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哪五期?

2024-05-18 06:05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哪五期?

0期,1期,2期,3期和4期。
1、去极化0期:主要由Na+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为内正外负的状态,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2、1期(快速复极初期):主要是Na+通道关闭,Na+停止内流;而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造成膜内电位迅速下降。
3、2期(平台期):此期复极缓慢,膜电位接近于零电位水平,形成平台状,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与神经纤维及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4、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此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化过程相似,是由于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造成膜电位较快下降,直到降至静息时的-90mV水平。
5、4期(静息期):3期复极化完毕后,心室肌细胞膜电位虽然恢复,但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由于Na+、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原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有所改变。此时离子泵加速运转,将Na+、Ca2+迅速泵出,K+迅速摄入,恢复膜内外静息状态时的离子浓度。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心室肌细胞形成的离子基础是: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形成主要是钙离子,心肌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也主要是钙离子,但是四级能自动去极化。
而神经纤维是不能自动去极化的,要刺激才能去极化,这点上是与自律细胞是不一样的,从波形上讲心室肌细胞属快反应细胞,上升与下降都较快,而神经纤维细胞上升与下降相对较慢。心肌自律细胞上升与下降也较慢,波形上与神经纤维相比主要是四期能自动去级,而且后两者平台期不明显,而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相对较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哪五期?

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在于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和升支不对称。
详细如下述:
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在去极化达顶峰后,即快速下降到OmV左右,至此形成复极化l期。此期是由于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通透性增强,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
(2)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OmV左右,且下降缓慢,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内向电流(Ca2+内流)与外向电流(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水平变化不大。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对K+的通透性进一步增高,K+迅速外流,而钙通道已逐渐失活,恢复极化状态。
(4)4期(静息期):通过Na+-K+泵和Na+-Ca2+交换体的活动,使细胞排出Na+和Ca2+,摄入K+,恢复静息时细胞内外的Na+、K+的分布;经3Na+-Ca2+交换体Na+顺浓度梯度入胞,Ca2+逆浓度梯度外排。
另外,心室肌细胞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在动作电位上差别最大的是2期平台,心室肌细胞的2期平台期特别长。
其意义应该说就是防止发生强直收缩,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也是最长,这有利于心室的有序泵血工作。

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其中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别于其他细胞动作电位最大的不同。
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然是它最基本的四大特性:收缩性,传导性,兴奋性,自律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心肌细胞都完整具备这四种特征,这是对所有心肌细胞的特征的总结。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工作心肌细胞
工作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丰富,具有收缩性,传导性和兴奋性。执行收缩功能。它们是心房和心室壁的主要构成部分。
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波形与骨骼肌细胞的有区别。其动作电位分为0,1,2,3和4五期。
静息电位。心室肌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的有着相似的形成机制,其值为-90
mv。细胞膜内外的例子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膜内的k+浓度是膜外的35倍。而膜外的na+则比膜内要高。这样两种离子就在末的两边形成了浓度差。而在心肌细胞中,ca2+是很重要的一种参与因素。它的浓度膜外比膜内高。
静息状态的细胞膜对k+有一定通透性,而对na+的通透性则要低得多。k+由细胞膜内向外流动的平衡电位是构成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部分。但因为少量的na+内流,所以静息电位与k+有偏差。
动作电位
0期,又称为“去极化过程”。这是由于心室肌细胞在刺激下,少量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放,造成膜内电位上升,即去极化。当电位超过一“阈值”(-70
mv)时,na+通道大量开放,导致急剧的去极化过程出现。直到na+到达其平衡电位(+30
mv)为止。这就是上图中陡峭的上升支。
复极化
1期,“快速复极初期”。这是膜内离子外流,主要是k+,造成的。1期和0期形成所谓的尖峰期。
2期,“缓慢复极期”。这个时期有被称为“平台期”。过程缓慢。该时期,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得膜电位稳定维持在0
mv左右。而ca2+的外流主要是通过慢钙离子通道实现的。而此时的钾离子通道,整体来说,通透性不高,激活和失活慢。所以两种离子的对流过程均显得缓慢。
3期,“快速复极末期”。此期钙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内流停止。而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增大,使得之一过程变快。膜内电位恢复到-90
mv。
恢复期
4期,“恢复期”。细胞膜上的钠钾泵,钙泵和钠钙交换体活动,以恢复静息电位时的离子浓度。
自律心肌细胞
自律心肌细胞丧失了收缩性,但它们和工作心肌细胞一样具有传导性和兴奋性。而且它们还具有独特的自律性,所谓自律性,就是这些心肌细胞在其动作电位的4期存在着一个自动去极化过程,并会产生新一轮的动作电位。自律性可以分为肌源性自律性和神经源性自律性。肌源性自律性指心肌细胞不需外来的神经刺激,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其自律性受到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见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心脏。神经源性的自律性则与前者相反。神经源性自律性见于鲎。但鲎在胚胎发育阶段,心搏也是肌源性的。等到第28天,其神经发育完善后,其管状心脏的自律性才变为神经源性。
自律心肌细胞包括有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自律心肌细胞组成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已完善。人的起搏细胞集中在窦房结中,而在其他的哺乳类动物中尚见少量的起搏细胞分布在窦房结附近。

