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科目

2024-05-13 04:43

1. 如何理解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科目

- 首先,事业单位净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事业单位净资产中的科目比较多,但我们可以把他们大体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结转结余类,核算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以及分配所用的科目,如: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第二大类用来记录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如:非流动资产基金;第三大类用来记录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基金如:专用基金。第一大类比较复杂一点,第二、三大类比较简单,接下来咱们分类来介绍一下:
第一大类:上面说过了,第一大类是用来核算各项收支相抵后后余额,那么咱们得先知道,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我们也可以归为三类,分别是:1、财政补助收入、2、经营收入、3、前两项之外的其他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以上三种收入又分别对应其相应的支出,那么期末结转的时候呢,不同来源的收入支出是要结转进不同的净资产科目的,下面我们以三种收入支出来源为思路来理解结转类科目的不同用法:
1、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类:用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来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给这类科目的定义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其实这里边有两个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无论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第一步肯定是要进“财政补助结转”的,而可以进“财政补助结余”的只有项目支出,而且是符合条件的项目支出,一般而言,就是项目完工后的剩余资金。
2、经营收入和支出类:用来结转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须用”经营结余“这个科目来核算,结转收入和支出后,如果”经营结余“余额为正数,将其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以待下一步分配,如果余额为负数,那就是有亏损了,不用再转出了!
3、除上述两项之外的其他收支:这类收入支出包含的比较多,有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以及他们相应的支出,其实这类主要是事业收入性质,这部分猛一看有点麻烦,其实理清楚了也很简单,这类收入和支出如果是一般收支的话,期末结转进”事业结余“,结转完毕将”事业结余“的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待进一步分配;如果是专项收支的话,期末结转进”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完工之后,需要缴回财政的资金,直接冲减”非财政补助结转“,若是可以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资金,则再转入”事业基金“;
好,说完收入和支出的结转,咱们再来说说分配,在事业单位,只有进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资金,才可以自行分配,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我们通过上述结转通道其实可以看出,主要是单位的事业收入(一般收支)和经营收入的结余资金,因为财政补助资金是不可能让事业单位自行分配的。那么分配怎么分,只有两条路,一条进”事业基金“,由单位自由使用,另外一条提入”专用基金-福利基金“,这就是分配。
以上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类科目的第一大类,结转结余和分配,通过以上三条不同的资金来源,我们把每个科目都梳理到了,至于明细科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
以下是第二大类和第三大类,就比较简单了。
第二大类用来核算事业单位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科目名称”非流动资产基金“。这个科目的设置和企业有所不同,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科目里,是没有这类科目的,原因是企业是权责发生制,在购买资产的时候是不做成本费用的,用到或者提折旧的时候才做成本费用,那么这类资产也就是在用的时候才抵减利润。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收付实现制,这类资产在购入时即做支出,也就是购入时即全额抵减了结转结余资金,但事实上呢,这类资产使用年限很长,需要在资产负债表的上做出反映,所以在做支出的同时呢,再记一笔增加资产和净资产的分录,是为”双分录“。
第三大类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提取的专门用途的基金,用”专用基金“科目来核算。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主要是以支出的方式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前边我们介绍过,是从”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中提。
以上是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科目做的一个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呢,经常有一些其它的问题出现,比如:有个别单位的净资产中某些结转结余类科目是负数,这可能是因为单位的负债比较大,支出资金时用一部分使用了借来的资金,所以导致支出大于收入,结转结余出现负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结转结余类科目余额较大,但是账上并没有那么多的货币资金,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实际上已经支出了款项,但是由于工程未完工或者报账手续不齐全,将这部分支出挂在了应收款项上,账务上未做支出处理,导致结转结余资金余额较大,应收科目余额较大,而货币资金余额较小。
最后再提示一点,我们在期末进行结转的时候,一定要在明细科目上把一般支出和项目支出、项目支出中各个项目等区分清楚,分别结转,否则后患无穷!
最后忍不住感叹一句:没想到你这个问题,我居然答了这么多(实事上写了两天哇)!
寒号鸟原创,请勿他用!2017-11-30 15:11

如何理解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科目

2. 会计科目资产类中哪些科目属于贷方增加

一、一般企业在资产类科目中贷方反映增加的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二、解释
账户的结构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用途。
1、以上所列账户都是反映各项资产(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按其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划分属于“资产类”账户。
2、但从这些账户设置的目的(用途)来看,它们是为了调整相应账户的账面余额得出某项资产的实有价值,调整方式是抵减,会计上称之为“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被调整账户结构是相反的。
      比如: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都是反映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反映的是企业应收取的货款,而坏账准备反映的是估计会发生的坏账损失,即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是调整账户,应收账款是它的被调整账户,调整方式是抵减。备抵调整账户的结构与其所调整的账户结构相反,计提坏账准备时坏账准备增加记入贷方,确认坏账损失时冲减坏账准备记入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已计提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通过两个账户的余额可以计算出:企业实际可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坏账准备”贷方余额。
      同样道理,存货跌价准备是相对应的存货类科目的备抵调整账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长期投资账户的备抵账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无形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它们的账户结构都与其被调整账户的结构相反,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3、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应以其实有的账面价值反映。比如”固定资产“项目,要用”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余额(原值)-”累计折旧“账户贷方余额(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方余额(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填列。

3. 资产类的会计科目,增加写在贷方的有哪些?为什么?

资产类的会计科目,增加写在贷方一般是资产类科目的备抵科目。
一般包括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原因:备抵科目是用来登记某些资产类科目的调减金额的科目,以累计折旧为例:固定资产使用后,会发生一定的损耗,但是固定资产的原值是不变的,因此为了保证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这部分损耗的价值需要用其他科目来计算出来,最后清理固定资产时再转出这个科目,即累计折旧。当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XX费用
贷:累计折旧
此时,累计折旧在贷方,表示增加。其实质是“固定资产”的减少。因此累计折旧作为资产类科目,虽然在贷方且表示增加,但其实意义是资产的减少。

资产类的会计科目,增加写在贷方的有哪些?为什么?

4.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收入类和支出类,借方增加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资产类、费用类,借方代表增加额,贷方代表减少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借方代表减少额,贷方代表增加额。

借方和贷方与现实中的借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会计中就相当于是两个符号一样,一个是增(+),一个是减(—)。只是根据原则,资费成(资产,费用,成本)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债权收(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借方和贷方是会计分录的三要素之一。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