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指什么

2024-05-17 18:41

1. 城镇化是指什么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什么

2.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使用集约的方式提供消费品,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城镇化是一种集中的居住方式,因为集中居住,很多公共产品的空间成本下降,可以通过外销量的消费者消费而获得分摊,因此,使用公共性消费变得经济。人们选择城镇生活,是因为这里会提供很多农村无法提供的公共品,这种无法提供的含义是向农村分散居住下居民提供并不经济,而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
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高的福利的原因在于,他们可以用相对经济的方法获得比农村多得多的公共产品、共用品。城镇里的公共产品用税收来保证的,农村不用交那么多的税,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公共产品。城市里居民不仅用税收购买公共产品,还通过居住的集中带来共用品的便利,比较便宜地获得如商业、旅游、教育、卫生等服务。
现实中讲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是制度性的城镇化;也是将农民土地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集中到政府手中再重新分配,是财产再分配下的城市化,是一次新的利益分配;还是建设一些新城镇,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其中包括利用城镇化工程让一些人获益的城镇化。

拓展资料:
中国应该推进真正的城镇化,一方面,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不足,过多的农村人口,意味着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化,就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另一方面,逐步放开户籍制度,让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做出选择。
中国,特别是广东有着特殊的城镇化问题,人口密度大、乡镇企业在农村得到的非常集中的发展,大量的工业镇实际上已经是城镇却不能得到政府承认,而人们关注的只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从增加选择的机会看,各种不同的城镇都应该存在,它们应该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也为公众居住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中国没有办法向其他国家学习,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快速工业化和如此高的人口密度,需要以大量的分散城镇化来代替城市化。
参考资料:城市化百度百科

3. 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 
  “城镇化”一词出现很显然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很多学者主张使用“城镇化”一词。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城镇化”概念也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不过,就数量看,对城镇化“概念”的论述要少于“城市化”。据粗略估计,近5年来,关于城镇化的概念,至少在20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并符合中国西部地区现实的观点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笔者以为,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从农村城镇化的角度而言,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表现为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以渐进为主;二是空间特征,表现为城镇结合,以镇为主;三是就业特征,表现为亦工亦农,非农为主;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表现为亦土亦“洋”,以“洋”为主,亦新亦旧,以新为主。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均属发展型城镇化。发展型城镇化有6个特点:一是城镇化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第三产业,而非发展第二产业即工业化;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化中城市贫民占有很大比重。

什么是城镇化

4.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今天参加广东民间智库论坛,题目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路径选择,我也就这个题目做了主题发言。十二五规划,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不少这些天购买股票都在买一些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股票,但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现实中讲的城镇化与应该的城镇化有很大的差异。 现实中讲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是制度性的城镇化;也是将农民土地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集中到政府手中再重新分配,是财产再分配下的城市化,是一次新的利益分配;还是建设一些新城镇,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其中包括利用城镇化工程让一些人获益的城镇化。这就是很多人听到城镇化这么激动,不断在讲城镇化对GDP的好处,如果GDP不时髦了,就讲城镇化别的好处,以便能够有更多获得利益的机会。 我的老家,要建设三个新城,一个是30万人,在市区北部,一个是50万人,在东部的一个县城,一个是10万人,在西部的一个区,听到以后觉得这个城市建设者的魄力很大,仔细一听,他们是希望省里给出钱,的确,现在听说省里每年给10个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建设新城,他们的目标是让城市人口多起来。这个城市因为是老工业基地,失业率一直偏高,显然他们不是为了降低失业率而进行城市建设。这里的农民以生产玉米为主,生产效率并不比城市低,所以农民也没有多少积极性成为城里的人。那么各位,城镇化的动力应该是政府对获取利益的追求,其中也包括对省里给钱的钱承诺的无奈以及前面所述的理由。 为什么要城镇化呢?根本的原因是使用集约的方式提供消费品,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城镇化是一种集中的居住方式,因为集中居住,很多公共产品的空间成本下降,可以通过外销量的消费者消费而获得分摊,因此,使用公共性消费变得经济。人们选择城镇生活,是因为这里会提供很多农村无法提供的公共品,这种无法提供的含义是向农村分散居住下居民提供并不经济,而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高的福利的原因在于,他们可以用相对经济的方法获得比农村多得多的公共产品、共用品。城镇里的公共产品用税收来保证的,农村不用交那么多的税,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公共产品。城市里居民不仅用税收购买公共产品,还通过居住的集中带来共用品的便利,比较便宜地获得如商业、旅游、教育、卫生等服务。相对农村来说,城市里的人多花些钱,买了一些农村买不到的东西,获得了更多的享受;而农村不用花那么多的钱,也得不到那么多的东西和服务。 上述分析表明城镇化只是一个为人们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你可以选择城市,也可以选择镇,还可以选择农村,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现在有一个名词,叫被城市化,应该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放弃农村户口,这是中国土地政策造成一种特殊现象,因为土地没有办法流转,加上户籍制度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城市与农村的身份转换成本极大,这就导致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选择失灵。这样的推论是,中国的城市化并非是一个单纯资源配置问题,而是政府希望作为,甚至被怀疑要谋取利益的活动。对此,我们要警惕。 中国应该推进真正的城镇化,一方面,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不足,过多的农村人口,意味着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化,就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另一方面,逐步放开户籍制度,让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做出选择。 中国,特别是广东有着特殊的城镇化问题,人口密度大、乡镇企业在农村得到的非常集中的发展,大量的工业镇实际上已经是城镇却不能得到政府承认,而人们关注的只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从增加选择的机会看,各种不同的城镇都应该存在,它们应该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也为公众居住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中国没有办法向其他国家学习,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快速工业化和如此高的人口密度,需要以大量的分散城镇化来代替城市化。

