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花4块钱买了一只鸡,7块钱卖掉了,他觉得不划算,花8块钱又买回来,11块钱卖掉,问他赚了多少?

2024-05-18 00:24

1. 一个人花4块钱买了一只鸡,7块钱卖掉了,他觉得不划算,花8块钱又买回来,11块钱卖掉,问他赚了多少?

从摆摊学,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看。按实际来说,是赚了6块,但是本来可以4元买的鸡,但是8块进的货,亏了4块;本来是可以11块卖的,结果7块卖了,又亏了4块,总共是亏了8块,再加上之前赚的6块,总共是亏了两块。

一个人花4块钱买了一只鸡,7块钱卖掉了,他觉得不划算,花8块钱又买回来,11块钱卖掉,问他赚了多少?

2. 一个人花7块钱买一只鸡9块钱卖出,在花10块钱买一只鸡19块钱买出。请问他赚了多少钱?

这题有很多争论,实际上答案很明确:
 
这个人在第一次买卖中获利:9-7=2
第二次买卖中获利 :19-10=9
他总共获利 2+9=11元
 
在财务上计:
采购成本:7+10=17
销售额:19+9=28
利润额:28-17=11元

3.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

他赚了2元。
推理过程:      假设这个人有X元,
他花了8元买了一只鸡(X-8)
卖掉鸡后获得9元(X+9)
又花了10元买回来(X-10)
11元把鸡再卖出去(X+11)
列方程式为  X-8+9-10+11=X+2,    所以最终的资产为X+2(元)
比较一开始和最后的资产,可以得出:这个人赚了2元。

拓展资料:  
  四则运算法则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

4.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

2元。
我们可以只算这个人的收入和支出,这样就避免了被绕晕:
这个人花出去的钱共计,8+10=18元,而他获得的钱共计,9+11=20元,因此这个人赚了20-18=2元。

扩展资料: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
前者能够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又以构造能力最让人折服;后者便是大多数曝光的所谓geek,比如什么Nash之类的。当然也有两种能力的结合体。
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学思维

5.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 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人,

PS:错误观点一:1元利润 
 “8元买入,9元卖出”=1 
  “9元卖出,10元买进”=-1 
  “10元买进,11元卖出”=1 
  
PS:错误观点二:0元利润 
 8块买了,9块卖了,赚了一块 
 又花10块买了,倒贴一块. 
 11块又卖了,赚了一块. 
 没倒贴也没赚! 

ps:错误观点三:3元利润 
 8块买了,9块卖了,赚了一块 
 又花10块买了,倒贴一块.此时保本 
 11块又卖了,原来8块,岂不是赚了3块?


正确答案:负2元,就是说亏了两元。 



我们现在来看,鸡在C手里,是他花11元买的,就是说现在鸡的成本又涨到11元了。如果一开始A就把当时在他手里成本还是8元的鸡以11元卖给C,同样可以达到现在的情况(鸡在C手里,成本是11元),就是说A原本能赚到3元的,现在只赚到1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A其实是亏了2元的(就是说没有得到本来应该得到的利润,也是一种变相的亏损)。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 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人,

6.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问

这个题目按数学是赚两块,按经济学是赚一块,但是原本赚3块的现在只能赚一块,所以亏2块。但是现实中的话,真正拿钱去交易其实是赚了两块,为什么经济学会算亏了两块。到底有什么奥妙?

1、9-8=1,11-10=1,1+1=2,所以最后赚2元。 
2、最初只有8块钱,最后你有11块了,
所以是赚3块; 
3、第一次买卖,主人公损失8块,获得一只鸡,第二次买卖;主人公获得9块,损失一只鸡;第三次买卖,主人公损失10块,获得一只鸡;第四买卖,主人公获得11块,损失一只鸡 
所以 整个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8+9+10+11=38元+4只鸡 
4、整个事件有3次交易,我门来看看具体是哪3次? 
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 
所以分析得知:这个人是个傻子,因为后两次交易等于白干了。 
经测试,企业认为: 
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为愚蠢,因为自己什么是追加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傻子范围; 
结果是:本来可以直接赚3元的,经过他3次交易后总利润变成1元了。 
所以正确答案是:-2元! 
回答-2元者,面试成功!!!

7. 一个人花7元买了一只鸡,8元钱卖给了一个人,他觉得不合算,就花9元钱买了回来,11元又卖给

如果这么算下来,可能是赚了3块(呵呵,我是看楼上的答案)
但是7块钱买的鸡本来可以直接卖11块,赚4块钱,却搞的这么麻烦,导致赚了3块,那就是4块减3块等于1块,个人觉得他亏了1块~~

一个人花7元买了一只鸡,8元钱卖给了一个人,他觉得不合算,就花9元钱买了回来,11元又卖给

8.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

就是挣了2元,
可以简单的可以看成是两次交易,第一次挣9-8=1元,第二次挣11-10=1元,共2元,当然如果他如果没有中间的那次9元买,10元买的交易,是可以挣到11-8=3元的,也就是说9元和10元之间的那一元是属于可以挣到但没有挣到的一元钱。
至于有人认为
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 
是明显错误的,因为对成本的认定口径不一样。
第一次交易没有问题,成本是8元,收入10元。
问题是第二次交易买鸡时成本认定为9元,第三次卖鸡时成本却变成10元,所以最后认为总利润只有1元。
正确的算法:如果第二次交易要这么计算,那么第三次交易就仍然应该成本9元、收入11元计算,即第三次交易盈利2元,这样计算还是合计2元,1+-1+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