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2024-05-05 00:02

1. 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一部影片的诞生主要有制作、融资和发行三个方面,制片人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商业形式。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四种可能性,但需注意,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很多影片会综合不同门类的特征,因此每部影片的合同都可能是一种“创新”。

  第一种:分步骤投入。资金分几步到位,合同中规定,当某些条件满足时,如剧本完成、卡司选定等,下一步的资金便自动到位。第二种:包装买卖、货成交易。制片人或经纪人先将影片的要素组合好,如确定剧本、主要演职员、拍摄计划等,然后找一家电影公司,以求得到它们的投资。一旦对方答应,签下合同,然后拿着合同再去找别的资金,包括银行贷款。等影片拍竣,电影公司便来提货(拿底片)。第三种:预售或称卖片花。在一部影片尚未拍摄完成前,先将影片的发行和放映权分门别类卖出去,但是,卖片花得到的一般不会是现金,而是期票,因此制片人需要到银行去按一定折扣兑换成现金。卖片花的成功率一要看制作班子的阵容,二要看行情。一般情况下,一部影片靠预售大约能得到60%的制作费用。第四种:私人集资。一般只适用于低成本影片,由制片人通过私人渠道融资,需要成立有限合伙公司。

  资金的多寡、融资的难易,是跟制作方对影片的控制权成反比的。预算越高,资金由好莱坞大厂包办,往往意味着制作方必须放弃诸如剧本的定稿、卡司的选择、最终剪辑权等艺术权限。如果是电影公司负责开发项目并发行,那么,制片人只是一个雇员而已。所谓的“独立制片人”,真正的独立程度因人因项目而异。制片人策划工作做得越多,筹集到的资金越多,他的独立程度也就越高。随着制片人工作“能耐”及职能的增加,电影公司的重要性就相对削弱。在电影公司承担的各种角色中,关键的不是制作,也不是融资,而是发行。 

  发行听起来很简单。西方的电影院大多掌握在几条院线手里,发行商不就是跟固定的几个客户打打电话,介绍产品,然后在报纸和电视上打打广告?的确,发行工作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但你若不进那个圈子、不是八大电影公司之一,你就根本做不到这些工作。发行商和放映商历来有矛盾,但它们之间的你争我夺仿佛是老夫老妻吵架,别人休想乘机插一脚。 

  在北美市场,放映商的提成有两种方法:一是收取一笔固定租金,然后再提一个较小的比例;另一种是不收租金,但提一个较大的比例,另外,提取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按照业内规矩,发行商在北美市场提成30%,海外市场(指北美之外)提成40%。注意:这里说的发行提成没有包括广告费,那些都是另算的。而且,按现在的行规,一部商业大片,宣传费按制作费的大约50%来预定。

  至此,我们来算一下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制作费花了5000万美元,北美市场卖了1亿美元的票房。它是不是一举赚了5000万美元呢?非也。首先,媒体报道的1亿美元票房没有减掉放映商的所得。让我们采用前面介绍的公式,即发行商从中拿回7000万美元的收入。接着,发行商需要提取它的30%,剩下的就成了4900万美元。而那5000万美元制作费还需要加上2500万美元(即5000万美元的50%)的广告宣传费,这一算下来,就成了7500万美元支出减4900万美元收入,变成了亏损2600万美元。怎么样?傻眼了吧? 

  
周边收益才是摇钱树


  好莱坞不靠票房挣钱早已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著名的好莱坞经济学家爱德华·艾波斯坦在他的研究中点破了这块艺术圣地的经营之道:今日的好莱坞已经不再是“梦工厂”了,本质上它已经变成一种服务机构——一个关于梦想的交换所。

  好莱坞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由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巨大的家庭娱乐市场正向电影公司频频招手。现在,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晚上会出外看电影,95%的人则会留在家里看电视。迪斯尼公司是第一家拿到在电视上播放其影视作品权力的公司。到1960年代,每一家电影厂都有了这张牌。接下来,录像机的兴起让他们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录像市场的收获迅速超过了电影院的票房。 

