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原创剧本范文。

2024-05-16 02:53

1. 求原创剧本范文。

《真情》
 
编导:杨淑宁
主演:杨红暾、杨亚丽
场务:
后台:
剧中人:
李阿姨——(下岗卖报人); 小姑娘A、B——(看报纸的);
杨 娟——(卖围巾的小学生) ;过路女孩C、D、E、F— ;
张医生 —— ;李小红——(白血病患者);老爷爷—— ;
娜娜——邮局营业员
 
 
 
 
(场务主持宣布开始)
 
李阿姨:(背一兜报纸上)(独白)唉!下岗了,孩子他爸瘫痪八年了,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公公婆婆,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这生活该怎么过呀!没办法,只好到街上卖份报纸来维持家里的生活。(拿出一把碎票)卖了半晌了,数一下,看看这一月卖了多少钱:一十、二十、二十五、三十五、八十五、一百二十。还好,够我们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吆喝)卖报了,卖报了,谁买报纸,谁买报纸了……
小姑娘A:妹妹,累了吧?
小姑娘B:逛了一上午的百货大楼,腿有点儿酸了,还真有点儿累呢!走,看那边有个卖报纸的,我们到那边去看看报纸吧!
小姑娘A:好吧。
杨娟:(手捧围巾上)卖围巾了,卖围巾了,谁买围巾?谁买围巾了……
小姑娘A:(对小姑娘B)哎,你看那边有个卖围巾的。
杨娟:卖围巾了,卖围巾了,(向小姑娘A、B)姐姐,你买围巾吗?
小姑娘B:多少钱?
杨娟:才十块钱。
小姑娘A:太贵了,你看还没我的好呢,我的才几元钱。可能是骗人的,我们走吧!
杨娟:卖围巾了,卖围巾了,谁买围巾?谁买围巾呀?(走向李阿姨)阿姨,你买围巾吗?你买围巾吧,你买围巾吧,阿姨。
李阿姨:小姑娘,我不要围巾,你到那边去卖吧。
杨娟:阿姨,请你买下吧,求求你了,你就买下我的围巾吧,(含泪)请你买下吧,求求你了,求求你了阿姨。
李阿姨:小姑娘,我不需要围巾呀!你这么小,怎么做起生意来了?
杨娟:我是没有办法呀!妈妈在我刚来到人世的时候就死了,我和爸爸还有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前些天,爸爸到城里去盖楼,临走时 ,他答应给我买一条围巾。(哭)围巾是买来了,可爸爸在盖楼时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死了。我和奶奶哭成了泪人。奶奶病倒了,看病需要钱呀!最近学校又要交杂费,我家里哪有钱呀!我还要上学呀,阿姨。请你买下这条围巾吧,阿姨,求求你了,请你买下这条围巾吧!求求你了,我要上学呀阿姨,求求你了阿姨!
李阿姨:原来是这样啊,这孩子真够可怜的。唉!(掏出刚才那把散碎钱)我把这些钱都给你吧,孩子!围巾我不要了。回去给你奶奶好好看病,交上学费,好好上学。孩子,你叫什名字?家住哪儿?
杨娟:我家住在郓城县郭屯镇邵集村,我叫杨娟。
李阿姨:孩子,阿姨供你上学。你上学的费用阿姨全包了,孩子,你要好好上学呀!
杨娟:谢谢你了阿姨,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好人啊,阿姨!我从小就失去妈妈,没叫过一声“妈妈”,我能叫您一声妈妈吗?
(后台渐渐响起歌曲《爱的奉献》)
李阿姨:孩子,你就叫吧!(旁边的小姑娘A、B受感动偷偷流泪)
杨娟:(跪下)妈妈……
李阿姨:孩子…… (音乐声中扶起杨娟)孩子,别哭了,以后有什困难就来找妈妈。
小姑娘A:(与小姑娘B一同走过来,掏出一张百元票)小妹妹,刚才太对不起了,我兜里还有100元钱,都给你吧!
小姑娘B:(拿出30元)小妹妹,我还有30元钱,也都给你吧,
杨娟:(捧着围巾和钱)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了,太谢谢你们了!
李阿姨:孩子,回去吧,回去吧孩子,赶快给奶奶治病,到学校交上学费,好好上学。
杨娟:太谢谢你们了,太谢谢你们了……妈妈,您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的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我考上大学一定会报答你们这些好心人的!(后台音乐达到高潮)
