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还有哪些企业不上市?

2024-05-10 04:20

1. 华为和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还有哪些企业不上市?

 在资本魔兽面前,有几人能经受住上市一夜暴富的诱惑?多年前传说的“不上市联盟”早已悄然瓦解,只有华为和老干妈在默默坚守自我。百难不倒的华为和洁身自好的老干妈成为一股清流,在资本市场外依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企业战略定力。
   民间曾将哇哈哈、华为、顺丰和老干妈4家企业戏称为“不上市联盟”。昔日的“不上市联盟”,如今只剩老干妈和华为尚未松口。顺丰早已经借壳上市了,娃哈哈准备上市。也就是说,如今还坚持不上市的只剩下华为和老干妈了,“不上市联盟”在时间的杀猪刀和资本魔兽面前已经土崩瓦解。
     
   
   1、华为不上市的原因在哪里?
   任正非说,资本是最没有温度的动物,资本是最没有耐心的魔兽。因此,为了华为的长远发展,任正非坚决不上市。华为作为全球企业500强中为数不多的非上市企业,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谈及华为上市问题曾表示:“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因此,资本市场的短期和不确定性,会让华为做一些短期的行为来刺激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行为,但长期的投资就难以实现。这是华为坚决不上市的主要原因。
   2017年6月,任正非面对国内媒体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华为的发展不缺资金,因此不会进入资本市场,绝对不上市。“如果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就会多元化,就会摧毁华为20多年来还没有全理顺的管理。”任正非还说,华为上市会造富一大批公司员工,“这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我们看到,不少企业上市以后,实控人、高管都成了亿万富豪,每年套现不亦乐乎,整天忙着资本运作,甚至不惜辞职来套现减持。为了套现更多的钱,一些上市公司热衷“市值管理”,以外延式并购把市值做大,然后让财富乘上市盈率的倍数。这样,这些公司高管还有心忙于实业吗?就是普通员工,也有不少在上市以后成了百万富翁。这样的上市公司,谁还有心思忙正事?正像任正非说的,失去了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另外,华为创造性地建立了员工持股机制,任正非仅占1.01%,而把其他的股份都分给了员工,因此华为就有数万名持股的员工,这是华为保持生生不息创造力的根本所在。如果华为想要上市,则这些股份则需要根据上市要求清理,可能造就大量华为核心员工的利益遭受损害。当然,华为有充足的现金流,也是不上市得底气。
     
   
   2、老干妈能忍住上市暴富的诱惑吗?
   作为知名调味品企业,老干妈一直奉行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三不”标签。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经提出“上市圈钱论”,认为“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此前“老干妈”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老太太(创始人陶华碧)常说,隔行如隔山,我们只做辣椒行业的龙头企业。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现如今又被传出要上市的消息,正如网友们所说的老干妈禁不起深交所抛向的橄榄枝吗?
   前不久,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在实体经济座谈会上表示,深交所此次来黔,就是要为拟通过上市、发债等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服务。不过,8月8日,老干妈董秘刘涛回应称:“深交所就是来看看,老干妈不会上市,未来也没有上市的计划。”
     
   
   陶华碧早在2014年即退出了对老干妈的持股,放权由儿子李秒行和李贵山打理。2014年3月,一篇媒体报道曾提及老干妈成立之初的股权结构,称股东结构极其简单,只有陶华碧与其两个儿子。其中,陶华碧仅占1%的比例,大儿子李贵山持有49%,小儿子李辉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近年来随着陶华碧年事已高,老干妈的日常事务已逐步由两个儿子接手。而在最新的老干妈股东榜上,陶华碧所持股份也已完全退出,交给下一代。那么,陶华碧的儿子会不会将来让老干妈上市呢?这可说不准。
   3、娃哈哈准备上市的背后是业绩下滑
   最近,宗庆后被迫松口,对“永不上市”打起了哈哈。娃哈哈已清退员工持股,“再不上市就没机会了”。那么,“坚决不上市”的娃哈哈为什么要上市呢?其上市背后是五年营收降300亿,产品老化新品不振,企图以上市来提振公司业绩,以资本市场对娃哈哈进行重塑。
   之前,宗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上市,公司现在不缺钱,如果未来要上需要大资金投入的项目,也可以考虑上市。对于娃哈哈上市,这已经不是宗庆后第一次松口了,早在去年娃哈哈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就一改多年来“坚决不上市,娃哈哈不差钱”的老调,表态称,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此外,在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娃哈哈以每股2.6元的价格清退员工股份,这一消息被认为是公司将要上市的前奏。根据新公司法规定,拟上市公司向证监会申请上市的时候,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娃哈哈从1993年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全部股东数量已经超过15000名。所以,如果娃哈哈想要上市,公司就必须要回购员工股份。
     
