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2024-05-09 12:27

1.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情况;
(2)内部控制责任主体的声明;
(3)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4)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6)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7)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整改措施及责任追究情况;
(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存在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应当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2.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披露哪些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披露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分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设计,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相关内容作出披露。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下列内容:
 
 (一)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六)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七)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3.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

4.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从范围看,一般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根据资源情况和组织需求来决定,既可以是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如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然后把信息反馈给最高管理当局;也可以是局部评价,如对某个部门或某个控制进行评价,然后把发现的不足或某一方面控制精确度的信息反馈给某些管理人员。全面内部控制评价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局部内部控制评价视需要而定。从内容看,大多从内部控制要素角度,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至少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或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内部监督八要素。当然,还有把内部控制评价分为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自我评估和独立评估,全面内部控制和业务控制,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层面的。还有把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分为公司治理层面、业务流程层面、信息科技层面,治理结构层面、财务控制层面和业务控制层面等三个层面。从标准看,有些内部控制规范和理论认为,内部控制评价无论是总体还时局部,无论是设计还是执行,都应当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恰当性(或者称为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有些规范和理论认为,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还有人认为,内部控制评价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运行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人们习惯于把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分为整体层面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控制评价。整体层面控制评价,就是对整体层面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过程,是一个流程。这个流程包括:确定整体层面控制是否创建了一个使业务层面控制有效执行的总体环境;识别整体层面控制的弱点,这些弱点会影响业务层面控制测试的设计。整体层面控制评价不是内部控制总体评价,内部控制总体评价,是对各种控制过程与因素的综合考虑,从而得出一个总体的评论。整体层面控制的测试是针对具体的控制目标,但评价时应将控制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控制目标。如一个控制领域的弱点,可通过其他领域有效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予以弥补。控制需有多可靠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整体层面控制必须达到最高水平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吗?在决策时,应考虑以下事项:一是整体考虑。最终,内部控制有效性应以系统整体而不是单个组成要素来评估。在设计系统时,机构就应进行权衡,是改进系统中某些要素抑或是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控制进行弥补。二是合理保证和重要性。内部控制仅能提供合理的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应基于财务报表的整体作出判断,因此应从财务报表的整体来考虑,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发现的错报是否重要。用于评价整体层面控制的的流程包括:使用内部控制可靠性模型,为每一个控制目标的有效性分级;将单个控制目标融入组织整体层级控制之中。究竟如何对控制有效性进行最终评价?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对此进行了研究,一个特别的结论值得注意。证据不仅仅是事实的集合,而且是审计人员所了解的每一件事的整合。证据不是以整齐的先后顺序出现的——它是非线性的、零散的,必须进行整理、归类和综合。一些证据是具体的事实,可以客观地证实,但大多是所见、所听或所感的印象,它包括组织中人们的态度和意图、组织文化和道德论调。在有意或无意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当形成结论时,把它们作为证据。业务层面控制评价,就是对业务层面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过程,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内容。
中天恒3C框架一直主张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包括会计控制、业务控制和管理控制三个方面,会计控制评价是基础,业务控制评价是核心,管理控制评价是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评价肯定包括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但关键还是执行。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与手工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肯定不同。通常,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适用于较宽范围的风险,这些风险系统地威胁到信息系统环境下所有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应用控制是控制特定应用系统的风险(如工资、应收账款和采购应用系统等),其风险来源于信息系统中应用系统本身的漏洞,直接威胁到数据的安全、准确。一般控制评价应当着重考虑与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信息技术控制目标、程序变更、计算机运行和对数据的接触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以此评价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应用控制评价应当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特点,着重考虑信息系统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控制点,并以此评价相关应用系统操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理论上可继续探索,但实际执行中,还是要统一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上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应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起点,以企业设计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为依据,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当然要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内容应由企业经营业务调整、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态和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不能固定化和模式化。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不能仅仅限于对五要素的总体评价,而要对企业财务、业务、管理控制进行具体评价。企业的业务千差万别,规模大小也不一样,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内容应至少包括已经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主要内容。

5.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披露
(一)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六)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七)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相关范本可参考上市公司每年的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告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6.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内部组成
  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它包括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董事会提供的关注和方向。控制环境影响员工的管理意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   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是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它随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需建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   是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整个组织、各种层次和功能,包括各种活动如批准、授权、证实、调整、经营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   4.信息的沟通与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守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和外部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必须同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5.对环境的监控(monitoring)   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通过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来评价系统运作的质量。不同评价的范围和步骤取决于风险的评估和执行中的监控程序的有效性。对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严重的问题要报告到管理层高层和董事会。