李阿姨、小姑娘A、B:再见!再见……(后台音乐渐停)
(场务主持出示“十年以后……”)
[舞台左设医院门诊室一角]
李阿姨:(背一兜报纸,舞台右侧上)唉!这苦日子真难熬啊!没办法,今天我又来卖报了。(刚想吆喝)哎呀,我怎么有点晕啊!(呕吐状)不行,我得到医院检查一下。(到门诊室)张医生,你好,我有点头晕,请你给我看一下。
张医生:请坐,我给你量一下血压。(稍后)呀!你血压太低了,低压60,高压80。必须抽血化验一下。(稍后)结果出来了,你得了白血病,必须马上住院。
李阿姨:张医生,我没事的,没这么严重吧!
张医生:同志。你的病很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的。
李阿姨:张医生,谢谢你了,我改日再来看吧,我现在还没事。再见,再见了。
张医生:再见……(摇头)
李阿姨:卖报了,卖报了,谁买报纸,谁买报纸了……
过路女孩C:多少钱?
李阿姨:五角钱一份。
过路女孩C:我买一张。(下)
过路女孩D:我也买一份。(下)
李阿姨:(白)天不早了。我得到邮局去一下。(到邮局,)娜娜,你好,麻烦你一下,给我拿张汇票。
邮递员;阿姨,你每月都汇钱呀?给谁汇啊?
李阿姨:给我女儿呀,她在外面上大学。
邮递员:阿姨,你真是不容易啊,你是一个好妈妈。
李阿姨:这没什么,应该的。娜娜再见。
邮递员:阿姨再见。
杨娟:(独白)唉!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大学毕业了,还找了一份当记者的工作,回想起来这些年生活的经历,真是太不容易了,多亏了卖报纸的妈妈和那些好心人。如果没有他们无私的捐助,哪有我的今天啊!寻找恩人快两个月了,还没有音讯。妈妈、姐姐,你们到哪里去了?你们让我好找啊!“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无论你们走到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你们,来报答你们的捐助之恩。
过路女孩E、F、老爷爷:(依次从对面上)
杨娟:(对过路女孩E)姐姐,你好,你见过在这里一位卖报的阿姨了吗?
过路女孩E:没见过。
杨娟:谢谢!(对过路女孩F )我问一下,大姐姐,你见过在这里一位卖报的阿姨了吗?
过路女孩F:没见过。
杨娟:谢谢了!(迎着老爷爷)老爷爷您好!
老爷爷:孩子,有什么事吗?
杨娟:老爷爷,我向您打听一个人,你见过在这里一位卖报的阿姨了吗?
老爷爷:(想了想)哦,想起来了,她有多大年纪?
杨娟:有五十岁左右吧!
老爷爷:唉,还真是她呀!她已经不卖报了。
杨娟:爷爷,她怎么了?
老爷爷:她得了白血病住县医院了。唉!听说看不好了,好人咋没有好报啊!
杨娟:阿姨的病一定能看好的,阿姨的病一定能看好的,我一定要找到她。谢谢您了爷爷,谢谢您了。
张医生:今天又该我值班了。
杨娟:叔叔你好。
张医生:有什么事,小姑娘?
杨娟:有位患白血病的人在这儿住院吗?
张医生:小姑娘,这儿的白血病患者有好几个,你说的是哪一位?
杨娟:她前两年在街上卖过报纸。
张医生:哦,知道了,她在3号病房。
杨娟:叔叔,我妈妈的病情怎么样?
张医生:唉,得了白血病,现在还没事,只有做骨髓移植,才能救她的命啊!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配型。
杨娟:叔叔,你看我的骨髓行不行?
张医生:不行,不行啊,三十万人才有一个配型一样的,太难找了,没有希望了。再说就是配型吻合,你的身体太弱了,不行,不行啊!
杨娟:叔叔,我行,我的身体挺好的,求求你了,你就抽我的骨髓化验一下吧!如果我的骨髓不和妈妈的吻合,还有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呀!我也要挽救他们的生命啊!叔叔,求求你了,你就给我化验一下吧!我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张医生:唉,好吧,就化验一下吧。(准备器具)小姑娘,别害怕。
杨娟:叔叔,为了妈妈,为了全天下的白血病患者,你就尽管抽吧,我不会害怕的。
