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波雷达有什么优点?

2024-05-12 05:19

1. 连续波雷达有什么优点?

连续发射电磁波的雷达称为连续波雷达。按发射信号的形式分,有非调制单频或多频连续波雷达和调频连续波雷达。单频连续波雷达能对目标测速,但不能测距。多频连续波雷达能测距,并且能够分辨出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调频连续波雷达能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但只适用于单个目标。由于连续波雷达的发射和接收系统两者之间隔离比较困难,应用受到限制。
连续波雷达主要用于多普勒导航、测速、测高、近炸引信、导弹制导、目标搜索、跟踪与识别、目标指示、战场监视,以及隐身飞机的形体研究等方面。国外从60年代开始装备连续波雷达,到80年代,这种雷达基本上采用固态电路和微处理机,具有多种工作方式、抗干扰能力、自检能力和抗核辐射能力。无源雷达
为对付“有记忆”和“有思考能力”的反雷达导弹,1987年国外出现一种“无源雷达”(不发射电波)。这种雷达干脆不发射电波,以免发生‘引狼入室”的惨剧。
不发射电波,怎样探测敌方飞机呢?
原来,无源雷达是根据现代作战飞机一般都有许多电子装备,要辐射出很强的电波。既然如此,无源雷达就专门利用灵敏的接收机来接收,从而暗中探测这个“强电磁辐射源”的方位和距离,也就是说偷偷地探测敌机。
这种雷达保密性好,设备少,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也高。还有一点就是不招灾惹祸。

连续波雷达有什么优点?

2. 雷达为何分波段??各波段作用的区别???


3. 雷达工作的波段是怎样划分的???

事实上有两种雷达波段的划分系统。老版本的划分规则是根据波长来划分,在二战时制定的。它的规则是这样的:  最初的搜索雷达使用23厘米的波长。他就是人们常听说的 L-波段 (英文Long的缩写).   当更短一些的波长雷达出现时(10cm), 这种雷达通常被人们叫做S-波段, S 是比标准的L波段短的意思(Short).  当火控雷达雷达出现时 (3cm 波长),它被人们叫做 X-波段雷达,因为生活中X通常用来指定和标示地点 .  人们对于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的折衷波长的雷达叫做C-波段 (C 是英文单词 Compromise折衷的意思).  德国人发展了更短波长的雷达,它的波长是1.5厘米.德国人叫它K-波段雷达 (K 是 Kurtz, 德语中短的意思).  但不幸的是,由于德国人特有的日尔曼式的严谨,他们选择雷达频率是完全通过水蒸气试验方式求得的,致使K-波段雷达在雨天和雾天时无法使用. 战后人们选定频率略大于 K 波段 的波段为Ka波段(Ka 是 K-above大于K的意思)和频率略小于K 波段 的波段为Ku波段 (Ku是 K-under小于K的意思).  最后,最早的使用米波长的雷达人们叫它P-波段雷达 (P代表英文单词 Previous原先的意思).  但是这个系统十分复杂和繁琐,很难使用. 因此它被合理的系统替代了。新的系统就是按波长的长--短从A排到K。  老的P-波段 = 新的 A/B 波段   老的L-波段 = 新的 C/D-波段  老的S-波段 = 新的 E/F 波段  老的C-波段 = 新的 G/H 波段  老的X-波段 = 新的 I/J 波段  老的K-波段 = 新的 K 波段

雷达工作的波段是怎样划分的???

4. 雷达使用的波段哪几种?

雷达工作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其频率范围在30~300000兆赫,相应波长为10米至1毫米,包括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4个波段。
在1吉赫频率以下,由于通信和电视等占用频道,频谱拥挤,一般雷达较少采用,只有少数远程雷达和超视距雷达采用这一频段。高于15吉赫频率时,空气水分子吸收严重;高于30吉赫时,大气吸收急剧增大,雷达设备加工困难,接收机内部噪声增大,只有少数毫米波雷达工作在这一频段。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扩展资料
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测量速度原理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普勒效应。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
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测量目标方位原理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通过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从而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距离原理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达波段

5. 雷达根据波长和工作方式都分为哪几类?

雷达的工作波长在10米~1毫米之间,相应的频率是30兆赫到30万兆赫。通常把波长10米~1米的雷达称为超短波雷达,把在1米以下的雷达叫做微波雷达。按工作方式分有两类:一类是连续发射电波的,叫连续波雷达;另一类发射的电波是间隙的,像人的脉搏跳动一样,叫脉冲雷达。

雷达根据波长和工作方式都分为哪几类?

6. 雷达波段的影响因素

雷达波段对探测目标的影响,主要考虑大气衰减。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是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当电磁波频率小于1GHz时,大气衰减可忽略。水蒸气引起的衰减峰值为22.24GHz(K波段),184GHz(或185GHz)。氧气引起的衰减峰值60GHz(V波段),118GHz(或120GHz)。总的变化趋势是,频率越高,传输损耗受天气影响越大。

7. 雷达波段的发展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原P波段=现A/B波段原L波段=现C/D波段原 S波段=现E/F波段原C波段=现G/H波段原X波段=现I/J波段原K波段=现K波段

雷达波段的发展

8. 雷达波段的概述

在雷达行业中,以雷达工作频率划分为若干的波段,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高频(HF)、甚高频(VHF)、超高频(UHF)、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K波段和Ka波段。 非相控阵单雷达条件下,高频(短波长)的波段一般定位更准确,但作用范围短;低频(长波)的波段作用范围远,发现目标距离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