   
   2010年,娃哈哈的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宗庆后还发出豪言,要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不过就在第二年,娃哈哈的业绩出现了首次下滑。虽然在2013年创造出了783亿元营收的佳绩,但是之后业绩就开始一路下滑,到了2017年营收跌到了464亿元,距离1000亿元的目标已经相去甚远。
   业绩连续4年下滑,5年营收缩水超300亿元。传统的运营也遭遇了很大的挑战,有业内人士甚至抛出了娃哈哈即将消亡这样的观点。因此,娃哈哈准备上市的背后,是业绩下滑。
     
   
   4、顺丰借壳上市的背后是快递行业竞争激烈
   之前,谈到上市,王卫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
       
   
   中国快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利润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国家的政策鼓励下,资本开始追逐快递行业,大家都不想在资本市场的起跑线上落后于其他公司。所以,当圆通和申通率先抢跑的时候,不甘落后的顺丰开始变的雷厉风行。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能够上市,代表着整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非常的不错,会所有所有上市公司都会被打上优质公司的标签。但是这样落后的观念,在今天似乎不太能够流行。
     
   
   事实上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上,无论是大是小的公司能够进入股市进行交易,对公司的现金流而言,是一次非常强大的补充,并且会吸引无数投资人的注意,不仅限于小的散户,还有那些能够真正让公司现金流得到改善的“庄家”。
     
   
   以上是公司上市的好处,但是大家众所周知,资本都是逐利的,一个资本进入一个投资标的的内部,肯定是希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迅速获取一波利益,以此达到超高的投资回报率。 这种极端的回血方式,在某一程度上是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所以,这也很好的能够解释华为、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了,首先华为而言,内部有充足的现金流光,并且公司的战略是不断的投入研发经费,这些研发经费占了每年公司营收不小的比例, 在华为的发展概念中,它希望通过长远而又稳健的步伐,按照自己最初的理想走下去。如果有资本的介入,华为的整个在研发上面的投资就会受到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也会受到资本的压迫,对华为这样一家有理想的公司而言是不划算的。 
     
   
   对于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这也是跟它的决策人陶碧华有很大的关系吧, 放眼全中国再也找不到几家能够跟老干妈的现金流媲美的公司了,接纳资本的引入,无非也就是为了钱,既然自己有钱,那何必还去搅这一趟浑水呢? 
     
   
   就目前我国而言,有许多优质企业没有实现上市,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烟草公司,它在13年的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毫无疑问拥有着超强的吸金能力。
   让我们由老干妈不上市说起。
   一句话,专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是老干妈的“魅力”所在。
   
   近日,深交所赴贵州调研,走访了老干妈、货车帮等企业,为贵州地方企业在发行上市、公司债和ABS(资产支持证券)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由于老干妈品牌的巨大成功,加之其创始人陶华碧著名的“三不”原则,深交所此行被解读为希望老干妈上市的“要约邀请”。但老干妈很快否认,表示并没有上市的准备。
     
