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2024-05-08 18:01

1.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对外贸易现状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外贸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现状,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1.我国对外贸易总额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最大变化应该就是中国以出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了。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只有206.4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额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6.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1978年~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85倍,远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见表1)。   另外,中国很多行业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如我国纺织品已占领全球70%的纺织品市场。我国显然已经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而贸易大国地位确立只用了16年的时间,这对于许多国家来讲,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简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频道整理 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2.加工贸易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自1981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6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7亿美元。从占我国出口额的不足5%跃升到52%以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贸易方式,也成为对外贸易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与总出口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来看(如图所示),在大部分年份当中,加工贸易出口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超过了我国的总出口增长率。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对出口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 图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与总出口增长率 3.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   自1979年以来,中国以其改革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外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FDl最多的国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间,我国出口增加额绝大部分来自非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处于主导地位。在1991年~1995年期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仍处于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在1996年~2001年期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继续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力量(见表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到了外贸总出口额的58.62%。 表2 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增加额的贡献(1985-2005)(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各期及海关统计资讯网数据整理 4.我国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国、香港、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双边贸易额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5%。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2%。与前六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出口市场集中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二、制约我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我国出口效益不高   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低于10%;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并且我国单位产出投入的自然资源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带来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2. 国际贸易新形势指的是

  (一)与我国相关的贸易摩擦的总体情况

  (1)我国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贸易救济手段也成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3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钢铁、轻工、纺织、电子五大行业共35类产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业。国内参与案件申请的企业已近200家,遍布全国25个省区市。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我国政府和产业界以及中介组织等逐渐学会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加强了对自身的合法保护,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国外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摩擦。

  (2)我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近10年来,中国已经连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一些国家还越来越多地利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商品设限。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04年,中国始终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1979~2004年,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发起了700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调查近600起,反补贴调查5起,保障措施调查50余起,特保调查10余起,涉及商品4000多种。2004年,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59起“两反一保”(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10年来,累计涉及我国出口近3000亿美元,而且影响还在积累和扩大。

  (二)我国2/3的机电出口产品将受到欧盟环保双指令影响

  2003年2月13日,欧盟颁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并于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欧盟双指令的实施将对我国2/3的机电出口产品造成重大影响。我国政府也于2005年7月28日正式发布《电子电器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于2006年1月18日起实施,以帮助我国企业尽快提高和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是国际上首批发布的应对欧盟两指令的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的发布,有利于规范我国出口产品的检测工作,促进和优化电子电器产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出口结构。由于该系列指令的干预度不大,主要依靠企业自主应对,因此出口企业应联合起来,集体委托欧盟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回收企业代理回收,以降低报废设备回收成本。

  (三)美国将收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

  美国商务部透露,依照近期将出台的新出口法,美国将收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禁运范围,同时“出口许可证”的受限范围也将从目前占全部出口的1。5%升至10%以上。

  (四)中美钢铁业争端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刚结束,中国钢铁又因对美出口激增而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不久向中国钢铁企业发出美国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预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1~4月,中国对美钢铁出口同比增长247%。在中国等7个有“倾销”嫌疑的国家中,巴西、加拿大已经受到倾销指控。美国商务部开始就中国钢材“扰乱”美国市场搜集证据。

  (五)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

  知识产权壁垒是阻碍中国产品出口的另一只“拦路虎”。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为主的美国“337条款”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已有7种中国产品被立案调查,包括DVD、拖拉机、药品、汞电池、油墨打印机等。337调查耗时短、打击面广、应诉复杂、诉讼费用高(一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单个中国企业应诉难度较大。而不应诉就视为败诉,产品将受阻于美国市场。
  (六)反倾销应诉不断有新成果,这将增强我国企业反摩擦的信心

  最近,欧盟对我国的铸铁产品,主要是井盖类铸铁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我国河北等地有5家企业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并得到零税率。另有5家企业获得了18%~37%的单独税率。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

  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2005年上半年,我国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已经超过了2004年同期。而且总体贸易摩擦态势仍在加剧,形势更加复杂化,花样也不断翻新。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保要求、社会责任、劳工福利、动物福利等都成为国外对我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贸易摩擦除了针对产品及其价格外,已经开始涉及到中国的体制和制度,最突出的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体现出贸易摩擦有深入和升级的趋势。这些摩擦从表面看是竞争激烈引起的贸易摩擦升级,深层次看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受制约程度加深,因此,国内企业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环境并不完全是机遇,还有挑战、遏制和限制。中国企业了解这种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3.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从其他地区的情况看,虽然半导体产业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幅度不大,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所谓的“旧经济”产品。德国电子工业就预计说,2003年德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增幅可望达到9%,明年形势可能更好,其中半导体行业所占份额最大。但带动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汽车工业。 

从2003年第一季度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看,传统贸易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仍维持了高增长的势头,其中,汽车同比增长17.1%,钢铁增长27.4%,化学品增长21.7%,都远远高于IT相关产品9.8%的增长率。 

