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是哪国人?

2024-05-05 09:23

1. 诺贝尔是哪国人?

诺贝尔奖是根据化学家诺贝尔遗嘱设立的,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国际性和永久性系列奖项,为国际最高荣誉奖项。诺贝尔的国籍是()。A、瑞士 B、德国 C、英国 D、瑞典

诺贝尔是哪国人?

2. 关于“诺贝尔”奖的知识


3. 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

因为诺贝尔凭借着不怕死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客服重重困难,首先研制出了硝酸甘油炸药,后来又研制出了多种烈性炸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所以人们称诺贝尔为“炸药工业之父”。
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

扩展资料
“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8~1896年),瑞典着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共获得85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终身未娶,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200多万英镑)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根据诺贝尔生前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五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
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和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也于每年颁发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

4. 为诺贝尔写一篇100多字的小传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年),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奖金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41年至1842年间,他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1843年至1850年间,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在俄国拥有大型机械工厂。1840—1859年其父在圣彼得堡从事大规模水雷生产,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木战争。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长大和求学后去法国和美国深造。学成返回瑞典从事化学,尤其是炸药的研究与发明。诺贝尔父子在斯德哥尔摩市郊建立试验室,首次研制出解决炸药引爆的雷汞管。1863年开始生产甘油炸药,由于液体炸药容易发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制造出固体的安全猛烈炸药“达那马特”,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1867年又发明安全雷管引爆装置,随后又相继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多种。他毕生共有各类炸药及人造丝等近400项发明,获85项专利。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诺贝尔通过制造炸药积累大量财富,他购入瑞典B.哥尔斯邦军火化工厂性大部分股权,创建了诺贝尔化工公司,在西欧各国开设生产炸药性两个托拉斯,拥有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的诺贝尔兄弟公司。 
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 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根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不愿意写传记,他认为不会有人去读那些关于一个人的文章。 
诺贝尔对自己个人的评价是——“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

5. 诺贝尔的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诺贝尔简介 

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 
瑞典的化学家、产业家、甘油炸药的发明者,他用其巨额遗产创立了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 

1833年10月21日: 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1841年至1842年: 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 
1843年至1850年: 在俄国首都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 
1850年至1852年: 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 
1863年10月: 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这项发明人们称之为 “诺贝尔引燃器”。 
1865年: 在斯德哥尔摩建立诺贝尔硝化甘油有限公司 ----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危险性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厂。在液体硝化甘油的生产过程中,诺贝尔多次实验,反复钻研,研制成了固体韧性燃料,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 
1888年: 发明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亦称诺贝尔爆破炸药。 
诺贝尔不仅在炸药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 
1895年11月27日: 签署了他死后遗留下来的所有可变卖财产的遗嘱:将全部财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医学和生理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1896年12月10日: 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在意大利圣雷莫与世长辞,终年63岁。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I·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 

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重返瑞典以后,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和美国(1868)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进而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1876年取得专利。大约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他曾要求弹道炸药的专利权要包括柯达炸药,但遭到法庭否决。 

诺贝尔在全世界都有炸药制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所拥有的财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他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身体虚弱、健康不佳,但他却能够在工作中建树惊人的功绩。早年的贫困与忧虑,使得他喜爱偏远的地方和安静的生活。尽管作为一个炸药和武器方面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却厌恶暴力与战争,并且是一名忠诚的和平之友。他变成一位从早年起就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工作场所的彻底世界主义者。 

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回答者:也来粽粽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20 21:49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I·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 

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重返瑞典以后,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和美国(1868)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进而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1876年取得专利。大约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他曾要求弹道炸药的专利权要包括柯达炸药,但遭到法庭否决。 

诺贝尔在全世界都有炸药制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所拥有的财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他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身体虚弱、健康不佳,但他却能够在工作中建树惊人的功绩。早年的贫困与忧虑,使得他喜爱偏远的地方和安静的生活。尽管作为一个炸药和武器方面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却厌恶暴力与战争,并且是一名忠诚的和平之友。他变成一位从早年起就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工作场所的彻底世界主义者。 

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诺贝尔的名言

6. 诺贝尔小传100字

1901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内,举
行了一次世界性盛会。
    在这次盛会中,由瑞典科学院等机构推荐的物理、化学、医药学、文学、和平等方面的
杰出人才,接受“诺贝尔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巨额奖金,以表彰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
杰出贡献。
   