   “老干妈”是个传奇,这些年甚至随着中国人的步伐走向海外。曾经有段子说,也门撤侨时海军战士如何分辨排队上船是否中国公民?就问老干妈叫什么名字,如果能正确答出“陶华碧”三个字,那就是同胞,就可以上船了。对于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来说,烧菜放老干妈,吃的是来自祖国的味道。甚至连外国人也为之疯狂,把陶华碧奉为世界上最“火辣”的女人。
   上世纪80年代末,陶华碧开设一家小店,经营凉粉冷面,然而作为辅助调味品的辣椒酱却意外广受欢迎。到1996年,陶华碧索性关闭了餐馆,专门生产辣椒酱,20多年如一日,成就了今天的“老干妈”品牌。
    不上市联盟 
   2016年,老干妈销售额突破45亿元,3年间纳税20多亿。如此成功的企业,交易所邀请其上市也是合情合理的事。然而陶华碧曾多次表达她的“三不”原则,即“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她旗帜鲜明地坚持“上市骗钱论”:“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民间曾将娃哈哈、华为、顺丰和老干妈等四家企业并称为“不上市联盟”。首先,他们经营得都非常成功,其品牌在各自领域都出类拔萃;其次它们都有个性鲜明的领导人;最后,其领导人都曾公开表示拒绝资本市场。
   如今,顺丰已通过借壳曲线上市,娃哈哈开始清理员工股(国内监管要求上市前公司股东小于200人,清退员工股被解读为准备上市),华为因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短期不太可能上市,而股权结构清晰(只有母子三人持股)的老干妈各方面条件均具备,却明确拒绝上市。
   陶华碧自己曾说:“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妇人,所以我的某些经商观点也很传统。”对于她来说,不但上市融资是骗人的,而且传统商业司空见惯的短期贷款乃至压账期的这样的行为也为她所不齿。“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这一强硬作风使得其公司财务账户中,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科目长期为零。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这是很少见的。而且对于传统营销她也及其排斥,火遍全球的老干妈品牌居然从未做广告宣传。
   今天,或许就算最传统的人也无法全盘接受老干妈的商业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陶华碧就是在这样苛刻到近乎自虐的条件下,一步步把老干妈品牌做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不上市”联盟有4家,但如果继续增加限制条件,搞个“不上市不贷款不压账不打广告联盟”的话,恐怕只有老干妈一家独孤求败了。
   话说回来,做企业做到这样得纯粹,不火简直没天理,上不上市的都不重要了。
    上市到底是什么? 
   话说回来了,如今人人都在说的上市,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许多企业都希望上市,而这几家极其成功的企业却选择不上市?
   “上市”是IPO,即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通俗说法。从本质上来说,所谓上市即公司将一部分股权公开出售给公众持有,并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这牵涉到一系列公司财务、股权架构及证券市场相关的制度与规则。非上市公司变成上市公司,其经营状态发生了变化。为完成这种变化,公司付出了一些代价,也获得了一些好处。
   先说代价,公司上市成功意味着把自己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自此,公司从决策流程到经营结果的全过程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经得起质疑,见的了阳光。上市公司要定期向 社会 披露经过专业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不但要详细披露此前会计期间的各项经营状况,其管理层就当下经营及未来战略的看法,以及与关联公司的业务往来等很多投资者关心的细节问题。而且,由于涉及公众利益,证券监管体系要求上市公司对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换句话说,如果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要承担刑事罪责。
   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无需公开披露财报、高管信息和关联交易。公司财务制度是否规范,公开言论是否可信,大多依靠其高管的自律,没有刚性约束。日前马斯克通过推文公开称“正考虑将特斯拉私有化,钱已到位。”,其股价应声大涨。美国证交会紧跟着就问询:你是认真的吗?钱到位了?有什么文件证明吗?还是说你是在误导投资者,操纵股价?马斯克赶紧承认私有化的说法有欠考虑,而特斯拉的股价随之蒸发百亿美元。
     
   说完代价,再看好处,公司上市后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融资渠道的多样化。由于证券市场高度规范化体系化的公开披露,上市公司比以往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公司上市后更增加了多种直接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配股、定向和非定向增发)、优先股、公司债、可转债,甚至以应收账款为标的进行ABS(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经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说,上市所带来的融资渠道多样化是企业扩大规模的重要助力。
   从公司的视角看,上市代表着公司承诺接受公开的标准化的约束,因为接受这种严苛的约束,公司将受到广大公众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认可,进而获得未上市公司所不具备的多种融资渠道。
    上市的高溢价从何而来? 
   对于公司来说,上市是履行更多“义务”,进而享受更多“权利”。而对于公司股东尤其是创始人来说,上市则是其个人财富实现大幅度增长的里程碑。一般来说,公开上市的发行价格一般能够获得极高的溢价。也正因此,很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把上市作为其短期目标。一方面这能够实现个人财富的迅速增值,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企业短期的生存问题。
   很多人不理解上市的高溢价,其实从金融角度来看,高溢价包含了 未来收益变现 以及 流动性溢价 两个内容。上市以后,公司的股价在公开市场交易,相当于投资者用手中的钱给公司投票,如果公司经营预期良好,买者众多、持有者惜售,那么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就上涨。公开交易形成的价格即是对公司未来收益变现。
   苹果近几年的盈利在500亿美元左右,但市场广泛看好其未来经营,其市值超过万亿美元。每年盈利500亿的苹果今天“值”万亿,这就是把未来预期的收益换算成今天实时交易的股价。同理,一个公司上市前,根据监管要求要披露此前若干年的经营和盈利情况,向投资者全面透彻地展示和推介自己,并接受投资者公开的估值。
     
