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2024-05-19 18:44

1. 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一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直接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间接拉动0.6~1.2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房地产业在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中,供销两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渐趋合理,价格走势平稳的良好势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11.4平方米。2003年1~9月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95亿元,同比增长32.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1.4%)1.4个百分点,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25.1%。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27.8%,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30.4%。购置土地面积230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7%,增幅平稳下降。土地开发面积11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9%,与前两年增幅持平。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34.9%,销售面积增长35.9%。销售面积增幅大于同期竣工面积增幅1个百分点。通过2003年12月“国房景气指数”所属的八个分类指数的走势与10月相较,房地产市场呈现2升6降的格局。其中,竣工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空置面积和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继续保持上扬势头。可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地产业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资源的浪费与流失。由于开发失控和无序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1992~1993年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高潮时全国形形色色的开发区达上万个,规划占地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当时的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而真正实现有效开发利用的仅为2%左右。
  
②商品房空置量增加,而且正在进一步扩大。仅1993年底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此后这一指标持续上升,2000年达9000万平方米。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突破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5%,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积为4220万平方米。国际惯例商品房的空置率一般是控制在10%左右,而中国房地产开发的空置房已超过了这个指标。虽然建设部领导多次强调消化空置房,许多地区空置房也有些下降,但总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空置商品房仍然继续上升,现已接近20%。
  
③房地产开发中的短期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缺少绿色空间,一些房地产开发建设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④房地产业发展与金融业关系尚未理顺,房地产开发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房地产金融基础体系欠完备,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信贷的比例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房产业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
  
三 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及代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应把房屋、业主和环境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争取实现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平衡。其目标包括: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也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人开发的余地,决不能进行掠夺性开发;房地产业的发展要使开发效益与资金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完善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目标和要求。从而,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土地资源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命脉。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前提,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按照可持续原则开发利用。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通常是对城市边缘土地进行开发,因此要注意保护好这一地区的农用地,防止过多的农用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定,有关的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把关。对于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要提高其使用效率。严格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即对未投资开发或投资未达到一定比例的土地,严禁转让;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投资的,政府应无偿收回,从根本上抑制炒地皮、哄抬地价现象的发生。要根据城市规划,对各类用地及郊区新入市的农用地合理配置,以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
  
②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房地产业发展要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利用相协调。生态保护水平的差异,将会极大地影响房地产的价值,房地产生态价值的实现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开发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塑造环境优美、和谐的社区。在2003年9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珠江国际城举办的“房地产文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直认为,21世纪的房地产竞争已经逐渐上升到文化竞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力比政治力和技术力对房地产业的作用更持久,更广泛,更深远。
  
③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长期以来金融信贷一直是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一直面临资金来源、期限错配、资金流动性等的约束。为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着手研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根据统计,世界个人住房贷款占全社会贷款比为20%,但我国却只有1.6%。鉴于我国房地产业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房地产金融信贷应更多地向消费信贷转移,实现房地产业的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④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第一,长期以来,中国过分注重对增量房地产征税,而忽视了对存量房地产征税。优化税收结构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第二,企业在观念、产品方面的创新。不能片面追求环境、降低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超过规范要求。房地产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由于中国执行的是土地资源无价或低价、产品高价的价格政策,压制了资源再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刺激了人们对土地的消费需要,乃至浪费。因此,实现房地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三,是消费观念的创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住房消费往往有梯度消费意识和借贷消费意识,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大,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因此,更新消费观念促进潜在需求的转化,是保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第四,要注意在市场服务领域的创新。实现中介(经纪)、物业管理有新的形式和内容,住房贷款等繁琐的手续要简化、科学、利于操作。第五,中国房地产业目前已处于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时代,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要生存并壮大,惟一的出路是创新。
  
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健全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有两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一是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逐渐完善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虽然中国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法》,实践证明这两部法律对于1990年代的房地产市场的规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现在房地产已步入较为理性发展的阶段,已购土地是否能在两年内开发应当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自己决定。有些企业担心管理部门收回,而不顾市场需求强制性进行开发投资,把上一轮的过量批地变为新一轮的过量开发,这种做法势必带来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政府要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要保证房地产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充实有关房地产的内容。
  