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哪五期?

0期,1期,2期,3期和4期。
1、去极化0期:主要由Na+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为内正外负的状态,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2、1期(快速复极初期):主要是Na+通道关闭,Na+停止内流;而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造成膜内电位迅速下降。
3、2期(平台期):此期复极缓慢,膜电位接近于零电位水平,形成平台状,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与神经纤维及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4、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此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化过程相似,是由于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造成膜电位较快下降,直到降至静息时的-90mV水平。
5、4期(静息期):3期复极化完毕后,心室肌细胞膜电位虽然恢复,但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由于Na+、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原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有所改变。此时离子泵加速运转,将Na+、Ca2+迅速泵出,K+迅速摄入,恢复膜内外静息状态时的离子浓度。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心室肌细胞形成的离子基础是: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形成主要是钙离子,心肌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也主要是钙离子,但是四级能自动去极化。
而神经纤维是不能自动去极化的,要刺激才能去极化,这点上是与自律细胞是不一样的,从波形上讲心室肌细胞属快反应细胞,上升与下降都较快,而神经纤维细胞上升与下降相对较慢。心肌自律细胞上升与下降也较慢,波形上与神经纤维相比主要是四期能自动去级,而且后两者平台期不明显,而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相对较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哪五期?

6. 心室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异同

心肌与骨骼肌都是横纹的 
心肌收缩为供血,故不能强直收缩——动作电位存在2期(平台期):此期复极过程很缓慢,基本停滞于接近零的等电位状态,2期是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也是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波形平坦
骨骼肌就没这么麻烦,可以强直收缩,骨骼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短,波形陡促

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五期,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的,其机制简单的归纳如下:

1:0期(除极过程)——心室除极过程,膜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 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历时仅1~2ms。

机制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兴奋后引起快钠通道的开放,造成钠离子的内流。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此期的影响因素是快钠通道,快钠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过程?

8.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主要是指的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这个是心室在整个收缩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主要特点是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明显不对称,通常分为0、1、2、3、4期五个时相。
0期,也就是去极化过程,心肌细胞的膜电位由静息时的-80到-90mV迅速上升到0电位,并继续上升到+30毫伏左右,主要是由快钠通道开发和钠离子内流到细胞内而引起。
1期,快速复极初期:在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主要是由于快钠通道失活和一过性外向钾电流引起。2期 平台期:此期复极过程很缓慢,基本停滞于接近零的等电位状态,2期是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也是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向的L型钙电流和外向的延迟整流钾电流。3期 快速复极末期:2期复极后,复极过程加速,由0mV迅速下降到-90mV.是因为内向的L型钙电流关闭和外向的钾电流增加所致。4期 静息期 是3期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的时期。细胞膜上的钠钙交换体和钙泵以及钠泵工作,排除钠和钙,摄入钾,恢复膜电位到精息的-80到-90mV,以备下一个周期。
参考《生理学》第七版,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