7. 内部控制评价有哪些内容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从范围看,一般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根据资源情况和组织需求来决定,既可以是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如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然后把信息反馈给最高管理当局;也可以是局部评价,如对某个部门或某个控制进行评价,然后把发现的不足或某一方面控制精确度的信息反馈给某些管理人员。全面内部控制评价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局部内部控制评价视需要而定。从内容看,大多从内部控制要素角度,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内容至少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或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内部监督八要素。当然,还有把内部控制评价分为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自我评估和独立评估,全面内部控制和业务控制,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层面的。还有把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分为公司治理层面、业务流程层面、信息科技层面,治理结构层面、财务控制层面和业务控制层面等三个层面。从标准看,有些内部控制规范和理论认为,内部控制评价无论是总体还时局部,无论是设计还是执行,都应当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恰当性(或者称为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有些规范和理论认为,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还有人认为,内部控制评价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运行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人们习惯于把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分为整体层面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控制评价。整体层面控制评价,就是对整体层面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过程,是一个流程。这个流程包括:确定整体层面控制是否创建了一个使业务层面控制有效执行的总体环境;识别整体层面控制的弱点,这些弱点会影响业务层面控制测试的设计。整体层面控制评价不是内部控制总体评价,内部控制总体评价,是对各种控制过程与因素的综合考虑,从而得出一个总体的评论。整体层面控制的测试是针对具体的控制目标,但评价时应将控制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控制目标。如一个控制领域的弱点,可通过其他领域有效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予以弥补。控制需有多可靠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整体层面控制必须达到最高水平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吗?在决策时,应考虑以下事项:一是整体考虑。最终,内部控制有效性应以系统整体而不是单个组成要素来评估。在设计系统时,机构就应进行权衡,是改进系统中某些要素抑或是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控制进行弥补。二是合理保证和重要性。内部控制仅能提供合理的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应基于财务报表的整体作出判断,因此应从财务报表的整体来考虑,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发现的错报是否重要。用于评价整体层面控制的的流程包括:使用内部控制可靠性模型,为每一个控制目标的有效性分级;将单个控制目标融入组织整体层级控制之中。究竟如何对控制有效性进行最终评价?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对此进行了研究,一个特别的结论值得注意。证据不仅仅是事实的集合,而且是审计人员所了解的每一件事的整合。证据不是以整齐的先后顺序出现的——它是非线性的、零散的,必须进行整理、归类和综合。一些证据是具体的事实,可以客观地证实,但大多是所见、所听或所感的印象,它包括组织中人们的态度和意图、组织文化和道德论调。在有意或无意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当形成结论时,把它们作为证据。业务层面控制评价,就是对业务层面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过程,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内容。
中天恒3C框架一直主张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包括会计控制、业务控制和管理控制三个方面,会计控制评价是基础,业务控制评价是核心,管理控制评价是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评价肯定包括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但关键还是执行。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与手工处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肯定不同。通常,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适用于较宽范围的风险,这些风险系统地威胁到信息系统环境下所有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应用控制是控制特定应用系统的风险(如工资、应收账款和采购应用系统等),其风险来源于信息系统中应用系统本身的漏洞,直接威胁到数据的安全、准确。一般控制评价应当着重考虑与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信息技术控制目标、程序变更、计算机运行和对数据的接触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以此评价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应用控制评价应当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特点,着重考虑信息系统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控制点,并以此评价相关应用系统操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理论上可继续探索,但实际执行中,还是要统一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上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应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起点,以企业设计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为依据,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当然要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内容应由企业经营业务调整、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态和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不能固定化和模式化。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不能仅仅限于对五要素的总体评价,而要对企业财务、业务、管理控制进行具体评价。企业的业务千差万别,规模大小也不一样,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内容应至少包括已经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有哪些内容

8.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是一种管理机制,规范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它不仅反映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需要,而且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业绩的评价和激励都纳入其中。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为审计服务的,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目标,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一、内部控制部分,包含:
(一) 治理结构
(二)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三) 内部审计
(四) 人力资源政策
(五) 企业文化
二、风险评估部分,包含:
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
三、控制活动部分,包含:
(一) 人员
1. 职务分离控制
2. 授权审批控制
3. 人力资源控制
(二) 专项
1. 财产保护控制
2. 会计系统控制
3. 信息技术控制
(三) 运营
1. 流程控制
2. 预算控制
3. 运营分析控制
(四) 应急
应急处理机制
四、信息与沟通部分,包括:
(一) 信息采集与传递路径
(二) 信息载体控制
(三) 信息审核、反馈与处理

五、内部监督部分,包括:
(一) 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监督检查
(二) 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合理、有效
(三) 报告缺陷、采取处理措施、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