四 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大都从人民生活、经济、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根据胡学锋(2000)提出的评价指标,人民生活方面主要反映收入增长及人口的增长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包括人均居住面积、居民住房成套率、居民居住面积、住房价格收入比、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率、银行住房消费贷款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等7项指标。经济方面反映的是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影响,有房地产业增加值、人均房地产业环保增加值、房地产企业环保总资产贡献率、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房地产企业环保全员劳动生产率、房地产企业环保成本费用利润率、房地产价格指数、房地产银行贷款偿还率等8项指标。环境反映房地产业的生态效益,包括全社会房屋使用效率、房地产开发小区绿化覆盖率、建筑垃圾及污水排放量、土地有效利用率、土地开发面积增长率、农业用地被征用面积增长率等6项指标。

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2.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虽然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展望“十四五”,中国社科院预测住房拐点将来临,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
房地产行业虽蒸蒸日上 但增速有所放缓
——总体地价增速放缓
在2020年11月16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4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国地价整体运行稳中有升,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持续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则由降转升;其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在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后转为上升。

根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0.13%、2.81%、0.94%,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41、0.30、0.5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连续十个季度放缓,综合、商服地价同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放缓,工业地价同比增速持续四个季度放缓。
《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方面,新型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或将加速房企开发经营战略的调整;热点城市调控政策适度收紧,有利于市场理性运行。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环比增速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住宅地价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热点区域和部分热点城市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近年来保持9%的增速
从开发投资增速看,2010-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在经历国家严格调控后,增速呈连续下滑之势,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年稳步回升。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逐年上升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维持下行态势。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0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4.9万亿元,同比上升7.2%。

2010-2020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额的走势一致。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自2017年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甚至在2019年呈现了负增长,实现了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2018年下跌了0.1%。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5.0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3%。

——中国已进入“万元”时代
前瞻使用历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当年的商品房均价。根据测算的商品房均价走势来看,中国即将踏入“万元时代”。 2019年,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308.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53%;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878.4元/平方米。
从增速来看,在2014年,由于受到“高库存”的原因,中国商品房均价增速下跌到了1.43%。在2015-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降准降息”等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其商品房均价速度惊人。
近年来,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均价达到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

——供给端增速放缓
2010-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波动增加,2012年之前其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严格调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7.3%。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至20.12亿平方米。2014年,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
受此影响,2014年新开工面积为17.96亿平方米,同比较2013年同期下滑10.7%。2015年,受房地产库存化影响,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5.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16年开始增速维持在7%以上。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增长8.5%;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亿平方米,下降2%。

2008-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整体上增速明显放缓。自2014年开始,施工面积增速步入下行低位水平;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到89.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

2008-2014年,中国房地产竣工面积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大放缓。竣工面积的放缓主要受建设周期和当期房地产整体环境影响。2015年开发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2018年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面积9.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2019年,房屋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增长2.6%;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竣工面积5.92亿平方米,下降7.3%。

——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0-2020年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竣工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竣销比”来看,自2014年其,除2019年外,房地产“竣销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竣销比”下降至39.23%.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9全年500强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大集团再次蝉联第一,2019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碧桂园上升一位,排名第二,万科排名第三。三强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00亿元。融创,中海,保利,龙湖,新城,华润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中海名次相比2018年提升了1位,十强房企排名整体比较稳定。

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占比38.0%,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19.6%,华北地区占比14.4%,西部地区占比10.0%,同比有所提升,东北地区占比3.8%,中部地区占比14.0%,同比有所提高。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2.0%,西部地区继2019年之后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十四五”时期 住房拐点将来临
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节奏,楼市调控政策与救市政策并存。展望未来,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为主基调,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第三,房地产投资速度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第五,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此外,中国社科院预计,“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报告》指出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
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整体来看,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休闲旅游文化城市。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什么是中国的房地产现状?

我国房地产是一个新兴的但发展快速的行业,虽然改革开放从1978年就开始,但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即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启动,经历了1992—1993年的高峰、1996—1998年的低潮和1999年以来的最新一轮高潮,我也有幸目睹和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从房地产市场的规律和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多年来的表现来看,它经历着一波三折,而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从事房地产运作的成员之中,这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体现了有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规律。
中国人传统上喜欢拥有自己的房产,目前我国自有住房率已达到85%左右,大大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40%~70%。但我国居民住房质量方面还是大大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比如上海家庭的人均住宅面积大致上少于20平方米,而许多发达国家人均住宅面积已超过50平方米。再比如,我国的农民几乎户户拥有自住房,但其中许多人居住质量很差。另外,我国与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结构很不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居民在住房方面支出(包括月银行还款、物业管理费和水电气费等)不超过月收入的25%,而我国一些城市的许多家庭已大大超出了这一比例。
近几年来,许多已购房者、潜在的购房者、租房者和房地产从业及相关人员经常会问:“什么时候买和卖”、“什么价格买和卖较合适”、“如何买人廉价的房产”、“买还是租”、“明年和今后几年价格走势怎样”、“房地产与金融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应用”、“金融中心与房地产市场”、“多种房地产金融产品与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等问题。可许多专业人士,如有些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中介和相关从业人员,也常常对房地产市场判断失误,或不了解,或出于自己的利益而给出错误的建议,使许多投资者被误导或无所适从,受到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失,令人痛心疾首。这些问题几乎是每天我工作中都会遇到的,虽有幸为客户和朋友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但同时也不得不深入思考。