    从此,诺贝尔奖金就产生了。那么,为什么诺贝尔要把这些遗产捐献出来?他又是怎样
积累这么多财富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
祖父是名军医,父亲伊曼努厄尔·诺贝尔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致力炸药、水雷及其它爆
破性化学的研究。并对外科器械设计和造船工程学也很感兴趣。他把科学研究的精神传给自
己的儿子阿尔弗列德。
    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尔弗列德·诺贝尔从小热爱化学、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起初,诺
贝尔对造船工程极感兴趣,17岁时,到美国学习造船工程学。
    在此期间,诺贝尔经常到郊外游玩,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里用铁锤砸石头,为了开通
一条铁路或公路,他们劈山斩岭,花费很大心血和劳动。这在他的心中留下很深印象,他经
常想: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能把大山劈开,那该多节省力气呀!
    回国后,他便同父兄合作,先后在瑞典和俄国从事硝化甘油和其它烈性炸药的实验和制
造。
    经过他们刻苦的试验和研究,1866年,诺贝尔终于制造成功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
炸药爆炸力极强,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炸油”,被全世界普遍使用。
    但是,这种炸药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引起爆炸,尤其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之中,
受到震动和磨擦,往往会自动引爆。美国旧金山的一辆火车,就是在运送这种炸药时受到震
动,整列火车车毁人亡。还有一次,一艘满载液体炸药的巨轮“欧罗巴号”,在大西洋航行
的时候,因为风浪颠簸,引起炸药爆炸,整条船沉没在大西洋中。
    这种事件的不断发生,一下子使得人们非常紧张。一谈到这种“诺贝尔炸油”,便退避
三舍,不敢接触。这样,许多政府不准它进口,许多运输公司也拒绝运送这种可怕的东西。
诺贝尔并不气馁,他开始着手实验一种安全的炸药,从此以后,他少言寡语,整日躲在实验
室,潜心于新炸药的研制。
    炸药的研制要经过无数次试验,而第一次试验都是非常危险的,稍不注意,便会发生爆
炸事件。
    1864年9月3日,这一天,诺贝尔一大早便出外办事。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一下
子惊呆了,他的实验室变成了平地,到处是碎砖破瓦,空中还弥漫着浓浓的硝烟。空荡荡的
地面上,到处沾满了鲜血。更让诺贝尔痛心的是,他亲爱的弟弟和同甘共苦的5名工作人
员,因爆炸身亡,父亲也成了终身残废。
    诺贝尔从此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脑海里进行着强烈的斗争,怎么办?是放弃试验,还
是继续?!。
    但诺贝尔明白,科学实验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若从此放弃试验,弟弟和同事的鲜血
不是白流了吗?
    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这样,可以避免因爆炸引起其它人员和建筑物的伤亡或破坏。
    诺贝尔在船上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几百次的试验。4年以后,经过自己艰苦、认真的工
作,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把液体炸药吸入一种硅土里面,这样,即使遇到一定的温度或磨擦、震动,这种固体
的炸药也不容易爆炸。这样,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就问世了。
    但这种必须经过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第一个引爆装置——
雷管。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人类有计划的利用炸药,进行开山劈路,钻隧打井,
节省了很多力气。
    后来,诺贝尔又着手发明更具爆炸力的炸药,投入了艰苦而又复杂,而且是更加危险的
试验。
    经过无数次试验,诺贝尔终于制成了这种炸药,但对炸药的爆炸力缺乏正确的判断,因
而进行了一次冒险的试验。这一天,他把工作人员统统赶出实验室,自己一人留在哪里,要
亲自点燃导火线,大家不放心他的安全,多次劝说不让他点燃导火线,但诺贝尔执意不肯,
他清楚记得1864年9月3日那天的爆炸事件,因此,他一定要让危险远离他人。大家见
劝说无效,只好远远的离开,躲在实验室四周,静静地等待着试验的结果。
    实验室,诺贝尔安装好炸药,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便上前点燃了导火线。
    火星“兹兹”地冒着,导火线越来越短,诺贝尔为了仔细观察炸药的爆炸情况,一动不
动地站在跟前,双眼死盯着燃烧的导火线。
    “轰!”的一声,炸药爆炸了,浓烟从实验室里飞速地向外涌出。
    附近的人们睁大眼睛看着,始终不见诺贝尔的身影,他们顾不得危险,纷纷向实验室奔
去。
    刚跑到门口,就见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从实验里跑了出来,边跑边叫道:“我成功
了!我成功了!”
    大家看到诺贝尔还活着,便激动地跑上前去,一边替他检查伤势,一边热烈地祝贺他。
    这是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终于成功发明了威力强大的胶质炸药。于是,诺贝尔在
很多国家建造炸药厂,并申请专利,很快便成为拥有巨富的“炸药大王”。
    后来,他移居巴黎,在实验中继续进行各种炸药的研究和实验。1887年,诺贝尔又
发明了无烟炸药,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炸药。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他意大利的工厂里突然去世。在死前一年,即18
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了一个独特的遗嘱,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献出来当作基
金,将其利息作为奖金,每年奖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医药学、文学和促进世界和平有特
殊贡献的人。后来,又增加了经济奖,这就是现在很多科学家为之骄傲的“诺贝尔奖金”的
由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正面雕有诺贝尔的浮雕像,镌有他
出生和亡故的年月日。基金会并决定,每年的诺贝尔奖金颁发的时间地点,是根据诺贝尔诞
生时间和地点以及他逝世的时间,那就是1833年10月21日诞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
摩和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意大利逝世.。

7. 诺贝尔和他的奖金

【简介】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成为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重返瑞典以后,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只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年)和美国(1868年)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进而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1876年取得专利。大约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他曾要求弹道炸药的专利权要包括柯达炸药,但遭到法庭否决。诺贝尔在全世界都有炸药制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所拥有的财富是巨大的,他因此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他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时候,他唯一的一部剧作才得以付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一迨诺贝尔过世就几乎全都被销毁了,只有区区三份得以幸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语外,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包括英语。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在俄国拥有大型机械工厂。1840—1859年其父在圣彼得堡从事大规模水雷生产,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米亚战争。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长大和求学后去法国和美国深造。学成返回瑞典从事化学,尤其是炸药的研究与发明。诺贝尔父子在斯德哥尔摩市郊建立试验室,首次研制出解决炸药引爆的雷汞管。1863年开始生产甘油炸药,由于液体炸药容易发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制造出固体的安全猛烈炸药“达那马特”,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1867年又发明安全雷管引爆装置,随后又相继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多种。他毕生共有各类炸药及人造丝等近400项发明,获85项专利。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诺贝尔通过制造炸药积累大量财富,他购入瑞典B。哥尔斯邦军火化工厂性大部分股权,创建了诺贝尔化工公司,在西欧各国开设生产炸药性两个托拉斯,拥有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的诺贝尔兄弟公司。

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

诺贝尔对自己个人的评价是——“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

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

诺贝尔和他的奖金

8. 诺贝尔的资料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I.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 

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