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是指什么意思?

2024-05-06 05:55

1. 公爵是指什么意思?

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公爵是指什么意思?

2. 公爵是什么意思 公爵的解释

1、公爵,是指一指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位在侯爵之上;二指英国贵族等级最高的爵位。
 
 2、公爵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公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

3. 什么是公爵?

周代礼制下的最高等爵位,如西周宋、虞、虢等过均为公爵国。而实际上公爵的概念在上古的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西方的公爵则是一种意译,即当地的最高爵位,译为公爵。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1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

什么是公爵?

4. 【公爵】的意思是什么?【公爵】是什么意思?

【公爵】的意思是什么?【公爵】是什么意思?  【公爵】的意思是:公爵gōng jué 1.  谓朝廷的爵位。  ●《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2.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第一等。  ●《花月痕》第五十回:「此时明相晋了公爵,荷生封侯,谡如、鹤仙封伯,卓然等俱得爵有差。」 3.  英国等国贵族的最高位号。由拉丁文DuxDucis而来。古东罗马帝国用以称镇辖一军区的将领,后渐变为世袭,因而出现公国。1337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是英国有公爵之始。  ●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春,公爵对加斯领外部事,居职岁久,灼知利弊。」★「公爵」在《汉语大词典》第1823页 第2卷 79★「公爵」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公爵gōng jué 1.    谓朝廷的爵位。   ▶ 《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2.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第一等。   ▶ 《花月痕》第五十回:「此时明相晋了公爵,荷生封侯,谡如、鹤仙封伯,卓然等俱得爵有差。」 3.    英国等国贵族的最高位号。由拉丁文DuxDucis而来。古东罗马帝国用以称镇辖一军区的将领,后渐变为世袭,因而出现公国。1337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是英国有公爵之始。   ▶ 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春,公爵对加斯领外部事,居职岁久,灼知利弊。」
  公爵的拼音gōng jué
  公爵是什么意思
  公爵  gōng jué  1.  谓朝廷的爵位。●《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2.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第一等。●《花月痕》第五十回:「此时明相晋了公爵,荷生封侯,谡如、鹤仙封伯,卓然等俱得爵有差。」  3.  英国等国贵族的最高位号。由拉丁文DuxDucis而来。古东罗马帝国用以称镇辖一军区的将领,后渐变为世袭,因而出现公国。1337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是英国有公爵之始。●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春,公爵对加斯领外部事,居职岁久,灼知利弊。」
  ★「公爵」在《汉语大词典》第1823页 第2卷 79 ★「公爵」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公爵  gōng jué  1.  谓朝廷的爵位。 ▶ 《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2.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第一等。 ▶ 《花月痕》第五十回:「此时明相晋了公爵,荷生封侯,谡如、鹤仙封伯,卓然等俱得爵有差。」  3.  英国等国贵族的最高位号。由拉丁文DuxDucis而来。古东罗马帝国用以称镇辖一军区的将领,后渐变为世袭,因而出现公国。1337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是英国有公爵之始。 ▶ 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春,公爵对加斯领外部事,居职岁久,灼知利弊。」
   