什么是中国的房地产现状?

4. 我国房地产业现状

房地产市场新常态 
2015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 房地产市场新常态特征明显
过去的近10年中,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商品房建设量增长迅速,楼市价格不断攀升。尽管这期间也有短期调整,但下行不久后又会再次进入上行通道。进入2014年至今,楼市出现整体下行态势。尽管对楼市未来走势依然众说纷纭,“黄金时代”已经基本结束的认识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房地产市场步入新常态。
楼市新常态的第一个表现即是楼市降温,价格企稳。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 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仅有厦门1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厦门上涨0.8%,最低为杭州下降10.5%。通过梳理发现,沈阳、青岛、长沙、包头、丹东、泉州、韶关、桂林是过去一年中房价下降较多的城市。
供求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由于供不应求,过去几年楼市“一天一价”的火爆场面时有出现。经历过去几年快速发展后,我国住房供需总体趋于平衡,因此,楼市进入调整期并逐步趋于平稳。
不过,房地产市场在“黄金时代”过后还有“白银时代”。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在加快推进,对商品住房的需求仍然很大。房地产产业链条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因此,仍需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楼市新常态的第二个表现是分化,一线城市、热门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分化将更加明显。当前,一线城市房 价初步呈现止跌回稳态势,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连续两个月微涨,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连续4个月微涨;二线城市房价环比综合平均仍然下降,但降幅已缓慢收窄;三线城市房价继续下降,且降幅略有扩大。
具体而言,1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4个,上涨的城市有深圳和赣州2个,持平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南昌及广州4个。在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深圳0.3%,最低为泉州下降1.7%。新房价格环比下降较多的集中在三线城市,如包头下降1.3%,丹东下降 1.6%。包括4个一线城市在内的一些热点城市公共资源丰富,土地相对稀缺,每年仍有大量人口涌入,因而楼市供应总体偏紧,未来将呈现平稳微涨态势。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相对较少,目前库存高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去库存”将是主要目标,房价整体将现下行态势。
楼市新常态的另一个表现是保障房与房地产市场的衔接。当前,一些城市库存高企,同时,保障性住房特别是棚户区改造仍需要大量房源。应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组织居民自住购买,或者由政府购买安置住房进行安置。同时,指导督促商品住房较多的城市出台支持措施,将商品房转化为安置房,促进棚改与利用存量房的有效衔接,也可以推进通过长期租赁购买中小户型商品房等方式筹集公租房房源。
楼市新常态还有一个表现,即企业面临变化和整合。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房地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中小型房企有可能面临难以为继甚至关门倒闭的状况。大型房企将采取多元化转型措施,除了将眼光瞄准海外,有的还关注养老地产,或谋划向“服务商”转型,或涉足互联网等。

5. 中国房地产现状

随着“扬州新政”的“闯关”成功,各地纷纷开始微调楼市政策。如果说,政策层面还是因地制宜,那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这样的金融政策的变化就对市场产生普遍影响。业界对于市场的走向,开始以审慎但不乏轻松的态度看待。年中将至,楼市或许开始了整体转向。业内人士表示,跑量近期仍是楼市主调。 
  “微调”奠定楼市政策主调

  有市场传闻称,福建省拟对限购进行松绑,该消息随后被福州市房管局公开辟谣。不过,据了解,福建省确实在近期调整了户籍制度,而户籍又是与限购直接相关的重要准购条件。根据福建省公安厅的介绍,未来福建省外来务工人员在城镇落户政策放松:在县(市)城区以外建制镇申请落户的,不要求暂住证或居住证;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只需满2年,即可在县(市)城区申请落户;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只需满3年,即可在福州厦门外设区市申请落户。年限要求比之前有所降低。