   估值的方法有很多,这正是金融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股票市场最常用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市盈率——PE Ratio,即价格与盈利的比率,往往以倍数计算。因此市盈率就是股价与每股净盈利的比率,或者总市值与财报上税后净利润的比值。还以苹果为例,万亿市值比上每年500多亿的盈利,就是不到20倍的市盈率。如果作通俗的理解,就是现在以1万的价格购买每年盈利500的一项资产,按当前的数字计算,约20年后收回全部投资,换句话说,该项资产的市盈率为20倍。
   除了未来收益变现,上市公开交易还带来了流动性溢价。这也很好理解,相对来说人们更愿意持有在公开市场交易和价格透明的资产。设想你持有未上市公司的股份,如果你想出售,那么你需要向每一个潜在买家介绍公司的情况,而意向买家却未必相信你的描述。像这种不能以预期价格迅速变现的资产被视作“流动性差”,买来容易,再出手就难了。像工厂、商业店铺、机械设备和 汽车 房屋等,这些不动产或动产基本都难以按其实际价值立刻出售。
   持有和交易实物资产,其流动性都很差,如果这些资产以证券的形式存在,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工厂和机械设备组成公司,商业店铺和 汽车 房屋等就成为了公司的法人财产。如果公司的股份公开上市交易,那么买卖股票就相当于对实物资产进行交易。所有权的本质没变,但其流动性却极大提升。这种有一个规模巨大的公开市场随时可以按市价变现的属性,给资产带来的就是流动性溢价。
    上市是手段不是目的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我们听到越来越多上市暴富的资本神话,仿佛上市成了企业的终极目标。不管对于企业家还是公众来说,这都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实现长远的价值增长。上市对于公司来说既是一次借助外力的扩张,也是在外界监督下规范化和 社会 化的过程。上市企业含有公众持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要考虑广大公众股东的利益乃至 社会 责任。这种现代化与规范化是初创的家族企业所不能比拟的。
     
   正是由于强大的监督,美国市场抓出了上市公司与审计师事务所合谋侵害股东利益的安然事件,而中国市场上也有因专业人士的一篇质疑文章而揭露财务造假的蓝田案。上市并不意味着就从此轻松愉快,反而是公司发展进入更复杂更高级阶段的里程碑。
   今天公众对于上市的种种理解,源于市场的急功近利,投资者希望抓住黑马和独角兽,盲目给出高估值;而企业家希望上市套现暴富,失却了经营的初心。归根结底,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到三十年。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开 历史 倒车,因噎废食不可取。
    老干妈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有人认为老干妈不上市,经营很成功,因此上市不好。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毕竟过于简单。如果此论成立,那么按照陶华碧的说法,她不单单是不上市,而且不贷款,不压账期。那么所有银行贷款都不好,所有上下游的短期资金周转也都不好。但凡现代企业有几个能做到100%自给自足完全不需要融资的?现代商业体系,无论百货超市购物中心,有哪个敢说自己每笔交易都钱货两清,从不压账期的?
   简单的推演就能看出上述结论的荒谬。老干妈“纯粹自循环”的模式之所以可行,一方面在于其产品单一,上下游清晰可控;另一方面在于其品牌经营的专注和成功。按照现代商业逻辑,在一个品类获得优势地位,应该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产品线,争取更大的利益。这就好比一位刀客苦心修炼20年,刀法独步天下,此时来了一群专精各类武术器械的人,纷纷向这位刀客介绍十八般兵器。多掌握一种技能就多一分强大。
     
   换一般人,估计贪多务得,反而在多样化的工具和多元化的业务中迷失了。而老干妈还是心无旁骛,只专刀法。对自己能力的界限有清醒的认识,专注经营自己最擅长和最强大的领域,这才是老干妈值得每一个品牌经营者学习的地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像老干妈和华为这样的企业,能够明白上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否需要上市,是否愿意上市,何时上市都有自己清醒的判断。
   至于陶华碧说上市都是骗人,那就想多了。刚上大学的学生有了雄心壮志,很喜欢拿比尔·盖茨说事。“你看比尔·盖茨大学都没毕业,照样成为亿万富翁,所以读大学没用。”这说白了就是用诡辩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的确有些个天才,不经九年义务教育,不上大学照样能够成才。但对于99.99%的人来说,这种人就是传说,这种模式完全不可复制。
   老干妈所有的交易都结现款,连隔夜的账期都没有。她愿意这样做而且做到了,单这一点,现代商业环境中就几乎没人能做到。专注于唇舌论辩没有意义,比尔·盖茨值得学习的是他的创新和进取,而不是大学没毕业;老干妈值得学习的是她的专注与纯粹,而不是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
       

华为和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还有哪些企业不上市?