7.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渐成潮流 

所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一国同另一国 ( 地区 ) 或多国集团就取消或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限制而洽签的协定。近年来,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举步不前的同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硕果累累,渐成潮流。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累计共签署了25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约九成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一些贸易大国的重要选择,它们纷纷加大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甚至在东亚和拉美等地区显现出竞争局面。2003年上半年,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从目前的情况看, 

美国正在与韩国、斯里兰卡、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打算以同新加坡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为范本,加速与东盟其他成员国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或即将启动的谈判对象还有摩洛哥、中美洲5国以及南部非洲关税联盟的5个成员国。2003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本已开始与韩国及泰国、菲律宾等国正式协商自由贸易协定,准备与墨西哥、智利洽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同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向。 

从以上的分析看,2003年上半年的国际贸易复苏步伐没有预想的快。目前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大多对2003年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继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但对下半年的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如果2003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能如人所愿的话,预计,2003年的国际贸易增长率可能超过3%。 

二 2004年国际贸易形势展望 

预计2004年的国际贸易形势要好于2003年,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界经济的前景可望得到改善并恢复景气。 

这是因为战争的速战速决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降, 有助于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重新恢复;全球固定资本投资已经开始回升;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 , 各国继续采取了刺激性货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尚好, 主要国家将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亚洲新兴经济体已经从SARS疫情所导致的增长放缓中回升等。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18日表示,伊拉克战争速战速决,股市更加看好,再加之企业信心提升及欧美利率较低,都导致世界经济前景会更加美好。并预估2004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扩张至4.1%。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国际贸易增长提供了保障。 

第二,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南南贸易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贸易也逐年增加,并且这种趋势有望持续下去,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旧经济”产品的贸易将与“新经济”产品贸易同步增长,成为贸易增长的“双引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消费信心的恢复以及消费能力的增加,人们对汽车和钢铁等传统贸易品的热情会“不减当年”。同时,对电脑等新贸易品的热情也会逐渐升温。债信评等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9月22日表示,经过三年的不景气,全球电信设备生产商最恶劣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过去。 

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9月17日表示,8月份北美制造商接获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较上月温和增长。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生产商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9月9日表示,由于对其半导体产品的市场需求转强,该公司第三季营收将位于先前预估区间的高端。北美一直是全球新经济的排头兵,其新经济的复苏必将带动全球贸易的增加。 

第四,国际旅游服务业有望进一步回升。如果SARS能够被有效控制的话,如果中东形势能够相对稳定的话,那么,2003年受战争和疾病影响的旅游服务业将获得加快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4. 谈一谈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认识

  对这方面的形势分晰,网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外贸易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外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在此情形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外贸形势,把握一切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外贸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笔者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2008年1-9月纺织与成衣产品累计出口值约1,402.85亿美元,同期成长8.03%,创2003年以来新低。9月份单月出口值为184.04亿美元,较8月份有所下降。由于出口锐减,许多外贸纺织企业受其影响,开工不足,乃至倒闭。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万家纺织服装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续了这种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1-9月进口141.94亿美元产品,同期增长1.13%,增长速度趋缓。其中纺织品进口为124.26亿美元,呈现-1.28%的负增长;成衣进口为17.67亿美元,同期增长22.07%。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印度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禁令在2月份开始生效。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 我国当前国际贸易现状?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贸易问题?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1�7�1�7最大。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

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2008年1-9月纺织与成衣产品累计出口值约1,402.85亿美元,同期成长8.03%,创2003年以来新低。9月份单月出口值为184.04亿美元,较8月份有所下降。由于出口锐减,许多外贸纺织企业受其影响,开工不足,乃至倒闭。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万家纺织服装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续了这种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1-9月进口141.94亿美元产品,同期增长1.13%,增长速度趋缓。其中纺织品进口为124.26亿美元,呈现-1.28%的负增长;成衣进口为17.67亿美元,同期增长22.07%。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

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印度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禁令在2月份开始生效。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

(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当前国际贸易现状?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贸易问题?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6. 就当今中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做出论述??

告回顾了2011年及2012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2011年中国外贸总体保持稳定平衡发展,全年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2012年一季度,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中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 

  报告认为,2012年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发展具备一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加大,制约因素错综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二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将低位趋稳,2012年全年将总体保持平稳发展,但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报告指出,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外贸将立足稳中求进,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落实各项政策,努力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加大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7.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什么特点?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梁明认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增速较快。今年1-5月,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814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出口额为95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额为857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从历年前5个月对外贸易的增速来看,今年我国外贸增速是7年以来的最高值。

二是结构优化。从贸易方式看,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为5424.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56.7%,较去年同期增加2.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额为5349.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口总额的61.2%,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从贸易商品看,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632.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58.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1761.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18.4%,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9个百分点。
三是效益提升。前5个月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增长35.8%、23.3%和25%;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保障了国内市场需求,缓解了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原油、铁矿砂、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8%、0.7%、12.4%和16.7%。

四是更趋平衡。前5个月,我国进口额的增速普遍快于出口额的增速,货物贸易顺差额为102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1%,中国市场向世界进一步开放。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什么特点?

8. 目前国际贸易发生的新形势是什么?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