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背景

2024-05-05 02:57

1.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背景

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山东人的跨世纪之梦。早在1993年,就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1997年被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以2001年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 2006 年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标志,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攻方向。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其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向西可连接广阔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具备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拥有800多万亩未利用土地,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受黄河冲击影响,土地后备资源还在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增加,具有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此外,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0多种,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海岸线近900公里。风能、地热、海洋等丰富的资源,具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生态系统独具特色。多种物质和动力系统交汇交融,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可大规模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区已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自1995 年至今,黄河三角洲地区在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年均增幅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实现 GDP4755.8亿元,占全省15.3%。根据《规划》,到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9300亿元,2020年达到15000亿元,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背景

2. 黄河三角洲发展趋势

黄河三角洲被国家确定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和“高效”是对黄河三角洲未来发展方向和经济属性的根本性定位。旅游开发的方向也同样要坚持这一基本定位,而且,也只有这样的定位才符合黄河三角洲的实际。

  低开发,在这里是作为一种旅游开发的模式。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人类最少干预,本身也是现代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低开发”、少干预,并不意味着开发低端的、粗放型的旅游产品,恰恰相反,现代旅游理念中,真正高端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旅游产品,往往都是充分尊重原生态的资源型产品,其高端主要体现在服务过程,而不是在对资源的干预程度。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根本性转变的观念。

  低污染,在这里是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作为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优化和生态文明应该是基本的发展原则,在这种前提下,任何的开发建设和生活、生产活动,都不能产生污染。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使这里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增值。

  高效益,在这里是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追求效益,既是保护的宗旨,也是开发的宗旨,但我们讲的效益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希望能够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进一步的培育,使黄河三角洲这一稀缺的资源区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争取早日建成符合国际水准的国家公园。

  上述的“两低一高”原则,完全符合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而黄河三角洲本身也完全符合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所以,坚持“两低一高”原则,建设国家公园,应该是黄河三角洲追求的目标。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规划

根据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 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山东省政府于2008年3月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就打造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规划开发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 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在旅游产业上将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同时,还将发展民俗旅游区,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依托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艾里湖等,开发湿地生态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开发东营、滨州城市生态旅游。依托观海栈桥和莱州黄金海岸,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为龙头,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度假旅游等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规划

4. 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开发

黄河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面向渤海湾,北邻京津冀,是中国最后一块待开发大河三角洲。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土地800多万亩,同时,这里还有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胜利油田及广袤的湿地。在其周边,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使其在参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后,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东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及开发主战场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透露,2009年东营市将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投资1100亿元,发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和现代渔业及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定位一是高效,二是生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端污染的产业及企业,一概排除在外。

5.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Yellow River Delta)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以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自河南省巩义市以东至海的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黄河三角洲,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
本次研究主要在狭义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工作,也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并密切配合区域规划的需要,因此,研究区为东营市全境(图1.1)。

黄河三角洲

6. 黄河三角洲变化趋势

黄河三角洲变化趋势如下:
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由于黄河泥沙大量沉积,导致黄河三角洲不断向海洋延伸,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陆地之一。
作为最新成陆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并涉及到入海流路的多次改道,其海岸线的演变快速而复杂,大量的未利用土地有待开发。

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态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显,以海洋侵蚀作用为主,属于蚀退型海岸;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海岸处于进淤状态,属于强淤进型海岸。

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频繁而快速,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等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
行水期黄河三角洲岸线一般以淤进造陆为主, 停止行河岸段,海岸侵蚀后退速率趋于缓慢,逐渐地变得相对稳定,在长时间不行水的海岸段,岸线基本保持稳定,随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该区域的海岸线演变受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

7.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国家战略。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规划范围

200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目前区内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近45%。未利用地集中连片分布,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