5. 城镇化有什么意义

城镇化有什么好处?

城镇化有什么意义

6. 什么 是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他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即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市化”。
    城镇化水平一般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率=本地区城镇人口/本地区总人口

7.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今天参加广东民间智库论坛,题目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路径选择,我也就这个题目做了主题发言。十二五规划,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不少这些天购买股票都在买一些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股票,但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现实中讲的城镇化与应该的城镇化有很大的差异。
现实中讲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是制度性的城镇化;也是将农民土地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集中到政府手中再重新分配,是财产再分配下的城市化,是一次新的利益分配;还是建设一些新城镇,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其中包括利用城镇化工程让一些人获益的城镇化。这就是很多人听到城镇化这么激动,不断在讲城镇化对GDP的好处,如果GDP不时髦了,就讲城镇化别的好处,以便能够有更多获得利益的机会。
我的老家,要建设三个新城,一个是30万人,在市区北部,一个是50万人,在东部的一个县城,一个是10万人,在西部的一个区,听到以后觉得这个城市建设者的魄力很大,仔细一听,他们是希望省里给出钱,的确,现在听说省里每年给10个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建设新城,他们的目标是让城市人口多起来。这个城市因为是老工业基地,失业率一直偏高,显然他们不是为了降低失业率而进行城市建设。这里的农民以生产玉米为主,生产效率并不比城市低,所以农民也没有多少积极性成为城里的人。那么各位,城镇化的动力应该是政府对获取利益的追求,其中也包括对省里给钱的钱承诺的无奈以及前面所述的理由。
为什么要城镇化呢?根本的原因是使用集约的方式提供消费品,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城镇化是一种集中的居住方式,因为集中居住,很多公共产品的空间成本下降,可以通过外销量的消费者消费而获得分摊,因此,使用公共性消费变得经济。人们选择城镇生活,是因为这里会提供很多农村无法提供的公共品,这种无法提供的含义是向农村分散居住下居民提供并不经济,而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高的福利的原因在于,他们可以用相对经济的方法获得比农村多得多的公共产品、共用品。城镇里的公共产品用税收来保证的,农村不用交那么多的税,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公共产品。城市里居民不仅用税收购买公共产品,还通过居住的集中带来共用品的便利,比较便宜地获得如商业、旅游、教育、卫生等服务。相对农村来说,城市里的人多花些钱,买了一些农村买不到的东西,获得了更多的享受;而农村不用花那么多的钱,也得不到那么多的东西和服务。
上述分析表明城镇化只是一个为人们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你可以选择城市,也可以选择镇,还可以选择农村,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现在有一个名词,叫被城市化,应该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放弃农村户口,这是中国土地政策造成一种特殊现象,因为土地没有办法流转,加上户籍制度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城市与农村的身份转换成本极大,这就导致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选择失灵。这样的推论是,中国的城市化并非是一个单纯资源配置问题,而是政府希望作为,甚至被怀疑要谋取利益的活动。对此,我们要警惕。
中国应该推进真正的城镇化,一方面,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不足,过多的农村人口,意味着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化,就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另一方面,逐步放开户籍制度,让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做出选择。
中国,特别是广东有着特殊的城镇化问题,人口密度大、乡镇企业在农村得到的非常集中的发展,大量的工业镇实际上已经是城镇却不能得到政府承认,而人们关注的只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从增加选择的机会看,各种不同的城镇都应该存在,它们应该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也为公众居住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中国没有办法向其他国家学习,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快速工业化和如此高的人口密度,需要以大量的分散城镇化来代替城市化。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8. 城镇化的概念是什么?

城市化的名词解释是: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城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

扩展资料: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补偿—拆迁”的循环。
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
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
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粗暴行为、被迫上楼的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域的关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评: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