2. 你认为华为和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

亲您好,华为不上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权架构比较特殊,如果上市会变更公司的根基;二是华为不缺钱,缺钱的时候通过发债而非上市来解决。再说老干妈老干妈一直宣扬现款交易,实际上现代商业体系下,你做不到每笔款都现款交易,必然会出现赊销赊购。老干妈不上市的原因很复杂,尤其是争夺控制权方面【摘要】
你认为华为和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提问】
亲您好,华为不上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权架构比较特殊,如果上市会变更公司的根基;二是华为不缺钱,缺钱的时候通过发债而非上市来解决。再说老干妈老干妈一直宣扬现款交易,实际上现代商业体系下,你做不到每笔款都现款交易,必然会出现赊销赊购。老干妈不上市的原因很复杂,尤其是争夺控制权方面【回答】

3. 上市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老干妈不上市?

简单的说,上市就意味着公司将会有更高的知名度,并且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理论上说公司上市能获得那么多的好处,换成谁谁都想上市。但是俗话说得好利益越大风险越大,就像上面说到的,上市之后公司的确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但是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会进一步扩大,很容易就得不偿失。但是对老干妈来说,上市是不可能的。老干妈可是知名品牌老干妈的产品是经过多年的实打实积累下的,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资金方面,老干妈都得到很好的保障。老干妈不想上市的原因,其实就是不想外人掺和进来,一旦上市,老干妈现在的经营模式必须改变,很多东西就不是自己可以决定了。况且老干妈创始人陶碧华表示,做质量比上市更实在,现在只想停下来把质量弄好

上市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老干妈不上市?

4. 引进国际资本的血泪教训,终于明白华为、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了

  近几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用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形势喜人来形容。在如火如荼的商业浪潮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创新、有规模、有远见的优秀品牌,如华为、阿里巴巴、京东、小米、格力等等,他们是各自行业中的骄傲,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但市场经济也很残酷,有不很多大品牌崛起,也有不少大品牌倒下,如俏江南、大娘水饺、天府可乐、大宝、美加净等等,他们曾经风光无限、元气满满,但现在却萎靡不振、悄无声息,就要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遗忘和抛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先回顾一下他们曾经的高光时刻。 
    俏江南: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合作商 
    曾经拿下2008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服务商资格,负责为8个奥运场馆提供餐饮服务,在全国有近73家直营餐厅,大幅度占领了我国高端川菜市场的俏江南。 
       大娘水饺:风靡南北的国民快餐 
    创立于1996年,经过20年发展,经营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100多个城市开设400余家餐饮连锁店,曾获荣膺“中国快餐十大著名品牌企业”、“中国快餐十强企业”的大娘水饺。 
       天府可乐:最强国产可乐 
    一代中国人的可乐记忆,顶峰时有108家工厂,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年生产6万多吨,相当于1亿多瓶,在莫斯科、日本、美国都能看到它的踪迹,他就是重庆的天府可乐。 
       南孚电池:中国第一民族品牌 
    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2003年走向顶峰,占据着中国干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中国销量第一、世界销量第五,一年能卖出7亿只的干电池品牌的南孚。 
       等 等 
    可以说,这些品牌在当年都是数一数二、光彩无限的,但慢慢地,他们有的改头换面、有的淡出公众视线、有的黯然退场。究其原因和他们盲目引进资本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引进外资是如何导致他们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总体来说,就是投资方为了追求自身的回报,不顾合作伙伴的具体发展,如不给予对方理解和支持,以自我利益的实现为中心,甚至落井下石,导致品牌方经营陷入困境,最后出售或退出企业经营,历经多年心血经营的品牌从此走向灭亡。一句话就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以俏江南为例 
    当初张兰为了让公司加快发展,引入鼎晖创投的投资。为保证投资回报,鼎晖要求张兰签订上市对赌协议,内容为非鼎晖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无法在三年之内上市,鼎晖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具体指签约时确定俏江南上市后鼎晖能获得的回报金额,不能上市的话也要按该金额支付,而且鼎晖还可以抽回投资本金。当然,俏江南可以获得鼎晖投资资金三年的使用权。 
       结果俏江南被爆回锅油事件,以及受“禁止公务消费”的影响,口碑和销售额双双下降,俏江南自此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最终自然也无法按期上市。此时鼎晖投资要求严格执行对赌协议,由于收入锐减资金紧张,创始人张兰被迫接受鼎晖资本的提议,将自己82.7%的俏江南股份卖给拥有欧洲背景的香港私募股权基金CVC,用于兑现当初与鼎晖投资的对赌协议。 
       经历此次融资事件之后,张兰不仅失去了公司控制权,俏江南也不再是以前那个俏江南。曾经说好共同赚钱的鼎晖在俏江南出现失误时,没有给对方东山再起的机会,坚决执行对赌协议导致一代知名中餐品牌就此衰落,可以说资本对利益的追求毫不含糊、一刻也不能等的。 
        