张医生:好了,抽完了。
杨娟:叔叔,谢谢你了,叔叔再见。
张医生:小姑娘再见!
[医院病房外,休息亭一角]
李阿姨:(舞台左侧上,独白)唉!得了白血病,住了两个多月的院,报纸也不能卖了,丈夫瘫痪在床,还有两位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高中的孩子,这生活该怎么过啊!真是烦透了,刚做完化疗,我到院子里转转,散散心!
李小红:(舞台左侧上,独白)我叫李小红,今年十四岁,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听说这病很难治愈,经过多次的化疗,我的头发都脱光了,难看死了,我不知偷偷的哭了多少次,难道我这十四年短暂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我不想死,我想活啊,我还有那美好的理想没有实现呢!老天爷啊,请你睁睁眼救救我吧,老天爷啊,请你救救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吧!叔叔、阿姨,请你们救救我吧!我会报答你们这些好人的!(走向李阿姨)阿姨,你也在这里休息啊!
李阿姨:小红,你也来了,坐下吧。
李小红: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
李阿姨:还可以。小红,你身体怎么样?
李小红:你看内这不是很好吗?李阿姨,你找到合适的骨髓了吗?
李阿姨:没找到。小红,你找到合适的配型了吗?
李小红:也没有。李阿姨,社会上那些好心人给你捐了多少钱?
李阿姨:快二十万了。小红,你呢?
李小红:都十二万多了。
李阿姨:这多亏了世上的好人啊!
李小红:是啊,阿姨,等我病好了,我一定会报答那些好人的。
李阿姨:你说的对,做人是应该这样的。小红,我今天拿了一份报纸,咱们看会吧。
李小红:好吧!
杨娟:(匆匆走过来)同志,3号病房在什么地方?
李阿姨:(抬头,惊讶地)这个人……这个人怎么这么面熟?
杨娟:(同时,惊讶地)这个人……
李阿姨:你是……
(后台继续播放《爱的奉献》,渐强)
杨娟:(同时)你是……妈妈!妈妈……(跪下报头痛哭)
李阿姨:孩子!孩子……别哭了,起来吧。
杨娟:妈妈最近身体怎么样?
李阿姨:妈妈身体还行。
杨娟:妈妈,你见过给我钱的那两位姐姐吗?
李阿姨:他们经常来看我。
杨娟:妈妈答应我,等我病好了,带我去看看他们行吗?
李阿姨:行,妈妈答应你。
张医生:(匆匆上)同志,你是3号病房的李女士吗?
李阿姨:是啊?
张医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合适骨髓找到了!
李阿姨:啊,太好了,真的找到了。是谁提供的?
张医生:就是你女儿呀!
李阿姨:(愕然)我女儿?
张医生:(指杨娟)就是她啊!
李阿姨:不,她的身体太弱了,不行。
杨娟:妈妈没事的,我的身体挺好的,答应我吧,求求你了。
李阿姨:谢谢你,张医生。
张医生:不客气。(下)
杨娟:妈妈,求求你了,您就答应吧!
李阿姨:唉,妈妈就是答应你,那三十万元的医疗费那里来呀?
杨娟:妈妈,我会想办法的。
李小红:李阿姨,我的合适骨髓配型还没找到,我留下两万元做保守化疗,剩下这十万元给你用吧!我已经恳求妈妈多次了,妈妈快答应了,我妈妈她很善良,,她一定会答应的。
李阿姨:我不能要,你这么年轻,还得看病呢!
李小红:求求你,阿姨,我是一个人,而你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不能没有你呀。你就完成我这个小姑娘的心愿吧。求求你了,求求你了,你再不答应,我就给你跪下了。
李阿姨:唉,好吧,阿姨答应你……(哽咽)
杨娟:小妹妹,谢谢你了,谢谢你了,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想办法的。我是一名记者,我一定把你的事迹登在报纸上,让天下所有的好心人都来帮助你,你的病一定会治好的。谢谢你,谢谢你了……
张医生:(匆匆上)5 号病房的李小红,你该化疗了。(下)
李小红:阿姨,再见了。
李阿姨、杨娟:再见,再见!
杨娟;小妹妹,你是好人,好人会一生平安的。
李小红、李阿姨、杨娟:再见,再见。
(场务主持在音乐声中叙述《人间真情》的主题……)
(全体谢幕,音乐渐停。) 
 