  对此,政府部门的解释是,福州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户籍管理制度。厦门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业内分析,如果放松是福建省这次调整户籍制度的主基调,福州市对户籍制定的调整必然影响其限购政策。比如,如果某福州非本地户籍家庭已经拥有一套住房,按限购要求则不可以购买第二套房,但若被批准落户,则可以购买第二套房。不过,这种假设目前还没有在福州出现。当地房地产界人士称,目前福州限购政策尚未有所改变。

  这是在扬州新政获得有关部门认可后,又一地方出现楼市调控放松迹象。

  事实上,除了5个城市对调控政策的微调被叫停外,目前有近30个城市从各个领域对调控政策进行了尝试性的微调。据统计,全国对公积金政策松绑的有13个城市,正在成为地方政府政策微调主流。专家预测,未来但凡支持自住、首套的微调政策过关率会很高。如北京和苏州等地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等。但类似上海放宽限制人群、佛山上调限价等被叫停均表明,地方政策微调绝不能越过限购及抑制房价上涨的红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表示,“政府不会再出台新一轮打压房价的政策,并且目前已经出台了不少暖市政策,如开放刚需市场,买房利率或将下调等,均显现出回暖趋势。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适度、适量、预调、微调将成为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调控思路。

  金融放宽缓解楼市“钱荒”

  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是继2月2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今年的第二次下调。本次下调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由20.5%回落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则降至16.5%。根据2012年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84.23万亿元总量计算,此次央行将一次性释放约4200亿元资金。

  去年底以来,存准率已三次下调,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趋势明显,随着通胀水平的下降,未来货币政策仍有微调空间。存准率的下调、银行信贷的放松将降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压力,对房地产板块构成短期利好大型银行预计可贷资金规模将在第二季度后逐步扩大,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

  在信贷规模扩大后,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方面也将迎来更多政策微调,利率优惠可能再度增加。货币政策方面,预计第二季度仍有一次准备金率下调的机会,下半年有可能会迎来基准利率下调。

  存准率下调后,地产企业能够获取的开发贷款难度变小,有利于缓解地产行业的资金压力。

  进入二季度,政策支持刚需购房的意向明确,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大大降低了购房者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城市加大了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各种措施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回暖。

  降价跑量还是市场主流

  不过,对于微微出现的政策回暖何时会影响到楼市。业内人士大多保持冷静态度。城阳区一项目营销总监告诉记者,公司政策仍然是走量。因为政策改变不会马上有大的逆转,因此保证项目销售量是当前最保险的办法。市区一项目销售负责人则明确表示,促销售是当前不动摇的主题。外地政策变化与青岛暂时没有直接关联。当前市场出现了一些购房者增多的迹象,但如果以为这就是市场回暖就会影响销售决策。多位青岛人士都表示,促销依然会是市场主流。

  地方政府鼓励房企“降价跑量”

  另据中房协百强上市房企研究报告,2011年房地产企业资产总额均值为270.61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6%。净资产均值为80.67亿元,同比下降3.35%,营业利润均值同比下降3.9%。这是中国房地产业进入黄金十年以来,鲜少遇到的全行业利润下滑。另外,由于负债率过高,房企资金链紧张仍是业内共识。2011年房地产上市企业负债均值为64.82%,净负债率均值为55.60%,为历史新高。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企业普遍感到风险系数加大,拿地趋于保守。

  并且政策的最高级别“限购”没有出现任何松动迹象,仅此一点就使开发企业依然感到紧张局面还没有得到

中国房地产现状

6. 我国房地产现状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692亿元,同比增长3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3%。6月当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30亿元,比上月增加1845亿元,增长46.3%。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0.8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7%;房屋新开工面积8.0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7.9%;房屋竣工面积2.4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96亿平方米,增长15.5%。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185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6%,土地购置费4221亿元,同比增长84.0%。


  二、商品房销售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7%,办公楼增长53.2%,商业营业用房增长41.6%。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比1-5月回落13.0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20.3%,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91.5%和57.1%。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3719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国内贷款6573亿元,增长34.5%;利用外资250亿元,增长2.8%;企业自筹资金12410亿元,增长50.9%;其他资金14487亿元,增长47.9%。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8064亿元,增长40.1%;个人按揭贷款4538亿元,增长60.4%。


  四、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上涨,但涨幅回落。2010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5月份为上涨0.2%。


