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比亚迪?富士康汽车要来了!郭台铭的冲冠一怒能否如愿

2024-05-17 18:26

1. 干掉比亚迪?富士康汽车要来了!郭台铭的冲冠一怒能否如愿

   
        
     “希望成为电动车界的安卓”,这是富士康新的宣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富士康已经在 汽车 领域中布局23年时间。  
     
    1988年,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第一次来到深圳,这一年也被称之为台商元年。鸿海精密集团在神州建立了富士康,这被定位为一家高新 科技 企业,总裁当然是鸿海精密集团的创始人郭台铭。在成立第二年,富士康旗下的台湾锂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研发和制造可充式电池。这家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 汽车 蓄电池,这被认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而这也是富士康进入 汽车 领域的第一步。 
     
    但是要进入 汽车 行业并不容易。因为和富士康擅长的3C代工相比,车厂的供应链更为保守,它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在业务上的拓展非常艰难,因为这个时候 汽车 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日韩企业普遍是自建零部件体系,更难以打入。此时,富士康能做的只是雇佣一群福特的退休主管奔走底特律,但收效甚微。 
     
    2005年,富士康收购安泰电业,后者是一家在台湾有40多年制造经验的 汽车 零件厂商。安泰是台湾四大 汽车 线束厂之一,主要从事电瓶线、影音传输线等 汽车 线束,以及倒车雷达、电动座椅记忆控制器等车用电子产品制造。通过这次收购,富士康进入了车企的供应链中。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富士康终于算是踏进了 汽车 产业的大门,并至此打通了新能源和 汽车 电子的任督二脉。2007年,富士康与沈阳机床进行合作,双方联手将对IT和电子行业用纳米铜以及 汽车 镁合金零部件进行研发与生产,这也是富士康集团进入中国内地以来首次自己进军 汽车 零部件制造领域。当然,合作更多的是交学费。这个时候,富士康可能也还没有真正要打定主意造车。这一切都在2009年改变。 
     
     对富士康而言,2009年是郭台铭对 汽车 产业判断急剧变化的一年。   在2009年5月,郭台铭借鸿海发布财报之际,大肆抨击竞争对手比亚迪曾在IT代工方面窃取其商业机密、不正当竞争,并且对比亚迪的 汽车 业务和 汽车 质量不屑一顾,甚至质问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敢不敢坐比亚迪的 汽车 上下班”。此前,富士康就和比亚迪对簿公堂,两家公司一度打的头破血流。 
     
       【郭台铭与比亚迪王传福】 
     
    尽管如此,当时郭台铭如此罕见地攻击一家竞争对手令业界错愕。不少分析猜测是其为了转移公众对其糟糕财报的注意力而出此下策。孰料,   一周之后,鸿海借和美商电池公司的合作进入电动车核心部件的竞争才让外界恍然大悟,原来郭台铭和王传福的恩怨将从传统的IT代工扩散到新兴的电动车领域。  
     
    有业内人士表示,郭台铭恐怕不会像王传福一样全面进入 汽车 制造领域,很可能依托现有优势仅涉及电动 汽车 电池等核心产品的制造。   郭台铭在炮轰比亚迪时曾放下狠话:“我要输给比亚迪,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指跳楼)。   ”因此对于富士康未来在电动 汽车 具体深入到何种程度外界难以判断。 
     
    当时的官司中,富士康称比亚迪影响了其50多亿的收入,这使得富士康对此耿耿于怀,   也不知道是出于内心愤懑还是商业前景看好,富士康确实在2009年后开启了电动车业务。   2010年前后,富士康曾与吉利集团接触,拟就新能源 汽车 开发开展合作。吉利联手富士康进军电动 汽车 的消息,被看作是对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地位进行挑战,但两者的合作后来没有态度进展。 
     
    同样是在2010年,富士康与英利集团在大同合作兴建多晶硅生产基地,新能源 汽车 是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应用行业,富士康与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开展合作可以看作是其在实施既定的新能源业务战略。特别是布局电动车+储能,可以实现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这一系列布局都被看作是对比亚迪的“釜底抽薪”行为。  
     
        
    一年后的2011年,富士康又斥资超过10亿美元分别在辽宁沈阳和营口设立新工厂,涉及精密数控机床、纳米铜镁合金 汽车 零部件项目等。2012年-2013年,富士康在 汽车 在零部件零部件领域开始密集发力。2013年,富士康获得特斯拉Model S车内面板订单,成为特斯拉供应链一员。同年,富士康成为奔驰、宝马等车企供应商,业务涉及 汽车 电动机械、中央控制安全、 汽车 电子等系统。 
     
    此外,在2013年,华泰 汽车 还曾和富士康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鄂尔多斯成立合资公司。当时签约之时的公告显示,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研发、生产、销售高效小型柴油机和自动变速器,主要是向欧洲及北美出口。但这一合作后来也没有新动向。 
     