你可以自己修改点地方,让他变成微电影啊

求原创剧本范文。

2. 关于剧本怎么写.

故事梗概——分集提纲——剧情细化到每个场景——人物对话(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提示) 
文学剧本(偏重于镜头的剧本)的写作格式: 
第一,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的唯一责任和目的,不准备将其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多采用对动作和画面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 
第二,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号或镜号,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 
第三,明确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比如注明特写、推、淡出之类),甚至详细的对摄制组其他成员(导、演、摄、美、录、服、化、道)也做出许多较为具体的指示。 
格式可以如下: 
第一场 地点 日或夜 内或外 
A:(台词) 
B:(台词)

3. 怎么写好剧本?

编剧怎么开始写剧本,特别是在商业动画特别是3D影视领域,编剧能否与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创意策划中心以及下游的美工、建模、动画的作业衔接好,是整个项目控制的重要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创作的质量。
面对一个产品或策划方案,编剧万事开头难。剧本创作者在一开始就需要对全剧的所有细节充满强烈控制欲望,有人把这种恋物情绪叫做编剧的天份。当你买来两罐啤酒喝下一口后打开word点上一支烟就知道“天份”是一种什么情绪了。对了,时刻保持它。
在剧本创作中不仅仅是情节,从叙事语言风格、构架故事的逻辑到控制节奏,并且不单要对全片所有镜头的变化与连接关系进行设计,同时对于每一个镜头的画面声音、时间等所有构成要素也要作出准确的设定。
对一个完整的商业动画、3D影视来说,在剧本阶段就该做好一切文字形式的设定工作,这也是编剧的前期工作,在开 始写剧情之前须完成的工作。
1、故事大纲——简单地以简洁的文字表述故事,使阅读剧本前有预设的心理准备,迎接故事。
2、人物描述——清楚写出剧本中人的性格、外形甚至衣着,使观众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有明确的形象。
3、场景及道具描述——清楚写出剧本中各场景的地理环境、布局设置及道具使用,使观众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有明确的场地环境。
4、分场分景表——有条理地把各场的大概内容、场景、出场人物及道具等以图表形式展示,方便原创绘制人员能计算工作。
5、主体剧本——主体剧本内除剧情外,必需清楚注明场口、人物、时间及场景。并要在剧情以外为剧情的发展做出导读的批注。
把这五部分植入写作习惯,剧本的创作就会流畅许多了,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也会方便很多。

怎么写好剧本?

4. 有什么好的剧本?

什么是剧本?

5. 怎么写好剧本

一部好的剧本真的很难写,不要说剧本,就是能真正写出一篇像样的小说都很难,社会背景,塑造人物,故事情节,顺序的安排等等。这些要素都的是作者煞费苦心。选材要合理,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性格,还要有特定的环境。这些作者都得考虑到。还是情节的连贯性。笔法的运用。等。公认的一部好的剧本真的很难。人们的的喜好不同。好的剧本的题材也不一样。古今中外,能有几部好的剧本,当然,西游记,聊斋志异,例外,当时,作家在当时写着两部作品时。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我记得在上时纪九十年年代,有一部电视剧写的是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当时好象蒲松龄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完成的。

所以,要想轻而易举的就象完成一部好的的剧本。恐怕不太容易。我也想写一部一明惊人的优秀作品。闷思苦想了三十年,结果,到现在,我改了又改,修了又修。还是觉得不满意。至今,还在我的抽屉里放着。

说了这么多。究竟怎样写出好的剧本,我也在摸索探寻。相信功到自然成。

我只要锲而不舍。永有一天,我的名作会问世的。

怎么写好剧本

6. 怎么写好剧本?

这个问题有点儿难。
要写好剧本,首先你得知道剧本格式,如“教室 日 内”是什么意思;然后还得会剧本语言,剧本和小说不同,剧本重在对话和动作描写,故事讲清楚是最首要的;其次,你还要会设置情节,如反转什么的,这样才更加有看点。
不过,话说回来,你是根据课文改编,这就容易一些了,按剧本格式、语言写好,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只是情境可能要根据舞台做适当的改变,毕竟你是舞台剧,场景有限。

7. 怎么写剧本

一选择戏剧题材 
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何选取戏剧所需要的材料呢?戏剧选材一要合乎文章选材的一般要求,二要切合戏剧文体的特殊要求。 

1.选材的一般要求 

选择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刻、认识最透彻,而又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题材。 

要选择当前为群众所关心的题材。 

2.要选择符合戏剧规律的题材 

①抓住人物,抓住主体 

戏剧必须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所以戏剧选材首先要注意必须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且该人物要有强的动作性,能够通过其动作将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 

每个人物都为达到自己明确的目的,强烈地不懈地行动着。人物的想、说,都是为了做,而这种“作为”推动了事物的变化,构成了戏剧动作。 

②选择那些足以引起性格之间撞击的人物和事件,构成戏剧冲突。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别是世界观对立的人物,各自按自己一致和愿望顽强地行动着,势必会发生冲突。黑格尔说:“因为冲突一般需要解决作为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作剧艺的对象。” 