  更令电影公司欣喜的是,他们锁定的青少年观众也是电子游戏的忠实受众。于是,电影公司们又从这些领域捞取利润。电影变成了创造道具,由之衍生出的电视节目、卡通、录像和电子游戏被卖到世界各地,其收益远远超过了电影院票房。2005年,电影公司票房收入的盈利不到他们总收入的15%,但它们从电视、有线电视、DVD,录像等家庭娱乐项目中赚到的钱却占总收入的85%。

  如今,好莱坞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把名导演、影星和所有的拍摄资源捆绑在一起生产电影,而是把从知识产权中挣到的钱“攒”在一起,然后再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包括创造、发行和为知识产权投资的人手中。好莱坞正在变成美国的“艺术华尔街”。

   
计算公式


  收益=票房-放映商提成(票房×提成比例)-发行商提成[(票房-放映商提成)×发行商提成比例]�-制作费-广告宣传费(制作费×50%)

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2. 电影是怎么赚钱的?

问题一: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一部影片的诞生主要有制作、融资和发行三个方面,制片人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商业形式。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四种可能性,但需注意,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很多影片会综合不同门类的特征,因此每部影片的合同都可能是一种“创新”。 
  第一种:分步骤投入。资金分几步到位,合同中规定,当某些条件满足时,如剧本完成、卡司选定等,下一步的资金便自动到位。第二种:包装买卖、货成交易。制片人或经纪人先将影片的要素组合好,如确定剧本、主要演职员、拍摄计划等,然后找一家电影公司,以求得到它们的投资。一旦对方答应,签下合同,然后拿着合同再去找别的资金,包括银行贷款。等影片拍竣,电影公司便来提货(拿底片)。第三种:预售或称卖片花。在一部影片尚未拍摄完成前,先将影片的发行和放映权分门别类卖出去,但是,卖片花得到的一般不会是现金,而是期票,因此制片人需要到银行去按一定折扣兑换成现金。卖片花的成功率一要看制作班子的阵容,二要看行情。一般情况下,一部影片靠预售大约能得到60%的制作费用。第四种:私人集资。一般只适用于低成本影片,由制片人通过私人渠道融资,需要成立有限合伙公司。 
  资金的多寡、融资的难易,是跟制作方对影片的控制权成反比的。预算越高,资金由好莱坞大厂包办,往往意味着制作方必须放弃诸如剧本的定稿、卡司的选择、最终剪辑权等艺术权限。如果是电影公司负责开发项目并发行,那么,制片人只是一个雇员而已。所谓的“独立制片人”,真正的独立程度因人因项目而异。制片人策划工作做得越多,筹集到的资金越多,他的独立程度也就越高。随着制片人工作“能耐”及职能的增加,电影公司的重要性就相对削弱。在电影公司承担的各种角色中,关键的不是制作,也不是融资,而是发行。 
  发行听起来很简单。西方的电影院大多掌握在几条院线手里,发行商不就是跟固定的几个客户打打电话,介绍产品,然后在报纸和电视上打打广告?的确,发行工作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但你若不进那个圈子、不是八大电影公司之一,你就根本做不到这些工作。发行商和放映商历来有矛盾,但它们之间的你争我夺仿佛是老夫老妻吵架,别人休想乘机插一脚。 
  在北美市场,放映商的提成有两种方法:一是收取一笔固定租金,然后再提一个较小的比例;另一种是不收租金,但提一个较大的比例,另外,提取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按照业内规矩,发行商在北美市场提成30%,海外市场(指北美之外)提成40%。注意:这里说的发行提成没有包括广告费,那些都是另算的。而且,按现在的行规,一部商业大片,宣传费按制作费的大约50%来预定。 
  至此,我们来算一下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制作费花了5000万美元,北美市场卖了1亿美元的票房。它是不是一举赚了5000万美元呢?非也。首先,媒体报道的1亿美元票房没有减掉放映商的所得。让我们采用前面介绍的公式,即发行商从中拿回7000万美元的收入。接着,发行商需要提取它的30%,剩下的就成了4900万美元。而那5000万美元制作费还需要加上2500万美元(即5000万美元的50%)的广告宣传费,这一算下来,就成了7500万美元支出减4900万美元收入,变成了亏损2600万美元。怎么样?傻眼了吧? 
  周边收益才是摇钱树 
  好莱坞不靠票房挣钱早已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著名的好莱坞经济学家爱德华・艾波斯坦在他的研究中点破了这块艺术圣地的经营之道:今日的好莱坞已经不再是“梦工厂”了,本质上它已经变成一种服务机构――一个关于梦想的交换所。 
  好莱坞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由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巨大的家庭娱乐市场正向电影公司频频招手。现在,只有不......>> 
  
