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2024-05-18 03:57

1.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在火线引入江苏国资入股之后,苏宁董事会的改选在意料之中,张近东退休也没有多大悬念,只是张近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孙为民也同时离任董事,相当于苏宁的一二把手同时退休,这倒是颇让人意外。 
     
  本来个人预计张近东退休之后会让孙为民来接任董事长:扶上马送一程,为新旧交替来护航,目前看苏宁管理层是要彻底“改朝换代”,让年轻一代来接棒,张康阳是90后,暂代董事长职务的任俊是1977年生人,苏宁将进入到一个80、90后主导的新局面。 
  
  苏宁董事会改选之后,形成了江苏国资、阿里巴巴、张近东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在具体业务层面,依然还是由张近东来执掌,只是在一些重大投资等战略方向上,不得不跟另外两方妥协,其中江苏国资应该不会去干涉具体事务,主要是救急为主,阿里的态度就变得极为关键。 
  
  根据董事会的改选公告,黄明端已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前,该职务由张近东担任。 
  
  如果是来自高鑫零售的黄明端被来接替张近东,说明江苏国资和张近东都认为,能够救苏宁的只有阿里巴巴,高鑫零售的大股东就是阿里,旗下的大润发卖场也是阿里线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黄明端也有丰富的线下零售经营,而阿里在线上的地位更不用说。 
  
  问题在于,跟苏宁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苏宁是一家“国企”风格极为浓厚的企业,无论是黄明端还是张康阳,都很难在短时间改变这种企业文化,相反,一般企业在新旧交替时的动荡,相信在接下来的苏宁一定不会少。 
  
  而且,张近东是不是真的裸退,也是一个问题,恐怕事实上也难以让他完全置之身外,苏宁面临的千亿债务压力,以及上市公司之外的苏宁体系要如何厘清,都离不开张近东,远在意大利的张康阳,更不可能一下子接过这一副重担。 
  
  即使是阿里,到底有多大的诚意和资本来救苏宁,也是一个疑问!在三方股东里面,江苏国资是不希望苏宁倒下,张近东是不想苏宁倒下,阿里反而是最超脱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外界传闻的阿里吞并苏宁本来就是一个异想天开,先不说今天的苏宁对于阿里经济体的价值有多大是个疑问,就是反垄断一项,阿里也不可能往火坑里跳。 
  
  所以,最终能救苏宁的,还是张近东自己,恐怕还是看张近东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的资产,接下来要如何变现处理,来补上苏宁易购的窟窿,这是唯一的选择,没有其他选择。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2.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2亿,失去张近东控制的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吗?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过2亿,没有张近东的控制苏宁还是苏宁,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单纯是标着某个人的标签了,而是说他关心到成千上万人的这个稳定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问题。
一个企业半年亏损几个亿这很正常,不过我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您去看一看哈罗单车之前那几年每年都是亏的,亏个10亿的时候都有,就是这几年从去年还是前年开始逐渐赚钱了,所以说一年亏两个亿4个亿,这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数字,只不过对于苏宁来说不单纯是亏损的问题,是亏损的根源出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亏损的问题,才出现了现在的这个资产重组,多方牵头导致苏宁没有实际控制人。
应该说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企业了,而是说关心到千家万户的稳定以及就业问题的,苏宁,就算他其他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企业里面就业的那么多人,他们得有个稳定的工作,不能说因为企业变动突然之间解散吧,各回各家,我们什么也管不了了,那不行了,这影响太大了,所以有了多方牵头,要保证这个企业能够运转下去,可能会有一定的过渡期,这段时间不会赚钱,甚至说是亏钱的,但无所谓,大企业哪有一直赚钱的呢?
所以企业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利益的集体,企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赚钱,你们成立一个企业不赚钱做慈善吗,那不可能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同时能够帮助一些员工解决就业的问题,帮助一些人解决经济与家庭这方面的问题,那这个企业的发展就是有意义的,它就仍然是一个整体,就已经不是与某个人的标签完全挂钩的东西了。

3. 苏宁的创始人张近东如何打造这么大的一个电器帝国?

他以10万元起家,打赢了商战的每一场战役,一路过关斩将,打造了年收入2800亿元的商业帝国。此人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金东。
目前,苏宁的市值已超过1100亿元,即使在其股价最高峰时,也远未达到3000亿元。回顾苏宁的发展历史,在一个不远的时代,互联网巨头还没有达到今天的规模和吸引力,苏宁确实是国内发展良好、潜力充分的企业代表之一。
在与国美赢得“美苏霸权”后,以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竞争对手强势崛起,但苏宁应对竞争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其在电子商务(红孩子)、网络视频(pptv)、手机(nubia)等领域的连续大规模投资效果有限。目前,零售业仍然是其核心业务,占据着主导地位。绝对高比例的收入。而去年,斥资20亿元收购亏损的国际米兰也被官方媒体点名批评。很难说。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峰期的净利润超过40亿元。
作为对京东崛起的回应,背着数千家门店的苏宁在未来无法应对竞争。虽然收入不断增加,但利润确实很难看,一直在亏损。尽管最近,苏宁已经改名为苏宁云业务,旨在获得电器零售商的印象,凸显其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但现在竞争形势已经改写,苏宁的转型还在路上。
于是,苏宁创始人张金东凭借自己的坚韧不拔和成功转型的经营理念,打造了如此庞大的电器帝国。

苏宁的创始人张近东如何打造这么大的一个电器帝国?