要选择那些人物行动有发展,性格冲突有曲折的人和事。具体说来,应该根据事物矛盾发展的逻辑选择出由几个小曲折,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大的根本的曲折,反映出事物的大发展,构成一个既单纯而又富于变化的行动过程。 

③根据以上规则所选取的材料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二塑造戏剧人物 
在创作剧本时,除了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那些个性鲜明、动作性强的人物来写,还必须掌握一些将人物写活的技巧。 

1.通过行动刻划人物是最生动有效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行动包括人物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内心动作。 

恩格斯说:“一个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鲜明些,基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收到损害的。”(《致斐迪南•拉萨尔》)在一切文学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行动都是刻画其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戏剧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动作特别适宜舞台艺术。 

有时一个鲜明的动作,胜过许多台词,不仅清除地显示性格,并且给观众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人物的行动可分为大的行动,小的行动和细节行动。一般说来,在一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重大行动只有一二个,它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常常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多安排在剧情发展的转折或高潮处。但是,人物的重大行动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由一连串小的行动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艺术构思中,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围绕全剧的中心事件,为每个人物设计出由许多行动导致大行动的行动贯穿线,遵循这样的人物行动线,层次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才可能塑造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 
揭示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动作,有时这种细节动作可能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没有直接联系,但对刻画人物性格却十分有用。 

2.着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赋予人物浓厚的感情色彩。 

曹禺曾经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是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而刻划人物,重要的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是来源于这一点。”(看话剧《丹心谱》) 

在戏剧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既不能像小说那样借助于作者抒写或内心剖析,也不能完全指望人物的独白,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活动。以下几点是可以考虑的: 

善于把人物投入感情的旋涡,构成人物性格自身的冲突。比如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作者将蔡文姬置于归国途中,承受着感情的煎熬。 

善于配置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揭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 

三精心安排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是由情节、幕场等戏剧要素构成的戏剧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情节的安排、分幕分场的处理等内容。戏剧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所以剧本的艺术结构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尤显得重要。 

戏剧情节的安排  

1.戏剧情节的构成 

戏剧情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娱悦作用。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恩格斯曾要求戏剧达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 

剧本的开端费城重要,因为它的好坏关系到全局的成败;但剧本的开端又相当困难,因为一出戏的开端决不是事件过程的开头。究竟在哪里开始,先让什么人出场,先展示什么情节,如何追述和交代以前的种种情形,都要反复考虑。 

开端的作用:简捷而含蓄地在人物行动中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特定环境交代清楚;人物出场亮相,性格应有初步显现;要提出矛盾,造成悬念,指明剧情发展方向,引起观众兴趣。 

发展是戏剧冲突进入高潮前的进展阶段,它在全剧中所占分量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剧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矛盾冲突都要在这里展现。一出戏能否紧紧吸引观众,戏剧高潮能否自然合理地到来,也决定于这一部分。 

因此,剧作者必须一方面抓住矛盾双方斗争的发展规律,依据人物性格、层次分明地使矛盾冲突越来越趋于表面化、尖锐化,另一方面又要使矛盾冲突的发展避免直线上升,而应该有波澜,有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才能十剧情富于节奏感,始终抓住观众。 

高潮就是矛盾双方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到最紧张最急剧的白热化程度,也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转折点。 

高潮虽然在全剧中知识短暂的一瞬,但这是揭示戏剧冲突思想意义,突现人物思想性格最集中最深刻的弟弟呢地方,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场面。难怪有人说,一切为了高潮。 
要写好高潮必须精密布置,善于抑制矛盾的发展,在作好充分准备后,选择最适当时机,让它突然出现。 

结尾,高潮过后紧接着就是结尾。结尾应集中交代主要事件的结果,不允许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好的结尾应做到既使观众满足,又留有回味的余地,充分显示作者的思想深度。 

2.安排情节结构的主要技巧 

①悬念 

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戏剧悬念源自心理学中人们由持续性的疑虑不安而产生的期待心理。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涉及悬念手法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但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内涵与悬念基本相似,主张,“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②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③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⑤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 

悬念在剧本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 

总悬念与小悬念。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剧本开始即要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串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属于剧本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 

期望式悬念和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它是在观众对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期待;突发式悬念则主要依靠对观众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亦称吃惊或惊奇。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风格类型的剧本,对这两种悬念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侧重于性格描写的,多用期望式悬念;情节戏剧更多地采用突发式悬念。在实际运用中,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观众的情绪,又通过突发式悬念造成戏剧情节和观众情绪上的跌宕,从而进一步加强冲突的紧张性。 