   问题二:电影靠什么赚钱?怎么赚钱?具体点  票房 
  
   问题三:拍电影怎么赚钱,电影都有哪些盈利模式  黑衣路人 认为赚钱首要条件就是会做营销广告,会引流技术,不会营销,不会引入客户人群,再好项目也赚不到钱。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广告在现代商业里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什么样的广告才能算是一条好广告呢?美国著名的文案大师休格曼说,广告想要有效果,必须要有能捕获消费者的几种心理诱因,咱们一起来听听。 
  第一个心理诱因是建立参与感。回忆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去商场购物的时候,卖衣服的导购员会建议你试穿,卖食品的老板也经常让你试吃,如果你一开始就拒绝,那你肯定不会买,但一旦你试穿或者试吃后,你购买这个商品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商家的这种行为就是为用户建立参与感。好的广告也是这样,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越是吸引人的广告,往往就越给用户建立参与感。比如说有这么一条跑车的广告,我念给你听听,“驾驶这辆新车去逛一圈,感受下炎热的傍晚驾驶时风吹过你头发的感觉,把油门一脚踩到底,尝一下瞬间被冲击力顶到座椅背后的滋味,看一下精美的电子显示屏,这是这款跑车带给你的速度”,怎么样,听我说完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在夕阳下开着这款跑车?这就是用语言或者画面为用户建立参与感。 
  第二个心理诱因是建立权威。黑衣路人 觉得人本能的心理倾向就是相信专业和权威,比如说一个数码小白想去买一个电脑,他一定会先问问身边懂电脑的朋友该怎么买,能不能陪他一起去,告诉他各种型号的区别,最好连买哪个都帮他决定好。再比如有时候我们去买西瓜,都要惯性的问老板这个西瓜甜不甜。所以商家给产品做广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专业权威感,比如你可以在广告里列很多数字参数做对比,来显示自己的专业。小米手机就经常在发布会上这样做,然后得出自己行业地位领先的结论,这也确实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第三个心理诱因是建立联系,就是把客户已经知道的东西跟你的产品联系起来,这样就消费者才会更容易接受。比如说烟雾探测器刚刚面市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厂商在打广告的时候就说,这个产品是“天花板上敏锐的鼻子”,一闻到家里的烟雾就会发出警报。这个人性化的类比一出现,立刻就拉近了产品和客户之间的距离。还有一个例子,美国曾经出过一款产品,可以远程控制汽车的启动,在你离车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按一下钥匙扣大小的按钮,汽车就会自动打火,你一上车马上就能开走。最爽的是夏天,你一开车门就能感受到凉爽的空气,再也不用像在蒸笼里一样,苦苦等着温度一点一点降下来。休格曼给这款遥控装置起了个名字叫“黑手党的自动机关”,是不是一听,就联想到了黑手党遥控汽车爆炸,眨眼间干掉对手的火爆画面?是不是很酷? 
  第四个心理诱因是唤起归属感渴望。黑衣路人认为人人都有对归属感的需求,这是天生的。好的广告就能做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感觉到买这个产品,我就能属于我喜欢的群体。举个例子,美国的万宝路香烟,它的广告成功塑造了一种颓废的雅痞之美,西方人都想要这种气质,当然就喜欢万宝路香烟;再比如,奔驰汽车一直标榜的是,开奔驰的人就是财富的拥有者,那想做有钱人的人,想炫耀自己的财富的人就愿意买奔驰车;沃尔沃后来也采取了归属感的策略,宣传说自己的用户是学历最高的。随后几年,沃尔沃高学历用户果然越来越多。所以说,广告只要给消费者想要的群体气氛,他们就会自动归队了。 
  黑衣路人:产品要想卖得好,营销广告还是得更走心才行。但是要注意,做任何营销都要走正道,不要做不合天道的产品和营销,更不要做欺骗群众的事情。目前网上是鱼龙混杂,小白们也要多注意防骗。如果想了解营销本质,联系黑衣路人(新浪博客有联系方式)可以百度找: 黑衣路人新浪博客 
  黑衣路人最后提醒你:生活不易,很......>> 
  