  2010年6月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1%,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价格与上月持平,而5月份为上涨0.4%。其中,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8%,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2%,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8.0%。与上月相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持平;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1%,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持平,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2%。

  2010年6月份,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5月份缩小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比5月份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


  五、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2010年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5.06,比5月份回落0.01点,比去年同期提高8.51点。

  从分类指数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为105.54,比5月份回落0.02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1.94点;本年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13.63,比5月份回落3.06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90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93.22,比5月份提高3.08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83点;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104.65,比5月份提高1.17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6.06点;房屋施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09.39,比5月份回落1.97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5.50点。

7.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虽然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展望“十四五”,中国社科院预测住房拐点将来临,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
房地产行业虽蒸蒸日上 但增速有所放缓
——总体地价增速放缓
在2020年11月16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总体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4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国地价整体运行稳中有升,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持续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则由降转升;其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在连续四个季度放缓后转为上升。

根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0.13%、2.81%、0.94%,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41、0.30、0.5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连续十个季度放缓,综合、商服地价同比增速连续九个季度放缓,工业地价同比增速持续四个季度放缓。
《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方面,新型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或将加速房企开发经营战略的调整;热点城市调控政策适度收紧,有利于市场理性运行。此外,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环比增速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住宅地价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热点区域和部分热点城市的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近年来保持9%的增速
从开发投资增速看,2010-201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在经历国家严格调控后,增速呈连续下滑之势,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年稳步回升。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9%;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逐年上升
伴随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承压,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维持下行态势。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5.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020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4.9万亿元,同比上升7.2%。

2010-2020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额的走势一致。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自2017年起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甚至在2019年呈现了负增长,实现了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2018年下跌了0.1%。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5.08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3%。

——中国已进入“万元”时代
前瞻使用历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当年的商品房均价。根据测算的商品房均价走势来看,中国即将踏入“万元时代”。 2019年,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308.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了6.53%;在2020年1-11月,中国商品房均价为9878.4元/平方米。
从增速来看,在2014年,由于受到“高库存”的原因,中国商品房均价增速下跌到了1.43%。在2015-2018年,在“去库存、棚改、降准降息”等多重利好的背景下,其商品房均价速度惊人。
近年来,伴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增速有所放缓。在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均价达到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

——供给端增速放缓
2010-201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波动增加,2012年之前其增长速度维持在10%以上。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严格调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7.3%。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至20.12亿平方米。2014年,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阵痛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降。
受此影响,2014年新开工面积为17.96亿平方米,同比较2013年同期下滑10.7%。2015年,受房地产库存化影响,全年新开工面积为15.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2016年开始增速维持在7%以上。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22.72亿平方米,增长8.5%;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新开工面积20.11亿平方米,下降2%。

2008-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保持持续增长,整体上增速明显放缓。自2014年开始,施工面积增速步入下行低位水平;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到89.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2020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

2008-2014年,中国房地产竣工面积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大放缓。竣工面积的放缓主要受建设周期和当期房地产整体环境影响。2015年开发竣工面积为1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6.9%;2018年在此基础上实现竣工面积9.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2019年,房屋竣工面积9.59亿平方米,增长2.6%;2020年1-11月,受疫情影响,房屋竣工面积5.92亿平方米,下降7.3%。

——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0-2020年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竣工面积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从“竣销比”来看,自2014年其,除2019年外,房地产“竣销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竣销比”下降至39.23%.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卖方市场。

——2019全年500强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中,恒大集团再次蝉联第一,2019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6080亿元。碧桂园上升一位,排名第二,万科排名第三。三强全年全口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00亿元。融创,中海,保利,龙湖,新城,华润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中海名次相比2018年提升了1位,十强房企排名整体比较稳定。

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地区占比38.0%,同比有所下降;华南地区占比19.6%,华北地区占比14.4%,西部地区占比10.0%,同比有所提升,东北地区占比3.8%,中部地区占比14.0%,同比有所提高。华东、华南与华北三区企业数量占比为72.0%,西部地区继2019年之后占比继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十四五”时期 住房拐点将来临
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节奏,楼市调控政策与救市政策并存。展望未来,仍以“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为主基调,以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第一,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第二,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第三,房地产投资速度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第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第五,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
此外,中国社科院预计,“十四五”时期,住房拐点将来临。《报告》指出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
从家庭类型看,虽然中上收入家庭住房可能已经出现过剩,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要弥补的缺口还很大。整体来看,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线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以及休闲旅游文化城市。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8. 中国的房地产现状怎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