    关于造整车,实际上直到2014年才从郭台铭口中得到第一次确认。2014年,在晋商大会上,郭台铭发言称,他认为山西一直都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能源输出省。而单一的能源输出对经济发展不利,能源要做更有效的运用,应该在山西打造循环经济,“当地未来的煤层气不要出口”,有效利用山西能源转换成 科技 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做垂直整合,   打造电动车。  
     
        
    当然,这50亿元的投资也并不是只指电动车,可能是鸿海集团当年将在山西的投资额度。但2014年是富士康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行动年。而这一年,富士康在造车领域上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2014年初,鸿海精密发言人指出,在新能源车领域,富士康的研发事业群拥有全球领先的“核心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测试验证、系统整合及全方位解决方案”,剑指电动 汽车 的意图初现; 
     
    2014年8月,郭台铭到新乡市考察,他试驾了新能电动车公司和新马公司生产的电动 汽车 。最后,郭台铭总裁与省、市领导就规划在新乡建设年产配套50万辆电动 汽车 电池项目和年产20万辆电动 汽车 项目达成意见。 
     
    2014年10月,传说富士康投资8.11亿美元,建立“大型”模具车间; 
     
    10月晚些时候,富士康与北汽合资成立电动 汽车 租赁公司推出了“GreenGo(绿狗租车)”; 
     
    12月4日,郭台铭突访河南三门峡市,与新兴电动车生产企业速达公司谈合作。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省工信厅副厅长陈富刚等官员也同时出席。郭台铭试驾速达电动车,并连说4个“很好”; 
     
    12月22日,富士康参股“和谐”。 
     
        
    特别是年底入股和谐 汽车 ,由此拉开富士康“ 汽车 梦”的前序;2015年3月23日,和谐 汽车 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以及和谐 汽车 三方以3:3:4的比例出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由此诞生。 
     
    此后,和谐富腾便开始了招兵买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原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原沃尔沃 汽车 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等高管先后加入,为和谐带来一派和谐的气氛;但由于内部管理分歧,和谐富腾随后就决定将旗下 汽车 分为两条品线,各自经营。 
     
    可正是兵分两路的这个决定,触碰到了郭台铭敏感的神经,他忽然意识到造车这件事并不简单,并公开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加上物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做制造却不容易。以 汽车 为例,互联网行业公司造 汽车 成功率非常小,因为 汽车 涉及人命,也有大量的硬件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番话彻底打翻了“和谐富腾”,也意味着郭台铭 汽车 行业的首战败北。 
     
        
    此后的一年间,郭台铭虽说对造车看法有改变,但没有放弃 汽车 行业,特别是对于清洁 汽车 。 
     
    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台铭曾表示,自动驾驶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企业制造的 汽车 他不敢开。“许多互联网公司都争相要去做互联网 汽车 ,我可以说那个 汽车 我绝对不敢开,因为它不是玩具的遥控 汽车 ,因为 汽车 是有安全的顾虑。我在四年前到Google看过它的互联网 汽车 ,到现在他还是在非常早期的实验阶段。国内很多 汽车 厂说我可以做到无人驾驶,我觉得如果哪天有这辆车出来,我也劝你三思而后行,不要提早去买,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互联网 汽车 ,我觉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清洁能源 汽车 倒是可以先走,互联网 汽车 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有自动驾驶,这是我的想法。” 
     
    此后的2016年6月富士康与昆山市政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0亿元发力充电装置、锂电池的研发生产;10月,富士康与风险投资公司IDG资本拟投资15亿美元设立 汽车  科技 基金。2016年9月,富士康携8亿元投资滴滴,尝试布局出行领域。但一年之后,富士康还是对自动驾驶进行了投资,重新拾起了这个不被郭台铭看好的行业。 
     
        
    2017年8月,郭台铭敲定了在美国密歇根州设立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研发中心的计划。有媒体称,该研发中心的总投资额可能高达几十亿美元。但富士康是否会在美国开发支持自动驾驶的成品车,并未公开。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富士康还有两个重磅投资:一个是在2017年,富士康投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并表示此为长期投资项目;另一个是在2018年的投资了小鹏 汽车 。 
     
        
    实际上,20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之际,郭台铭与李斌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密谈,密谈的内容无法知晓,聊完之后国泰民也没给蔚来投资,而是   在一个月后将钱投给了小鹏 汽车 。  
     
    2020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 汽车 (下称“FAC”)官方也已证实,正在与鸿海集团商讨成立一家对等合资企业的可能性,以联手在中国市场开发和生产纯电动 汽车 ,并涉足车联网业务。   据悉,FCA将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而富士康将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该新公司成立后将先在中国市场推出 汽车 ,然后再考虑出口市场。  
     
    而与FCA官宣“联姻”的一个月后,富士康又表示将与台湾裕隆 汽车 成立合资企业,并与裕隆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 汽车 ,富士康可能会为这合资企业提供零部件组装服务。  
     
        
    2020年10月,在本月初,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表示,公司希望在2025至2027年间占据电动 汽车 市场10%市场份额,并已与多家 汽车 制造商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谈判。 
     
