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军事方面是成就

2024-05-09 02:08

1. 拿破仑军事方面是成就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有意思的是,拿破仑的血统也是属于意大利的,虽然他是法国公民,然而父亲却是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的维尔姆泽将军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这是拿破仑军事史的杰作,然而法军在意大利烧杀劫掠,引起了众多非议。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民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觉受到威胁,因此任命他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非常大,他在数学方面上曾经创造过一个“拿破仑定理”。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虽然拿破仑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取得全盘胜利。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中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拿破仑军事方面是成就

2. 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历史评价??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带来了荣耀,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又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年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一种外来的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  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  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  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  坚定有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  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  这就是你的作为:  篷山之外,遥不可攀者,  你却能悄悄地据为己有;  前途障碍多多  你明辩,你思索,你了如指掌,  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  敌人以战争与死亡,从国内外夹攻,  内忧外患仍频,你却岿然屹立……  世人无不惊愕,议论纷纷,  他们满脑袋胡思乱想,  除了蝇营狗苟,他们又关心什么?……  这个魍魉世界,向我们索取,  乞求财富、恩典和地位,  即使予所亲者同贵同荣,  爱情难以满足,他们要吞没整个王国。  他对这个人亦复如此。——让我们广为宣告,  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计!  任何人,无论是谁,  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亦必将来临。  ——歌德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战争中度过的。  雨果在评论拿破仑时说:“人类命运中这个人物的重量过分,搅乱了平衡。他个人计算着他比整个宇宙都要重要。人类的过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大脑中,一个人的头脑要决定全世界命运,人类文明要延续的话,这将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黑格尔称赞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  拿破仑·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何来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的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  然而,我在评价拿破仑时有以下几点见解:  第一、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仙。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不管怎样高明,他却不是悬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伟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众才华外,更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经验和权势,但不管怎样,他的立脚点和同时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个水准上的。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某个英雄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也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匪徒”等等。  第二、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的规律表明,每当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时事给了他机会,同时他又真真切切的把握住了机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此,必须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他。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导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体。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的经历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要看他在这个大的历史潮流中,是阻碍历史的潮流而动,还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从对社会和时代所造成的影响来评价,不能依照个人的主观来看待问题。  第四、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身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鲜的侵略性和掠夺别的民族及兼并别国领土的性质,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总之,评价拿破仑应当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综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拿破仑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镇压了叛乱,粉碎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打乱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觉醒,稳定了法国大苦命的社会成果,这是他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绩。当然,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点,错误或罪行。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仑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经指出过:“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同时指出拿破仑的主要错误在于“拜倒是正统主义原则之前”。  综观拿破仑一生的全部活动,其主导方面的活动,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起过作用的,他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采纳哦

3. 拿破仑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成败

对内战争:1795年平定内党叛乱
          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执政法国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全面改造法国

对外战争:1796年远征意大利,击败第一次反法联盟
          1798年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
          1799年粉碎第二次反法联盟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摧垮第三次反法联盟,重创俄,英,奥
          1806年粉碎第四次反法联盟
          1810年粉碎第五次反法联盟,奥地利公主嫁给拿破仑,拿破仑几乎占领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
          1812年进攻俄国,惨败而归
          1813年莱比锡会战(第六次反法联盟)。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百日政权
前期战争具有革命性,后期具有侵略性,争霸性(以1810年的战争为界)

拿破仑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成败

4. 拿破仑的主要成就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5. 拿破仑的军事有什么特点

拿破仑既认为战争的进行应遵照兵法上的定律和法则,同时又意识到在军事学术上不能利用旧的方法去达到新的成果,因此,在作战中注意因情而异,因敌而变。 

  他说:"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可能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部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拿破仑军事语录》,第2条)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447页) 

  由于拿破仑在作战中善于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束缚于军事上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原来的设想,才致使其敌人往往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转引自《拿破仑文选》上卷,82-83页) 

  1806年的耶拿战役,是拿破仑采用新的战斗队形战胜旧的战斗队形的一个生动的实例。当时普军仍采用传统的线式队形,作战时要求全队同时推进,动作整齐一致,不顾敌人的火力,呆板地进行作战。而拿破仑则采用了使散兵和纵队相结合的新的战斗队形,部队可以根据任务和地形,或以线式及纵队进攻,以方形击退骑兵,或展开具有一定纵深配置的队形。它既便于在开阔的平地上作战,也有利于在起伏地、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弹性和边续突击的能力,导致普鲁士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全部被歼。对此,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战方法,比旧的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的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693页) 

