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业发展如何

2024-05-08 23:55

1. 香港保险业发展如何

一,香港这边的保险保障的范围广。
1,末期疾病可理赔。以英国保诚的重大疾病险来说,在重大疾病险上除了普通的癌症以及其他50多种常见癌症外,还有一个“末期疾病”的选项。所谓末期疾病,即是指此前并未发现,可一经发现便可以定义为重大疾病的疾病,如当年的非典型肺炎,即SARS。因为在国内的一些保险公司里,疾病名单没有列明此项,当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疾病时,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以不进行理赔。可香港政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规定在香港执业的保险公司必须有此项;
2,即便在其他疾病上,香港保险也涵盖了很多国内公司不提供理赔的疾病,如川崎病等。
3,与世界除中国大陆外其他保险一样,香港这边所购买的保险,当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出现需要理赔的情况,只要你能提供公司认证的国内医院的诊断报告(几乎所有三甲或以上医院都属于认证医院之一。以本人家乡小城市肇庆为例,就有三家),保险公司都会提供理赔。而中国大陆的保险,只接受在中国提出理赔的个案。简单地说,就是假设你日后移民了,你在中国所购买的保险就几乎全废了。
4,保险范围广还体现在原位癌的预支赔偿上。所谓原位癌,即是已被发现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还没有入侵其它组织的肿瘤。在原位癌阶段,只需接受一定的治疗,病情就能得到控制。因此,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客户查出有原位癌后,可以预支保额的一部分(20-30%左右,具体额度因公司不同会有些许出入)进行治疗。而反观国内的某些公司,可能只有当癌症到晚期后,才能申请理赔。
5,保障范围广还体现在,几乎所有的香港的重大疾病以及医疗保险都是保终身的。简单地说,假设你供了20年的重大疾病险,但在三十年后出问题了,保险依旧生效。而你一直健康没事,到了七八十岁时,你可以拿到一笔钱做你想做的事或者给你的后代,因为重大疾病险就是有事当保险,没事当储蓄,且其收益率又比普通银行存款高。

二,费率优势。
费率优势分香港的重大疾病险费率一般仅为国内的1/2或者1/3。此外,香港的保险在费率上与国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保费不变,保额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比如说英国保诚公司一份简单的重大疾病险,当你在23岁买的时候买一份供20年的重大疾病险,每个月仅需要交525块人民币,你就能享受67,796美金的保额。而当你年纪到53岁时,保额就可达到104,424美金。而当你平平安安活到100岁,这个重大疾病险就可看成一份人寿险,且保额已经涨为848,927美金。也就是说假设你没有任何重大疾病一直活到100岁整,儿女可获得848,927美金。而且,在你供保险的20年里,每月所支付的金额都是525块人民币,一直不变。

三,储蓄险回报率高。
这里说的储蓄型保险,其实就是分红型人寿险。据香港保险行业数据显示,香港储蓄型保险回报率大多在5%到10%左右,加上每年的现金红利等最高可达到30%左右,而内地分红险、万能险等利率水平也仅维持在4%左右。只要内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天不放宽,两地保险的差距就会一直存在。以英国保诚公司的分红模式为例,其产品采用英式粉红,将分红累加在保额上进行复利滚动。险资较大比例投资长期债券,因此长期收益会比较高。以父母为一岁男孩投保为例,一年供款50万人民币,公款五年,一共供款250万人民币。假设中途不领取现金,六十五岁时,账户已增值为1亿7494万,85岁已增至7亿4376万,并且仍会逐年递增。此外,同样是此计划,假设供完五年后,其父母想每年那红利,可以从第六年开始,每年取10万,可保证一直取到儿子100岁。而在领取现金的同时,账户余额也依旧会逐年增长。也就相当于,你五年时间,一共花250万人民币买下一套房子,你从第六年开始每年可以拿到10万人民币的租金,而且房子本身依然在升值。

四,香港的保单以美金或者港元结算,因此在香港投保算是离岸资产管理的一部分。

其实香港保险竞争力确实比大陆的要强很多,毕竟大陆的保险业才刚起步,属于初始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事件的推移,大陆的保险业也会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成长。

补充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个客户问我,为啥香港保单只要是额度不是太大的都不用出示身体检查证明而只是填一个问卷就完事,我的回答是,香港或者是除大陆以外的保险更多的是以互信为基础而订立的契约,只要你说没有,我们就相信没有,这就是香港保险业的法定原则—"最高诚信原则"。至於出现故意隐瞒怎麼办~只能说,只要你能够出示你不是故意隐瞒的证据或者我们不能提供你故意隐瞒的证据,你都是有权享受理赔的~




huang66334998

香港保险业发展如何

2. 香港保险业如何?

