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三股四玄五的计算方法

2024-05-11 18:29

1. 勾三股四玄五的计算方法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勾²+股²=弦²,3²+4²=5²。“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别的例子,由西周初年的商高提出。但只是适应于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勾三股四玄五的计算方法

2. 勾三股四弦五的计算方法

勾三股四弦五的计算方法:勾²+股²=弦²,3²+4²=5²。
“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别的例子,由西周初年的商高提出。但只是适应于直角三角形。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勾股定理
勾股定律(Pythagorean Theorem)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最早由商高提出(周朝时期)。勾股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古称勾长、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古称弦长)的平方,它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3. 勾3股4弦5数怎样计算得来的?


勾3股4弦5数怎样计算得来的?

4. 勾3股4弦5怎么算

1、这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
2、勾方+股方=弦方
3、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c为斜边,那么就有:a²+b²=c²
4、数字3、4、5恰好符合这个规律

5. 勾3股4弦5怎么算

1、这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
2、勾方+股方=弦方
3、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c为斜边,那么就有:a²+b²=c²
4、数字3、4、5恰好符合这个规律

勾3股4弦5怎么算

6. 勾3股4弦5怎么算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勾2+股?=弦?,33+4'=52。“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别的例子,由西周初年的商高提出。但只是适应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意义1.勾股定理的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 2.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即它是第一个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的定理。3.勾股定理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数的理解。4.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给出了完全解答的不定方程,它引出了费马大定理。5.勾股定理是欧氏几何的基础定理,并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这条定理不仅在几何学中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誉为“几何学的基石”,而且在高等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1971年5月15日,尼加拉瓜发行了一套题为“改变世界面貌的十个数学公式”邮票,这十个数学公式由著名数学家选出的,勾股定理是其中之首。

7. 勾3股4弦5数怎样计算得来的?

勾股定理:勾²+股²=弦²\r\n3²+4²=5²\r\n即:3×3+4×4=5×5\r\n知道其中二个数字,可以计算出另一个数字.

勾3股4弦5数怎样计算得来的?

8. 勾3股4弦5数怎样计算得来的?

勾3股4弦5是一种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直角的判定方法,原理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确定直角三角形后,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进行计算。
但只是适应于直角三角形,(3角度数为36.8698976 °,53.1301024°,90°。)
中国古代称短的直角边为勾,长的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据我国西汉时期算书《周髀算经》记载,约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就是五。



扩展资料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边和这两组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SAS)
三角形面积是任一同底同高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任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二边长的乘积。
任意一个矩形的面积等于其二边长的乘积(据辅助定理3)。
证明的思路为:从A点划一直线至对边,使其垂直于对边。延长此线把对边上的正方形一分为二,把上方的两个正方形,通过等高同底的三角形,以其面积关系,转换成下方两个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直角为∠CAB。
其边为BC、AB和CA,依序绘成四方形CBDE、BAGF和ACIH。
画出过点A之BD、CE的平行线,分别垂直BC和DE于K、L。
分别连接CF、AD,形成△BCF、△BDA。
∠CAB和∠BAG都是直角,因此C、A和G共线,同理可证B、A和H共线。
∠CBD和∠FBA都是直角,所以∠ABD=∠FBC。
因为AB=FB,BD=BC,所以△ABD≌△FBC。
因为A与K和L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四边形BDLK=2△ABD。
因为C、A和G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正方形BAGF=2△FBC。
因此四边形BDLK=BAGF=AB²。
同理可证,四边形CKLE=ACIH=AC²。
把这两个结果相加,AB²+AC²=BD×BK+KL×KC
由于BD=KL,BD×BK+KL×KC=BD(BK+KC)=BD×BC
由于CBDE是个正方形,因此AB²+AC²=BC²,即a²+b²=c²。
此证明是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书第1.47节所提出的。