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是干什么的?

2024-05-06 07:31

1. 高盛集团是干什么的?

高盛集团: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

高盛集团是干什么的?

2. 高盛集团是干什么的?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高盛集团排名第78位。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高盛位列259位。

扩展资料
高盛集团核心业务
1、投资银行
为各种各样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服务。
2、投资控股
高盛集团入股了中国石化、中粮集团、金龙鱼等多家大型企业,并占有中国移动的股份。
3、交易投资
一方面协助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进行交易,另一方面通过做市、交易和投资固定收益和股票产品、外汇、大宗商品及衍生产品,用自营资金进行交易。
此外,高盛还参与股票及期权交易所的特许交易商及做市活动,并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权和期货交易所为客户交易进行结算。对于商业银行及其它投资活动,高盛既进行直接投资,也通过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进行投资。
4、资产管理
向全球各类机构和个人提供投资顾问及理财规划服务,并提供所有主要资产类别的投资产品(主要通过分开管理的账户和符合工具,如互惠基金和私人投资基金)。
高盛还向全球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基金会和高净值个人提供大宗经纪服务、融资及融券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盛集团

3. 高盛是什么公司

高盛公司成立时间为1869年,公司性质为外企,总部地点位于纽约,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也是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高盛公司经营范围是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它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高盛还是第一家中标协助中国处理不良资产的外资机构,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资产国际销售的外资机构。
 
 
 
 高盛公司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高盛公司为三家中国企业经办了首次公开募股事宜,这三家公司是中国石油、平安保险和中国银行。
 
 
 
 高盛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而且拥有的客户分布在各个行业,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高盛位列259位。
                          
 没有听说过,不过看介绍还是比较厉害的一家公司

高盛是什么公司

4. 高盛是什么公司

高盛公司,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也是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并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高盛还是第一家中标协助中国处理不良资产的外资机构,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资产国际销售的外资机构。在不久前进行的中国银行上市中,高盛也是三家承销商之一。
 
 高盛公司在中国证券经纪公司高盛高华中持有股份,它还为三家中国企业经办了首次公开募股事宜,这三家公司是中国石油、平安保险和中国银行,它们的募股规模在中国股市均排在前几位。
 
 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5. 高盛集团有多可怕?

高盛集团可怕到可以通过经济控制一个国家。高盛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高盛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少数投资者。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高盛的可怕,不在于它的强势,而是它能够短暂的容忍与宽容,但它的宗旨是长远的贪婪。

高盛集团有多可怕?

6. 高盛集团名声很大,这家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

高盛集团确实非常厉害,而且名列世界500强,高盛集团可以称为是做金融类相关服务的,比如说投资和金融咨询。之所以高盛集团的名声很大,一方面是因为高盛集团历史悠久,另一方面是因为高盛集团的实力非常强悍,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说明。1.高盛集团可以称为做金融的,主要做投资和服务等内容。高盛集团是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之所以称为集团,就是因为有众多的分公司。旗下会进行投资业务,也会有很多的金融服务,拥有众多实力强悍的会员,一般这种拥有很多钱的集团,都会在各个行业进行投资,所以每年都会有相当不错的利润。2.高盛集团之所以名气很大,跟他的历史悠久有关系。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距现在已经有几百年了,这家著名的集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已经慢慢地积累了相当厉害的实力,也拥有着众多的人才。因为这家集团历史悠久,所以影响力是不断累积的,名气也就很大了。3.高盛集团之所以名气很大,也是因为他的实力很大。高盛集团在美国500强排行榜中,17年的榜单中是排名78,可以想象一下高盛集团有多么的强大。这个集团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办事处,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且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和实力,一般的公司是很难撼动的,所以高盛集团的名气很大。
总而言之,高盛集团名气确实很大,这是因为这个集团历史非常的悠久,距现在已经有几百年了。而且他的实力非常强大,拥有众多的会员。可以称这家集团主要是做金融类相关的,比如说做投资和做金融类的服务。

7. 高盛很牛吗?

高盛很牛,不是美国最老的投行,却是美国最赚钱的投行。原来只是一个马车夫创办的小钱庄,但是在一代代合伙人的经营下,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投资银行。

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五大投行中只有高盛屹立不倒,其他四家全部易主或倒闭,由此可见其风光。

此外,高盛和美国政府走得很近,鲁宾、保尔森等高盛总裁先后就职美国财政部,保尔森甚至被小布什七次请求才出关。正是有这层关系,美国财政部才对高盛奉若上宾。

高盛很牛吗?