4. 张近东还会说京东苏宁不是一个量级吗

谁的盘子铺大?无疑是京东。京东经营多年,至少比苏宁易购早。而且从电商的规模效应上来看,京东和苏宁易购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在规模上,在盘子上,京东强过苏宁易购。
但你要问谁赚钱,我反倒认为是苏宁易购。苏宁易购虽然没有京东盘子大,但苏宁易购的赚钱能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均强于京东商城。原因如下:
(1)苏宁易购是建立在线下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实体店面基础上的电商平台。光是线下门店,都可以为苏宁电商提供强大的电商议价能力,而这一点,我相信京东商城未必能做到位。有强大的采购议价能力,也就意味着,在商品上架之前,苏宁易购已走在了京东商城的前面。即便是价格战杀来,双方都会很受伤,但京东伤的更严重。
(2)京东在去年拉了一大笔投资进来,多少钱就不说了,这玩意也都是虚的,这年头,电商老大们的吹牛能力比统计局要猛的多。我们就说这笔钱最后干嘛了,据京东老大刘东强和后来的媒体报道来看,京东拿着这笔钱,基本上都是在自建物流。看清楚没?自建物流,这是个超级麻烦事情,人家京东不仅要拼价格,人家还要拼物流。结果,大部分钱都放在物流上了。但苏宁却未必,论传统,苏宁在线下经营多年,在全国各地都有好几百家门店,门店就是物流。线上下单,门店送货,我想,光是这一点,其服务不比京东商城差吧!
(3)综上,无论是在价格战、物流和服务水平上,京东商城已经输了一大节。他们基本上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如果说目前,苏宁还差的远,那么在未来,我想,苏宁肯定要强于京东。
(4)京东商城的最终。京东商城最终会出现问题,问题不是出在价格战,而是出在一个不盈利的商业模式上。这两年大家都在玩电商,说实话,各家的玩法不论怎么玩,都逃不出价格战。之前是,之后仍然是。毕竟,这年头的电商一直都是野蛮生长。什么时候能成熟,未可知,但有一点,那就是等中国的网购消费者成熟了再说。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参考值:从马云开始做淘宝到淘宝开始疯狂,是5年时间(淘宝在2003年开始,2005年是第一波进驻,2008年之后开始走向疯狂,谈网购必谈淘宝)。一个模式让其疯狂起来比较简单,但让一群消费者成熟起来,相信会要更长时间。因此,京东商城,如果想一直玩下去,那就得出更多的血,掉更多的肉。这里的肉和血就是更多的资本。当一个人一直出血,而自身造血能力又很差的时候,就不得不借助外界的血,但如果外界的血也供应不上呢?反观苏宁易购,在造血问题上,是不纯在的问题的。毕竟,线下这么大一盘子,怎么着也够吃一阵子的。
(5)所以,我在这里的给出的观点是,玩电商,要惜命,尤其是在没有比较客观的盈利模式的前提下(是指在自身在没有极强的造血能力的时候)玩电商,其实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也顺告那些实业老总们:你别听电子商务业内人怎么说,也别看电子商务方面的报告,如果看,也就是当参考,别当真,当真你就要吃亏。我们在关注未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多多关注现在?
(6)在未来,它们谁的赢面会大一些?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是苏宁易购。当然,这只是根据它们双方的实力做出的判断,京东商城次之。我不排除财大气粗的一方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比如说,财大气粗(苏宁易购)的一方压根就不懂电商,进来就是搅局的,最终的吃亏或者倒闭,也很正常。再比如说,店大欺客现象,在实体店里面,可能这样做,不会让消费者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如果在线上,挑剔的顾客会将这种现象打击的体无完肤。而电商平台本身,也就类似于自掘坟墓了。
(7)关于苏宁在商品定价,进价以及物流方面的论点。其实,在写这点杂感之前,我连苏宁易购这网站都没上去过,我就是照着常人的比较正确的理解来推论的。所以,如果你对苏宁易购在商品定价、进价以及物流方面了解的更透彻,不妨一起讨论,我很乐意。