悬念的形成、保持和加强,还需要依靠“抑制”和“拖延”的艺术手法,有的剧作理论也称之为“延宕”或“缓解”。它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延宕手法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冲突的紧张时刻突然落幕,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和间隔,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悬念和延宕交替进行的格式,与观众看戏时的精神忍受限度有关,始终不懈的紧张,只会使观众感到疲惫,暂时的缓解,是调节情绪,为进一步紧张作精力上的准备。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矛盾的发展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迂回曲折有进有退,也必然会产生想不到的变化。要懂得如何在戏里安排悬念,首先必须熟悉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戏剧悬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是否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②发现与突转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 
最早提出发现与突转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第十一章中认为发现与突转是情节的主要成分。长期以来,这两种手法被认为是编剧艺术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技巧,并被广泛使用。在剧本创作中,好的突转场面不光着眼于剧情的起伏跌宕,而且立足于人物刻画,力求通过情节的合情合理的突转写出人物剧烈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 

③时空交错 

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追求主观真实的现代派戏剧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它主要导源于“意识流”。如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贯串始终的是威利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活动,作者通过威利的神思恍惚、自言自语,在下意识中听到笛声、笑声,把舞台时空自然地过渡、闪回至以往,又通过第三者的打断,使之回到现实,以此形象地展现人物一生的悲剧命运。 

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突破了传统戏剧按客观时序反映生活的局限,通过多层次、多变化的时空组织,表现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生活。但由于人的意识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使用不当,也会形成情节结构上的凌乱、模糊。 

中国戏曲由于不拘泥于舞台的写实性,时间与空间的运用历来比较自由,也有一些戏局部使用时空交错的结构手法,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但不像现代派戏剧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 

巧合 

戏剧情节是不排除偶然情况的,一切戏剧作品的情节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具有偶然性因素,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情节,正如俗话所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巧必须合理、自然、有意义。要做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以及结合。 

场幕的安排  

舞台的场面处理主要是导演的工作,但剧作者懂得舞台场面的处理,能够使剧本创作更符合舞台的需要。 

舞台场面处理问题很多,这里只谈谈场内和场外、上场和下场两个问题。 

1.场内和场外 

也叫明场与暗场,事实上就是实写和虚写的结合。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为明场,也即实写;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 

场内戏和场外戏的结合,可以拓展戏剧舞台的时空疆域,扩大戏剧的容量,有效避免戏剧舞台限制。 

明场戏与暗场戏的选择处理,和戏剧场面的主次划分以及舞台形象特殊的审美要求有关。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 

2.上场和下场 

舞台上情节要集中,与情节无关的人,站在台上,无戏可演,与情节有关的人,不能不在场。舞台上的人,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所以,人物上下场的处理和安排,也是编剧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作者要从剧情出发,想个充分的理由让人物合乎情理地上场下场,自然而然地上场下场。不能武断地随意摆布人物,使其贸然上场或突然下场。 

四戏剧的语言 
戏剧的语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物的台词,二是作者的舞台指示。二者当中自然以台词为主,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语言就是指台词。 

台词是剧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中国戏曲中的“打背供”是旁白的一种。 
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 

①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语言动作)。动作性主要是指台词要能揭示人物的内心动作,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戏剧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台词服从戏剧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 

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剧情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地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戏剧情节不断推向前进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能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简言之,动作性语言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例见《雷雨》中周萍、四凤和侍萍之间的对话)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直抒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尽之言与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形式。 

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的舞台动作提供基础。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演出,因此,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动得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②  台词必须性格化。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而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使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力戒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剧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惟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剧本中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相互混淆,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是剧作者熟悉生活、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 

③  台词要诗化。戏剧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观众面前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受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特质、诗的力量。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要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之中。因此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 

④台词要口语化,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剧作者对生活的解释,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民间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在注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

怎么写剧本

8. 剧本怎么写

一选择戏剧题材 
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何选取戏剧所需要的材料呢?戏剧选材一要合乎文章选材的一般要求,二要切合戏剧文体的特殊要求。 

1.选材的一般要求 

选择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刻、认识最透彻,而又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题材。 

要选择当前为群众所关心的题材。 

2.要选择符合戏剧规律的题材 

①抓住人物,抓住主体 

戏剧必须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所以戏剧选材首先要注意必须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且该人物要有强的动作性,能够通过其动作将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 

每个人物都为达到自己明确的目的,强烈地不懈地行动着。人物的想、说,都是为了做,而这种“作为”推动了事物的变化,构成了戏剧动作。 

②选择那些足以引起性格之间撞击的人物和事件,构成戏剧冲突。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别是世界观对立的人物,各自按自己一致和愿望顽强地行动着,势必会发生冲突。黑格尔说:“因为冲突一般需要解决作为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作剧艺的对象。” 

