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2024-05-05 14:02

1.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工伤保险制度最早于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第73条的规定是:"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这一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伤者及其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在部分地区开始了工伤保险改革试点
1996年8月,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同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也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标GB/T16180-1996),标志着对多年沿用的工伤保险制度开始了全面改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工伤认定、待遇项目和支付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和缴费制度、政策监督及组织实施等作出了基本规定,强调要把 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补偿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工伤事故风险:突破了工伤保险仅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局限,把工伤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各类企业及全体职工;规范了工伤待遇项目和标准;实行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实行差别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制定了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推进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规范了各地的改革办法,统一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偏低的问题,标志着中国探索和建立符合社会保险通行原则的工伤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伤保险制度的意义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51年制订、1953年修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之后,第一次制订的、专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工伤保险法规,对于推进工伤保险改革,规范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工伤保险争议至关重要。《工伤保险条例》从法律上实现了《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权利,增强了工伤保险待遇权的行使与保护机制,为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石。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工伤保险制度最早于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第73条的规定是:"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这一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伤者及其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在部分地区开始了工伤保险改革试点
1996年8月,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同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也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标GB/T16180-1996),标志着对多年沿用的工伤保险制度开始了全面改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工伤认定、待遇项目和支付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和缴费制度、政策监督及组织实施等作出了基本规定,强调要把 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补偿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工伤事故风险:突破了工伤保险仅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局限,把工伤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各类企业及全体职工;规范了工伤待遇项目和标准;实行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实行差别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制定了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推进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规范了各地的改革办法,统一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偏低的问题,标志着中国探索和建立符合社会保险通行原则的工伤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您好!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于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第73条的规定是:"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这一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伤者及其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谢谢阅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4.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是什么?

工伤保险基金一般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都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以保证基金的支付能力。其他资金是指按规定征收的滞纳金、社会捐赠等资金。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一、没缴纳工伤保险怎么赔偿?
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可以先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可能构成伤残的,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要求公司赔偿各项费用。
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5.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工伤保险制度最早于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第73条的规定是:"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这一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伤者及其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在部分地区开始了工伤保险改革试点1996年8月,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同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也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标GBT),标志着对多年沿用的工伤保险制度开始了全面改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工伤认定、待遇项目和支付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和缴费制度、政策监督及组织实施等作出了基本规定,强调要把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补偿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工伤事故风险:突破了工伤保险仅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局限,把工伤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各类企业及全体职工;规范了工伤待遇项目和标准;实行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实行差别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制定了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推进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规范了各地的改革办法,统一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偏低的问题,标志着中国探索和建立符合社会保险通行原则的工伤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伤保险制度的意义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51年制订、1953年修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之后,第一次制订的、专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工伤保险法规,对于推进工伤保险改革,规范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工伤保险争议至关重要。《工伤保险条例》从法律上实现了《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权利,增强了工伤保险待遇权的行使与保护机制,为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石。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什么时候

6. 工伤保险基金由什么构成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其缴纳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 工伤保险基金由什么构成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工伤保险基金由什么构成

8. 工伤保险基金由什么构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其工伤保险基金是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的。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