  每个十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

  拿破仑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

  其建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视选拔将帅。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 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拿破仑一是注重年轻有为。据悉J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乌仅34岁。而在两年后,即1806年的奥厄施泰特战役中,达乌不仅能独立指挥作战,并且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平时和作战中,拿破仑也经常把将军证书授予年轻有为的军官,进而有力地鼓舞了下级军官力求上进的激情。 

  二是力求不拘一格。拿破仑在选拔将帅时,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63页)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在其元帅中,著名的内伊元帅是饭店主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个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则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 

  三是强调素质才能。他说:"一位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拿破仑军事语录机第73条)他的情报要像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要能认识事情的真相,而决不能随便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影响。"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认为,一个将帅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坚毅果断,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消极被动,犹豫不决。"战争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还要求将帅经常有作战预案,成竹在胸。一个司令官应该每日自问几次,如敌人在我前方、左方或右方出现时,我应如何处置,并寻求办法克服敌人。他提倡将帅为人表率。如在意大利罗地夺桥之战中,他亲自和掷弹兵在一起战斗。在埃及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下令将马匹、车辆用来运载伤病员,自己带头步行等,在拿破仑的倡导下,其他将帅也能做到身先士卒,进而提高了他们在军队中的威信,鼓舞了官兵斗志。 

  其二,注意激励士气。从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6页) 

  为了激励士气,拿破仑首先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地激励官兵能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和国家的荣誉,那他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有时语言的激励作用往往令人吃惊。比如,"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伍前,高声喊道: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就会立即行动。"(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36页) 

  其次,不惜以重金实施奖赏。拿破仑尽管说过金钱买不到勇敢的话,但为激励士气,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如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后,曾赏给达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近30万金法郎,其他将帅包括实际参加战斗的军官也都得到奖赏,负伤的比未负伤的多得两倍,很多人还得了优厚的年金。 

  此外,熟悉官兵并关心他们的健康。他认为,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实施成功领导的一个秘密。他在一份每日命令中写道,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还写道,疾病比敌人还危险。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其三,重视教育训练。拿破仑把教育训练摆在建军的重要位置,认为,良好的教育训练是建立一支良好军队的重要条件,未经训练的部队,只会引起麻烦。 

  在政治教育上,要求军队有爱国情绪和民族光荣感,严禁倒戈叛国,将防区献于外人。 对投降者视为叛逆,处以极刑。并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以官价、金钱、奖章和通令表扬等奖励杰出官兵。废除体罚制度,用军事法庭审处犯罪行为,建立所谓"同志审判会",利用士兵群众维护纪律。 

  在军事训练上,拿破仑认为,军事指挥艺术首先表现在善于迅速武装、训练和建设一支大的军队。他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并在中等学校进行培养军官的训练,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进入高等专门军事学校。为加强部队训练,专门设立训练兵营,如著名的布伦兵营就是集中施以正规训练的基地。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和刻板的训练。为适应战争紧迫需要,采用随营训练新兵的形式,新兵入伍后,第一个月在补充队里受训,第二个月出发行军,第三个月就投入战斗。每一新兵营都配备一批有经验的军官和军士,每一新兵连都配备一些老兵,而在战斗时将老兵和新兵编在一起。新兵训练重视以老带新,发挥骨干作用。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拿破仑能于1812年在俄国战场损失60万军队之后,很快便能武装、训练和建立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并能迅速将他们带到战场上同反法军作战。 

  其四,强调兵种协同。拿破仑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步兵是拿破仑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占了其军队编制的4/5。其中,1805年,拿破仑曾拥有近40万步兵。 

  他在充分肯定步兵作用的同时,还非常强调炮兵和骑兵的作用。正是从拿破仑开始,炮兵确实决定军队和人民的命运。并认为,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是炮兵。甚至提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可见重视之至。

  拿破仑尤其强调步兵、炮兵和骑兵三个兵种的有机配合,指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需相互协作"。(《拿破仑军事语录》,第47条)并明确区分了这三个兵种在战斗中的职责和任务,既充分肯定步兵的主体作用,又非常重视炮兵与骑兵的特殊功用。认为不按战术原则而把骑兵与炮兵、步兵随便配置在一起是不对的,混合使用步兵排与骑兵排也不妥当,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步兵的有力掩护,骑兵不免会惨遭厄运。并强调,决不能使三个兵种分离脱节。显然,拿破仑已初步看到了步、炮、骑兵三个兵种联合作战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这种联合作战的经验。 

  作为一代名将,拿破仑运筹帷幄,跃马疆场,身经百战,其作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其统帅艺术为许多兵家所称道,其军事思想也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的卓越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像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184页)它昭示我们:拿破仑这个资产阶级的统帅,决非天生的将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决非奇妙的神话。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是在法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是在接受和发展前人军事遗产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是个人的勤奋学习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培养造就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拿破仑的军事有什么特点

6. 拿破仑的军事有什么特点?

