于给执行者的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职能进行定位。定位明确,执行者和各部门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业务流程才能顺畅运行。

  3.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

  首先要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精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岗位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项目、工作依据、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责任、责任追究等内容,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并尽可能做到量化。其次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工作,必须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到制度的创新。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塑造

  仅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即对管理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从以前纯粹的管理监督、宏观指导等角色,向信息沟通(包括对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引导内部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角色的转换。其核心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把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这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措施。

  首先,增强员工忠诚度。一是管理者对员工要诚实守信。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二是要关心员工,爱惜员工。通过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三要开展典范教育,培养员工奉献精神。树立一些典型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者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四是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主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多途径、多方式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员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但制度一旦确定并开始实施,就应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企业内任何人违反制度都严格按制度执行,决不搞下不为例,以此来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团队精神建设。引导员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理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统一的目标来凝聚人心,将每个员工的目标统一到行业发展的大目标上来,从而形成目标合力。同时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合理的奖惩制度。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打破已制订的制度和程序,更不要违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有序管理。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对于优秀的团体则要给予崇高的荣誉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而对于破坏团结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加强教育,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并给员工算一算不团结会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总之,烟草行业的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氛围,形成具有有效制度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三、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即使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没有完善的制度执行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制度的执行力仍然难以到位。

  1.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即经理是全局(公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对省局(公司)负责;各县(市)局(营销部)、市局(公司)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对分管局领导和局长(经理)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局(公司)各部门子系统对全局(公司)总系统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负其责,各负好其责,层层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监督到位。

  2.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

  要制定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流程和办法,并将其加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中,和其一并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要加强考核的经常性,做到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为了加强平时考核,市局(公司)在制定绩效考核各类表格中一定要含有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内容,交各科(室)对照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一项项考核。考核的程序按自上而下方式进行,即上级考核下级,一级考核一级,考核结果要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发放和员工职级档次升降的主要依据。通过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让执行制度不力的人暴露出来并得到相应的处理,让坚决执行制度的人得到肯定、奖励和重用。

  3.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

  建立制度执行的追究机制,就必须严格责任追究,对制度执行不力者必须处罚,坚决遏止失责不究,违责不罚,“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抓落实:

  一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形成良性的责任追究导向。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要进行责任倒查,出了问题要按责任层级从局领导到各科(室)负责人到一般员工层层追究,坚决按制度进行处理,轻则轻罚,重则重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形成出了问题必须有人“买单”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严格遵守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闭环效应。要建立一个以局领导和纪检监察、人事、法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责任追究的实施工作,追究的对象为:本单位制度执行不力的员工。追究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处罚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追究方法是:针对执行制度中执行不力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区分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分别采取训诫或者书面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停职待岗、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处分等方式予以追究,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