要选择那些人物行动有发展,性格冲突有曲折的人和事。具体说来,应该根据事物矛盾发展的逻辑选择出由几个小曲折,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大的根本的曲折,反映出事物的大发展,构成一个既单纯而又富于变化的行动过程。 

③根据以上规则所选取的材料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二塑造戏剧人物 
在创作剧本时,除了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那些个性鲜明、动作性强的人物来写,还必须掌握一些将人物写活的技巧。 

1.通过行动刻划人物是最生动有效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行动包括人物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内心动作。 

恩格斯说:“一个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鲜明些,基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收到损害的。”(《致斐迪南•拉萨尔》)在一切文学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行动都是刻画其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戏剧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动作特别适宜舞台艺术。 

有时一个鲜明的动作,胜过许多台词,不仅清除地显示性格,并且给观众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人物的行动可分为大的行动,小的行动和细节行动。一般说来,在一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重大行动只有一二个,它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常常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多安排在剧情发展的转折或高潮处。但是,人物的重大行动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由一连串小的行动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艺术构思中,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围绕全剧的中心事件,为每个人物设计出由许多行动导致大行动的行动贯穿线,遵循这样的人物行动线,层次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才可能塑造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 
揭示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动作,有时这种细节动作可能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没有直接联系,但对刻画人物性格却十分有用。 

2.着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赋予人物浓厚的感情色彩。 

曹禺曾经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是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划人物这个问题。而刻划人物,重要的又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动作、发展、结局,都是来源于这一点。”(看话剧《丹心谱》) 

在戏剧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既不能像小说那样借助于作者抒写或内心剖析,也不能完全指望人物的独白,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活动。以下几点是可以考虑的: 

善于把人物投入感情的旋涡,构成人物性格自身的冲突。比如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作者将蔡文姬置于归国途中,承受着感情的煎熬。 

善于配置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揭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 

三精心安排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是由情节、幕场等戏剧要素构成的戏剧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情节的安排、分幕分场的处理等内容。戏剧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所以剧本的艺术结构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尤显得重要。 

戏剧情节的安排  

1.戏剧情节的构成 

戏剧情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娱悦作用。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恩格斯曾要求戏剧达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 

剧本的开端费城重要,因为它的好坏关系到全局的成败;但剧本的开端又相当困难,因为一出戏的开端决不是事件过程的开头。究竟在哪里开始,先让什么人出场,先展示什么情节,如何追述和交代以前的种种情形,都要反复考虑。 

开端的作用:简捷而含蓄地在人物行动中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特定环境交代清楚;人物出场亮相,性格应有初步显现;要提出矛盾,造成悬念,指明剧情发展方向,引起观众兴趣。 

发展是戏剧冲突进入高潮前的进展阶段,它在全剧中所占分量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剧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矛盾冲突都要在这里展现。一出戏能否紧紧吸引观众,戏剧高潮能否自然合理地到来,也决定于这一部分。 

因此,剧作者必须一方面抓住矛盾双方斗争的发展规律,依据人物性格、层次分明地使矛盾冲突越来越趋于表面化、尖锐化,另一方面又要使矛盾冲突的发展避免直线上升,而应该有波澜,有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才能十剧情富于节奏感,始终抓住观众。 

高潮就是矛盾双方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到最紧张最急剧的白热化程度,也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转折点。 

高潮虽然在全剧中知识短暂的一瞬,但这是揭示戏剧冲突思想意义,突现人物思想性格最集中最深刻的弟弟呢地方,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场面。难怪有人说,一切为了高潮。 
要写好高潮必须精密布置,善于抑制矛盾的发展,在作好充分准备后,选择最适当时机,让它突然出现。 

结尾,高潮过后紧接着就是结尾。结尾应集中交代主要事件的结果,不允许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好的结尾应做到既使观众满足,又留有回味的余地,充分显示作者的思想深度。 

2.安排情节结构的主要技巧 

①悬念 

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戏剧悬念源自心理学中人们由持续性的疑虑不安而产生的期待心理。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涉及悬念手法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但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内涵与悬念基本相似,主张,“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 

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①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②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③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⑤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 

悬念在剧本中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类: 

总悬念与小悬念。亦称整体悬念与主要场面中的小紧张格局。总悬念是全剧主要冲突的焦点所在,在剧本开始即要提出,并随着冲突的上升而不断加强,一直到高潮。它是贯串全剧的戏剧性结构的情绪支柱。小悬念则属于剧本的每一个发展段落或主要场面中出现的局部紧张情势,它起着不断丰富和加强总悬念,并在每一幕或每一场结束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下一幕或下一场的作用。 