5.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2021年2月24日,苏宁易购因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临时停牌。不久之后媒体就曝出,苏宁易购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拟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将转让20%-25%的股份,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若此事落定,那么苏宁易购恐怕将会易主,张近东也将丢失苏宁易购的控制权。
      此事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近年来苏宁易购一直都受到巨额负债的困扰,但如今直接转让股权还是让人没有想到。
   作为江苏的大型企业,在2003年时苏宁还是全国家电零售的龙头企业,不过因为一系列的“任性扩张”,苏宁的负债越滚越大,又因为多次的错误决策,如今的苏宁已犹如日落西山,逐渐陨落。
   从曾经的家电零售龙头到如今负债累累、连年亏损,张近东到底是如何将一盘好棋下得稀烂的?转让股权“抱大腿”,易主后苏宁易购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牛年才刚开始没多久,苏宁易购就出了大事:实控人兼大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20%-25%的股权,苏宁易购恐将易主,而股权受让方被传是某基建行业的国资企业。
      至于转让股权的原因恐怕就是两个字:缺钱。
   根据苏宁易购的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季度,苏宁易购的负债总额高达1361亿,而其可以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仅为1072亿,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在债务的重压下,苏宁不得不找上国资来解困。
   至于为什么负债会越滚越多,这是由于张近东近年来的任性扩张所导致的。
   在2003年成为家电零售业一哥后,苏宁易购开始走上扩张之路。根据媒体的统计,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苏宁电器、苏宁易购通过收购大举扩张,涉及电商、物流、金融、地产、 体育 、文化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文化 体育 方面, PPTV在2015年被宣布剥离上市公司体系后,其68.08%的股权就以25.88亿元转让给苏宁文化或其指定的子公司。
      而在零售电商方面,苏宁曾经出资5755万元(8亿日元)收购LAOX(乐购仕)28.36%的股权;苏宁电器以4.2亿元收购母婴垂直类电商网站“红孩子”;旗下子公司“苏宁小店”出资1欧元认购西班牙连锁超市“迪亚天天”中国100%股权等。
   还有投资天天快递、家乐福等,根据初步统计,近年来,苏宁易购的并购行为已经有数十次。
   不过,这些布局几乎都是失败告终,一次又一次的收购也逐渐掏空了曾经家大业大的苏宁。如今,张近东不得不转让股权,为自己当年的任性扩张买单。
   除了负债累累之外,苏宁易购还因为连续多年不挣钱而被诟病。
   在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为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98.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在退市新规推出后,净利润是否亏损已经不再是退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苏宁也不再需要通过变卖资产让净利润转正了。
   以扣非净利润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加上2020年的业绩亏损,苏宁易购已经是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年时间里,苏宁易购的营收从1089亿增长到了2584.59亿,体量明显扩大。
      而在扣非业绩连年亏损的影响下,苏宁易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好。自从2015年大牛市创出23.14元的高点后,苏宁易购的股价就震荡走低。截止到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的股价仅为7元,6年时间股价暴跌69.75%。
   如此巨大的营收却依旧不能实现主营业务上的盈利,也难怪苏宁的股价“跌跌不休”了。
    抱上国资“大腿”,苏宁能否翻身? 
   新年的股权转让新闻固然“劲爆”,不过,其实这已经不是苏宁第一次引入股东了,在上市的17年时间里,苏宁已经有过多次引入外部股东的行为。
   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引入电商巨头淘宝。在2016年5月份,苏宁易购向淘宝中国等非公开发行19.27亿股股份,淘宝中国认购金额为282.33亿元,发行完成后,淘宝中国持有公司19.99%股权,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
   不过,这一次的股权转让还是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一次的股权很有可能导致控制权发生变化,这是张近东建立苏宁以来第一次面临可能丢失控制权的情况。
      那么,引入国资,能否使得苏宁翻身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这一次引入国资可以解决苏宁短期的债务困局,但苏宁的摊子太大,若要使苏宁走上“正道”,绝对不是单靠引入国资就能解决的,这还是需要苏宁自己寻找方向,毕竟强如淘宝,也未能让苏宁的主营业务实现盈利,不同行业的国资企业就更难了。
   在苏宁的2021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也提到了要聚焦零售就是要聚焦商品与用户,“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这或许是苏宁的新转变。
   总的来说,引入国资只是第一步,要解决长期的困局,苏宁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6.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主要是苏宁扩展的步伐太快了,累计了太多的债务,结果去年遭受疫情一冲击,苏宁现金流立刻出现了问题,所以如今不得不放弃控制权来引入战投,挽救苏宁易购。媒体报道,苏宁易购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引入深圳国资作为战投,同时股权出售之后,公司将成为一家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但董事长张近东依然保留了第一表决权。也就是说,为了引入战投资金来缓解苏宁易购的财务困境,张近东放弃了其大股东身份,也放弃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身份,虽然张近东依然有第一表决权,但表决权有多大的作用还未可知。