  公爵的英语单词1.duc2.duque3.dukes4.duca5.herzog6.hertug7.prince8.duke
  用公爵造句
  1.“唉,亲爱的公爵,我想你是听错了。我所知道的正好相反,我确实知道那个地方风和日丽。”2.“脸红也很动人,公爵夫人3.“你可说到点子上了。” 公爵夫人说。4.1246年腓特烈二世公爵死后,男系绝嗣,家族的势力迅速没落。5.唉!可怜的公爵!他担负的工作简直是数沙饮海;一个人站在他一边作战,就有1000人转身逃走。6.白金汉宫是在18世纪为白金汉公爵而建造的。但是,1775年乔治三世购买了该宫后它便变成了皇家住宅。7.到了街上,公爵扶玛格丽特坐上一辆四轮敞篷马车,自己驾着那辆车子,两匹骏马拉着他们得得地远去了。8.公爵[亲王]未亡人9.公爵夫人对孩子唱了一首催眠曲一样的歌子。10.公爵故世后,房子和其它财产便传给了儿子。11.公爵及其部属以武力反对国王。12.公爵脸上的肌肉一阵一阵地抽搐著。13.公爵亲王]未亡人14.公爵死后, 其长子要求继承爵位.15.公爵虽说是一个朝臣,听了这话也不免感到脸红。王后也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16.公爵允许他离开法庭,同时也还安东尼奥自由之身。17.亨利八世决定开放若干公爵猎园,把它们改作更加有益的牧18.亨利勋爵转过头来,用倦怠的眼睛望着公爵夫人。19.侯爵位于公爵之下,子爵或男爵之上的贵族地位20.皇家殿下这个称呼是由爱丁堡公爵创造的。21.将这手段使一个公爵使用,可见也是贵族的东西,堂皇冠冕。★鲁迅《三闲集·通信》22.静一静!凡多姆公爵引导少女贞德朝见陛下!23.就在刽子手走去的一刹那,猫头开始消失,刽子手带着公爵夫人来到时,猫头完全没有了。24.克莱伦司公爵无声无息,同女演员约夫人在蒲谢园里住了许多年。25.克罗伊敦公爵夫人极力控制住自己跑马似的思想。26.克罗伊敦公爵夫人珍藏的珠宝属于世界上最名贵的。27.吏役真的,大人;公爵正在举行会议,我相信他已经派人请您去了。28.那伙贼偷了公爵夫人的珠宝饰物逃走了。29.然而也有别的一些说法,认为笼罩公爵的阴影是过眼云烟,无碍大局。30.晌午,公爵夫人从鞍上翻身落马,说她不打算朝前走了,于是他们全体停了下来。31.说他蠢,我也承认,但是对她来说,总算是有了一个着落吧,那个老公爵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归天的。32.他暗中警告了公爵夫人和席浦顿妈妈。她们当然知道她们同伴的劣根性。33.他的手在倒酒时依然很稳,就象从前他为玛丽莲梦露,茱蒂佳兰和温莎公爵服务时那样。34.他厉述了奥地利公爵虐待他的情况。35.他在父亲亡故之后成了公爵。36.威廉王实在不能容忍他的弟妇,公爵夫人也照样还报他的憎恶。37.威灵顿公爵[英38.我非常想到勃拉西诺公爵府去过这一夜呢。”39.我们都是卑鄙的,这就是我们的症结所在,公爵和清道夫、整个民族都跟毛毛虫一样卑鄙。40.我们已经看到,一六八五年查理的驾崩导致他的兄弟、约克郡公爵詹姆士登基。41.无敌舰队的指挥官为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率有一百三十艘舰船。42.信号在说:“听! 你将要听到的是艾灵顿公爵演奏的音乐。”43.英国杰出的军事家、治家威灵顿公爵生于都柏林。44.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膝盖上播弄的人一定看起来象守旧者(爱德华 温莎公爵)45.在我王国中的某个公爵或王子可能会企图谋杀小亚瑟而篡位。”46.怎么办呢?拉法特会说我没有父爱的骨相”公爵说道。47.这房子本来的主人是威灵顿公爵。48.这几句话是对G伯爵夫人说的,她刚刚到,正倚著公爵的弟弟托洛尼亚先生的肩膀走过来。49.这几页里讲的东西读起来不错,公爵家族好起来特别好,甚至美国的闻记者也称赞不已。50.这些话显然是在讨饶,这倒使公爵夫人犹豫了。51.珍妮详细地询问了情况以后,感到需要进一步感谢她的朋友阿盖尔公爵的恩德。> 
   

5. 什么是伯爵 什么是公爵

从低到高: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亲王-帝皇

天子称王。其下各地诸侯称公侯伯子男。这和西方不同,我国的公侯伯子男实际仅仅是在排座位的时候用来分次序,相互间实际是平等的领主关系;而西方的公侯伯子男实际是等级再分,王爵以下才可以分公爵,公爵下面是侯爵,——等同来说,应该换成周代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西方的爵位虽然按公侯伯子男地位有高低顺序,但不是单纯的等级层套关系。



公爵(Duke)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 起源于古罗马的地方长官和蛮族首领。在封建时代成为最高贵族等级,分封大片土地和拥有高度自主权。英国公爵爵位出现比欧洲大陆晚很多,通常只封给王室血统,王室外的人封公的极少,开公国的更少。



侯爵(Marquess)来源于查里曼时期的边防长官, 由于地处边区这些长官在贵族化后也称作边侯。侯爵的地位一直比较模糊,很久才被正式确定处于公爵和伯爵之间,人数也很少。不过侯爵与公爵没有从属关系,强大的侯爵还可以与公爵抗衡。例如你提到神圣罗马皇帝是由选帝侯选出,这其中就有一位勃兰登堡侯爵。



伯爵出现很早,又分Count和Earl 两种。Count是源于法国的称谓,加洛林王朝时期国以下的行政单位是郡,郡首称为Count,伯爵就是地方的行政首长。公爵,侯爵制度形成后,伯爵则成为从属于公爵侯爵的地方代理,这确实是层套关系。但有实力的伯爵也可以割据一方,独立自主,例如安茹伯爵。Earl是英国的伯爵,早期Earl是国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其管辖的土地有好几个郡,比Count大得多。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后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将伯爵领地分割给自己的亲信,每个伯爵的领地缩减到1 个郡。直到爱德华3世开始分封公爵前,伯爵一直是英国的最高贵族。



子爵(Vicomte)原意是伯爵(Count)的副手。后来发展成地位比伯爵低的地方贵族。出现时间比较晚。



男爵(Baron)出现时间较早,通常由国王或大封建主分封土地的附庸贵族都可以称男爵,地位最低。男爵下辖数位骑士。



此外尚有大公(Archduke ,Grand duke, Hidalgo),亲王(Infante),是限王室成员拥有的崇高爵位或者特定称谓。。



与周朝初一次制定5级贵族制度不同,西方的爵位制度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演变才固定下来的。其各爵位出现时间有前后,等级高低有变化,从属关系更是复杂。公爵和侯爵不是从属关系,伯爵的地位变化很大,有从属于大贵族,也有独立的情况。级别的确定主要是看封地大小,血缘,功绩等因素。