拿破仑既认为战争的进行应遵照兵法上的定律和法则,同时又意识到在军事学术上不能利用旧的方法去达到新的成果,因此,在作战中注意因情而异,因敌而变。 

  他说:"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可能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部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拿破仑军事语录》,第2条)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447页) 

  由于拿破仑在作战中善于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束缚于军事上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原来的设想,才致使其敌人往往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转引自《拿破仑文选》上卷,82-83页) 

  1806年的耶拿战役,是拿破仑采用新的战斗队形战胜旧的战斗队形的一个生动的实例。当时普军仍采用传统的线式队形,作战时要求全队同时推进,动作整齐一致,不顾敌人的火力,呆板地进行作战。而拿破仑则采用了使散兵和纵队相结合的新的战斗队形,部队可以根据任务和地形,或以线式及纵队进攻,以方形击退骑兵,或展开具有一定纵深配置的队形。它既便于在开阔的平地上作战,也有利于在起伏地、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弹性和边续突击的能力,导致普鲁士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全部被歼。对此,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战方法,比旧的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的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693页) 

  每个十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

  拿破仑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

  其建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视选拔将帅。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 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拿破仑一是注重年轻有为。据悉J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乌仅34岁。而在两年后,即1806年的奥厄施泰特战役中,达乌不仅能独立指挥作战,并且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平时和作战中,拿破仑也经常把将军证书授予年轻有为的军官,进而有力地鼓舞了下级军官力求上进的激情。 

  二是力求不拘一格。拿破仑在选拔将帅时,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63页)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在其元帅中,著名的内伊元帅是饭店主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个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则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 

  三是强调素质才能。他说:"一位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拿破仑军事语录机第73条)他的情报要像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要能认识事情的真相,而决不能随便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影响。"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认为,一个将帅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坚毅果断,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消极被动,犹豫不决。"战争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还要求将帅经常有作战预案,成竹在胸。一个司令官应该每日自问几次,如敌人在我前方、左方或右方出现时,我应如何处置,并寻求办法克服敌人。他提倡将帅为人表率。如在意大利罗地夺桥之战中,他亲自和掷弹兵在一起战斗。在埃及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下令将马匹、车辆用来运载伤病员,自己带头步行等,在拿破仑的倡导下,其他将帅也能做到身先士卒,进而提高了他们在军队中的威信,鼓舞了官兵斗志。 

  其二,注意激励士气。从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6页) 

  为了激励士气,拿破仑首先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地激励官兵能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和国家的荣誉,那他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有时语言的激励作用往往令人吃惊。比如,"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伍前,高声喊道: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就会立即行动。"(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36页) 

  其次,不惜以重金实施奖赏。拿破仑尽管说过金钱买不到勇敢的话,但为激励士气,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如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后,曾赏给达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近30万金法郎,其他将帅包括实际参加战斗的军官也都得到奖赏,负伤的比未负伤的多得两倍,很多人还得了优厚的年金。 

  此外,熟悉官兵并关心他们的健康。他认为,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实施成功领导的一个秘密。他在一份每日命令中写道,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还写道,疾病比敌人还危险。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其三,重视教育训练。拿破仑把教育训练摆在建军的重要位置,认为,良好的教育训练是建立一支良好军队的重要条件,未经训练的部队,只会引起麻烦。 

  在政治教育上,要求军队有爱国情绪和民族光荣感,严禁倒戈叛国,将防区献于外人。 对投降者视为叛逆,处以极刑。并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以官价、金钱、奖章和通令表扬等奖励杰出官兵。废除体罚制度,用军事法庭审处犯罪行为,建立所谓"同志审判会",利用士兵群众维护纪律。 