   问题四:电影是怎么赚钱的?  他们签了合同的嘛 都谈好了的嘛 我引进你的电影 按提成的嘛 我现在就在微信上做电影行业 还不错 
  
   问题五:一些免费电影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啊?  可以利用自己的服务器来建个站啊,你给他钱就差不多. 
  呵呵,找资助不如弄个GG广告,赚广告费和流量费. 
  
   问题六:网络大电影如何挣钱  你所谓的网络大电影确切的应该叫 新媒体电影。 
  时长一般在60-75分钟之间。在网络平台传播、放映。 
  他们赚钱渠道很简单。 
  1,投资少,最低有几万块钱拍一部的。 
  2,广告植入、赞助招商。 
  3,与出品、播放平台分层,在网络平台非会员要按照5元一次收费。 
  4,点击率高,播放平台会给一部分。 
  5,衍生品以及后续招商。 
  你所谓的微电影,大多数是为某品牌、产品来拍的,这个跟广告商业性质差不多。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拍着玩,或者为了自己作品考虑,以后作为样片为了扎钱用的。 
  
   问题七:电影院是怎么赚钱的?  影院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票房的分账,影院和院线之间在价格上五五分账。院线在下发一部电影的时候会规定一个影票的最低售价,也就是说电影院在任何的促销基础上不得低于这个价格。其次影院的收入是电影的贴片广告,每部电影前面的广告有一部分是院线植入的,这个部分也是要给影院一些分账的,另外的部分是影院自己所拉来的广告植入。一般电影前面都会有贴片,离正式影片越近的广告越贵。再有影院的100%完全收入就是卖品部,所以现在影院很多小卖部都是影院收入的大头,包括一些后产品。这些都是每家影院自主独立经营的内容。以上基本是影院的三大收入点。当然还有一些场地的出租,和影厅的包场会议、活动等。 
  
   问题八:拍电影怎么赚钱  票房呗! 
  
   问题九:电影是怎么赚钱的啊,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啊?  有些看得上的话 就买你版权 所以就有些是独家 票房的话还要分一半给各个电影院吧 
  演员都是演出时说好拿的片酬 片子卖得的好坏是导演和出版商承担 大部分的导演也是事先拿钱欠合同 出版商聘用什么导演导演拍出来怎么样这风险不可能演员一起承担 我怎么知道你这导演怎么样 还有群众演员呢,那一 *** 一也跟你等片子播完了 再大家分钱 还个问题片子是持续播放反复播放 一直在生钱 大家都在等播完再分钱,梗是有评估师预判得多少钱,然后出版商先拿钱给你们?可能吗 
  你拿我们耍来玩到后面卖不出去大家一起喝西北风????你卖不出还能耍耍我们,我们都听你安排怎么演了,到后面大家一起一样都不得钱 谁会做 要是这样我闲着也是闲着 我去吆喝一声来演电影了 你们都来听我安排 签好合同给你等卖了大家再分钱 没准还能弄几个潜规则 
  只能是签的合同有条款 要是卖得好达到多少 额外再给多少你们 
  
   问题十:电影院是靠什么赚钱??  票房分成,零食饮料,电影周边产品销售。

3. 电影投资的利润是怎么计算的?


电影投资的利润是怎么计算的?

4. 怎样的电影才能赚到钱?