香港保险最初两年退保价值为0,合理吗?

香港保险“黑”们百般诟病的“最初两年退保价值为0”,其实正是香港保险的优势所在。

香港保险(尤其是分红险)最初几年的现金价值很低,甚至前两年为0,也就意味着,如果保单持有人选择在最初的两年内退保,是一分钱都拿不回来的。内地的保险则不同,由于中国保监会对寿险保单设定了一个“最低现金价值”,因此投保人在退保时总能拿回一点钱来,目的是为了“弥补”投保人“被误导”而选择在第一年就退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那么,香港保险所设置的最初两年现金价值为0是否合理呢?

这项设定正是香港作为一个成熟保险市场的体现,是非常合理的,也直接从保费定价上体现了香港保险相较于内地保险的优势。

投保两年内就退保?保险公司亏钱你知道吗?

现在在百度上搜一下“保险是骗人的”,还能看到无数“一无所知”的“受害者”在吐槽自己的“受害经历”:我买了一份保险刚不久去退保就只能退回保费的不到一半!保险都是骗人的!

对于这种客户,我只能替保险公司喊冤了……要知道,如果一张保单投保才两年就退保,保险公司一般是要亏钱的。

听上去很不可思议?我们从保险公司销售一张保单所需要的费用情况理解一下。为了能销售一张保单,保险公司通常会付出两大块费用: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代理人佣金”,这一部分费用通常是保费的一个比例,会随着保单金额的大小而变化;固定费用就是公司日常运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这一部分费用通常是一个固定的金额,不随保单金额的大小而变化。

那么,为了销售一张保单,保险公司要付出多少费用呢?以一张中等保额的终身重疾险为例,一家公司在承保这张保单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大概是两年的保费(该金额可能会因公司的规模大小、成立时间而有所差异):这其中包括了为你签约代理人的佣金、代理人上司所获的佣金、代理人上司的上司所获的佣金、代理人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所获的佣金、公司高管与CEO的薪酬、核保人员的工资、录单人员的工资、公司搭建IT系统的费用、公司租用办公场所的房租、公司所请的打扫卫生保洁阿姨的工资,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在签约这张保单的那一瞬间,保险公司虽然收了你一年的保费,但却支出了相当于两年保费的费用,净亏一年的保费。

你可能会纳闷儿,保险公司傻吗?这种亏本的买卖也做?实际上,保险公司所希望看到的,是投保人能一直交保费,不退保,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慢慢实现盈利。因此,“保单续保率”是保险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可以说,“多做一张单,不如留住一张单”。

保险公司亏钱,还要“退现金价值”,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在大家已经可以理解,一旦客户在投保的前两年就选择退保,那么保险公司实际是亏钱的。然而,中国保监会对人寿保单规定了“最低现金价值”(保监发[1999]90号《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人寿保险精算规定的第三部分,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第一年就选择退保,保险公司不止要亏钱,还要倒贴给客户“最低现金价值”!

为什么保监会做这样的规定呢?那是因为内地保险市场相对而言并不成熟,而寿险产品又较为复杂,误导销售现象严重,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监会采用严格的监管方法,来稍稍弥补消费者“被误导”所招致的经济损失。

这样的规定,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保险公司的损失,最终还是消费者自己“买单”

对于那些“被误导销售”的、早早退保拿了退保补偿的、还要在网上骂保险公司骗子的消费者,保险公司已经彻底放弃治疗了。不过,保险公司可不是傻子:难道这些XX所造成的损失要我们自己兜着?

当然不会!我们可以在产品定价时把价格定得高一点,让没退保那部分人继续交保费来分摊这些损失嘛!

而事实上,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保险公司都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对于那些没退保的忠实客户而言,无疑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保费,用来弥补那些因为销售误导而早期退保的客户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同理,在内地这种“带病投保”严重的保险环境中,对于那些健康的客户,也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原来更多的保费,用来弥补那些带病投保客户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

最初两年退保价值为0,合理又公平

好了,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香港保险所设置的最初两年现金价值为0是否合理呢?