  三是严格运用责任追究成果,将责任追究与干部运用、员工考核相结合。对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人员,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不尽职责、碌碌无为,执行制度不力,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依照相关规定离岗培训或采取组织措施,应调整工作岗位的调整工作岗位,应降级降档的坚决予以降级降档。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并且在企业内部营造好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搞好内部监督、制度执行力的考核,同时将事后责任追究、奖惩实施到位,才能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有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8. 如何提升人民银行基层行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执行力是落实上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目标与构想再完美在宏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终归还是纸上谈兵。而如何提高执行力,从来都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提升制度执行力也是当前有效履行人民银行县支行职责、防范各类风险和案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行制度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行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着诸如制度的把握理解不够到位、制度设计不够科学规范、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部分员工制度执行意识较弱、责任追究缺乏严肃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个别职工制度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用相互信任或人情代替规章制度的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干部特别是环节干部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于传统的工作方式,自身素质难以跟上制度建设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执行制度的基本要求。其次,由于长期进人少,甚至不进人,新鲜血液不足,使岗位设置和人员不匹配,岗多人少,合理兼岗的难度很大,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很难落实。再加上基层行所承担的一些业务岗位的逐步细化,往往一人兼多岗,致使在业务操作中职责不明的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有章难循、违章操作等难免发生,影响了制度执行的刚性需求。同时,干部队伍知识和结构的老化严重,特别是一些重要而且繁忙的岗位往往只由少数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志超负荷承担,其他人员因工作能力和年龄问题处于相对闲置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职工执行制度的动力。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执行力不强等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措施不严厉。对违反者的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违反制度成本过低,直接导致了惩戒度不足。另外,相关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导致执行力弱化的一个诱因。
    这些问题虽然反映在不同层面,表现在个别环节和少数干部身上,看似个别现象,但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是或轻或重、客观存在的,有些是需要预防和警惕、杜绝发生的。但无论什么情况,一旦存在,都将会影响制度执行的效果,贻误基层央行事业。
    二、提高基层行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基层行制度执行力应从人员和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一)人员方面
    1.要提高环节干部的执行力。
    环节干部对上是执行者,对下是领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环节干部的执行力,应着重培养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领悟能力。干任何一项工作之前,环节干部首先要立刻领会上级领导的意图,即把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弄得清清楚楚,进而把握做事的方向、节奏、目标。对领导布置的工作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结果只能是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
    二是计划能力。把领导布置的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并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环境、下属工作能力等因素,拟定详尽计划,尽可能地使之科学合理,然后一一分配、下达给下属。
    三是指挥能力。指挥就是激励并协助下属为着共同的目标步调一致地工作,把控工作的转换与衔接,使之顺畅连贯,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
    四是控制能力。随时掌握工作进度与质量,通过考核、检查、讲评等手段,激发下属的责任感和工作激情,必要时帮助下属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从而按部就班地落实计划,按时间保质保量实现工作目标。
    五是协调能力。协调能力不仅包括单位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部、关系单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协调。协调就是努力实现各方共赢,并使自己负责的工作阻力更小,利益更大。
    六是授权能力。环节干部是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不可能事事躬亲,所以,必须敢于放手,学会授权,让下属知晓责任享有权利,在独立的担当中成长进步。
    七是创新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因素,要创新必然要不断学习,不断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把着眼点、落脚点真正放在上述七个方面上,全方位地培养,长时间地塑造,环节干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执行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员工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作技能,二是工作态度。因此,通过员工的执行力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一是要营造氛围,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拓展知识面,开拓视野,通过自身素质;二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培训,通过岗位练兵、考试考核、严格奖惩等办法,促进员工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对确有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要重奖,切实营造业务能手、业务骨干能够脱颖而出、大量涌现的氛围;四是在适当的岗位上安排合适的人,对不称职的人员要及时调岗,从而保证整体执行力的提高。
    确保员工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一是要注重打造积极向上的央行文化。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就会形成一种“重执行”的风气,这种风气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单位而言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员工那里,就会演化成积极向上、凡事必须落到实处的工作态度。二是要员工真正拥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很多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工作到退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必然会让人感觉平淡乏味,如何让员工燃起激情,把平淡乏味工作从优秀做到卓越,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表彰以及一切可以产生激励效应的手段,使员工从心中内化出成就感和荣誉感来,才会实现。要让员工真正明白,把平淡乏味的工作按照规范做好,坚持三天五天,简单,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好,那是无尚的光荣,很不简单。三是要强化员工的责任心。一份工作,一个岗位,一项任务,其实就是一份责任。每下达一项任务,轮换一个岗位,安排一份工作,都要明确责任,交给谁负责,谁就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对于认真负责并做出成绩者,一定要让他们享有荣誉,多得实惠。对于懒散敷衍者,一定让他们灰头土脸,利益受损。
    (二)制度方面
    1.要提升制度建设的适用性。制度是各项工作的行为准则,提升制度执行力,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有效性是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落实角度上进一步加强基层行的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基层行和部分业务环节存在的内控不力、管理不严、制度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切实增强约束力。
2. 提高执行力,确保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基层行要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本单位制度执行力建设的组织落实、检查考核和惩治预防工作。通过健全保障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促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意识的形成,保证各项制度有效执行。其次,坚持“制度立行”,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问责范围,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对不重视制度建设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行为等都要追究责任,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总之,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环节干部和普通员工的执行力都提升了,加之管理制度、央行文化、运行机制等科学通畅,那么,基层行的整体执行力就会大大提升,进而促进人民银行各项履职工作的有效实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