    再看看大娘水饺 
    大娘水饺创立于1996年,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店规模达到450家,年营业额15亿元,成为水饺餐饮行业的一代宗师。 
    由于年岁已高,吴国强想找一种相对轻松的模式经营大娘水饺。这时,投资过俏江南的香港私募股权基金CVC找到吴国强称愿意投资大娘水饺。 
       开始吴国强不太愿意,过后,CVC基金给吴国强提出了产品标准化和打造中国快餐第一品牌的建议,并给出了较高的入股价格,最后吴国强动心了,以仅持有10%的股份引入CVC。自从CVC入股后,大娘水饺就从一个创业者努力创业的企业,变成了一个资本运作的企业。 
       为提高收益,大娘水饺在产品成本上做手脚,通过偷工减料以及减少员工数量等方式节约成本,将原来每个水饺的重量从20g下调到17.5g,质量大幅缩水,但价格并没下降,导致大娘水饺开始失去粉丝与顾客,营收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吴国强也只干了3年顾问和2年董事长就被迫出局。 
       当消费者渐渐远离大娘水饺后,CVC打起新主意,他们榨干品牌剩余价值的大娘水饺以3.5亿元的低价转给国内的格美集团,迅速套现离场。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投了多少钱进去,就要加倍赚回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创始人的细 水长流做百年品牌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企业一旦上了资本的贼船就无法回头。 
       相比于俏江南和大娘水饺直接被资本玩弄,南孚电池和天府可乐的合并收购则更委婉,吃了个哑巴亏。 
    天府可乐的崛起是中国碳酸饮料的一个奇迹。1980年,重庆饮料厂开始生产天府可乐,1981年,天府可乐品牌拿下川渝饮料市场75%的份额,并成为川渝两地特产之一。顶峰时,天府可乐拥有108个工厂,除西藏与港澳台外,其工厂几乎覆盖全国。 
       1990年,天府可乐远销海外,在莫斯科建立灌装厂,被日本风间株式会社代理,在美国世贸大厦设立销售公司,进入美国市场1994年,如日中天的天府可乐与百事联姻。本来说好百事帮天府开拓海外市场,天府帮百事开拓国内市场。 
       结果,合资第一年,天府可乐还能维持75%的市场占有率;第二年,生产比重下降到50%;第三年只有20%;第四年只剩1%。到1998年,天府可乐已经名存实亡,百事助力天府可乐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一句空话,天府可乐的销售渠道却被百事可乐全部占用。2006年,天府可乐只得将所持有的股权以1.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百事公司。 
       再来看南孚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公司成立于1988年,主要股东包括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 
       1990年7月15日,南孚以6000多万元代价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1993年南孚再次引进德国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金霸王电池母公司)收购。这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么,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是怎么一夜之间落入美国人手里的了? 
    原来1999年,经营红红火火的南孚电池应引进外资的要求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虽然看起来南孚拥有绝对控股权,但只要外方股东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后来,由于百孚公司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又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基地福建公司20%的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通过其他方式收购1000多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外资对南孚的控股已达到了72%。 
       对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来说,其操作手法就是寻找有潜力的优秀企业,投资后推动其上市,在时机成熟时抛售其所持股份,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摩根士丹利几大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就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 
       曾经南孚的手下败将金霸王(进入中国市场10年,占有率只有10%)却一个转身成了南孚的上家。为了避免和母公司的金霸王电池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得匆匆鸣金收兵,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渐渐地失去活力。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南孚又成了宝洁子公司的子公司。 2014年11月,一国内投资机构从宝洁公司手中将南孚电池回购。2016年,南孚电池借壳亚锦 科技 登陆新三板顺利上市,至此,南孚电池才结束卖身史重回到国人手。 
       可以说,一个企业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一旦与资本机构发生了合作关系,就失去了气节和尊严,发展经历变得憋屈坎坷起来。 
    但作为同样创立于80年代,有着巨大的品牌效应和骄人业绩的华为 科技 和老干妈食品,由于他们对自身发展和资本的本质有着清晰认识,从而很好地避免卷入了资金险恶的摆布之中。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司引入资本,就会脱离现有的发展轨道,公司不再属于自己、品牌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虽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是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但要引进资本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就算确实有这个需要,至少要明白以下三点,才能保障企业能长久发展,不为他人做嫁衣。 
     