  在军事训练上,拿破仑认为,军事指挥艺术首先表现在善于迅速武装、训练和建设一支大的军队。他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并在中等学校进行培养军官的训练,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进入高等专门军事学校。为加强部队训练,专门设立训练兵营,如著名的布伦兵营就是集中施以正规训练的基地。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和刻板的训练。为适应战争紧迫需要,采用随营训练新兵的形式,新兵入伍后,第一个月在补充队里受训,第二个月出发行军,第三个月就投入战斗。每一新兵营都配备一批有经验的军官和军士,每一新兵连都配备一些老兵,而在战斗时将老兵和新兵编在一起。新兵训练重视以老带新,发挥骨干作用。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拿破仑能于1812年在俄国战场损失60万军队之后,很快便能武装、训练和建立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并能迅速将他们带到战场上同反法军作战。 

  其四,强调兵种协同。拿破仑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步兵是拿破仑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占了其军队编制的4/5。其中,1805年,拿破仑曾拥有近40万步兵。 

  他在充分肯定步兵作用的同时,还非常强调炮兵和骑兵的作用。正是从拿破仑开始,炮兵确实决定军队和人民的命运。并认为,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是炮兵。甚至提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可见重视之至。

  拿破仑尤其强调步兵、炮兵和骑兵三个兵种的有机配合,指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需相互协作"。(《拿破仑军事语录》,第47条)并明确区分了这三个兵种在战斗中的职责和任务,既充分肯定步兵的主体作用,又非常重视炮兵与骑兵的特殊功用。认为不按战术原则而把骑兵与炮兵、步兵随便配置在一起是不对的,混合使用步兵排与骑兵排也不妥当,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步兵的有力掩护,骑兵不免会惨遭厄运。并强调,决不能使三个兵种分离脱节。显然,拿破仑已初步看到了步、炮、骑兵三个兵种联合作战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这种联合作战的经验。 

  作为一代名将,拿破仑运筹帷幄,跃马疆场,身经百战,其作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其统帅艺术为许多兵家所称道,其军事思想也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的卓越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像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184页)它昭示我们:拿破仑这个资产阶级的统帅,决非天生的将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决非奇妙的神话。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是在法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是在接受和发展前人军事遗产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是个人的勤奋学习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培养造就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7. 拿破仑军事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有意思的是,拿破仑的血统也是属于意大利的,虽然他是法国公民,然而父亲却是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的维尔姆泽将军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这是拿破仑军事史的杰作,然而法军在意大利烧杀劫掠,引起了众多非议。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民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觉受到威胁,因此任命他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构思通过法国海军穿越英吉利海峡以图侵略英国,从此他的战争,开始逐步从正义的自卫战争转变成为大资产阶级谋夺利益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为了侵略英国这一作战计划煞费苦心,也在海军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对能干的指挥官。但是拿破仑本人对海战丝毫不精通,作战计划不切实际,以及英国人的抗战决心,导致了战争最后的失败。
  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将军纳尔逊(也就是在征埃战争中摧毁法军舰队的那位海军上将)阵亡,但是法军指挥官维尔纳夫被俘,法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法国丧失了和英国的海上争霸权。但是,拿破仑已经没有时间去管这种事了,因为英国为了解海上之围,已经挑动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  奥斯特里茨战役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在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一周年纪念日中以7万人的弱势兵力打败了9万俄奥联军的强势兵力,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奥地利和俄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只得放弃侵略英国的作战计划。

拿破仑军事

8. 拿破仑的军事有什么特点?