可能对于导演、制片等制作方来说,有票房能赚钱就是成功了,但是观众心里的“卧槽,这什么鬼”留下的痕迹很淡,但却是永久的,当然,消耗的也是观众对电影的信心。国产电影的遇冷,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影视行业由来已久的弊病。大IP+小鲜肉=成功对于大部分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请尽量挣脱IP的束缚。步入2016年,IP呈喷发状爆火,文学IP、动漫IP、影视IP...为什么IP突然这么火?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它就是金钱的象征。电影具有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常被忽略,商业价值常被放大,这就是目前的影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脑残粉”的爱与恨脑残粉是流量的来源,也是催生行业泡沫的助力。打开热播剧目,总觉得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脸。演员是构成一部剧重要的要素,好演员能够驾驭不同角色但是有些角色也会挑演员,“气质”这种东西,不是能演出来的。况且目前很多小鲜肉并不具备“演技”。

5. 电影和电视剧都是怎么挣钱的?

电视剧的话一个是可以卖给电视台,这是最基本的方式;另外就是植入广告,在电视剧的片尾或片头插广告,赚广告商的钱;还有某些额外奖励.比如北京台曾对收视前几名的电视剧进行了奖励。

电影的话很好理解啊,就是票房啊,你的电影拍得好,你的票房高,除去你拍戏的经费,剩下的都是你赚的钱,所以每当有电影上映的时候,导演、制片、演员都会大力进行宣传,希望观众都能去电影院贡献票钱。电影、电视剧赚取利润稍微有不同。


电影的著作权人是制片人,也就是说如何处理电影他说了算。电影赚取利润靠的是票房,就是电影到全国各大小影院放映,赚取的是观众的电影票钱。当然他们最怕的就是观众录下来或从其他渠道获得电影传到网上,也就是抢先版。



电视剧也是由制片人把导演、编剧、演员合作创作的电视剧卖到各大电视台,收取的是电视台的钱。或者是一次性买断、或者是一集多少钱。电视剧也分首轮播出、次轮播出,价格都不同,这也就是一部电视剧很多电视台播放的原因。电视台靠的是播出电视剧赚取期间插播广告,赚取广告主的钱。

电影和电视剧都是怎么挣钱的?

6. 投资电影怎么赚钱啊?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累计收入超20亿、30亿、50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后,当然是投资方大赚特赚。比如说一部成本3000万的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2.69亿,这部影片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泰囧》,影片背后的投资方有一位90后,于宇昂投《泰囧》400万,经票片分账获得的收益为7000万;成本为5亿的《红海行动》,四川人投资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万,最终吸金1.2个亿……
 
 


投资电影实现大赚、快速获得财富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那么,现在也有不少人好奇“投资电影是怎么分红的?投资的电影,当票房到达什么程度时我能赚多少呢?”
 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电影的生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由投资方为电影投资,其次需要由制片方来生产电影。然后,制片方会找发行方,而发行方会和各大影院、院线沟通并且确定电影的档期和放映场次。最后,院线和影院负责放映电影。在这一过程中出了力的公司,都可以参与分账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电影票房分成以100元为例。
1.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元。
2.营业税----分3.3%=3.3元
以上2项支出后,剩余91.7元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3.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之间分,一般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线分4.59元,合计52.27元。
4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发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制片分34.85元,发行分4.59元,合计39.44元(象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
 电影投资认购流程如下:
 

 
选择想投资的电影→了解项目资料与合同→确定认购金额→打款到出品公司对公账户→签订合同→等待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7. 电影或电视是怎么挣钱的?

电视剧:
明星:每一集算片酬,国内的片酬比较高
制作方:通过找赞助商、广告商分担制作成本,卖给各电视台与海外版权,按每集价格出售
电视台:出售广告时段
投资方:按售价提成

电影:比较复杂
好莱坞:
制片与电影公司:按照票房、DVD等周边产品、出售海外版权(可以电影公司自己负责,也可以卖给其他电影公司负责海外)、电视台转播权(注明有效年份)利润分红
电影明星:根据合约收片酬,一线当红明星会有分红要求,通常收入在1000万美金以上
电影院:与电影公司分成,电影公司通常是45%-65%

电影或电视是怎么挣钱的?