    1. 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分开 
    基本上,投资者关注如何快速让钱生钱,赚钱走人;如果让他们参与经营,他们都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资本的本质。而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更懂得品牌打造的不易,更看重市场的培养和顾客的体验,他们愿意建立可持续运营的价值系统来实现盈利,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做百年老店。 
       因为双方关注点不同,导致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如在企业经营不善时,经营者想的是如何改善产品,提升服务;投资者想却是如何及时止损,趁企业还有价值时,转让股份获得本金。俏江南被推给CGV基金,南孚电池被多次转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投资者和经营者尽量要分开。 
       2. 品牌扩张是否要引入资本 
    资金对企业的发展作用很大,但对企业来说,是不是真的需要引进资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以南孚电池为例,当时的南孚电池在全国已经做到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且发展势头一直都很好,由于不必要的引入外资,导致企业后来的经营十分被动。 
       从最初的百孚转让股份给摩根士丹利到摩根士丹利主动收购中国商品基地福建公司股份;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联合将股份卖给吉利公司到吉利公司将股份卖给宝洁公司,从宝洁公司将股份买给国内某投资机构到新三板上市。 
       南孚这个潜力巨大、电池行业的领导品牌却被反复转手,平频繁易主,成为资本套利的工具,毫无主动权,堪称最悲哀的民族品牌。 
    因此,对资金的引入,一定要看企业是不是有这个必要,以及在后期的经营中能不能把握企业决策的主动权,这才是关键。 
     
    3、要清楚资本投入的真实意图 
    资本为了赚钱而投资本身没有错。但我们要弄清楚他们是为了短期回报捞一笔就走,或者说为了夺你的市场而投资,还是愿意与你共同发展打造长久品牌,获得更持久的回报,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其中俏江南、大娘水饺和南孚电池遇到的投资机构就属于典型的为了短期捞一笔就走。因此这些机构在入股之后,关心的是偷工减料降低成本,降低员工待遇减少开支,然后就是不停地寻找高价的接盘侠等等。他们看不到公司潜在的问题,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只想着怎么更多更快地收回投资回报。 
       还有一种是典型的引狼入室、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倒下了,如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合作。由于两者同是可乐,竞争关系和代替关系都十分明显。 
    作为有着丰富国际商业运作经验的百事可乐,不但没有感谢天府可乐给他牵线搭桥的机会,反而将天府可乐往绝路上逼,从最开始的75%的出货量到1%的出货量,也就四年时间,典型的吃着合作伙伴的饭砸合作伙伴的锅。 
       如软银之于阿里、高领之于京东和IDG之于腾讯就不一样了。他们知道企业成长需要时间,只有企业发展壮大后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他们很理解和包容这些公司存在的小问题,也愿意慢慢等待他们的成长,也才有了如今的超额回报。这是很多资金机构做不到的,亦或是企业各自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亦或是选择不一,于是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别,确实让人感叹。 
       企业发展和人的成长十分相似,会经历许多坎坷,也会遇到很多机会,如何决策尤其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要明白,品牌发展需要时间,所有的投机取巧都不会长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投资者对资本的回报更加苛刻与无情无义,因此决策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转发关注,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谢谢!   

5. 那么多的公司挤破头要上市,为何老干妈却坚守不上市呢?