8. 高盛集团的存在弱点

1、业务组合过分依赖交易运作,导致盈利不稳定。甚至连高盛为准备公开发行而进行的最小限度的财务披露,也能揭示出高盛的业务组合并不理想。有一些报表甚至显示出高盛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加脆弱。在华尔街最能赢利的收购兼并业务方面,高盛一直比主要的对手盈利强。去年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高盛做的项目金额几乎相同,但高盛比美林的盈利多50%,比摩根多30%。但令人担心的是高盛的收入组合比对手更不稳定,因为它更依赖交易运作。1998年前两季度中,高盛43%的收入来自交易,美林为23%,摩根士丹利为28%。年中,高盛的总资产是公司股权的36倍,比对手负债率高。如果将高盛比作一家钢厂的话,若以100%的生产能力计,可赚大笔钱;若以60%的生产能力计,就会亏大笔钱。这些事实使华尔街人士将高盛比作对冲基金。因此,一些人认为高盛可能不得不将其公开发行定价为较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低,其股票可能持续以折扣价格交易。高盛对交易的依赖性在1994年已成为问题,在今天仍为问题。虽然高盛最初的招股书不遗余力地指出公司的风险管理自1994年以来改进了许多,但也不可能改进到足以抵抗前几个月波及全球市场的动荡的地步。显然很少投资银行能为这样的惨淡市况作好准备。高盛和华尔街的其他投资银行一样,在最近的业绩数据报告中,体现出不利市况的影响。直至今年夏天,高盛的业绩还非常显著。净收入从1995年的45亿美元升至去年的74亿美元。税前利润(由于高盛是合伙人制,税项由合伙人支付)从14亿增至30亿。今年前两季度,收入增长50%,公司的盈利很快超过40亿美元。但目前每况愈下。在截至8月28日的季度里,税前盈利从前一季度降低27%。9月份更差,有传说公司可能损失高达9亿美元。毫无疑问,公司对于交易的依赖是高盛的利润象单摆一样波动的主要原因。当然,高盛的管理层根本不必担心,因为高盛仍是私有的,它有办法淡化亏损程度。一些有限合伙人认为这是坚持私有制的主要原因。而公开发行则需要高盛放弃目前拥有的多报或少报盈利的灵活性。2、资产管理业务的不足。高盛业务组合中的另一弱点是其提供抵挡市场波动缓冲的资产管理业务。虽然资产管理增长很快,但却并不象其他对手那样盈利。1997年末,高盛是美林管理资产的1/3。高盛4.58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收入比摩根4亿的资产管理净收入高不了多少。资产管理可能不象声势浩大的成千上万亿金额的投资银行交易那么惊心动魄和有利可图,但它能产生理论上比交易利润更稳定的以费用为基础的收入。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为赢得业务而收费低廉,由于定位不明和人员流动而出师不利。1995年末,高盛只有52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其中40%来自低费用的货币市场基金。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关于资产管理是“丑陋的义子”的看法正在改变。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资产增长了3倍多,高达1650亿美元,其中只有20%是货币市场基金。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态度已改变。高盛的资产管理公司如今雇有1000名员工,而几年前仅有250人,高盛不仅向聘用的外来人才许诺他们会成为合伙人(在高盛很少有),而且高盛内部其他部门的明星也转至资产管理公司。美国金融研究公司说“高盛是呼之欲出的巨人”。但外部仍然批评高盛在营销方面远胜于投资方面,高盛要成为巨人还长路漫漫。没有公开交易的股票作为货币用来收购,通往巨人之路更加崎岖。3、公司内部矛盾公诸于众。 公开发行的举措加剧并揭露了公司内部的分歧,并将高盛的业务前所未有地公诸于媒体。矛盾之一是公司一般合伙人---是真正的有控制权的所有者---及有限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虽然高盛管理层喜欢用“一边倒”来形容高盛人对公开发行的支持,但这种说法可能有些过头。这一举动使高盛的一些当今合伙人和108位有限合伙人愤愤不平或持有异见。有限合伙人中的异见最甚,这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对于合伙制的信念及对交易条件的不满。最初,他们本将接受超过其股权帐面值25%的溢价,但一般合伙人期望得到将近300%的溢价。发行重组就如何处理有限合伙人的资本这一问题给予他们几种选择,其中之一是他们将得到目前股票股权的55%的溢价。若公开发行达到300%溢价,目前的合伙人将得到绝大部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导致发行搁浅的是当市场下跌,300%的溢价下降,乃至有限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的所得基本相同---甚至更多。即使早在发行依然继续进行时,已有关于高盛两位行政总裁保罗森和柯赛的传言。1997年末的营运总监保罗森,本已否决公开发行但却最终同意,条件是要坐上行政总裁的交椅。甚至传言公开发行的支持者柯赛,由于公开发行搁浅而受到攻击。高盛尝试的公开发行使“公平”这一词和公司中层员工的薪酬成为焦点问题。高盛并不一定给中流砥柱的初级行政官支付高额薪酬,虽然这些人埋头苦干,并为能加入合伙人以及可能有8位数收入的机会所吸引。凭借公开发行,高盛着重保证将薪酬向中下层员工倾斜。但公开发行的搁浅,令高盛高级合伙人必须马上重整合伙人制度。这可以解释为何高盛今年比1996年多吸收十几位合伙人。即便如此,更多的成千上万中层员工可能希望高盛能完成公开发行,并问自己高盛是否依然是唯一的理想工作。摩根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摩根比以前接到更多的高盛员工寻找工作的电话。高盛一贯是其他人乐于憎恨的公司,这多半是由于高盛如此出色。那么为何该公司与其他华尔街公司不同呢?高盛出众之处多半在于华尔街上广为流传却少有公司真正拥有的一种概念:即公司文化。自新聘员工步入曼哈顿下区布罗德大街85号那一刻起,高盛的优越及其对手的平庸即给人以刻骨铭心的印象。高盛警诫新员工永不能让公司蒙辱或出现在媒体中。他们一天工作14、16、18小时,明显是为了获得加入合伙人这诱人的独一无二的奖赏而奋斗。首要问题依然存在。第一:高盛没有进行公开发行,是否错过了黄金机会,抑或幸免于难?也许答案是后者。若去年春天它出售股票,其股价现在会大大低于发行价---这对于华尔街的头号公司来说是耻辱的开端。其实,许多合伙人认为公司躲过了子弹。另一问题:高盛在不远的将来是否会上市?公司高层依然坚持发行上市的路线。但许多其他人,包括长期的华尔街人士以及现在和以前的合伙人,都认为不可能。目前不仅有一大群新的合伙人——星期一会议后有25%的新合伙人——需要被说服,但公开发行搁浅后,那些上次投“赞成”票的人会重新考虑。华尔街极度投机的最近一轮之后,可能需要新的一批投资者再次相信这些股票会卖成4倍帐面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