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为什么这么可怕?

2024-05-19 04:49

1. 蝗灾为什么这么可怕?

来自非洲的蝗灾

蝗灾为什么这么可怕?

2. 为什么会爆发蝗灾?

蝗虫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因为蝗虫的产卵数量非常多,因此就造就了它不俗的繁殖速度。
如果刚好在蝗虫的传染季节遇到干旱的天气,那么这个时候蝗虫的产卵数量就会变得非常多。据了解,多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平方米产出4000到5000个卵块,注意是卵块而不是单个的卵粒,每个卵块中,还含有50的80粒的卵。这个数量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并且干旱的环境会给蝗虫提供更好的产卵条件,因为蝗虫是一个喜欢干旱的物种,如果蝗虫食用了含水分非常高植物的话,那么它的生育能力会有所下降,所以一般有蝗灾的年份都是干旱的年份。
蝗虫产卵的时候会把传染的地址选在土质比较疏松的地方,然后将身体半截埋进沙土中,轻轻的抖动生子之后,随着输卵管排卵时有规律地摆动,一般一只蝗虫排卵会经历40分钟的时间排卵之后就直接走开,这说明蝗虫产卵是蝗虫这个物种之中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造就了蝗虫这个物种会成为人类自然灾害之一。
因为蝗虫的繁殖能力强,而且还特别能吃。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大约能吃掉35000人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蝗虫的繁殖能力这么强的原因之一,吃饱了当然有力气繁殖了,然后在侵略人类粮食产地的同时,加快繁殖。这种恶性循环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如果在蝗灾的同时遇到蝗虫交配期,那么就算是人类专家也不是那么容易治理了。
从去年的非洲蝗灾就可以看得出来,蝗虫灾害一路从非洲到印度到巴基斯坦,并且前段时间网络上一直在流传,很快就会来到中国,当然这个传言也因为事实而不攻自破了。

3. 为什么会有蝗灾发生的?

黄灾发生的主要原因,那还是因为干旱,雨水很少,蝗虫就会泛滥

为什么会有蝗灾发生的?

4. 蝗灾为什么很可怕?

来自非洲的蝗灾

5. 为什么说蝗灾很可怕?


为什么说蝗灾很可怕?

6. 蝗灾为什么这么可怕呢?

来自非洲的蝗灾

7. 为什么大旱后会有蝗灾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为什么大旱后会有蝗灾

8. 什么是蝗灾?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灾是世界性的灾变,而且渊远流长,《诗经》中已提到“去其螟螣(螣即蝗虫),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日本在《日本后纪》一书中首见蝗灾。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虾)互化”之说,如: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李昉《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李苏《见物》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中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科学家认为,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如果能发现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虫群聚的新型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