8. 电影是怎么赚钱的啊,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啊?

一个有力的证明是,欧洲电影业也曾在“二战”空前繁荣,与美国持平,年观众量都达到40亿人次,而当1960年,美国减少至12亿,欧洲还保持着30亿。但后来的与现在的欧洲电影业与美国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尤其在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大片出产方面。要了解个中原因,需要分析一部电影的出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即制作、融资与发行。
确定剧本与演职员,制定拍摄计划。如果只是一部自娱自乐的片子,当然只需要自己喜欢,但要让这部电影符合受众口味,叫座卖座,就需要制片人有相当的经验和市场判断力,还要选定有票房号召力演员或导演,签订合同,然后,拿着这份完备的包括合同的计划去找钱——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是,如果不是一个有实力的制片人,那就需要有一副能起死回生的口才,才可能说服一个名导或大牌明星加入。
找钱的途径,在市场化了的电影产业中有很多种。由于电影实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因此很少有投资人会单独投资——除非是国家投资——以便分担风险,这是从好莱坞到中国国内已经通行的做法。但是,欧洲的做法是,政府会补贴很大一部分资金,补贴最高的比例甚至达到70%-80%,这导致了一部电影的放映收入仅能支付一个很小比例的制作费用,比如在实行国家补贴后的法国,这个比例是30%。这种电影保护政策并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者可以大胆地说,任何过分的保护都会带来产业的裹足不前,并无法自己维持生计;同样的例子还有台湾的电影业,也因补贴政策持续下坡,最终萧条,这恐怕不是一个《海角七号》可以挽回的。
要想出产一部能赚钱的电影,必须要靠商业化运作。中国内地的电影产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运作方式也越来越商业化,从融资方式就可见一斑。近年来,国家明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成都传媒集团在2007年就参与投资了《赤壁》,这种传媒集团合作投资拍片的案例越来越多。
除了出资人,还有银行贷款,甚至以植入式广告拉到赞助也成为一部电影制作的资金来源,在这一点上,中国电影商业大片的商业化比起好莱坞有过之无不及。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冯小刚式的商业大片有很强烈的文化地域特性,不需要太多考虑这个地域以外的观众口味,而好莱坞商业大片则需要弱化这种东西,造出一个更全球化的口味,这样的植入式广告显然不符合好莱坞的大片们。而还有一种靠预售融资的办法,除了功夫片,大部分国内的电影都还不大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发行则是接下来最重要的环节,貌似简单,找到一个发行商,然后联系院线,谈好分成,在中影和上影那里就更简单,因为有自己的院线,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果没有这种便利,发行商是不会帮你的电影付宣传的费用的,在现在电影宣传费用节节攀升的情形下,这块费用不得不大大计算在内。《十面埋伏》上映前,张伟平花2000多万在北京工体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首映式,此片尽管口碑极差,但票房一路飙升,直至2.5亿,可见宣传之功。从广义的成本概念来说,一部商业大片的成本预算中,至少有20%是宣传费用。甚至有说法,即使在制作上省钱,也不能让宣传寒碜。
所以,貌似票房大热的影片,实际未必赚钱。中国电影业分配票房利润的比例基本上是50%给影院,40%给制片方,10%给发行公司,而制作方面要再减去制作费用、宣传费用、片酬人工,可能一部过亿票房的电影也是赔钱的。
但是,一部电影的收入不仅仅只有票房一个来源,“每当出现一个影院的竞争对手,电影的收益便多了一个渠道。讽刺的是,这些渠道的诞生都伴随着电影业的恐慌。”(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所以,当电视与录像带、VCD、DVD出现后,电影又有了新的生财途径:电视播映权与Video版权售卖的收入。这些渠道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抢电影的饭碗,但又为电影新辟了财路。自从互联网兴盛起来,网上观影也成为一个新的看电影方式,也说不定又会是电影的新财路,当然,需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