拿破仑既认为战争的进行应遵照兵法上的定律和法则,同时又意识到在军事学术上不能利用旧的方法去达到新的成果,因此,在作战中注意因情而异,因敌而变。他说:"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可能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部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拿破仑军事语录》,第2条)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447页)由于拿破仑在作战中善于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束缚于军事上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原来的设想,才致使其敌人往往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转引自《拿破仑文选》上卷,82-83页)1806年的耶拿战役,是拿破仑采用新的战斗队形战胜旧的战斗队形的一个生动的实例。当时普军仍采用传统的线式队形,作战时要求全队同时推进,动作整齐一致,不顾敌人的火力,呆板地进行作战。而拿破仑则采用了使散兵和纵队相结合的新的战斗队形,部队可以根据任务和地形,或以线式及纵队进攻,以方形击退骑兵,或展开具有一定纵深配置的队形。它既便于在开阔的平地上作战,也有利于在起伏地、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弹性和边续突击的能力,导致普鲁士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全部被歼。对此,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战方法,比旧的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的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693页)每个十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拿破仑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其建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视选拔将帅。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拿破仑一是注重年轻有为。据悉J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乌仅34岁。而在两年后,即1806年的奥厄施泰特战役中,达乌不仅能独立指挥作战,并且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平时和作战中,拿破仑也经常把将军证书授予年轻有为的军官,进而有力地鼓舞了下级军官力求上进的激情。二是力求不拘一格。拿破仑在选拔将帅时,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63页)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在其元帅中,著名的内伊元帅是饭店主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个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则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三是强调素质才能。他说:"一位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拿破仑军事语录机第73条)他的情报要像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要能认识事情的真相,而决不能随便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影响。"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认为,一个将帅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坚毅果断,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消极被动,犹豫不决。"战争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还要求将帅经常有作战预案,成竹在胸。一个司令官应该每日自问几次,如敌人在我前方、左方或右方出现时,我应如何处置,并寻求办法克服敌人。他提倡将帅为人表率。如在意大利罗地夺桥之战中,他亲自和掷弹兵在一起战斗。在埃及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下令将马匹、车辆用来运载伤病员,自己带头步行等,在拿破仑的倡导下,其他将帅也能做到身先士卒,进而提高了他们在军队中的威信,鼓舞了官兵斗志。其二,注意激励士气。从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6页)为了激励士气,拿破仑首先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地激励官兵能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和国家的荣誉,那他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有时语言的激励作用往往令人吃惊。比如,"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伍前,高声喊道: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就会立即行动。"(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36页)其次,不惜以重金实施奖赏。拿破仑尽管说过金钱买不到勇敢的话,但为激励士气,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如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后,曾赏给达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近30万金法郎,其他将帅包括实际参加战斗的军官也都得到奖赏,负伤的比未负伤的多得两倍,很多人还得了优厚的年金。此外,熟悉官兵并关心他们的健康。他认为,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实施成功领导的一个秘密。他在一份每日命令中写道,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还写道,疾病比敌人还危险。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其三,重视教育训练。拿破仑把教育训练摆在建军的重要位置,认为,良好的教育训练是建立一支良好军队的重要条件,未经训练的部队,只会引起麻烦。在政治教育上,要求军队有爱国情绪和民族光荣感,严禁倒戈叛国,将防区献于外人。对投降者视为叛逆,处以极刑。并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以官价、金钱、奖章和通令表扬等奖励杰出官兵。废除体罚制度,用军事法庭审处犯罪行为,建立所谓"同志审判会",利用士兵群众维护纪律。在军事训练上,拿破仑认为,军事指挥艺术首先表现在善于迅速武装、训练和建设一支大的军队。他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并在中等学校进行培养军官的训练,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进入高等专门军事学校。为加强部队训练,专门设立训练兵营,如著名的布伦兵营就是集中施以正规训练的基地。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和刻板的训练。为适应战争紧迫需要,采用随营训练新兵的形式,新兵入伍后,第一个月在补充队里受训,第二个月出发行军,第三个月就投入战斗。每一新兵营都配备一批有经验的军官和军士,每一新兵连都配备一些老兵,而在战斗时将老兵和新兵编在一起。新兵训练重视以老带新,发挥骨干作用。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拿破仑能于1812年在俄国战场损失60万军队之后,很快便能武装、训练和建立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并能迅速将他们带到战场上同反法军作战。其四,强调兵种协同。拿破仑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步兵是拿破仑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占了其军队编制的4/5。其中,1805年,拿破仑曾拥有近40万步兵。他在充分肯定步兵作用的同时,还非常强调炮兵和骑兵的作用。正是从拿破仑开始,炮兵确实决定军队和人民的命运。并认为,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是炮兵。甚至提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可见重视之至。拿破仑尤其强调步兵、炮兵和骑兵三个兵种的有机配合,指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需相互协作"。(《拿破仑军事语录》,第47条)并明确区分了这三个兵种在战斗中的职责和任务,既充分肯定步兵的主体作用,又非常重视炮兵与骑兵的特殊功用。认为不按战术原则而把骑兵与炮兵、步兵随便配置在一起是不对的,混合使用步兵排与骑兵排也不妥当,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步兵的有力掩护,骑兵不免会惨遭厄运。并强调,决不能使三个兵种分离脱节。显然,拿破仑已初步看到了步、炮、骑兵三个兵种联合作战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这种联合作战的经验。作为一代名将,拿破仑运筹帷幄,跃马疆场,身经百战,其作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其统帅艺术为许多兵家所称道,其军事思想也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的卓越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像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184页)它昭示我们:拿破仑这个资产阶级的统帅,决非天生的将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决非奇妙的神话。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是在法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是在接受和发展前人军事遗产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是个人的勤奋学习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培养造就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