要知道,此前苏宁还是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但因为这几年在多个领域的过度扩展,导致其债务越来越庞大,如今苏宁现金流面临短缺,中超的苏宁俱乐部也不得不暂停。其实苏宁扩展速度远远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地步,成为国内家电零售龙头之后,苏宁在电商,地产,体育等多个行业进行收购,再加上其主业利润持续下滑,导致苏宁易购的负债率不断上升。而去年的疫情就是压死苏宁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宁依赖线下家电销售,因为疫情业绩出现大幅滑坡,牵一发动全身,随后苏宁多家公司被爆出了资金困境。

其在中超的苏宁俱乐部不得不停止运营,其远在欧洲的米兰俱乐部,也被传出出售的消息,如今疫情还未完全消退,苏宁只能放弃控股权,来换取战投资金了。

参考资料:
在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为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98.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在退市新规推出后,净利润是否亏损已经不再是退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苏宁也不再需要通过变卖资产让净利润转正了。
以扣非净利润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加上2020年的业绩亏损,苏宁易购已经是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年时间里,苏宁易购的营收从1089亿增长到了2584.59亿,体量明显扩大。
而在扣非业绩连年亏损的影响下,苏宁易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好。自从2015年大牛市创出23.14元的高点后,苏宁易购的股价就震荡走低。截止到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的股价仅为7元,6年时间股价暴跌69.75%。
如此巨大的营收却依旧不能实现主营业务上的盈利,也难怪苏宁的股价“跌跌不休”了。

7. 苏宁易购引入国有战略投资,张近东是否仍为苏宁易购第一大股东?

张近东已经不是第一股东了,但他仍然拥有第一表决权。苏宁集团最近发布公告表示,将引起深圳国资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其中深圳国际持有8%的股权,还有深圳鲲鹏公司将持有15%,累计深圳国资将持有23%的苏宁易购股权,完成股权变更之后,张近东及苏宁集团将对苏宁易购公司持有21%左右的股权,也就是说,公司将没有超过50%以上股权的大股东,公司也没有实际控制人了,不过张近东依然拥有第一表决权,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苏宁易购依然是由张近东负责经营管理的,深圳国资的入局,更多是帮助苏宁易购解决债务,提供更多资源的。

苏宁易购还在公告中特别强调,将会在深圳设立华南总部,苏宁易购将会充分利用好战略投资人的资源,帮助公司在大湾区市场内,实现更大的增长,同时扩展其品牌影响力。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次苏宁选择了深圳国资,也是看中其在湾区内的资源优势,未来苏宁易购有望和深圳国资旗下的企业实现更多的合作,而短期来看,有国资的进场,也能帮助苏宁易购稳定债务风险,避免债券违约的出现。

媒体披露其实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消息指出,苏宁易购现金流短缺,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苏宁集团也不得不在市场回购一百多亿的债券,来打消投资者的疑虑,而如今有深圳国资的入场,对苏宁易购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不小积极的帮助的。

参考资料:
苏宁易购表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深国际、鲲鹏资本还将积极推动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保持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促使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实现整体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分析指出,本次交易后,管理层、战略投资者、国有战略资本等各种结构融合协同发展,能进一步强化治理和决策水平。各方股东也会协同更多的资源优势,开放引进更多团队优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苏宁经营能力,帮助苏宁易购继续扩大在零售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并巩固市场地位。
苏宁易购30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零售场景优势,新十年发展需要更多的开放协同,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战略资源的协同,既是苏宁新十年升级零售服务商, “聚焦零售、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也是按照国家方向,打造现代流通、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大循环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资加持下,通过强强联合,苏宁易购将在零售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苏宁易购引入国有战略投资,张近东是否仍为苏宁易购第一大股东?

8.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其实有很多企业还是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而且能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一些企业是能够一个比较好的战略定位的,并且也能够跟随时代潮流,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对于这些企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我们也觉得这些企业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自己通过努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本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借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很可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也个更好的努力行为,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而且有时候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到打压,而且也可能不能够在技术上赢得过他人,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竞争力,而消费者从来都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的,并且也会更加信任那些知名度更高的企业。苏宁已经易主,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我认为的确是这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苏宁帝国不复往昔。
其实我觉得苏宁帝国的确是大势已去,因为苏宁帝国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并且也不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客户。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是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平台发展的病情,也不能够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力。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已经不能够恢复如初了。
二、苏宁没有创新的资本。
我觉得苏宁是没有创新的资本的,因为苏宁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并且也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去信任苏宁。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不能够融这么多的资,并且也不能够有足够多的资本让自己去创新。
三、苏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是认为苏宁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力,因为苏宁本身就已经自身难保了,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更强大的地位。而这也就反映了苏宁是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的,并且也不能够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地位,这也就能够说明苏宁大势已去。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