反观周朝时的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在周初分封时是相互平等的。但公侯等的领地里还有没有小贵族呢?有,最明显的例子是晋国,三家分晋前的四卿,智氏最大,原先是子,后来称伯,赵,魏,韩都是子。他门都是晋的封臣。

什么是伯爵 什么是公爵

6. 公爵是什么。做什么的?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和珅在嘉庆三年(1798)晋升为公爵。公爵是什么。做什么的
 
   解析: 
  
 清 朝 封 爵 一 览宗室封爵皇帝 阿哥 固伦格格正宫所出封为“固伦公主”例外为恭亲王之女芳茹 1 亲王 如宗室无“世袭罔替”之“恩”,爵位下传要降封一等,只至奉恩将军止。 和硕格格(汉名郡主) 2 郡王 多罗格格(汉名县主) 3 贝勒 多罗格格(汉名郡君) 4 贝子 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5 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 格格(汉名乡君) 6 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7 镇国公 8 辅国公 9 镇国将军(分三等) 10 辅国将军(分三等) 11 奉国将军(分三等) 12 奉恩将军 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明朝一样都是中央集权制。为了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因此清代遵循明代“封而不建”的原则,认为明代的“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是长治久安的良策。基于这种想法,清代将明代表面上存在的郡国形式也给取消了,而仅给诸王以封爵的美名。由于清代诸王爵无“国”可就,因此,诸王在分府后,只能呆在京城建邸,于是王府便集中于北京了。北京现存的王府建筑大多是在清朝顺治至乾隆年间建造的。 清朝定制:“太宗以下支派称宗室,用黄带;其疏者,称觉罗,用红带。”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 清宗室爵位,入关之前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各领一固山。八旗是汉语,在满语中是固山。固山是军事单位,后来变成划分氏的军-民混用单位。每固山下皆有一定的贝子,所以叫固山贝子。崇德元年定为九等。入关以后,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据《大清会典》记载,最高一级称和硕亲王,以下为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至奉国将军又各分为三等。再往下,则为闲散宗室,用四品顶戴。典章规定,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 贝勒,贝子在满语中原意是对男子的尊称,后来发展成为对贵族男子的通称。依清例,满洲男儿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个姓。例如正黄旗就不单是爱新觉罗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布于不同的固山之中。和硕是指城或国(等同于汉朝的国,不是国家是王国)。多罗是指 *** 的乡。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见上表。“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为了褒扬八家入关有功的王爵,恢复礼、肃、郑、睿、豫、承泽六亲王,克勤、顺承两郡王的原封号,并决定其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清中后期,乾隆封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同治封恭亲王奕 ,光绪封醇亲王奕 和庆亲王奕 ,亦为"世袭罔替"。所以清朝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清代分封爵位方式有: 一、功封,宗室中因勋劳显著而受封,如太祖、太宗诸子中大部分人。 二、恩封,宗室近支或皇子成年,即皇帝兄弟子侄。 三、袭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病故或因罪革爵,由宗人府从其子嗣中,选拔一人承袭。 四、考封,亲王以下至辅国将军中,除有一子袭爵外,其余诸子年及二十岁经期考后,亦可减等授爵。 
 
 清朝的封爵
 
  
 
 清初(后金时),尚处于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后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天命五年(1620年),“论功序爵,列总兵之品三等,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其牛录额真俱为备御,每牛录下设千总四员”。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它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世爵,不久更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及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午(1736午),又比照汉称,定精奇尼哈番为于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哈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世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以上世爵主要用于封功臣及外戚。宗室皇亲另有制度,分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若除去世子、长子外共十二级。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许可世袭罔替,如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八家以及后世的乾隆时封的怡贤亲王、同治时封的恭亲王、光绪时封醇亲王、庆亲王四家。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7. 伯爵、子爵、公爵分别是什么意思

男爵: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蠡指幢劝赂L氐木粑弧5��救巳捶炊云蚯蠊�酰�⑺担骸昂罹裟耸且桓鲂碌娜儆�坪牛�耆�晃�热怂��K�裕�Χ源死淠�又��⒉蝗衔�邮芩�敲髦侵�佟!钡搅?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侯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伯爵、子爵、公爵分别是什么意思

8. 伯爵是什么意思?

伯爵是爵位。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伯为长子,立长不立幼的传承规范,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

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伯爵的制度,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伯爵国有吴国、秦国、曹国、郑国、梁国、杞国、毕国、霍国、郕国、燕国等。
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伯爵。唐朝设县伯爵,宋朝、明朝有伯爵。清朝有伯爵,分三等。
古代日本贵族分为公卿和大名两个系统。701年的大宝律令将官职在四位和五位的官员称为“通贵”,三位及三位以上的称“贵”,乃创立贵族制度。随后由皇族分出藤原氏、橘氏、源氏、平氏四大家族。
后又发展出五摄、七清华、九清华等贵族世家等级。地方豪族则发展为大名。1884年实行华族制度,将旧公卿、大名及明治维新功臣分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废除了华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