     刘扬伟同时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成为“电动 汽车 界的安卓”。为此,富士康在刚刚召开的HHTD 20活动上推出了“EV开放平台”,该平台将与其他公司共享,可以允许外部公司设计电动 汽车 大型部件,然后由富士康来制作,以实现“共同利益”。  
     
    在富士康描绘的蓝图中, 汽车 制造商可以在平台上选择suv、轿车等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定制范围包括车轮的距离、电池的大小等。富士康表示,这一开放平台将能够分享从固态电池,到数据处理工具等范围的重要软硬件设计。公司相信,这一平台能够有助于减少新款 汽车 制造所需的时间和资金。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也就是1月4日,拜腾 汽车 与富士康 科技 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根据该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先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全方位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 
     
    据悉,富士康还将投资2亿美元给拜腾,此外,还将提供不少资源帮助其量产。富士康出售拯救了这家面临危机的新造车企业,白衣骑士当然不是只想做个财务投资。富士康 科技 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作出以下表态——“与拜腾合作是我们布局电动 汽车 领域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竭力帮助拜腾M-Byte早日量产,登上世界电动车的舞台。”   富士康在拜腾上的整车计划,显露无疑。  
     
     值得一提的是,当苹果开始造车的时候,富士康对 汽车 产业大量布局不知道是不是与之有关,毕竟他是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如果他要为苹果 汽车 代工这一点也不意外。   想想6年前,特斯拉创始人曾调侃富士康说,“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 汽车 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没想到,当年的调侃之词竟然成真。 

干掉比亚迪?富士康汽车要来了!郭台铭的冲冠一怒能否如愿

2. 比亚迪与富士康恩怨始末:郭台铭大骂“小偷”,华为小米选择扶持

 在代工行业,富士康已经在老大的位置上很久了,除了因为富士康有大靠山苹果公司的支持以外,国产手机行业的快速的崛起,也给了富士康非常多的机会。 除了苹果公司以外,像华为公司、小米公司这些国内智能手机巨头厂商,也是富士康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富士康的发展之路完全可以用顺风顺水四个字来形容,从苹果公司发展初期就建立了合作关系,一直到了现在。然而顺境太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富士康也开始出现飘飘然的表现了。其实代工行业也是一块“肥猪肉”,有不少企业早就已经虎视眈眈了。
   就在富士康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时候,有一家国产代工巨头就这样悄然崛起了,从富士康手中抢走了华为小米大单,郭台铭怒斥“小偷”,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要还原整件事情的始末,那么就要从美国打压华为的事情说起。富士康虽然是中国的一个企业,但其实主要的业务来源还是依靠美国的苹果公司。如果说苹果公司每年要销售一千万台iPhone手机的话,其中有九百万台都是交给富士康代工的。
    换句话说市面上出售的十台iPhone手机,有九台就来自于富士康。 因此只要苹果手机的销量一直都有不错的表现的话,那么富士康其实也就可以不用担心订单的问题了。
   
   但是由于国产手机的快速的崛起,也对苹果手机在内地的销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销量不断地出现下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富士康的销量,因此富士康也开始跟一些国产手机公司合作。 但是在富士康看来,美国企业的支持才是立身之本,因此在各方面,富士康的董事长郭台铭都不断对美国示好 。
   
   美国在打压华为的时候,不少美国企业对华为进行了“断供”,而此刻的富士康立马变脸,终止了一些华为的订单,在身处困境的华为公司身上又狠狠地踩上了一脚。但是在富士康业绩缩水的时候,是华为仗义相助,把自己的订单交付给它,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富士康却“恩将仇报”。
   
    其实除了富士康以外,伟创力其实也对华为进行了断供,它手上拥有着华为不少的订单,而正是富士康终止跟华为的合作关系,也给国内的第二大电子代工巨头公司提供了机会,这家公司就是比亚迪。 
   
   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梁子其实早就已经结下了,比亚迪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跟郭台铭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当初郭台铭曾经非常热情的带领王传福到富士康的工厂去参观,而王传福就是比亚迪的创始人,在了解了富士康的运作以后,王传福回去以后就开始学习和模仿富士康的经营模式,并且还挖走了一些富士康的员工 。
   
   因此富士康的郭台铭认为比亚迪电子的崛起,就是因为“偷”了富士康的人才和机密。两家公司还打了很多年的官司,郭台铭在多个场合扬言一定要把官司打到底。
   
   其实大家所了解的比亚迪是新能源 汽车 公司,但是就在悄无声息之中,富士康就帮助了比亚迪的不断壮大,很快就成为了国内代工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完全有实力可以跟富士康相抗衡了。
   除了华为以外,像小米等高 科技 公司也纷纷开始跟比亚迪合作,并且获得了外界的肯定和好评。比亚迪公布了2019年的财务报告, 其中它的全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 1277 亿元,其中有 41%的营业收入全部都是来自代工业务,几乎要接近一半了。 
   
   随着美国对中国高 科技 企业的不断打压,以华为为首的国际化企业开始扶植国内的供应链,像比亚迪、蓝思 科技 、欧菲光等内地企业趋势而起。所以说未来比亚迪超越富士康其实还是指日可待的,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