企业上市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融资,实现企业的快速壮大。老干妈显然不需要,人家一年收入超过45亿,虽然不知道净利润是多少,从年纳税超过7亿元来看,每年赚的钱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上不上市都是一个公司的自主选择。没有一家公司是不缺钱的,特别是家族企业。但是,如果家族企业内部运行良好的话,经营、生产和资金各方面都没有很大的问题的话,那么上市就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以老干妈的商业模式来看,就是简单的收款-发货,连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都没有,更别提去上市做一个公众公司了。
如今看来,公司上市后具有的那些优点并非“老干妈”所需,而且上市后势必会分出一部分股份出去,“老干妈”何必上市呢?就像华为所说,如果自身利润能够支持公司的发展和扩张,不贷款不上市也很不错。
老干妈”的实际掌权者依旧是“老干妈”陶华碧,如今的她已经不怎么去办公室了,也不涉及公司的具体业务,唯一的工作就是偶尔去工厂转转,看看有没有质量问题。其实,陶华碧的传奇并不在于她的创业有多么艰难和轰轰烈烈,而是用一个较为原始的管理思想,创造了一个上亿元的辣椒帝国。

那么多的公司挤破头要上市,为何老干妈却坚守不上市呢?

6. 华为、老干妈不上市是明智之举,我们的优质企业是如何被收割的?

俏江南、大娘水饺、天府可乐、大宝、美加净等等,他们曾经风光无限、元气满满,但现在却萎靡不振、悄无声息,就要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遗忘和抛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以俏江南和大娘水饺为例,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优质企业是如何被收割的。
俏江南是如何被收割的?当初张兰为了让公司加快发展,引入鼎晖创投的投资。为保证投资回报,鼎晖要求张兰签订上市对赌协议,内容为非鼎晖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无法在三年之内上市,鼎晖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
具体指签约时确定俏江南上市后鼎晖能获得的回报金额,不能上市的话也要按该金额支付,而且鼎晖还可以抽回投资本金。当然,俏江南可以获得鼎晖投资资金三年的使用权。

结果俏江南被爆回锅油事件,以及受“禁止公务消费”的影响,口碑和销售额双双下降,俏江南自此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最终自然也无法按期上市。
此时鼎晖投资要求严格执行对赌协议,由于收入锐减资金紧张,创始人张兰被迫接受鼎晖资本的提议,将自己82.7%的俏江南股份卖给拥有欧洲背景的香港私募股权基金CVC,用于兑现当初与鼎晖投资的对赌协议。

经历此次融资事件之后,张兰不仅失去了公司控制权,俏江南也不再是以前那个俏江南。曾经说好共同赚钱的鼎晖在俏江南出现失误时,没有给对方东山再起的机会,坚决执行对赌协议导致一代知名中餐品牌就此衰落,可以说资本对利益的追求毫不含糊、一刻也不能等的。
大娘水饺是如何被收割的?大娘水饺创立于1996年,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店规模达到450家,年营业额15亿元,成为水饺餐饮行业的一代宗师。由于年岁已高,吴国强想找一种相对轻松的模式经营大娘水饺。这时,投资过俏江南的香港私募股权基金CVC找到吴国强称愿意投资大娘水饺。

开始吴国强不太愿意,过后,CVC基金给吴国强提出了产品标准化和打造中国快餐第一品牌的建议,并给出了较高的入股价格,最后吴国强动心了,以仅持有10%的股份引入CVC。自从CVC入股后,大娘水饺就从一个创业者努力创业的企业,变成了一个资本运作的企业。
为提高收益,大娘水饺在产品成本上做手脚,通过偷工减料以及减少员工数量等方式节约成本,将原来每个水饺的重量从20g下调到17.5g,质量大幅缩水,但价格并没下降,导致大娘水饺开始失去粉丝与顾客,营收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吴国强也只干了3年顾问和2年董事长就被迫出局。
当消费者渐渐远离大娘水饺后,CVC打起新主意,他们榨干品牌剩余价值的大娘水饺以3.5亿元的低价转给国内的格美集团,迅速套现离场。

总结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投了多少钱进去,就要加倍赚回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创始人的细水长流做百年品牌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企业一旦上了资本的贼船就无法回头。可以说,一个企业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一旦与资本机构发生了合作关系,就失去了气节和尊严,发展经历变得憋屈坎坷起来。

但作为同样创立于80年代,有着巨大的品牌效应和骄人业绩的华为科技和老干妈食品,由于他们对自身发展和资本的本质有着清晰认识,从而很好地避免卷入了资金险恶的摆布之中。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司引入资本,就会脱离现有的发展轨道,公司不再属于自己、品牌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7. 华为和老干妈为什麽不上市啊?


华为和老干妈为什麽不上市啊?

8. 华为和老干妈为啥不上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