这项设定很合理,而且这项设定也正是香港作为一个成熟保险市场的体现:销售误导现象少,退保率低,投保人无需为提前退保的部分人“买单”,因此价格更便宜、公平。

尽管如此,全球也没有任何一个保险市场能够完全杜绝“销售误导”现象。因此还是那句老话,保险是一项长达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投资,在购买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考虑,多做功课,咨询专业人士,以防被骗或被误导,尽量避免退保的发生。

3. 香港的保险市场有发展潜力吗?

健康险成保险业黑马
由于2020年初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影响,保险行业也受到深远影响。其中,较为直观的影响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风险保障意识都得到加强,对于保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尤其是健康类险种;直接提高了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推动了健康险的发展。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2020年上半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为4760亿元,同比增长19.72%。可见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居民对于健康险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并愿意通过购买相关健康险提高自身的医疗保障水平。



从各险种保费收入的增速来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72%,在各险种中增速居于首位,远超其他险种,成为保险业的黑马。随着居民对于健康险的认可程度的提升,加上健康险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的优势,未来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此外值得注意得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居民出行需求大幅减少,2020年上半年意外险出现负增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香港的保险市场有发展潜力吗?

4. 香港的保险业的内容简介

本书资料详实,来源可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严格恪守“资料性”、“介绍性”和“述评性”的写作要求,在大量的资料中特别筛选出一些新颖、严谨而权威的出版物,同时紧密结合内地保险业转型发展中迫切需要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的实际情况,系统、全面而客观地介绍和宣传香港保险业的成功经验,以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本书是对香港保险业有兴趣的人士学习、了解和研究香港保险业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既是保险从业人员、保险监管人员、保险研究人员、大学学生、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企业年金人员等的学习资料,也是大陆人士赴香港工作和学习不可多得的指南。

5. 香港的保险业的介绍

本书是国内系统、全面而客观介绍香港保险业的一本著作,作者奔赴于大陆和香港两地,长期冷静观察两地的保险实践,分析保险的理论和实践的动向;以客居香港的亲身体验,为你剖析了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香港的保险业的介绍

6. 香港卖保险有什么发展前景

关于保险行业的形势,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很多内地人会考虑来买香港的保险,而且单子经常还不小,保险公司当然不能放过这块儿大肉,于是大量招聘内地留港生则是现在使用非常多的手段,其中招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留港一年制的MSc/MA,而因为种种原因留港内地本科生做保险销售的相比较而言少之又少。所以不得不说明,一般情况下他们找你不是看重你有什么本领,而是想挖掘你背后的大陆客。销售类的工作比起别的工作来不稳定性更高,因为你自己的技能本领一旦得到了就是跟着你一辈子的;而你的客户,一波完了又要换下一波,未必常有,全凭你的造化。

关于保险公司的职位,绝大多数大量招内地生的(尤其是题主说的主动打电话找你的)都是agent位,虽然名义上头衔可以五花八门,别管他叫什么什么理财顾问,财务管理经理还是叫什么名字,本身性质上都属于sales,薪水也是责任底薪+业绩,以后是否做得下去也是要看你做成了多少单子;administration的职位相对而言就少之又少难度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关于年薪百万,我只有再朴实不过的一个评论:天上是不会掉馅儿饼的,一分钱一分货。另外,年薪上七位数在香港至少是一般行业的director或者香港的大学里比较有资历的副教授的薪资水平,作为小小的应届生,毕竟是读到硕士的人自己掂量一下。
关于前途,如果真的想入这行,你的性格需要是属于非常善于将人际关系玩弄于股掌之中那种,最好事先积累好了足够的人脉是上策;不知道题主是什么专业,之前有没有设计过今后的打算,比如说如果题主做保险做不下去想转回本行或者做别的,甚至会跟你gap了一段时间是一个效果,很尴尬;不过如果能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一直能接到单子,收入也会不错不过做好压力大而且大多数人坚持不到最后的准备。
最后,如果不卖保险,在香港发展的话广东话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友情链接奉上广东话小练习,摘抄一段local对保险佬的评价。其中有些语气比较接近喷子,但里面的内容基本上跟我的看法吻合。不过也是仁者见仁,毕竟现在香港保险行业背靠大陆市场确实相当大。