期望式悬念和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它是在观众对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期待;突发式悬念则主要依靠对观众保密,通过使观众大吃一惊来加强戏剧效果,是剧情发展过程中出乎观众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复杂情况和险要转折,亦称吃惊或惊奇。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风格类型的剧本,对这两种悬念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侧重于性格描写的,多用期望式悬念;情节戏剧更多地采用突发式悬念。在实际运用中,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作者总是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观众的情绪,又通过突发式悬念造成戏剧情节和观众情绪上的跌宕,从而进一步加强冲突的紧张性。 

悬念的形成、保持和加强,还需要依靠“抑制”和“拖延”的艺术手法,有的剧作理论也称之为“延宕”或“缓解”。它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延宕手法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冲突的紧张时刻突然落幕,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和间隔,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悬念和延宕交替进行的格式,与观众看戏时的精神忍受限度有关,始终不懈的紧张,只会使观众感到疲惫,暂时的缓解,是调节情绪,为进一步紧张作精力上的准备。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矛盾的发展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迂回曲折有进有退,也必然会产生想不到的变化。要懂得如何在戏里安排悬念,首先必须熟悉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戏剧悬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是否符合生活发展规律,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②发现与突转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 
最早提出发现与突转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第十一章中认为发现与突转是情节的主要成分。长期以来,这两种手法被认为是编剧艺术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技巧,并被广泛使用。在剧本创作中,好的突转场面不光着眼于剧情的起伏跌宕,而且立足于人物刻画,力求通过情节的合情合理的突转写出人物剧烈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 

③时空交错 

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追求主观真实的现代派戏剧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它主要导源于“意识流”。如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贯串始终的是威利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活动,作者通过威利的神思恍惚、自言自语,在下意识中听到笛声、笑声,把舞台时空自然地过渡、闪回至以往,又通过第三者的打断,使之回到现实,以此形象地展现人物一生的悲剧命运。 

时空交错的结构方法,突破了传统戏剧按客观时序反映生活的局限,通过多层次、多变化的时空组织,表现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生活。但由于人的意识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使用不当,也会形成情节结构上的凌乱、模糊。 

中国戏曲由于不拘泥于舞台的写实性,时间与空间的运用历来比较自由,也有一些戏局部使用时空交错的结构手法,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但不像现代派戏剧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 

巧合 

戏剧情节是不排除偶然情况的,一切戏剧作品的情节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具有偶然性因素,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情节,正如俗话所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巧必须合理、自然、有意义。要做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以及结合。 

场幕的安排  

舞台的场面处理主要是导演的工作,但剧作者懂得舞台场面的处理,能够使剧本创作更符合舞台的需要。 

舞台场面处理问题很多,这里只谈谈场内和场外、上场和下场两个问题。 

1.场内和场外 

也叫明场与暗场,事实上就是实写和虚写的结合。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为明场,也即实写;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 

场内戏和场外戏的结合,可以拓展戏剧舞台的时空疆域,扩大戏剧的容量,有效避免戏剧舞台限制。 

明场戏与暗场戏的选择处理,和戏剧场面的主次划分以及舞台形象特殊的审美要求有关。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 

2.上场和下场 

舞台上情节要集中,与情节无关的人,站在台上,无戏可演,与情节有关的人,不能不在场。舞台上的人,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所以,人物上下场的处理和安排,也是编剧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作者要从剧情出发,想个充分的理由让人物合乎情理地上场下场,自然而然地上场下场。不能武断地随意摆布人物,使其贸然上场或突然下场。 

四戏剧的语言 
戏剧的语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物的台词,二是作者的舞台指示。二者当中自然以台词为主,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语言就是指台词。 

台词是剧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中国戏曲中的“打背供”是旁白的一种。 
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 

①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语言动作)。动作性主要是指台词要能揭示人物的内心动作,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戏剧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台词服从戏剧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 

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剧情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地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戏剧情节不断推向前进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能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简言之,动作性语言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例见《雷雨》中周萍、四凤和侍萍之间的对话)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直抒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尽之言与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形式。 

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的舞台动作提供基础。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演出,因此,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动得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②  台词必须性格化。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而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使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力戒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剧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惟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剧本中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相互混淆,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是剧作者熟悉生活、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 

③  台词要诗化。戏剧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观众面前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受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特质、诗的力量。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要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之中。因此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 

④台词要口语化,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剧作者对生活的解释,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民间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在注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