7. 香港的保险业的目录

 1.1 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历程1.2 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现况概览1.3 香港保险业主要指标及统计数据概要1.4 香港作为国际保险中心的成功要素1.5 香港保险业未来的挑战及前景 2.1 一般保险业务概况2.2 一般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2.3 一般保险业务毛保费的组合2.4 一般保险业务的申索2.5 一般保险业务的储备金2.6 一般保险业务的承保业绩2.7 一般保险业务的费用率2.8 一般保险业务中的法定业务2.9 专业再保险公司业务2.10 一般保险业务在香港维持的资产2.11 一般保险业务的市场分析 3.1 与长期保险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指标3.2 香港长期保险业务概况3.3 香港的个人人寿业务3.4 团体人寿业务3.5 退休计划业务3.6 年金及其他业务3.7 市场分析3.8 香港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3.9 香港强积金业务的发展3.10 香港投资相连业务的发展3.11 香港人身保险教育培训3.12 香港人身保险发展前景 4.1 强积金计划概述4.2 强积金计划的规管4.3 强积金市场概览 5.1 监管机构及监管法例5.2 对保险人的监管5.3 对保险中介人的监管5.4 投诉5.5 保险业咨询委员会5.6 自律制度及同业组织5.7 防止洗黑钱及打击恐怖分子筹资活动的措施5.8 通过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加强与国际及本地间的监管合作5.9 相关的指引及最新的法例发展附录一 承保商专业守则附录二 强积金投资基金披露守则附录三 香港强积金有关词语定义附录四 按保险业务类别列出的获授权保险公司数目附录五 按注册成立地点列出的获授权保险公司数目附录六 香港保险中介人的数目附录七 香港的银行保险附录八 香港《保险公司条例》关于长期业务类别的定义

香港的保险业的目录

8. 香港回归20周年,这些年香港保险市场都发生哪些变化

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香港保险业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各种保单人数和投保金额都大幅增长,那么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发展状况
香港保险业2016年总保费达4,488亿港元,与2015相比上升了22.7%。其中,2016年长期有效业务总保费收入较2015年上升26.1%至4,032亿港元;2016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单保费与2015年相比,上升41.3%至1,855亿港元;2016年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及净保费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跌0.7%至456亿元及2%至315亿港元,整体承保利润由17亿元下降至16亿港元。

保险密度 
2016年香港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超过6万港元,其中寿险市场保险密度超过54,000港元。根据瑞士再保险2015年的Sigma报告,香港保险密度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而寿险市场保险密度全球排名第一。

保险深度
2016年香港保险市场保险深度(保费占GDP比重)约18.0%,其中寿险市场保险深度约16.2%。2015年保险深度排名亚洲第二(仅次于中国台湾),全球第三,而寿险市场保险深度全球排名第二。

自律规管
香港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为保险业监理处(OCI),主要职责是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确保保险公司以审慎的态度经营业务。香港目前奉行自律规管,在保险公司厘定保费、订定保单条款及条件等范畴,大多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中介人方面,则由三个自律规管机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保险顾问联会及专业保险经纪协会)进行自律规管。

规管变革
香港《保险公司(修订)条例》的第一部分已于2015年12月7日生效,它被称为“保险业在过去30 年间的最重要规管改革”。它将确保保险业的规管架构能与时俱进,以促进保险业的稳步发展,并为保单持有人提供更佳保障﹔同时遵循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核心原则——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在财政和运作上独立于政府及业界。香港政府成立保险业监管局,并于2017年6月26日起取代保险业监理处规管保险公司。
注重保障客户权益
保障投保人利益是香港保险业监管的重要职能。香港对违反诚信、违规经营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要通过刑事责任来追究。同时,在保险合同以及合同纠纷上也赋予保单持有人更多的选择权。如根据香港保监处于2017年年初正式施行《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保险公司被要求在自己的主页上公布分红保单的红利实现率及过往派息记录,同时需要说明分红的计算方法,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避免消费误导。 主体众多,竞争激烈。截至2016年底,香港共有160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家经营产险业务,47家经营寿险业务,其余19家经营综合业务(产险、寿险兼营)。2010-2016年香港各类获授权保险公司数量整体变化不大。
高度国际化,中资公司市场地位提升
在2016年底47家人寿保险公司之中,有28家的注册地点在海外,而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保险集团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地区管理总部。 在中资公司方面,截至2016年底在港中资保险公司共有20家,其中11家产险公司,4家寿险公司,3家专属自保公司,2家再保险公司。

销售人员持续较快增加
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保险业联会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登记的保险代理商共有2,482家,个人代理人有63,148名,负责人及业务代表有26,835名。获授权保险经纪共有756名,登记成为获授权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业务代表共有9,452人。2010-2016年期间香港保险代理商和业务代表的数量年均增长率不足1%,个人代理人年均增长率则达11%,保持较快增长。——(本文来源于保险小哥:983500117)。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